知道“大渡轮船制造厂”的状态,苏路决定救一救这个曾经为国家的发展做过巨大贡献的老厂。厂长陪他到厂外走一圈,看见厂的库存产品已经落后了世界几十年了,这些产品是当年由于技术问题、营销问题、制造成本问题留下的,它们已经属于“自然报废”产品。
厂长是一个“实干”人,只有生产产品的“实干”能力,对产品的生命状态、世界技术发展情况、市场营销等知识,感觉他没有必备的触角,这种厂长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吃香,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则迟早遭淘汰。
与制造飞机一样,苏路安排厂长组织有实干能力的骨干技师和动手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参加培训。这些人的缺点是创新差,优点是只要认准了谁就是绝对服从。苏路其实就想要这些人,因为对于他来说,“创新”他已经能够全部完成,缺少的是实干的人。
按照目前世界船舶技术,船舶分客运输轮船、军用航空母舰、潜艇等。为了给世界制造“和平”气氛。苏路不打算涉及军用的航空母舰、潜艇。现在客运轮船的速度唯一的依据是根据排水量来决定而非考虑其他辅助因素......
苏路在修炼中思考,在大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图。为了便于解决和实作,苏路将各个专业工序分开打印,然后进行剖析讲解、安排落实。对核心关键技术部分,苏路叫来朱拱......
因为朱拱专业理论知识几乎为零,而且彻底相信苏“神”,所以他在接受苏路的安排时是:不问何因、绝对服从。
现在,几乎瘫痪的“大渡轮船制造厂”各条生产线经过苏路的安排整合,再加上那些实干家们的努力。整个造船厂的各条生产线在“静悄悄”中热烈地运转。而外界还不知情,外界很多国家间谍、各媒体记者在寻找着苏路的“神秘踪迹”。一个个产品部件在各条生产线里逐渐成形,接下来要做整体的安装。
安装的位置是在一个做好的场子里。
“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安装轮船时,一大堆记者为了进来,之后被一一撵走,原因是“为了保护核心技术”。其实,是苏路在故意造势。
现在,整个世界的目光又关注着几乎废弃的“大渡轮船制造厂”。
苏路与特派员通电话:建议国家告知世界,国家发展的是“客运巨轮”,不涉及军事武器!特派员回应说一定马上报上级领导。苏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国家的“压力”。
一个月余,安装工程接近尾声。世界各船舶公司也是痛苦的煎熬......
终于等到试船日,与飞机试飞日一样,观看台上,特别是各界媒体记者,活跃万分,因为他们的镜头与世界人的“瞳孔”相连。多少人打开电视机期待地观看,他们都期待相继的“发动机”效应、“飞机飞行”效应。但此次,关注的人更多,一个个期待着创造“奇迹”的心令多少人忘记了手中的工作而去观看此次的“轮船”效应。
在场上指挥的是朱拱,他拿着话筒,模仿苏路在飞机试飞时的模样:
三...二......一!启动!一艘世界巨轮在场子里缓缓驶入大海。
“巨大、世界第一大!”“噢,是飞机还是轮船?!怎么可以从地上的场子里试轮船!?”......
人们在热烈的议论、在想象、在猜疑,但他们心中相信:新的奇迹又发生了!
巨轮呼啸入海,此巨轮不同彼巨轮,它是“飘”在海平面的,但它虽“飘”而里面却很稳,外飘内稳,它用特殊的钢材制造,钢材薄而坚硬,但很轻,所以选择成“飘”在海皮外的方式。因为海水很不平静,经常耍“脾气”,所以在内部与外壳之间做了设计改造,令外壳随着海水的“不安定”而“随波逐流”时,里面却还平静安稳!
提速!
巨轮“呼啸”前行,由于是“飘”着,再加上发动机强大的功率,巨轮的功能又让很多内行人掉了下巴!大屏幕上显示的数据也令一堆堆人惊呆了!
提速,起!
巨轮又发放“叮、叮、叮....!”的声音,两侧的边沿上逐渐伸出“翅膀”,如飞机的机翼,当“叮、叮、叮....!”的声音停止,巨轮的“机翼”也停止了伸展,然后巨轮在海平面再提速,“呼啸”前行,犹如飞机在跑道上起飞,渐渐的,巨轮“飞”了起来!“呜呜呜!”由于距离观众越来越远,现场观众只能一起观看着大屏幕的显示。
一个个“神话”就在观众当场的眼前演绎着,不知道还会有什么“神话”,当巨轮“起飞”时,观众一个个的惊呆了!现在观众似乎已经“适应”了苏路的“神话”。由刚刚开始的一片片惊呼到现在的一片片“呆子”。
巨轮飞行只高于海平面一点,屏幕上显示的注释是:为了应对极端情况下海水涨潮、落潮时对巨轮航行造成的影响而设计,此技术不宜长时间用于航行。
这时,朱拱又发出指令:降沉!
这时巨轮的“翅膀”逐渐收缩,落入海平面。跟着巨轮的宽大的边逐渐收缩,整艘巨轮逐渐“演变”为潜水艇般样式,然后“下沉”入海底。这时朱拱叫报告数据:下沉1千米正常、2千米正常、3千米正常...9千米正常!
朱拱指挥:起!
渐渐的,观众又看见巨轮起到海平面!
朱拱向主席台汇报:本次测试结束,各项指标正常、安全系数正常!
此时,全世界又震惊!
接下来无数个记者的镜头指向了苏路。
苏路知道如果对一个个问题回答,不知道到何时结束,所以又简言说道:我知道大家心里的想解开的谜团,但由于很多因素不便多说。首先,上一次会上我说的进军飞机轮船技术,现在告一个段落。对我所发明的技术,我最初的目的是要尽可能的减少环境污染。这些技术的发明到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使一部分人的经济利益失衡,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但这是每一次工业社会发展都必须经历的,其协调平衡的调整,则由“市场”去完成。我想强调的是,我所发明的技术,主要的应用是社会运行的必备产品,不会由于军事上的侵略。但是,如果有人侵略我的国家,我们不会被动挨打,并且要让来的人“有去无回”!我就说这么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