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守规矩
很多现代工商界人士只知道名扬四海的“宁波帮”,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奠基者是严厚信,更不知道他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银行、第一个商会、第一批机械化工厂的创办者。他在当时的工商界信誉卓著,成就令人瞩目,奥秘就在于他老实诚信,规矩做人。
严厚信原籍慈溪市,少年时,因为家里穷困潦倒,只上过几年私塾,辍学后在宁波垣业钱庄学徒。由于他食量超过一般人一倍以上,没过多久就没老板借故“炒了鱿鱼”。之后,他经同乡介绍在上海小东门宝成银楼学徒。在此期间,他手脚勤快、善于动脑,很快掌握了熔化金银的技术,并掌握了打铸钗、簪、镯、戒指和项圈等各种首饰的技巧。同时,业余时间他酷爱读书,尤其酷爱书法和绘图,他常常临摹古今名家的作品,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后来严厚信在生意中结识了“红顶商人”胡雪岩。一次,胡雪岩在宝成银楼订制一批首饰,严厚信亲自动手,做好后又亲自送去。胡雪岩给他一包银子,要他点一下,他说:“我相信胡老爷,不用点。”但是,拿到店里数一下,按数少了2两银子,他不声不响,从自己的辛苦工钱中拿出2两银子暗暗地凑在里面,交给了老板。又一次,胡雪岩要宝成银楼的首饰,严厚信送去之后,又数也不数拿了一包银子回来,可是,一数,吓了一跳,多出了10两银子。10两银子,当时相当于一个小伙计几年的辛苦工钱。然而他想起家里大人的教诲,绝不能要昧心钱。于是,次日一早,他马上把多出来的银子送还给了胡。其实这两次都是胡雪岩试他的品行。自然,他得到了胡的好感。继而,他以自画的芦雁团扇赠给胡雪岩,深得胡的赏识,称赞他“品德高雅、厚信笃实,非市侩可比”。于是,推荐给中堂李鸿章。他得到了在上海转运饷械、在天津帮办盐务等美差,逐渐积累了一些金钱,尔后,在天津开了一家物华楼金店。
对于严厚信的人品我们无话可说。俗话说:“青酒红人面,财自动人心。”可严厚信却没动心,他知道规矩做人对于安身立命的重要性,不然又怎能开创如此辉煌的事业呢?
没有规矩的社会必然大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尚有可能,而“夜不闭户”则似乎只能是一个美好的传说。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人们却必须遵守规则,规矩做人。一个人规矩做人,才称得起真正的人,人人都规矩做人,社会才会有希望。
奸诈之人不足道
奸诈,指的是奸邪、虚伪、心术不正。它是个贬义词,如奸臣、奸细、汉奸、奸夫等,专指那些品行恶劣的人,尽耍阴谋诡计的人。
尽管人们非常憎恶奸诈之徒,然而,大千世界中这类奸诈之徒还是不少的。
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诬陷好人,制造种种错案、清除异己;会动用手中的权力,利用高压手段,无中生有,栽赃陷害,制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镇压一切不服从他们的、敢于说真话的人;会肆无忌惮地进行报复;会采用各种卑鄙手段拉拢趋炎附势的小人,结党营私,相互勾结,形成强大的黑恶势力,控制整个局势;会忘恩负义地对待过去重用、提拔他们的人,踏上一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
规矩做人,就意味着绝对不可做奸诈之徒、肖小之辈,因为规矩之人,才会保留进行游戏的资格,而奸诈之人,违反甚至无视游戏规则,也只能落得被驱逐出局的结果。
奸诈之徒由于经常去侵犯他人的利益,而且侵犯的又不止一人、两人,因而容易引起众怒,当大家忍无可忍联合起来针对他的时候,也是他垮台的时候。
因为奸诈之徒经常搞阴谋,搞阴谋的次数越多,实际上是将其心里最龌龊的东西暴露出来了,使人们看清他的庐山真面目。于是,对他持有戒心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凄凉。
此外,奸诈之徒有一个特点:每一次算计的成功,都会给他自己带来内心私欲的暂时满足,成为他以后继续算计他人的动因,最后发展为不算计他人会无法活。到最后,连最亲近的人也会被他所算计,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众叛亲离,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这样做最终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崩溃。因为自己算计的人太多了,因此总会担心自己也被他人算计,因为思想负担太重,往往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好,以致最后崩溃。
一个人,如果活到这种份上还有什么意思吗?
生命是一种腾跃,但不能最后落进泥沟。善恶的线,如果分不明白,在泥沟中挣扎,可能还会埋怨老天爷。
生命是一种跨越,但不能最后越进深渊。真假的线,如果弄不透彻,即使深渊有路,也可能难以走出重围。
对待自己,日子可以平凡,生活可以普通,但面对高贵的生命,则要珍爱,且始终不可放弃,这是人生选择的底线。
对待他人,可以互不干涉,可以各走一边,但不侵犯他人利益,不伤害他人心灵,则是自己为人的底线。
说话,可以缺乏逻辑,可以枯燥无味,但不侮辱、中伤别人是说话的底线。
做事,可以做砸了重来,可以做错了反省,但不损人利己是做事的底线。我们做人,就是要守护好这些底线。万不可越过它们,而成为奸诈之人。
人品是立身之本
人品不能当饭吃,但人品是立身之本,对事业的成败影响颇大。一个人品欠佳的人,谁也不愿与其合作共事。
世间的人,人品各个不同,用单一的道德标准品评人,分出好人、坏人,并不一定公平和正确。人或诚实或虚伪,一时之间,很难分辨。但随着时日的增长,两者分界逐渐明显,一个人是诚实还是虚伪,其日常的言行举止,总会有所表现。
当代著名投资家索罗斯极为重视人品的高下,认为一个人仅仅才华出众是不够的,还要有上等的人品。他喜欢诚实的人,对那些做事自私、不够诚实的人,尽管他们十分聪明,也会请他走人。正如他的朋友沙卡洛夫所说:“他是我所见过的最诚实的人,他根本不能忍受说谎。”这是对索罗斯的客观评价。他始终认为,许多投机商,包括一些很成功的投机商,并没有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事业,他们只是在投机,一味地投机。
索罗斯说:“对那些才气纵横的赚钱高手,如果我不信任他们,觉得这些人的人品不可靠,我就绝不希望他们当我的合伙人。”一次,垃圾债券大王麦克。米尔被起诉后,垃圾债券业务出现真空,索罗斯很想进入这一黄金领域。为此他约谈了好多位曾在米尔手下做过事的人,想请他们做合伙人。但是,索罗斯发现这些人有某种忽视道德的态度。他最后放弃了这些人。他觉得团队有这些人参与他会很不舒服,尽管他们积极进取又聪明能干,也很有投资天分。
索罗斯认为,如果一个人不值得信任,即使这个人拿来世界上所有担保品来作担保,也不要借钱给他。
索罗斯之所以如此看重合伙人的人品,是因为他认为,金融投资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不道德的人不愿意承担风险。这样的人不适宜从事负责、进取、高风险的投资事业。他说:“冒险是很辛苦的事,不是你自己愿意承担风险,就是你设法把风险转嫁到别人身上。任何从事冒险业务却不能面对后果的人,都不是好手。”
索罗斯的团队里曾经有一个人私自在一处债券上投资了1000万美元,结果投资虽然赢了利,但索罗斯认为,这个人对自己的行动不负责任。索罗斯后来解雇了这个人品欠佳的合伙人。他认为,投资作风完全不同的人在他的团队里都可发挥用场,但人品一定要可靠。
在商业生涯中,不管你是老板还是经理,牢记“最重要的是人品”这句箴言,有助于你走上成功之道。
互惠互利才是长久之道
现实社会切切实实地一再向人们昭示:人活着就是在进行一种生存的竞争,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不停息的竞技场。但在这种持续的残酷竞技中,人们不禁要问: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是否要应用于人类社会?面对生存的竞争,人们选择怎样的准则:是甘心退出,还是置对方于死地?是同归于尽还是携手合作?
如前所述,人类社会的历史一再证明,狭隘对抗的结局是任何一方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难以取得预期的目的;现实社会的生活也一再显示只有合作才能各获其利,谋求更大的发展。人们之所以要合作,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失败,减少过多的损失,更主要的是为了获得利益。在合作中,获利也突破了个人的范围,而体现在双方的互惠互利之上,只有双方都获利,合作才可能成功;只有互惠互利双方才能建立起牢固的物质基础。
古人饱含智慧的哲理启示我们,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在人生的征途中,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摒弃那种“置对方死地而后生”的观念,树立共存共荣的“双赢”观念。只有树立双赢理念,才能走出残酷竞争留下的两败俱伤的阴影,才能进入由于合作而营造的和谐社会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惠”和“利”只狭义地解释为“恩惠”或“财物”之义。事实上,在合作所追求的互惠互利中的“惠”、“利”应作广义的解释,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它是“利益”的意思,它表明合作者所追求的都是对双方所带来共同利益的活动。再广而言之,则表明合作者所追求的互惠互利则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这种价值存在于合作者共同的活动与共同的目的之中。在社会生活中,合作是广泛存在的,有商业间的合作,政治间的合作,朋友之间也是一种合作关系,因而这些合作体现互惠互利的价值也是相同的,虽然外在的利益表现各不相同。
合作者对“互惠互利”这种目的追求,奠定了他们活动的基础,如果不存在互惠互利的共同目的,合作的各方很难走到一块来。而且,由于合作而给各方带来的互惠,不仅表现在财产的增加,而且更表现在自身实力的增强,使得自己更具竞争力,发展更快。只有互惠互利,才能使合作成功,达到合作的目的,而且,也只有互惠互利,才能促进双方更长久的合作,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益。
互惠互利不仅体现在经济合作之中,而且也体现在其他各个方面,大到国家间的政治合作,小到普通人之间的社会往来,无不体现着一种互惠互利的目的,军事合作、政党团体的合作、家庭的合作、个人的合作都是为了实现某种互惠互利的目的而进行的。
社会的发展早已离开了“个人英雄主义”时代,为了某种争强斗胜的情绪而操矛动戈,实在是愚蠢之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互惠互利的合作也已成了现代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双赢理念则是人们生活的思想理念,合作则是双赢理念下人们所选择的最佳行为,而互惠互利则是双赢理念的外在动因。因此,只要想发展,那就一定要学会合作,依据具体的情况,放弃各自的“矛”和“盾”,或者将它们并在一起合用,从而给双方都带来更大的好处。
不能为钱丢情义
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少好朋友,或者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由于种种原因,后来反目成仇,双方都搞得很不开心。
有个人却不一样,他与朋友合伙做生意,几年后的一笔生意让他们所赚的钱又赔了进去,剩下的是一些值不了多少钱的设备,他对朋友说,全归你吧,你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留下这句话后,他就与朋友分手了。没有相互埋怨,给人的感觉是这人真糊涂,自己一分钱也不要。其实,这叫“好合好散”。
在古代,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两人合伙做生意,由于彼此和气相处,而且对商品、货币、贸易等问题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善于经商,尽管本钱不多,但生意很兴旺,经营规模由小到大,资金由少到多,获得的合法利益也日益增多,在当地富甲一方。可是最初他们经营小本生意的时候,管仲出资较少,但每次分利的时候都要求多分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而不是贪心,因此,每次都让着他。
这个管、鲍合伙经商分金重义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不仅经商者多加仿效,而且社会上的人也学其仁义之交。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合伙经商者不断增加,在分红利时,千万不可因一点儿小利而斤斤计较,不妨学学管、鲍分金相让重仁义的精神,将合法利润分好,以利于经营。这样双方满意,又不伤和气。
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如何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利合理,八分也行,那么他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吃亏可以使更多的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利,但现在多了100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利呢?假如拿八分的话,100个人会变成5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儿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甘愿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因为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意与他合作,他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更得力于他做人“难得糊涂”的经验。
有的人一旦与朋友分手,就翻脸不认人,这种人是否聪明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儿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之间交往的必要前提。在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爱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更不愿意与他们有过多的交往。爱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因为他处处抢先,从来不为别人考虑,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占有它。别人即使与他合作,几次合作之后,就会再也不想与他合作下去了。合作伙伴一个个地离他而去,他难以找到愿意与他继续合作的人,他不是吃了大亏吗?
同舟共济,共奔“钱"程
商场如战场,这已是一句老话。字面上来看,是将商场比作战场,也就是说商海搏杀如同战场厮杀,将两者的竞争局面相类比,意在突出一个残酷性,这样一股刀光剑影的残忍之气从心底油然而生,“你一拳我一脚”的情景如在眼前。做买卖的实际都是常人,商场规则就是社会规则的具体体现,做人的原则与经商的道理息息相关。人与人之间有仁义道德,商场里也自会有惩恶扬善的价值标准。人与人之间有关心互助,商场里也会有互助共进。
商场的确如战场,战场环境中所包含的一切消极、积极因素都会出现在商海搏杀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那些残酷消极的一面,更要关注战场上为了取得胜利,战友之间相互关爱、协同进取的感人一面。商场上同样如此!古代徽商之间在保持平等竞争的同时,又保持相互支持和关照,结成“相与”,善始善终,同舟共济。这不仅是从仁义道德的角度来作出如此举动,其中更深层面包含了长远投资的成分在里头。
假如,某人某时某地处于困境,关键时刻,有人出手相助,那么,倘若此人也有遭难之时,受惠的某人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定会鼎力相助。除非这人是人们所“不齿”的见利忘义、过河拆桥之辈。碰到这种人,全当钱丢到水里没听见响,以后不再相往。毕竟这种角色也只是少数,大可不必以偏概全,更多的人还是品端有良,懂得知恩图报的。这样,只管去坚持以至诚之心待人吧!一来可以看穿一些人道貌岸然的伪装,是敌是友,一清二楚,为自己起到保护作用;二来可以广交结友,壮大自己的人际网络,以后在商海经营就不愁孤军奋战、无所依靠了!
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拾柴火焰高。
每个独立商家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渺小,势单力薄,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他们各自虽然是出于竞争状态,但长远的利益是一致的,如同共坐一条船。确保市场环境的总体问题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在大船里的安全地位。所以,每个人都要有集体观念,必须同心协力,集体利益得到维护,个体利益才有保障。试想,如果有人蓄意破坏市场秩序,整个市场处于混乱境地,那么,每个商家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任何人的任何单方努力都会无济于事。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有彼此共济,才能保证同心。相互之间在遇到实际困难时,如果真的能出手相援,给予实质性帮助,比那些空洞无物的论调要更具感染力和征服力。同行切身体会到危难之时给予援助的重要性,日后其他同行遇到类似状况,才会有主动帮助的动力。所以,只有共济落到实处,才能切实保证同心。
市场大环境由每个独立商家组成,必须由他们来共同维护,社会也是如此。社会由每个单位个人组成,必须依靠我们每个人来共同承担责任,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及有序发展。这不仅是公民道德意识的体现,更是人类社会保持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才能确保社会整体环境和谐、有序,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古人倡导同舟共济的精神,也就是当今社会所强调的双赢、共赢、竞合这类理念。在惊涛骇浪的环境里,同心同德,同舟共济,相濡以沫,你我的事业之舟才能驶向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