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云从
在攀枝花,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乘车,如果在学园路口下车,只要对售票员说一声“到九附六下”,售票员就会非常自然地通知司机:“九附六有下。”其实,那个被叫作“九附六”的车站名字,叫“公交总公司”。没有人会纠正你的叫法,也没有人认为有什么不妥。在市民心中,“九附六”与公交总公司是一个单位的两种叫法。作为建市初期信箱时代的产物,“九附六”就这样平静地留在了市民的生活中,进入了21世纪,从原来的渡口市和谐地融入了面貌一新的攀枝花。
人们不能忘记“九附六”,也许是它与市民的生活联系过于密切的缘故。对于一座山城的居民来说,人们对城市公共交通的依赖必然超出其他城市。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公共汽车,我们的生活该会是一种什么状况?不仅如此,攀枝花的“公共汽车”可算是这座城市的元老,它的诞生甚至比这座城市还早。
1964年9月,攀枝花特区的工作班子进驻大田。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有关部门向西昌汽车运输公司借来两辆25座峨眉牌长途客车,每天往返于大田、仁和、渡口之间。车上没有售票员,也不售票,专门接送为攀枝花基地建设工作的勘察、设计、规划人员。后来,建设大本营迁到仁和,这两辆客车每天早上从仁和出发,将住宿仁和以及沿途的职工送到渡口,下午6点再接回仁和。它不是一个单位的专车,而是为建设未来城市的开拓者服务的“公共汽车”,是早于这座城市诞生的公共汽车雏形。
1965年,攀枝花特区政府成立,汽车运输公司也相继成立,代号为20号信箱,人们称为20公司。这家公司有汽车143辆,客车却只有两辆。虽然如此,这家公司还是立即担负起仁和至渡口的客运任务,每天在仁和与渡口之间对开5趟班车,首次实行一票制,不分路程远近,上车每人5角。因客车少,只好用3台解放牌带篷货车代替客车上路。后来,因为担负客运任务的20公司一队设在“弯腰树”,于是又在“弯腰树”设了一个中间站,凡在中间站上下车的,车票每人3角,全程票价依然5角。这便是攀枝花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
后来,20公司接回了5辆常州牌客车。有了7辆客车,于是,20公司决定成立一个客车站,代号为20号信箱附8号,地址就选在弄弄坪。这里所说的弄弄坪,不是那个后来闻名遐迩的弄弄坪,而是后来攀钢公司机关所在的地方。弄弄坪车站很简陋,两顶帐篷就是办公室,一个简易的坝子就是停车场。一开始,弄弄坪站只有7辆客车,后来逐渐增加到30多辆,乘务员也增加了几十名,大都是从四川内地招来的年轻姑娘。因为有6条客车线路,许多车都要从弄弄坪站发车,一时间,弄弄坪站成为交通枢纽,可谓热闹非凡。当时有一段顺口溜,与这一段历史有关。顺口溜是:“臭仁和,热渡口,好耍不过河门口;河门口是个名,好耍不过弄弄坪;弄弄坪人又多,赶车的小伙乐呵呵!”那时,参加攀枝花建设的大都是年轻人,且男性居多。“弄弄坪,人又多”当然不是说去乘公共汽车的人多,而是弄弄坪车站的年轻女孩多。一段顺口溜折射出年轻建设者的心态。
1969年1月,为了保攀钢1970年出铁,要征用弄弄坪车站这片地方,这个车站便搬到了现在攀钢俱乐部所在的地方,不久,又搬到现在大梯道中部西侧,那里原来是十九冶五七干校所在地。1971年3月,这个车站又搬到现在学园路的东侧,那里曾是支援攀枝花建设的北京、辽宁、安徽、河南、山东5大车队的食宿站。
20世纪70年代,攀枝花已建起了8大片区,城市人口已达30万,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迫在眉睫。1971年7月,市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成立。人员包括天津市公交系统支援攀枝花建设的职工和攀枝花客运站的原有职工。这个公司当时有客车50辆,公交线路8条。新成立的公共汽车公司隶属于市交通指挥部直接领导。当时市交通指挥部代号为九号信箱,这个新成立的公司便被命名为“九号信箱附六号”,简称“九附六”。
“九附六”这个名字虽然只用了4年,却在市民中一直叫到今天。虽然此后的30多年中,这家公司的名字多次更改,但无论它叫公共汽车公司、汽车客运公司、公共交通公司、公交客运公司,还是现在的公交客运总公司,对普通市民来说,它的便民服务本质没有变化。在人们心中,它还是那个“九附六”。
1974年7月,渡口市决定取消在这座城市使用了近10年的信箱代号,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外一律使用真实称谓。于是,一直使用信箱代号的单位恢复了它们的本来面目。此后,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信箱代号和单位的真实称谓一直沿用了很久。30多年过去,以信箱作为单位代号早已淡出了市民的生活,许多信箱代号人们已经记不清它曾经代表了什么单位,只有在攀枝花开发建设的历史档案中才能看到它的真实面目,但“九附六”却是例外。
当然,如果你留心,你就会发现,“九附六”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公众记忆,它确确实实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地名。在攀枝花大道东段学园路附近,有一个地方清晰地留下了它的印记,那就是九附六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