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起我对彼得·梅罗斯的印象,可以说一言难尽。他的处女作出版后,引起一时轰动。对于那些有身份的人来说,这本小说满足了他们对文学人才的猎奇心。上了年纪的绅士们闲来无事,终日忙于参加各种午餐会。聚会时免不了对这位新晋青年作家的作品交口称赞,其激情溢于言表,不亚于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些少妇身材窈窕,可与丈夫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她们从这个作品中也看到了一线希望。我只读了几篇有关这部畅销小说的评论文章,各执一词,观点不一。有的评论家相信,凭此处女作,作者已经蜚声至英国作家前列;但是也有其他评论者公开批驳小说的种种问题。我并没有去拜读这部新人的作品。经验告诉我,对于轰动一时的畅销书,最明智的做法是等上一年再去读。往往一年之后,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必要读了。然而,机缘巧合,有一天在一个酒会上我见到了彼得·梅罗斯。我应邀去参加一个雪莉酒会,再三推脱不成,只好赴约。酒会地点在布鲁姆伯利居住区[15],安排在一个改造过的楼房的天台上。爬了四段楼梯,我上气不接下气。来到酒会现场后,见到了女主人——两位中年女士。这两位女士身材高大,她们看起来仿佛深谙汽车构造,又觉得与在雨中漂泊的人颇有几分神似。不过她们还是很有女人味的,喜欢纸袋包装的快餐食品。两位主人口中称之为“我们的创作室”的房间是专门用于创作的地方,不过,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起居室,很可能从来没有在这里进行过任何创作。房间不小,四壁装饰很少,闪闪发亮的钢管椅很单薄,仿佛主人坐上去就会垮掉似的。房间里还有一张玻璃台面的桌子和斑马纹外饰的沙发床。靠墙摆放了一些书架,墙上挂着塞尚[16]、布拉克[17]和毕加索[18]模仿者的画作。书架里排列着十八世纪的“色情”小说(毕竟钟爱色情与年龄无关),其他都是现世作家的作品,不过多数是第一版。我的书有幸也在其中,这大概就是邀请我来参加酒会的原因吧。
酒会的规模很小。除了两位女主人外,还有一位女士。看情形她好像是女主人的妹妹。从外表看,说她长得魁梧,倒也不算特别魁梧;说她个子高,也不能算很高;说她热忱,可是也没有那么热情。我不晓得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当有人喊到“布弗丝”这个名字时,她是答应的。除我之外,前来参加酒会的还有一位男士,那就是彼得·梅罗斯。他非常年轻,应该有二十二三岁,中等个,体态臃肿,又矮又胖。他的皮肤发红,仿佛紧紧地粘在了额骨上;鼻子很大,浓密的眉毛下一双机灵的碧眼却使他看起来更像一个犹太人;棕色的头发修理得很短,上面头皮屑清晰可见。他没有戴帽子,上身是一件棕色的诺福克夹克[19],下身穿了一条法兰绒裤子,看起来很像切尔西英皇大道[20]上漫步的艺术青年。这位年轻人很不讲究,举止也没有可赞之处。他武断,长于争辩,又不容异议;他慷慨激昂,蔑视同行;他随心所欲地攻击他人的荣誉。在我看来,他言语夸张,我觉得没必要反驳。听着他大放厥词的同时,心里开始担忧:是否我转过身去,他也会用同样的言语批驳我?他的确善于言辞,又不失风趣和智慧,言谈中的俏皮话引人发笑。看到三位女士笑得前仰后合,我却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他的每一句话,无论可笑与否,她们都会爆出一阵笑声。他滔滔不绝,言语中难掩自己的愚蠢,但是也表露出了聪慧的一面。他的观点不是很有创意,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是却很真实。他热情洋溢,充满无限的活力和魅力,仿佛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这种激情之火照亮和感染了周围的人。他的确有过人之处。当我离开时,心中倒真的有一丝好奇,接下来他会说些什么呢。他的真才实学不得而知,因为很多年轻人都可以写小说——这无可夸耀。潜意识里,我感到他不同于常人。如果岁月可以磨平他的棱角,历练能够告诉他自己也没有如此睿智,那么三十岁时的他可能就会蜕变成一位值得关注、令人惬意的男人。然而,我却不希望再见到他。
可是,过了两三天,我竟意外收到一本他的小说。书中的赠言极尽溢美之词。我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故事发生在苏塞克斯郡的一个小镇,描写了社会中上阶层人们的生活窘境:收入微薄,却顾及颜面,维持着自己的形象。小说中的幽默过于尖刻、庸俗化,充斥着对年老、贫穷阶层的讥讽。我很难接受。彼得·梅罗斯怎么会知道,忍受这些不幸,人们要付出的代价。在痛苦中挣扎的人绝对不应该受到讥讽,相反应该博得同情。小说中描写了当地的景物,勾画了房间的布局,叙述了对乡村的印象,文字优美,笔触细腻,传递了客观事物的神韵。故事叙述流畅,不矫揉造作,一字一句给人美的享受。故事的情节虽不完美,但毫无疑问闪烁在其间的爱情故事与众不同。我想,这正是它引起关注的原因。和当今的时尚作品一样,他的这本书也没有摆脱粗俗,与现代的潮流雷同。故事以开放式的结局告终,情节模糊。当小说的帷幕降下,一切都回到了起点。读着这本小说,扑面而来的是情窦初开的澎湃,对爱的憧憬,两性间的激情,生动形象,震人魂魄,令人心驰神往,如律动的生命跃然纸上。故事直截了当,不加掩饰,虽荒诞无奇,却不乏美感,仿佛大自然赋予的神韵和激情,给人无敌的感动和震撼。
在给彼得·梅罗斯的回信中,我谈了读后的感受,邀请他一起吃午饭。第二天,他打来电话,就这样我们约好了见面的时间。
我们如约见面了。我给他倒了一杯鸡尾酒。坐在对面的彼得·梅罗斯非常羞涩,虽然他侃侃而谈,可总感到有些局促不安。他的自信是有意而为之,以此来掩盖长期困扰他的懦弱。他举止莽撞、笨拙,每当言语有失优雅时,就会尴尬地大笑起来。听他讲话要经常给予回应,表示鼓励,维持他的自信。我们心照不宣,都很清楚他的话特别刺激人,有时让人愤怒。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方式也有巧妙之处,迫使其他人承认他的确很优秀,没有令你失望。他蔑视同辈的观点。对他来说一切都不重要,所以我越发看到了这个人的可憎之处。然而,倒也不是完全排斥这样的举止,因为凡是世间的青年才俊皆有可憎之处。他们对自己的禀赋心知肚明,可又苦于无用武之地,所以便抱怨伯乐难觅,进而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对于年少得志者来说,才智易得,知音难寻。他们相信自己会功成名就,可却没有耐心等待成功。说实话,我并不介意和这样的年轻人在一起,只是心生怜悯。
席间谈及他的小说时,彼得倒显得很谦虚。面对我的溢美之词,他非常害羞,脸红得发紫。我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小说中的问题,使场面一度很尴尬,但他还是谦虚地接受了。实际上,他凭借这本书并没有赚到多少钱。目前,出版商预订了他的下一部作品,提前支付的每月开销也十分有限。他刚着手第二部书,渴望有一个地方可以静心写作。得知我居住在里维埃拉时,他希望我推荐一个海滨住处,既可以游泳,租金最好也不要太高。我提议他可以到我家里住几天,顺便有时间到处转转,找个中意的公寓。听我这么一说,他非常激动,两颊绯红,眼里顿时充满了活力。
“不会给您添麻烦吗?”
“不会的,我每天都要上班,能提供给你的就是一日三餐和一个睡觉的房间而已。实际上,也挺枯燥,不过这样你正好可以做你想做的事。”
“真是太好了!如果决定下来了,是否可以告诉您呢?”
“当然可以。”
时值五月,和彼得见面后一周左右,我便回到家里。六月初,我收到了彼得·梅罗斯的来信,信中问我是否真有意让他来这里住几天,还问他是否可以在信中提到的那一天就过来。事实上,上次见面时我的确是诚心想邀请他来住几日的。但一个月过去了,每每想到他的傲慢和不拘小节,想到我们只不过见了两次面,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好感,所以就改了主意,不希望他会过来住。一直以来我习惯于独处,享受自己生活的安静闲适,总感到他肯定会打扰到我,令人讨厌。如果他依然如此无礼、粗俗,作为一个主人又不能失礼发脾气,这会带来诸多不便和压抑,甚至可能达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最后终于爆发,命令他半小时内收拾东西,叫来车,把他撵走。可是,转念一想,他一定是走投无路了,毕竟来我这里住上几日可以省下食宿费。而且如果真如信中所说的话,目前他非常疲惫和压抑,也许这样会对他有所帮助。想到这里,我给他发了一个电报。不久彼得就到了。
那天,我去火车站接他,他仍然是那条灰色法兰绒裤子,棕色粗花呢外衣。他看起来好像很热,浑身上下污垢不堪。回到家,他在泳池里游了一阵,换上白色短裤和一件衬衣,整个人又充满了青春活力。这是他第一次走出英格兰,所以特别兴奋,我甚至都被他感染到了。在陌生的环境里,他有些忘乎所以,可是非常单纯、孩子气,又是那么谦逊。我也没想到自己就这样接受了他。晚饭后,我们坐在花园里,夜幕降临,万籁俱寂,只有蛙声一片。他开始向我讲述正在写的小说。故事讲的是一个青年作家和一位著名的歌剧女主角之间浪漫的爱情故事。这个主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小说家奥维达[21],而且我真不希望对于爱情还很懵懂的年轻人写这个题材。我不禁感慨,人生就是这么不可思议。时尚轮回,一代一代重复着同样的主题。诚然,我一点都不怀疑,彼得·梅罗斯在这个古老的主题中一定会加入现代的元素。可是,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这样古老主题下的三卷本小说就已经吸引了不少多愁善感的读者。根据彼得的计划,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爱德华时代[22]。在年轻人心中,那是一个遥远的充满幻想的年代。他口若悬河,听起来倒也不让人厌烦。不过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部小说就是他本人对美好情感的憧憬,幻想着一个相貌平平的无名小子如何受到全世界的爱戴和敬仰,编织着与一位倾国倾城、闻名于世的女人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我非常喜欢奥维达的这类小说,可是彼得口中的爱情故事无论如何也不能打动我。他在描写方面的确有过人的天赋。在他笔下,布料、家具、墙面、树木、鲜花都变得栩栩如生,灵动可人;在他笔下,生活波澜壮阔,爱情激情四射,震颤着他的每一根神经。我有种预感,他正构思着一个荒诞、激情、诗一般的故事。这时,我忍不住打断他,问了一个问题。
“你见过歌剧女主角吗?”
“没有,但是我找到了很多她们的自传和回忆录,一一拜读了。说实话,我不仅仅读了市面上能找到的资料,其实我做得远不止这些,哪怕能提供一点点线索的野闻秘史都不放过。”
“那你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了吗?”
“我觉得找到了。”
他继续描述心目中女主角的形象。她年轻漂亮,当然脾气急躁,而且很任性,可是心胸宽广,是一个有格局的女人。音乐是她的挚爱。她不仅有优美的歌喉,而且举手投足和内心深处都流淌着韵律的美。对音乐的挚爱能够化解一切,哪怕一个人曾经伤害过她,只要能用歌声完美诠释角色,她就会不计前嫌,放弃任何妒忌之心。她慷慨大方,每当他人的不幸触碰到了她柔软的内心,她都不惜一切倾力相助;她忠于爱情,为了挚爱的男人,世间一切皆可抛弃;她聪慧博学,温柔无私。她美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我觉得你最好见一位女主角,真实地感受一下。”我终于忍不住说。
“怎么才能见到呢?”
“你是否听说过拉法托娜?”
“那是自然,我还读过她的回忆录呢。”
“沿着海边走,不远处就是她的住处。我可以打个电话,邀她来一起吃饭。”
“您说的是真的吗?太好了!”
“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见面后如果她并不是你所梦想的样子,可不要怪我呀。”
“怎么会不一样,肯定是一样的。”
拉法托娜远近闻名,就连女高音歌唱家梅尔巴[23]也无法与她相比。不过,现在她已经不再演出,可她的声音听起来依然有魅力,很响亮,可以传遍世界上任何音乐厅的每个角落。每年冬季她会去旅行,夏季就在海边避暑度假。在里维埃拉这样的地方,方圆三十英里都算作邻里乡居,更何况我已在这里住了多年,所以常见到她。她是一个爽快、热情的人,实际上她出名不仅靠歌唱,她的情感故事更增加了人们对她的好奇心。她本人也从不避讳谈论自己的婚姻情感经历。我常常坐在那里几个小时听她讲自己的故事,她的幽默风趣令我折服,这也是她最吸引人的地方。一些狂热的追求者既有地位又有财富,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浪漫故事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可又欲罢不能。某种程度上看,你会感到她的故事是真实的,所以也没有浪费时间。她大概有过三四段婚姻,不过每一次都没有维系很长时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位那不勒斯王子,他曾钟情于拉法托娜,他们结婚了。她觉得与其他名字相比,拉法托娜这个名字还算体面,所以她的名字中就没有采用那位王子的姓氏(实际上她也没有权利借用王子的姓氏了,因为那段婚姻结束后,她又再婚了)。不过直到现在,她家里的餐具,比如刀、叉和其他物品上面都有盾形徽章和皇冠的标志,而且仆人们依旧称呼她拉法托娜夫人。一直以来,她都说自己是匈牙利人,可她的英语却很地道,只有在想强调自己是匈牙利人时,才会特意加上一点点口音。有人曾经告诉我,从她说话的语调可以猜出,她应该来自堪萨斯城。关于这个说法,她给的解释是:由于政治原因,她的父亲流亡到美国,那时候她还是个孩子。至于父亲为什么流亡到美国,已经记不清了。她父亲好像是个有名望的科学家,因为一些激进的思想而招致灾难;又好像是匈牙利马扎尔人[24],身居要职,却爱上了当时的大公妃[25],所以不得不屈服于权贵的压力。不过,到底采用哪种说法,要看情形见机行事,取决于拉法托娜是和艺术家在一起,还是和贵妇人聚会。
不过,在我这里她的伎俩通常都无法得逞。她每次尝试着和我讲述这些时,都很难逃过我的质疑。所以,在我面前她非常坦诚。拉法托娜对艺术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歧视。在和别人一起大吹大擂时,她看起来还像在赞美艺术的高雅;可是,在内心深处,她对所有在公共场合表演的艺术家嗤之以鼻。如今,如果彼得·梅罗斯见到拉法托娜,将会非常讽刺、可笑。我竟然满心期待这次会面。
拉法托娜知道我这里有她喜欢的美食,所以愿意过来吃饭。她注意保持身材,一天只吃一餐,但是一定要营养丰富,种类多样。我很了解她,晚上九点之前从不吃饭,所以定下来九点过来,九点半开餐。差一刻钟十点时她到了,身穿苹果绿的绸缎裙,低胸露背;胸前佩戴了一条硕大的珍珠项链,手上戴着好多个价格不菲的戒指;左臂从手腕到臂肘排满了钻石和翡翠手镯,当然其中可能只有两三个是真品;头发乌黑发亮,上面佩戴着细细的镶嵌着钻石的发夹。就算在以前,参加斯塔福德剧院的舞会时,这样的装束也绝对是无可挑剔。而我和彼得很随意,穿着白色的棉布衣服。
“真是太正式了,”我说,“我已经说了今天并不算是聚会。”
她乌黑的大眼睛瞟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彼得。
“这怎么能不是聚会呢?你说过,这位朋友是个天才作家,我完全能够领会你的意思。”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轻轻抚摸着左臂上的手镯,“这显示出我对富有创意的艺术家的敬意。”
我本想讽刺她几句,可是话到嘴边,没有说出口。知道她最喜欢鸡尾酒,我递给她一杯。我有幸可以直呼她“玛丽亚”,这在她认识的人中算是一种特权了。而她也常常叫我“先生”。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她觉得这样会让我很尴尬,好像我们根本不是同代人。其实她最多比我小两三岁。有的时候,她又称呼我“你这个肮脏的讨厌鬼”。不过,今天晚上她看上去怎么也要在三十五岁以上。她的五官不能说是小巧、精致,可整体来说很难看出真实年龄。舞台上,她美丽大方,生活中,她虽然鼻子大了些,嘴不小,脸上的赘肉比较多,长得也还算是俊俏。这天晚上,她化的是偏棕色系的妆容,配上了深色的胭脂,大红的嘴唇楚楚动人,嫣然一个西班牙女郎。实际上,我一直有这种印象,她一定有西班牙血统。从晚餐开始时她的口音,我就怀疑她应该是塞维利亚[26]人。那天晚上,我没有说什么,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拉法托娜,好使彼得感到不虚此行。我非常了解她,在这个世界上她想聊的话题只有一个。初见拉法托娜的人都会被她漂亮的外表迷惑,相信她会表里如一,肯定是既聪明又有智慧。事实上,她油腔滑调,是一个十足的笨女人。人们所见到的都只是表象,很快就会发现她不仅不知所云,甚至对自己滔滔不绝谈论的内容都毫无兴趣。我猜想她一生中可能一本书都没有读过。在她眼中,她看过的带插图的绘本就是全世界。说得严重些,她对音乐的热情只不过是为博得周围人的喝彩,不得不为之。有一次,我们约好一起去听音乐会。《第五交响曲》[27]演奏的全过程,她都在酣睡。中间休息时,她和周围人聊天,声称贝多芬的音乐非常有感染力,所以她本来很犹豫是否应该来听这场音乐会,唯恐这首世界名曲会在脑海中经久回旋,挥之不去。言外之意,聆听经典音乐之后,她将夜不能寐。我暗想,毫无疑问她整晚都会难以入眠,因为《第五交响曲》演奏期间她一直熟睡,这肯定会影响到晚上的休息。
可是,有一个话题她百谈不倦,坚忍不拔,没有任何事情能阻止她不厌其烦地讲。各种表达信手拈来,绝没有任何语言障碍可以影响她重谈钟爱的话题。为了达到目标,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尽显聪明才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她诙谐机智,富有哲人的思维,她刻苦努力,极具创造力,穷尽浑身解数,手段途径丰富多彩,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个话题就是她本人。所以,必须马上给她施展的机会。我能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机会插一句,引出这个话题,她的心情立刻愉悦起来。那日,晚餐安排在我家的阳台上。皓月当空,不远处的海面荡漾着月光。大自然真是心领神会,营造了完美的氛围。旁边两棵黑柏树[28]挺拔屹立,橙子树的花正盛,簇拥在阳台周围,香气扑鼻。夜晚,煦风悄悄,桌上跳动着温柔的烛光。对于拉法托娜来说恰到好处。她坐在我和彼得中间,尽享美食、品味香槟。她抬头看了一眼月亮。此时的月光洒落在海面上,犹如银河降落。
“大自然多美,”拉法托娜说,“天啊!此情此景让人真想放声歌唱。没有心仪的布景,怎么能唱得好呢?我说的是真的。科芬特花园[29]的环境就很糟糕,上次在那儿表演朱丽叶时,我就警告他们了,如果不营造月光场景的话,我绝不会唱。”
彼得一声不响,倾听着她的每一句话。说来也怪,拉法托娜那晚的表现远远超出我的预想,不仅喝香槟很有节制,就连她喋喋不休的怪癖也有所收敛。听着她娓娓道来,你一定会认为她乖巧、温顺。如果和她做对,那么这个世界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言语之外,好像她的一生劫难重重,痛苦挣扎:经理卑鄙恶毒;演出主办方玩弄伎俩;其他演员联合对付她;评论员们被对手收买编造丑闻攻击她;她付出一切厮守的情人却卑鄙无耻,忘恩负义。然而,她凭借她的天赋和智慧,击败了所有的对手和捉弄她的人。说到这里,她充满欣慰和快乐,激情在眼里闪烁。她向我们讲述如何戳穿对手的阴谋。而最终恶有恶报,企图击垮她的人都得到了报应。我禁不住想,给我们讲这些难以启齿的故事,真是勇气可嘉。她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讲述这一切的同时,恰恰表明她既心怀恶意、妒忌、苛刻,自视清高,又残忍、自私、诡计多端和唯利是图。我不时地瞟一眼彼得,心中窃喜。活生生的女主角站在面前时,和他理想中的形象相差之大,残酷的事实也许使彼得陷入难以决绝的尴尬。她就是一个没有头脑的女人。拉法托娜走后,我笑着面对彼得。
“虽然如此,”我说,“你还是收集到了真实的素材。”
“一切都越来越清晰,而且一切都和我勾勒的一模一样,完全相符。”他说这话时,心中的激动难以抑制。
“真的吗?”我吃惊地问。
“这就是我要写的女主角。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未见其人我就早已经勾画出她这样的人物特征了。”
我目瞪口呆,吃惊地看着彼得。
“对艺术的执着,无私的品格,是精神上的贵族,这些和我脑海中的人物一样。所有鼠目寸光、猎奇他人隐私、庸俗无味的人竭力设置种种障碍,而她执着地追求,摆脱了各种羁绊。”彼得欣慰地笑着说,“自然仿效了艺术,这难道不是很奇妙吗?我向您发誓,她是我的艺术创作的化身。”
我刚想开口,可是转而又缄默了,内心无限地感伤和无奈。彼得在拉法托娜身上看到的正是他所希望得到的,“美丽”已经固化在他的幻想之中,这是作为诗人的他发现美的方式。当晚,我们各自回去休息了。又过了两三天,他找到了一个不错的住处,于是就离开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彼得的新书出版了。他没能摆脱青年作家的魔咒,评论家们对处女作过度夸赞,而对第二部作品却百般挑剔,小说反响平平。优秀的作品讲述亲身经历,描绘儿时的伙伴。而这样一部完全杜撰的小说,很难博得读者的青睐。彼得的第二本小说情节拖沓、无趣,任凭自己生动的描写能力在作品中无休止地放大,其中的幽默也还是那么庸俗。不过,故事的年代做了巧妙的重构,描写的爱情还是如第一部小说一样,激情四射,令人难忘。
那晚聚会之后,一年有余,我再没有见到拉法托娜。她去了南美,夏天就快过去的时候,才回到了里维埃拉。一天晚上,她约我去家里一起吃晚饭。
当晚,除我们两个人外,还有格雷兹小姐。格雷兹是英国人,负责安排拉法托娜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算是她的秘书。拉法托娜对这位秘书欺凌虐待,打击谩骂。可是,没有格雷兹她根本无法生活。格雷兹大约五十多岁,人很憔悴,花白的头发,面色发黄,脸上布满皱纹。这个人让人很难理解,拉法托娜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她都很清楚,她对拉法托娜又爱又恨。拉法托娜不在场时,格雷兹非常风趣幽默。她背地里也拿拉法托娜开玩笑,模仿这位歌唱家和追求者在一起时的样子。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笑的事。格雷兹犹如一个母亲,照顾着拉法托娜,有时宠溺哄骗,有时以理说服,这才使拉法托娜的行为有了正常人的样子。也正是格雷兹小姐替这位歌唱家写了回忆录,当然内容的真实性值得考证。
这天晚上,拉法托娜穿了一件浅蓝色的绸缎睡裙(她非常喜欢绸缎料子)。记得那晚的她长发披肩,戴了一个蚕丝制成的绿色的假发,除了几个戒指、一个珍珠项链和腰间的钻石饰品外,没有佩戴其他首饰。南美之旅收获满满,所以她有说不完的话,喋喋不休,谈了很久。这次出去演出中,她的声音特别好,也从来没有获得过这么热烈的欢呼声,每场演出座无虚席。当然,她也大赚了一笔。
“格雷兹,我说得对不对?”玛丽亚操着一口浓郁的南美口音喊道。
“大部分是事实。”格雷兹小姐回答。
拉法托娜的这个习惯实在让人难以接受,总是用姓氏称呼她这位伙伴。但是时间久了,这个可怜的女人已经习以为常,不再为此而烦恼。
“我们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遇到的那个男人叫什么名字了?”
“你说的是哪个男人?”
“格雷兹,你这个傻瓜。你肯定记得的,就是之前和我结过婚的那个。”
“裴坡·扎帕塔。”格雷兹笑着回答。
“他破产了,竟然厚颜无耻地让我把他送给我的钻石项链还给他,说这原本是他妈妈的。”
“就算还给他,对你也没有什么影响,”格雷兹小姐说,“反正你从来都没戴过。”
“什么?还给他?”拉法托娜喊了起来,情急之下又变回了纯正的英语口音,“还要还给他?你疯了吧。”
她盯着格雷兹,那眼神给人的感觉好可怕,恨不得眼前的老女人此时此刻就患上躁狂症,才能解心头之恨。这时,晚餐已结束,她站起身来。
“走吧,出去坐坐。”她说,“我要不是这么容忍、心善,早就把她辞掉了。”
我和拉法托娜走出房间,来到阳台上。格雷兹并没有随我们出来。花园里,一棵雪松枝繁叶茂,透过黑色的枝条可以看到繁星点点。眼前,海面上水波不兴,近得好像就踩在脚下。这时,拉法托娜猛然站了起来。
“我差点忘了。格雷兹,你这个傻瓜。”她喊道,“你为什么不提醒我呢?”然后转向我,“你太让我生气了。”
“真庆幸,你吃完饭才记起来。”我回应了一句。
“我说的是你的那个朋友和他的小说。”
猛然间,我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她说的什么。
“哪位朋友?什么小说?”
“不要装傻。就是那个小个子,长得很丑,满脸放光,而且体型很难看的男人。他写了一部小说,讲的就是我的故事。”
“哦,你说的是彼得·梅罗斯?可那部小说也不是关于你的呀。”
“当然是,你是把我当傻子吧?他竟厚颜无耻地寄给了我一本。”
“你真应该收下这本书,并表示感谢。”
“你认为我有那闲工夫吗?所有不入流的小作家给我的书都要接受吗?我让格雷兹给他回了信。你根本没有权利安排我去和他一起吃饭。当时,还很感激你,以为你是喜欢我这个人才安排的。没想到我是被利用了。这个世界太可怕了,连一个平日里道貌岸然的老朋友都不敢信任。我这辈子再也不会去和你一起吃饭,绝不会,再也不会,永远也不会了。”
她越说越愤怒。我生怕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赶紧插了一句。
“亲爱的,先不要发火。”我说,“首先,你提到的小说中歌唱家的人物……”
“你认为我说的是小说里女佣的角色,是吗?”
“事情是这样的,那个歌唱家的角色在彼得见到你之前,就已经构思出来了。再者说,那个人物根本不像你。”
“你的意思是那个人物不是我?所有的朋友都看出来了,我想说的是这个人物的原型太明显了。”
“玛丽亚!”我告诫她。
“我的‘玛丽亚’的名字没人知道,你最清楚。现在如果你不再想称呼我‘玛丽亚’的话,你可以称呼我为‘拉法托娜夫人’或‘拉法托娜公主’。”
我没理会她说的这些。
“你读了那本书吗?”
“当然读了。认识的人都告诉我这本小说写的是我。”
“可是那个男孩书里的女主人公,也就是那个‘女王’,是个二十五岁的女人。”
“像我这样的女人是青春永驻的。”
“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流淌着音乐,她温顺可人,她无私得让人难以置信。她是那么坦诚、忠贞、不计较得失。扪心自问,你自己是这样的人吗?”
“那么,你心目中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铁石心肠,残酷无情,诡计多端,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
接着,她骂了我一句。记得那是一句无论如何都不会用来诅咒一个绅士的话,哪怕他犯下再大的错误。通常情况下,女士绝对不好开口说这样的脏话。她眼中闪现出愤怒的神情,不过我看得出她一点也不生气,甚至把我对她的评价视为一种褒奖。
“小说中讲的那个翡翠戒指的故事,你怎么解释?你不会又否认是我那天告诉他的吧?”
翡翠戒指的故事是这样的:拉法托娜曾经和一个国家的皇储热恋,皇储送给他一个翡翠戒指作定情物。一天晚上,他们发生争吵,说了许多气话。争吵中提到了那个翡翠戒指,然后拉法托娜摘下戒指,扔到了火里。皇储平日里就非常节俭,这时他惊慌失措,一下跪在地上,扒出火中的煤块,最后终于找到了戒指。当皇储趴在地上找戒指时,拉法托娜轻蔑地看着。虽然她自己并不大度,但是却无法忍受别人斤斤计较。在结束那段恋情时,她说:
“这件事发生之后,我无法再爱你了。”
这个故事很动人,也赢得了彼得的青睐,小说中精心设计了这个场景。
“我是出于信任,才把这个故事讲给了你们,从未告诉他人。把它写到小说里,亵渎了我的信赖。无论是他还是你,都没什么借口了吧。”
“不过我听到你讲这个故事可不止那一次。佛罗斯·萨蒙格莉也讲过她和皇储鲁道夫的这个故事,她也声称这是她最骄傲的故事;劳拉·蒙特兹过去也把她和巴伐利亚国王的类似故事挂在嘴边;我记得很清楚妮尔·格温逢人便讲她和查理二世[30]的故事。这是世界上老掉牙的故事了。”
一时间,她惊呆了。
接着,她说:“这种故事经常发生,值得你这样大惊小怪吗?世人都清楚女人易动情,而男人极其吝啬。你要是感兴趣,我可以拿出那个翡翠戒指给你看看。当然,后来我又找人把它重新修复了。”
“劳拉·蒙特兹的故事中讲的是珍珠首饰,就这点不同罢了。”我讥讽地说,“不过,我想那个首饰可能弄得不能用了吧。”
“珍珠首饰?”她竟开心地笑着说,“我给你讲过班吉·里森鲍姆和珍珠首饰的故事吗?你也可以用它来改编个小说。”
班吉·里森鲍姆非常富有,他一直都是拉法托娜的情人,这件事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实际上,我们当晚所在的豪华别墅也是班吉·里森鲍姆送给她的。
“在纽约时他送给我一条价值不菲的项链。当时我在大都会歌剧院[31]演唱,演出季快结束时,我们到欧洲旅行。你从来没见过他,是吧?”
“没见过。”
“说实话,他还不错,可就是妒忌心太强。有一次,我们乘船时,一个年轻的印度警官多看了我几眼。他很生气,我们就吵了起来。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我更好相处的女人了,可我也绝不会受任何男人的欺辱。毕竟,我也是有自尊的。所以我就告诉他,等船到下一站就下去。你理解我的意思吗?可他却打了我一个耳光。你也许不相信,当时就在甲板上。我和你讲,也不怕你笑话。当时,我都疯了,从脖子上摘下项链就扔到了海里。‘这花了五万美元啊!’他气呼呼地说,面色惨白。我扯着嗓子喊:‘我只有爱你,才会珍惜它。’然后扭头就走了。”
“你这个傻瓜。”我说。
“接下来的二十四个小时里我都没和他讲话。最后,把他整得服服帖帖。到巴黎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卡地亚珠宝店,给我买了一条价格差不多的项链。”
说到这里,她禁不住咯咯笑起来。
“你刚才不是说我是傻瓜吗?出发前,我就把那条真项链寄存在纽约的银行了,因为我知道下个演出季肯定还会回去的。我扔到海里的实际上是仿制品。”
她笑了起来,那么尽兴,那么开心,像个孩子一样。这种小把戏她百玩不厌。她哈哈地笑着,欣喜若狂。
“男人多么愚蠢!”她气喘吁吁地说,“那么换成是你,你能认为我会把真项链扔到海里?”
就这样,她笑着,笑着,最后,终于停了下来。她非常兴奋。
“格雷兹,弹首曲子,我想唱一曲。”
从起居室里传来了格雷兹的声音。
“吃了这么多东西,这个时间唱不好吧。”
“住嘴,你这个老东西。我命令你弹个曲子。”
没有回应。过了一会儿,音乐响起,格雷兹弹了一首舒曼[32]的曲子。曲调不高,唱起来不会有压力。我想格雷兹小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开始时,拉法托娜小声地哼唱,听到自己的歌声清澈、纯净,她索性完全放开嗓子。歌曲结束,一片寂静。格雷兹也听得出今天拉法托娜的嗓子非常优美,揣摩着她一定还希望继续唱下去。此时,这位“女王”站在窗边。身后,房间里灯光明亮;面前,夜幕下的大海波光粼粼,雪松的枝条映衬着天幕,形成美妙的图案。夜晚,柔和而又温暖。格雷兹又弹了两首曲子。我感觉自己的后背一阵发凉。拉法托娜听到音乐响起时也惊了一下。她打起精神,歌声响起:
他微绽笑容,
多么柔情,多么温馨。[33]
这是伊索尔德[34]的唱段“爱之死”[35]。这个唱段非常高亢,在瓦格纳音乐节上她还从未唱过。也许在其他音乐会上她经常演唱。但是,今天虽然没有管弦乐队,只有简单的钢琴伴奏,她却没有任何顾虑。天籁般的歌声敲打着仿佛凝结了的空气,音符落到水中,顺流而下。浪漫的夜色,繁星点点,沁人心脾。今天,拉法托娜的声音听起来优美细腻,清澈怡人。她情绪饱满,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我的心仿佛被歌声融化。歌声渐渐停歇,我的喉咙哽咽了。拉法托娜站在那里,泪水顺着面颊落下。我不再想说什么,她也静静地站着,望着眼前青春依旧、不老的大海。
多么奇怪的女人!在彼得·梅罗斯眼中,她集万千美德于一身。可是,不管她有多少缺点,我宁愿接受这样不完美的她。人们会疑惑,为什么我喜欢这种人?她是多么不合常理。也许她很可恶,可是她也是同样令人无法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