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噜——”
“咕噜——”
“咕噜噜——”
一只只排列的整整齐齐的、大大小小的、包着猪肉馅儿的馄饨被吴婶儿井然有序的放下了烧着滚烫的骨头汤里。
吴婶儿拿着长柄汤勺搅了搅骨头汤里的馄饨,一个个饱满的馄饨呐,直打着转哩。
待搅好后,吴婶儿盖上锅盖静静的等待着这些馄饨们的出锅。
“吴婶儿,来碗馄饨。”
正值年关,店里陆陆续续的来了些人。
多年没回家乡的人啊,此时也正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回到了记忆中熟悉的家乡来。
“诶!好咧,坐着等一下先啊,就快出锅哩。”吴婶笑呵呵道。
过了几分钟,吴婶儿揭开锅盖,冒着腾腾热气的、香喷喷的、饱满的馄饨就被吴婶捞出了锅来。
一个个圆滚滚的馄饨被装进了深口白瓷碗里,热乎乎的馄饨即将会被送到人们的胃里。
“馄饨来咯,麻烦自个儿过来取一下哩。”吴婶儿透过小窗对店里的客人说道。
“婶儿,这么多年味道还是这么正宗,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就爱来你这吃点儿。”
刚从火车上下来的小张,第一件事就是想到吴婶儿的店里吃碗馄饨再回家。
长年工作在外的小张,不常能回到家乡来,现在吃一碗初中时常吃的馄饨呐,不禁让小张想起了那个属于自己中学时代的故事。
还是记忆中熟悉的味道!
“嗨呀,这么多年的味道岂能说变就变呢?”
“大家喜欢吃我就已经很高兴哩。”
许久没见面的两人闲聊了挺长一段时间。
“婶儿,怎么不提高一下价格呢?这样也能赚多些。”小张边吃边问。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吃我的馄饨也好些年了,从开店起就没想过涨价钱。”
吴婶儿看了看墙上红字黑字写的馄饨价格,笑着摇了摇头。
小张喝完了最后一点汤汁,付完钱笑着和吴婶儿告别,拖着行李回了家去。
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吴婶儿的馄饨店也是如此。
吴婶儿的馄饨店在着巷子里开了二十多年了,味道正宗,价钱公正,个个馄饨馅儿特饱满,装在碗里时也多,也实在。
很多人都是从小就吃着吴婶儿的混沌长大,那时候的店里特热闹,大人、小孩儿都爱吃。
后来他们渐渐长大了,许多人出了外地读书、工作,村子里事业有成的人回来接他们的父母搬到城里去住了,店里就渐渐冷清了下来。
吴婶儿的孩子也曾叫过吴婶儿放弃这个店,和他们一块儿到城里居住。
但吴婶儿还是拒绝了,万一哪天大家回来想吃一次馄饨呢?
好在小女儿明朗些,一毕业就回到村里来,在村里的小学教书育人,闲暇时来店里帮着些忙。
天气愈发冷了些,还有两天就到除夕夜了,吴婶儿的店里加多了两个取暖器。
除夕这晚,店里的人吃完馄饨付了钱后,皆往家里去吃团圆饭,和家人一起快快乐乐的相聚在一起。
吴婶儿穿着袄子站在门口望了望天空,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了下来,一片片洁白的雪花在空中飞舞。
下雪了!
“呼——”
吴婶儿呼了口浊气,打了个寒颤,衣服口袋里的手机响了又响,是孩子们打电话话来催吴婶儿回家吃团圆饭了。
吴婶儿转身进屋,正想收拾好东西回家时,店门口突然来了个人。
只见那人袄子缝缝补补,补丁一个又一个,脸上也是大胡茬子,看起来也有很多天没有打理自己了。
“来碗馄饨。”那人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冻红了的双手一直哆嗦着。
“诶,好。先坐一会哈,还没那么快好。”
吴婶儿打开专门放馄饨的屉子,将它们一个个拿起来放入了锅里煮着。
那人从始至终没有抬起头来看吴婶儿一眼,只是静悄悄的坐着,不发出一点声音来。
吴婶儿捞起一个个热乎乎的馄饨后,放入托盘中,双手小心翼翼地端给那人。
而后转身悄咪咪的打开了那人旁边的取暖器。
吴婶儿看着他的装扮,似乎是明白了些什么,写了张字条儿,字条里裹了些钱,将它们踹入兜里,走向那人。
“你衣服这好像有些泡沫,沾紧在上面了,我帮你拿掉,你尽管吃馄饨就好。”吴婶儿靠近他说道。
那人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仿佛一切与他无关。
吴婶儿趁此机会偷偷的将那字条放入他突出的衣服口袋中,拍了拍他的背,便转身去忙活了。
收拾东西收拾的差不多了,只差擦玻璃了。
那人这时也吃完了馄饨,站起身来,“多少钱?”
正准备擦玻璃的吴婶儿回过头来,笑了笑,说道:“今个儿除夕夜,不收钱。”
那人点了点头,淡然一笑,没有再说些什么,便离去了。
“路上注意安全啊!”吴婶儿站着门口对着那人挥了挥手告别。
那人没有回头,双手放入口袋中时,似乎是摸到了些什么,有些疑惑。
“这是.......”
那人明显感到不对劲儿,拿出字条一看,裹着在里面的钱掉落了出来,那人低下头去捡起,更加疑惑不解。
那人找了个长板凳坐了下来,仔仔细细的阅读着这不知何时放入自己衣服口袋里的字条,顿时热泪盈眶。
风一吹,那张字条飘飘忽忽了起来:
陌生人,您好!
很抱歉以这种方式去认识你,不知道你经历了些什么,但请你不要放弃希望。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我们都会遇见一些不好的事情,请你足够勇敢。
活下去,希望就一直在!
(对了,虽然这钱不多,但希望能够你的车费就好。)
.............................................
小小的一只馄饨,却温暖了千千万万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