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原因,也许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那么轰轰烈烈,名字也不为人所知,但我们就可以因工作卑微而自我轻视吗?人生的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
积极心态激发潜能
一名得过世界冠军的射手,站在奥运会的比赛场上,他举起弓,眼睛锁定三十码外的靶心。此时此刻,他心无旁鹜,除了红心以外,没有任何事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他拉紧了弦,眼睛注视目标,沉静而迅速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若感觉有一点儿不对,他就放下弓,放松,再重新拉一次。一切都正常,他瞄准了靶心,放心地让箭飞了出去,箭头正中红心。
这种冷静的心态,是否仅为体坛的超级巨星所持有,倒也不尽然。只是当体坛明星处于这种最佳竞技状态时,他才可能赢得胜利。而当他状态不佳时,则会让人判若两人,大爆冷门。同样,在我们观看体育比赛时会发现,有些平时成绩平平的运动员,当他处于最佳状态时,他就会一鸣惊人,无视任何的超级明星。这种状态即心态,事实上是人人都有的,你或许有过这种经历却没有在意。
从某种角度来说,职场就好比是体坛的竞技场,我们都是为一个目标而努力的运动员。我们好比都是射手,都想在生活中一射而中。假想我们的能力已经达到百发百中,但将箭射向靶心后,为什么我们不能每次都命中红心呢?
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又没改变,应该是一如既往才对。为什么连一流的运动员都会在得心应手之后,竞技状态不稳定甚至持续下滑?差别就在于我们处于不同的心态。在积极心态时,有自信、坚强、快乐、兴奋,让你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在消极心态时,多疑、沮丧、恐惧、焦虑,使你浑身无力。
微软的招聘官员曾对记者说:“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我们愿意招的员工,他首先应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对公司有激情,对技术有激情,对工作有激情。可能在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上,你也会觉得奇怪,怎么会招这么一个人。他在这个行业涉猎不深,年纪也不大,但是他有激情,和他谈完之后,你会受到感染,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精神状态是如何影响工作的,不是任何人都清楚,但是我们都知道没有人愿意跟一个整天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没有哪一个老板愿意提拔一个精神萎靡不振、牢骚满腹的员工。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外在表现,这正是老板期望看到的。所以,就算工作不尽如人意,也不要愁眉不展、无所事事,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让一切变得积极起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工作,不但可以提升你的工作业绩,而且还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吉姆是一个汽车清洗公司的经理,这家店是12家连锁店中的一个,生意相当兴隆,而且员工都热情高涨,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表示骄傲,都感觉生活是美好的……
但是吉姆来此之前不是这样的。那时,员工们已经厌倦了这里的工作,他们中有的已打算辞职,可是吉姆却用自己昂扬的精神状态感染了他们,让他们重新快乐地工作起来。
吉姆每天第一个到达公司,微笑着向陆续到来的员工打招呼,把自己的工作一一排列在日程表上,他创立了与顾客联谊的员工讨论会,时常把自己的假期向后推迟……
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公司变得积极上进,业绩稳步上升,他的精神改变了周围的一切,老板因此决定把他的工作方式向其他连锁店推广。
在充满竞争的职场里,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中,谁能自始至终陪伴你,鼓励你,帮助你呢?不是老板,不是同事,不是下属,也不是朋友,他们都不能做到这一点。惟有你自己才能激励自己,更好地迎接每一次挑战。
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自认为工作经验缺乏,为了弥补不足,常常早来晚走,斗志昂扬,就算是忙得没时间吃中饭,依然很开心,因为工作有挑战性,感受也是全新的。
这种工作时激情四射的状态,几乎每个人在初入职场时都经历过。可是,这份激情来自对工作的新鲜感,以及对工作中不可预见问题的征服感,一旦新鲜感消失,工作驾轻就熟,激情也往往随之湮灭。一切开始变得平平淡淡,昔日充满创意的想法消失了,每天的工作只是应付完了即可。既厌倦又无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也不清楚究竟怎样才能找回曾经让自己心跳的激情。在老板眼中你也由一个前途无量的员工变成了一个比较称职的员工。
工作时神情专注,走路时昂首挺胸,与人交谈时面带微笑……会让老板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愈是疲倦的时候,就愈穿得笔挺、愈有精神,让人完全看不出你的一丝倦容。如果是女性的话,还要化个全妆,这样做会给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总之,每天精神饱满地去迎接工作的挑战,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就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你的内心同时也会变化,变得越发有信心,别人也会越发认识你的价值。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是财富,可它会带给你财富,也会让你得到更多的成功机会。
美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长克里蒙·斯通,是美国巨富之一,世界保险业巨子。斯通生于1902年,父亲早逝,母亲把他抚养长大。斯通的母亲早在斯通十几岁的时候,就把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一点钱,投到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经纪社。这家保险经纪社替底特律的美国伤损保险公司推销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推销员仅一人,那就是斯通的母亲。每推销一笔保险,她就会收到一笔佣金——这是她唯一的收人。斯通16岁时,念中学。那个夏天,母亲指导他去推销保险。他走到母亲指给他的大楼前犹豫不决。这时,他默默念着自己信奉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着手去做,马上去做!”于是,他勇敢地走人大楼,逐门进行推销。结果,只有两个人买了保险;但在了解自己的推销术方面,他收获不小。第二天他卖出了4份保险;第三天,6份。假期快结束时,他居然创造了一天10份的好成绩,后来一天20份。渐渐地他发觉,他的成功是因为自己有积极的心态并能积极行动起来的缘故。20岁时,他在芝加哥开了一家保险经纪社——联合登记保险公司。全公司只有他一个人。开业头一天销出54份保险,后来事业一天比一天旺。有一天,居然创造了122份的纪录。后来,他在各州招人,在各地扩展他的事业;各州有一名推销总管,领导推销员,他自己管理各地总管,那时,斯通还不到30岁。
但那时候,整个美国笼罩在经济大恐慌之中,大家都没有钱买健康和意外保险,而有钱人又宁愿把钱存下来以防万一。这时,斯通给自己加了几条应付苦难的座右铭:“销售是否成功,决定于推销员,而不是顾客。如果你以坚定的、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你反而能从中找到益处。”结果,他每天成交的份数,竟与以前鼎盛时期相同了。1938年,斯通成为一名百万富翁,他所领导的保险公司,也成为了美国保险业首屈一指的大企业。
斯通的成功源于拥有积极的心态,从而让他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工作。精神状态是对心态的一种反映,当你感觉状态非常糟糕时,不要担心,一切都会过去的。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验,突然记不起一位熟悉朋友的姓名?或者一时忘了某个字的笔画?何以会有这样的现象?你明明知道那个朋友的姓名,也知道那个字该怎么写,可就是当时记不起来了,难道说你笨吗?当然不是,那只是你当时处在“笨”的状态罢了。
任何时刻,你的认知都受制于当时的状态,而这时的认知便会影响你随后的想法和做法,换句话说,你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跟你的能力无关,而是跟你当时的身心所处的状态有关。因此你若是想改变自己做事的能力,那么就改变自己当时身心所处的状态,这样便可以把蕴藏的无限潜能一一发挥出来,做出惊人的成就。
在一个既定的工作环境中,如果你没有能力改变规则,那么,你首先就要反躬自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虽然无法决定自己人生的开场,也不能控制别人的思想或行动,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心态的好与坏。
结果就在下一次
在工作当中,拥有好的心态可以让你从容面对失败,但如果想要去接近成功,就要有再尝试一次的勇气。“结果就在下一次”也就是“成功就在下一次”。许多历经挫败而最终成功的人,总能在最为艰难的时候树立“成功就在下一次”的信念,并坚持到底。所以我们才说,不要抱怨播下去的种子不发芽,只要你精心呵护,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
进取心是成功的根本,没有一种向上向前的进取态度,任何成功都无从谈起。但进取既要有即知即行的“道根善骨”,也要有坚持到底的坚忍力。每个人的人生总会遇到关口,这时候,会让人感觉到加倍的软弱和无力,认为自己不行了,便轻易放弃,于是功亏一篑。爱迪生说得好:“失败者往往是那些不晓得自己已接触到成功,就放弃尝试的人。”
有一位着名编辑,对工作十分负责。有一次,她组织编辑了一本畅销书,为了达到最好的发行效果,她决心找人设计出最好的封面。于是,她采取招标的方式,找了很多人设计封面。但是,一个个拿上来的封面又一个个被她否定了。她的这种做法,连最挑剔的同行都觉得过分了,有人说,不就一个封面吗?干嘛这样较真呢?
在前后看了15个样本都觉得不满意后,她对自己说:看来只能放弃了,就从这15个中选一个吧!可是,心中的某种意念又促使她决定再坚持一次!
不久,当第16个封面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喜出望外,这正是自己所期待的封面。最终,这第16个封面方案,为她所编辑的那本畅销书锦上添花。这位编辑后来感慨说:“不管干任何事情,最关键的是不要轻易放弃——越想放弃的时候越不能够放弃。当你觉得再也无法突破的时候,你一定要逼迫自己更向前走一步,成功就在下一次!”
是呀,成功就在下一次,结果就在下一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些人之所以没能成功,并非他们没有努力,而是他们在遭遇到困难之后,在快成功的前夕便放弃努力了。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多次进攻无效后,鳄鱼不再进攻。甚至到后来,心理学家拿开玻璃挡板,鳄鱼依旧不动,它只是绝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眼皮底下快活地游来游去。鳄鱼放弃了所有的努力,直到活活饿死。
多么可悲的现实!也许我们嘲笑鳄鱼的愚蠢,然而遗憾的是,当挫折接踵而至,失败如影随形的时候,不少人也时时扮演着鳄鱼的角色,放弃所有的努力,听天由命了。
有时候,失败者与成功者的区别就在于:失败者走了九十九步,而成功者则坚持走完了第一百步。失败者跌倒的次数比成功者多一次;而成功者跌倒了爬起来的次数比失败者也就多那么一次。但是,这“一步”与“一次”却异常可贵!或许,当你走到第一千步时面对的还是失败,但成功也许就躲在拐角处。不妨稍稍拐个弯儿,也许就不是“山穷水尽”,而是“柳暗花明”了。
如今工作难找已经成为了一大难题,想进自己心仪的大公司,则更是难上加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的人选择降低标准在小公司混日子,更有甚者毅然决然成为了“啃老族”。求职之路有千万条,但有一位年轻人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一位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带着自己学位证书和一大堆求职资料,兴冲冲地来到着名的通用汽车公司应聘。而此时,通用汽车公司因为日本汽车大量涌入欧美市场,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董事会已经作出决策实行裁员,以渡过暂时的难关。当这名年轻的博士走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望着人事经理疑惑不解的神情,这位年轻博士用夹带着西部土语的英语解释说,自己只是碰巧路过这里,才贸然进来求职的。
过了一个月,当这位年轻博士得知通用汽车公司已经结束裁员以后,又一次来到公司应聘。但此时,通用公司并没有刊登出招聘广告。因为有了上一次接触,这一次人事经理将他引见给公司总经理。总经理觉得这位青年人有一股韧劲,于是破例让他面试一次。尽管这一次应聘,因为年轻人缺乏相应的工作经历,没能如愿以偿进入到通用公司工作,但最后公司总经理留下了他的联系地址。
又过去了一个月,公司因为急需一名在亚太地区的业务主管,总经理亲自打电话要这位年轻博士前来应聘,这位年轻博士又一次走进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门。尽管这一次他仍然没有成功,但比起前两次,他在公司决策层的心目中已经留下很好的印象。这次公司总经理留给的话是:“年轻人,不要气馁,等你准备好了再来应试吧!”就这样,在一年之内,这位年轻博士先后5次踏进通用汽车公司的大门,并最终被公司正式录用,一年之后他就跻身于公司的管理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你越想放弃时越不能放弃。正如着名作家歌德所说:“不苟且地坚持下去,严厉地驱策自己继续下去,就是我们之中最微小的人这样去做,也很少不会达到目标。因为坚持的无声力量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到没有人能抗拒的程度。”
当然,通常所说的“毅力”、“坚忍”是容易的,但“坚忍”的强度是否足够,只有一个指标——最后的结果。古语说:“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废井。”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往往只隔着一层薄纸——是否有足够的韧性与耐性。
当然,每遇到一次挫败,就动摇一次信心,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成功者与普通人的不同,就在于其动摇信心的同时,也会说服自己再次树立信心。
日本的名人市村清池,在青年时代做过保险推销员,在刚入行的68天之中,每天到处奔波拜访,可是连一张合约都没签成。因为保险在当时是很不受欢迎的一种行业。由于没有业绩,他没有领到薪水,只有一点可怜的车马费,以至于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到了最后,已经心灰意冷的市村清池就同妻子商量准备不再继续做保险了。此时他的妻子却劝慰他说:“一个星期,只要再努力一个星期看看,如果真不行的话,我们再做其他的打算。”第二天,他又重新鼓起精神到一位已经“骚扰”过多次的校长家拜访,这次终于成功了。后来他曾描述当时的情形说:“我在按铃之际已经做好再一次受挫的准备,原因是我已经来过七八次了,对方觉得很不耐烦,这次再打扰人家一定没有好脸色看。”哪知道对方这个时候已改变主意准备投保了,就等他“自投罗网”来签协议了。在签了那张合约之后,又有不少合约接踵而来,而且投保的人也和以前完全不同,都是主动表示愿意投保。许多人的自愿投保给他带来无比的勇气。在一个月内他的业绩就一跃而成为全公司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