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哥你看到了没有,他点头了,他说是!”一旁的樊哙双手一怕满脸欣喜的说道。
“行行行,一边去,别再把他给吵死了。”刘邦嫌弃的一把推开挡在他面前樊哙。
“这位兄弟,你别在意,他就是这样,一天都是咋咋呼呼的。”刘仲伸出手轻拍着那人的肩旁。
只见躺在地上的那人,满脸激动,就像蹲在厕所拉不出来一样,满脸紧绷但就是说不出一句话。
“你别激动。”
说完把目光移向刘邦说道:“季哥,你继续。”
刘邦会意点头,然后继续问道:“萧大人,派你来干什么?”
“呃……呃……”
“刘仲兄弟,你说他这又是点头又是摇头的,是啥意思?”刘邦迷惑的问道。
这时一旁的刘仲怀着关爱智障儿童的目光,默默注视着真诚的向自己提问的刘邦。
“呃……季哥,他现在说不了话,你只能问判断句。”刘仲缓缓说道,说话还用手在嘴边比划了几下。
“不对,你们不知道判断句。”
“我这怎么跟你解释呢?呃……呃……”
“反正你就是不能这么问,你这么问,他回答不了。”刘仲也不知道怎么说,怎么和他解释,所以干脆道。
“哦。”刘邦有点云里雾里,然后猛地拍了一下额头,然后说道:“瞧我这记性,接着问,接着问。”
前半句,“判断句”他没听懂,但是后半句他听懂了,不能这么问。
“不好意思,这位兄弟,我们这一时没反应过来,别在意,我们接着来。”刘邦看着地下那人满脸歉意的说道。
“你来这儿是不是与我们的家眷有关?”
“呃……”那人点头道。
刘邦欣喜的抬头看了一眼大家,露出一脸“果然如此”的表情,然后又继续问道:“那我们的家眷怎么了?萧大人有没有把他们保护好,”
“你来这里是……不对?”
“你来这里是……呃……”
看着在哪里纠结,不知道问什么好的刘邦,刘仲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季哥,我看这样反正我们现在也不急于一时,这样吧!让这位兄弟好好休息休息,等他好了再问也不迟。”
“可是……”
“反正我们急也没有用,按照这种问法,实在也是问不出什么,而且就算是问出来了什么,我们在这深山里也无能为力,我们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萧大人身上。”刘仲接着说道。
刘邦看了一眼躺在地上“唧唧喂喂”的男子,然后又看了一眼刘仲,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也只能这样的了。”
说完便拨开众人头也不回的向洞外走去。
满腹的问题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他媳妇,他老豆,还有兄弟们的家属,还有县里对兄弟们的处罚,也不知道怎么问。
把所有问题全都浓缩成判断句,还真不好弄,是个技术活,交给刘邦这个半文盲还真不太好办,刘邦小时后读过一段时间的书,倒是认识几个字。
但是你让他归纳总结问题他办不了,那些字该省略,那些不能,句子短的话还可以,长了的话他就抓瞎了,毕竟浓缩句子前世高中语文都还在做这样的问题,你让学问还不到小学的刘邦做还真有点难为他了,况且还要变成判断句。
“唉,季哥这是怎么了!”樊哙看着刘邦的背影说道。
“没你的事,一边待着去!”卢倌说道,说完跟着刘邦出了山洞。
“刘仲兄弟,他们这都是怎么了?怎么都奇奇怪怪的。”樊哙看了一眼,用手挠着头回头向刘仲问道。
“我没猜错的话,我们的家属怕是凶多吉少了,刚才季哥应该就是因为这个,搞得不太高兴。”刘仲看了站起身说道。
“樊大哥,你看好他,我出去看看季哥,刚才季哥情况不对,我怕出什么事。”刘仲说道。
樊哙点头道:“去吧!他有俺盯着呢!”
看到樊哙点头,刘仲这才放心向洞外走去。
他之所以想到外面去,不是因为担心刘邦,他能咋的,自己爹被项羽抓了,都能说不要忘了“分我一杯羹”的狠人,因为这点事还能自杀还是咋地,他也就是难受几个时辰,过了就好了。
他出来,主要是洞里空气太差了,人多而且都几天没洗澡了,那围在一起,简直就是一瓶老坛酸菜,再加上一群“哭哭啼啼”的男人,把自己的心情都弄差了。
他们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牵挂,有的伤心自己的家人,有的痛惜自己家的钱财,反而刘仲是最不难受的人。
虽然他这具身体在这个世界也有几个亲人,但是因为不是自己的,再加上没见过,他对他们没有多少感情,反而心里有种莫名的庆幸。
他不知道在自己庆幸什么,反正心里就是难受不起来。
难道是因为再也不用去理会本不属于自己的“亲属”关系而高兴?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笑出来,因为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还是“自己”亲属,他如果肆意妄为的大笑,感觉还是有点不厚道,而且还会被大家认为是铁血心肠的人。
“刘仲兄弟!”
“(⊙﹏⊙)”刘仲猛地一跳。差点被下成狗。
回头一看,“纪大哥啊!你怎么没有和他们一起围着那人。”
“我无父无母,也没有妻儿兄弟,一个人住。”纪信笑着说道。
“是这样啊!”
“对了,刘仲兄弟,我也没大你几岁,你叫我信就行,他们都这么叫我,你不用叫我纪大哥。”纪信说道。
纪信省略了两个字,大家都叫他“牢骚信”而不是信。
“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纪信说道。
“那好吧!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我就斗胆叫你一声信兄弟。”刘仲高兴的说道。
看着一脸讨好地纪信,刘仲莫名地有些好笑,“看来他是因为自己能打倒猎物才讨好自己,不过也好,我本来也想接近他。”
纪信在秦末这段历史上可不是岌岌无名的人,相反还非常有名,是一位能力不错地大将。
虽然没有什么特别耀眼的功绩,但是忠心,只要他认定的主公,就不会再背叛,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宁愿一死也没有投降项羽,而且如果不是刘邦贪图享乐他也不会被俘。
现在的他明显对刘仲有好感,而且多于刘邦。
想到历史上的名人就将归于自己麾下,刘仲心里莫名的就有一种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