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
无情的东西变得慢,有情的东西变得快。
——《黄昏后》
描写亲子之爱应当是中华人的特长,看近来的作品,究其文心,都函这惟一义谛。
——《读〈芝兰与茉莉〉》
我们的头脑是历史的,所以善用这种才能来描写一切的事故。
——《读〈芝兰与茉莉〉》
她可以用歌舞教很悲伤的人快乐起来,但是那种快乐是不恒久的,歌舞一歇,悲伤又走回来了。
——《桃金娘》
创作的三宝不是佛、法、僧,乃是与此佛、法、僧同一范畴的智慧、人生和美丽。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创作者个人的经验,是他的作品的无上根基。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他要受经验的默示,然后所创作的方能有感力达到鉴赏者那方面。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创作者的生活和经验既是人间的,所以他的作品需含有人生的元素。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创作者所描写的纵然是一种不道德的事实,但他的笔力要使鉴赏者有“见不肖而内自省”的反感,才能算为佳作。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单纯的文艺创作——如小说、诗歌之类——的审美限度只在文字的组织上头。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文艺的创作就是用心描画诸世间的事物。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设若鉴赏者是喜欢热色的,他自然不能赏识那爱用冷色的画家的作品。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佛家的四依是:“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鉴赏家的四依也和这个差不多。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对于一种作品,不管他是用什么方言,篇内有什么方言掺杂在内,只要令人了解或感受作者所要标明的义谛,便可以过得去。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赏者不必指摘这句是土话,那句不雅驯,当知真理有时会从土话里表现出来。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须要明了主观——作者——方面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看他能够在艺术作品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不能,他的思想在作品上是否有系统。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凡有描写不外是人间的生活,而生活的一段一落,难保没有约摸相同之点,鉴赏者不能因其相像而遂说他是落了旧者窠臼的。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鉴赏创作,要依智慧,不要依赖一般识见。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有时创作者的表现力过于超迈,或所记情节出乎鉴赏者经验之外,那么,鉴赏者须在细心推究之后才可以下批评。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批评是一种专门工夫。
——《创作的三宝和鉴赏的四依》
凡未有文字,或有文字而不甚通行的民族,他们的理智的奋勉大体有四种从嘴里说出来的。这四种便是故事、歌谣、格言(谚语)和谜语。
——《〈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
神话是“解释的故事”,就是说无论故事的内容多么离奇难信,说的和听的人对于它们都没有深切的信仰,不过用来说明宇宙、生死等等现象。
——《〈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
传说是“叙述的故事”,它并不一定要解释一种事物的由来,只要叙述某种事物的经过。无论它的内容怎样,说的和听的对于它都信为实事。
——《〈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
庸俗的故事,即是野语,在文化的各时期都可以产生出来。它虽然是为娱乐而说,可是那率直的内容很有历史的价值存在。
——《〈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
民族间的接触不必尽采用彼此的风俗习惯,可是彼此的野乘很容易受同化。
——《〈孟加拉民间故事〉译叙》
典籍与艺术是连续文化的线。
——《造成伟大民族的条件》
典籍和艺术虽然本身含有永久性,也得依赖民族自己的信仰、了解和爱护才能留存。
——《造成伟大民族的条件》
古往今来,多少民族丢了他们宝贵的文化产品,都由于不知爱惜,轻易舍弃。
——《造成伟大民族的条件》
一个民族的礼教和风俗是从自有的典籍和艺术的田地发育而成的。
——《造成伟大民族的条件》
外来的理想和信仰只可当作辅成的材料,切不可轻易地舍己随人。
——《造成伟大民族的条件》
文学的种类,依愚见,以为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是怡情文学;二是养性文学。
——《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
怡情文学是静止的,是在太平时代或在纷乱时代的超现实作品。
——《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
养性文学是活动的,是对于人间种种的不平所发出的轰天雷,作者着实地把人性在受窘压的状态底下怎样挣扎的情形写出来。
——《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
前人为文以为当如弹没弦琴,要求弦外的妙音,当如吹无孔笛,来赏心中的奥义,这只能被少数人赏识,似乎不是群众养性的资粮。
——《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
像太华烈士所集译的军事小说《硬汉》等篇,实是唤醒国民求生的法螺。
——《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
这种弹腥文学是爱国爱群的人们的资粮,不是富翁贵人的消遣品。
——《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
他们没有工夫去欣赏怡情文学,他们须要培养他们的真性,使他们具有坚如金刚的民族性,虽在任何情境底下,也不致有何等变动。
——《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
群众文学家的任务,不是要将群众的鲁莽言动激励起来,乃是指示他们人类高尚的言动应当怎样,虽然鲁莽不文,也能表出天赋的性情。
——《怡情文学与养性文学》
我以为文艺是讲情感而不是讲办法的。讲办法的是科学,是技术。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整匹文艺的锦只是从一丝一丝的叹息、怀念、呐喊、愤恨、讥讽等等,组织出来。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永不呻吟的才是最有勇气的。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经验不丰的作者要告诉人他自己的感情与见解,当然要从自己讲起,从故乡出发。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故乡也不是一个人的故乡,假如作者真正爱它,他必会不由自主地把它描写出来。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作者如能激动读者,使他们想方法怎样去保存那对于故乡的爱,那就算尽了他的任务。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无病的呻吟固然不对,有病的呻吟也是一样地不应当。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永不呻吟的当是极能忍耐最擅于视察事态的人。他们的笔尖所吐的绝不会和嚼饭来哺人一样恶心,乃如春蚕所吐的锦绣的原料。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关于感情的真伪问题。我以为一个人对于某事有真经验,他对于那事当然会有真感情。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所谓文艺本是用描写的手段来引人去理解他们所未经历过的事物,只要读者对作品起了共鸣作用,作者的感情的真伪是不必深究的。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在文艺上只能论感情的浓淡,不能论感情的真伪,因为伪感情根本就够不上写文艺。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感情发表得不得当也可以说虚伪,所以不必是对于风花雪月,就是对于灵、光、铁、血,也可以变做虚伪的呐喊。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作风是作者在文心上所走的路和他的表现方法。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人对于人事的感情每不如对于自然的感情浓厚,因为后者是比较固定比较恒久的。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读书、工作、体验、思索,只可以培养作者的感情,却不一定使他写成充满真情的文章,这里头还有人格修养的条件。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文艺的进行顺序是从神坛走到人间的饭桌上的。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最原始的文艺是祭司巫祝们写给神看或念给神听;后来是君王所豢养的文士写来给英雄、统治者,或闲人欣赏;最后才是人写给人看。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作风每跟着理想中各等级的读者转变方向。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青年作家的作品所以会落在“风花雪月”的型范里的缘故,我想是由于他们所用的表现工具——文字与章法——还是给有闲阶级所用的那一套。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他们所写的只希望给生活和经验与他们相同的人们看,而那些人所认识的也只是些中看不中用的词藻。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到民间去”“上前线去”,只要带一张嘴,一双手,就够了,现在还谈不到带文房四宝。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要改变作风,须先把话说明白了,把话的内容与涵义使人了解才能够达到目的。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会说明白话的人自然擅于认识现实,而具有开条新路让人走的可能力量。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话说得不明白才会用到堆砌词藻的方法,使人在五里雾中看神仙,越模糊越秘密。
——《论“反新式风花雪月”》
文字形式的美,与其他器具,如椅桌等的一样,它的美的价值与纯艺术,如绘画雕刻等不同,因为它主要目的在用而不在欣赏。
——《青年节对青年讲话》
所谓“国粹”必得在特别、久远,与美丽之上加上其他的要素。
——《国粹与国学》
凡无进步与失功用的带“国”字头的事物,我们都要下工夫做澄清的工作,把渣滓淘汰掉,才能见得到“粹”。
——《国粹与国学》
一个民族在物质上、精神上与思想上对于人类,最少是本民族,有过重要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继续有功用,继续在发展的,才可以被称为国粹。
——《国粹与国学》
评定一个地方的文化高低不在看那里的社会能够保存多少样国粹,只要看他们保留了多少外国的与本国的国渣便可以知道。
——《国粹与国学》
疯狂的人没有批评自己的悟性,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天才说,他也许是个很好的艺术家或思想家,但绝不是文化的保存者或创造者。
——《国粹与国学》
要清除文化的渣滓不能以感情或意气用事,须要用冷静的头脑去仔细评量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
——《国粹与国学》
翻造古人的遗物是极大的罪恶,如果我们认识这一点,才配谈保存国粹。
——《国粹与国学》
国粹在许多进步的国家中也是很讲究的,不过他们不说是“粹”,只说是“国家的承继物”或“国家的遗产”而已。
——《国粹与国学》
我们认识古人的成就和遗留下来的优越事物,目的在温故知新,绝不是要我们守残复古。
——《国粹与国学》
学术本无所谓新旧,只问其能否适应时代的需要。
——《国粹与国学》
现代学问的精神是从治物之学出发的。
——《国粹与国学》
学术界不能创辟新路,是因没有认识问题,在故纸堆里率尔拿起一两件不成问题而自己以为有趣味的事情便洋洋洒洒地做起“文章”来。
——《国粹与国学》
学术上的问题不在新旧而在需要,需要是一切学问与发明的基础。
——《国粹与国学》
如果为学而看不见所需要的在哪里,他所求的便不会发生什么问题,也不会有什么用处。
——《国粹与国学》
没有问题的学问就是死学问,就是不能创辟新途径的书本知识。
——《国粹与国学》
没有用处的学问就不算是真学问,只能说是个人趣味,与养金鱼、栽盆景,一样地无关大旨,非人生日用所必需的。
——《国粹与国学》
学术问题固然由于学者的知识的高低与悟力的大小而生,但在用途上与范围的大小上也有不同。
——《国粹与国学》
不需要就没有学问,没有学问就没有技术。
——《国粹与国学》
中国目前的问题,不怕新学术呼不出,也不怕没人去做专门名家之业,所怕的是知识不普及。
——《国粹与国学》
用文字记载思想本来和用针来缝布成衣服差不多。
——《国粹与国学》
缝衣机的成功只在将针鼻移到与针口同在一端上。拼音文字运动也是试要把音与义打成一片。
——《国粹与国学》
要移动一下这“文字的针鼻”,虽然只是分寸的距离,若用的人不了悟,纵然经过千百年也不能成功。
——《国粹与国学》
旧工具不适于创造新学术,就像旧式的针不能做更快更整齐的衣服一样。
——《国粹与国学》
有使中国文化被西方民族吸收愿望的先当注意汉字的改革,然后去求学术上的新贡献,光靠残缺的古董此后是卖不出去的。
——《国粹与国学》
拼音字的好处在以音达意,不是以形表意,有什么话就写出什么话,直截了当,不用计较某字该省,某句应缩,意思明白,头脑就可以训练得更缜密。
——《国粹与国学》
简洁文字只能表现简单思想,像用来做诗词,写游记是很够的。
——《国粹与国学》
现代的科学记载把一个字错放了地位都不成,简省更不用说了。
——《国粹与国学》
我们的命不加长,而所要知要学的东西太多,如果写作不从时间上节省是不成的。
——《国粹与国学》
我们自己的文化担负已是够重的了,现在还要担负上欧美的文化,这就是钱先生所谓“两水斗啮”的现象,其实是中国人挣扎于两重文化的压迫底下的现象。
——《国粹与国学》
繁难的文字束缚了思想,限制了读书人,所以中国文化最大的毒害便是自己的文字。一翻古籍便理会几十万言的书已很少见,百万千万言的书更属稀罕了。
——《国粹与国学》
世间无不死之人,也无不变的文化,只要做出来的事物合乎国民的需要,能解决民生日用的问题的就是那民族的文化了。
——《国粹与国学》
中国学术一向是被社交学问,社交文艺,最多也不过是做人之学所盘踞,所谓“朴学”不过为少数人所攻治,且不能保证其必为晋身之阶。
——《国粹与国学》
治物之学导源于求生活上安适的享受的理想和试要探求宇宙根源的谜。
——《国粹与国学》
学者在实验室里用心去想,用手去做,才能有所成就。
——《国粹与国学》
中国学术岂但与人生分成两橛,与时代失却联系,甚至心不应手,因此,多半是纸上谈得好、场上栽筋斗的把戏。
——《国粹与国学》
爱情就是生活,若是一个作家不会描写,或不敢描写,他便不配写其余的文艺。
——《无法投递之邮件》
读书
敏明坐在席上,手里拿着一本《八大人觉经》,流水似的念着。
——《命命鸟》
读后的余韵,常绕缭于我心中,像这样的文艺很合我情绪的胃口似的。
——《读〈芝兰与茉莉〉》
读中国的文艺和读中国的绘画一样。
——《读〈芝兰与茉莉〉》
从师若不注意怎样做人的问题,纵然学有师承,也只能得到老师的死的知识,不能得到他的活的能力。
——《国粹与国学》
哲理
凡最终的地方,都是在对岸那很高、很远、很暗,且不能用平常的舟车达到底。
——《无法投递之邮件》
凡事不预备而行的,虽得暂时成功,终要归于失败。
——《东野先生》
纵使你一个人在这世界内能实行你的主张,你的力量还是有限,终不能敌过以非为是的群众。
——《东野先生》
一个救护时世的人,在智慧方面当走在人们的前头;在行为方面,当为人们预备道路。
——《东野先生》
一幅完美的锦,并不是千纬一经所能成,也不能于一秒时间所能织就的。
——《东野先生》
人间一切事物好像趋于一种公式,就是凡真作者在能创造使人民康乐的因,并不期望他能亲自受用他所成就的果。
——《东野先生》
一个人倘要把他所知所信的强别人去知去信去行,这便是独裁独断,不是共和合作。
——《东野先生》
其实圣人就是疯子。
——《东野先生》
学问也不是一般人所需要的,只要几个书呆子学好了,人人都可以沾光。
——《东野先生》
女人的脸曾与武人的枪平分地创造了人间一大部历史。
——《女儿心》
自古以来,真正统治民众的并不是圣人的教训,
——《春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