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江泽民同志曾专程视察北京图书馆,与前来这里阅读的读者亲切交谈,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有好学不倦的精神。读书的人多了,大家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会大有希望。认真领会江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一种读书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大兴勤奋读书之风是时代的召唤。时代的列车已经驶过20世纪,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奋力寻求进击的坐标。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热潮,正在冲击着整个世界。这里有政治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但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人,作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起核心作用的,还是在于他的文化素质。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言:“植物因栽培而成长,人因教育而完善。”而这种教育,已远远不是学校的“一次性”教育。那种把人生分成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观念和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生产、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发达国家,人们平均一生要更换五至八种职业,就是从事一种职业,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无疑意味着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大兴勤奋读书之风,不仅是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精神境界的需要。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一进图书馆,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起来,各种书籍就会把你引入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古至今,许多哲人和智者都视读书为乐事,把读书作为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读书不仅给予我们知识和智慧,而且给予我们终身难忘的教诲,给予我们健康向上、奋勇向前的力量。人们从读书学明理,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和风范。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伟岸,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从冰心老人学得至纯至美的真情……一旦将读书视为乐事而终身不辍,会使人心灵纯洁而富于正义感,知识积累而博学多才,“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的冰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从而引导人们一步步向着人间美好的境界前行。
令人遗憾的是,眼下不少人对读书的认识还处于朦胧之中。在涉及读书究竟“有用”还是“无用”之时,把“学以致用”片面地理解为学以“升官”,学以“发财”。当看到社会上某些人不读书照样“升官”、照样“发财”时,便错误地推导出“读书无用论”;还有的在读书的选择上,过于“功利”化,认为读政治理论、文学名著之类的书不顶用,把外语、计算机和经济类书籍视为“必修课”。认识差之毫厘,行为失之千里。于是,不少人选择了不读书或只读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书,于是浅薄、浮躁、无聊、应酬等时髦病便无限扩散以至成为流行。诸如,林则徐是歌星,杨振宁是大款,《资本论》是炒股工具书等一类的笑话产生了。相反,对伪科学、封建迷信之类的东西却趋之若鹜以致使这些历史沉渣大肆泛滥。如此这般,不仅妨碍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阻碍两个文明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四化建设和强国富民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位学者朋友曾说:“现在我不大劝人读书,能不能享受读书,是一个人的命,是天性使然,勉强不得。”也许这位学者的话有点偏颇,但也明明白白地道出了一个道理:没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就是世人时时在耳边叮嘱,有些人也是不会好好读书的。每到新年伊始,我们都在筹划新年度的生活——择业、赚钱、家庭建设、调整人际关系、健康投资等等,这些固然都不可少,但不要把读书计划给遗漏了。也许购书会用去一些可作他用的开支,读书会用去一些生财、交际、娱乐的时间,但从长远看,这笔“投资”是万万不可少的。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当用江泽民同志的教诲激励自己,挤出时间多读书,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从而收获一个沉甸甸的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