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中国的豆腐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却将其更新换代,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其实,豆腐刚进入美国市场并不受欢迎。有35%的美国人认为“最令人厌恶食品”和“实在无法下咽的食品”就是豆腐。日本人并没有因此泄气,相反他们倒得出一个结论:起码有35%的美国人尝过豆腐,若是能搞清楚他们讨厌豆腐的原因,就能受到消费的欢迎。经过调查,找出豆腐不受欢迎的原因有二:一是豆腐的塑料包装有异味,二是豆腐保鲜期短,常有酸腐味。日本人立即对症下药,首先采用新科技专利包装,其次改变生产工艺,延长豆腐的保鲜期为一年。另外,迎合美国人鲜明开朗的个性,把白色的豆腐改为多彩的颜色,为此,将白色的四四方方的豆腐加入果汁等其他食物,生产出色彩纷呈、不含任何防腐剂的豆腐糕饼、豆腐汤、豆腐面等一反豆腐传统面孔的豆腐制品,结果深受欢迎。
六、给顾客10%的回扣
1975年,阿汉兄妹从越南逃难来到美国时,身无分文,1977年,兄妹俩凭着打短工赚来的1200美元和平时省吃俭用省下的200斤粮食,向卖汽水的老板租用了个汽水店,开了一家兄妹餐厅。为了赢得更多的食客,仅有服务质量是不够的,阿汉采取了一个特殊策略——给顾客发回扣。任何一位食客,只要光顾他的餐厅一次,阿汉就立上一个户头,并记下账目。以后,这位顾客每光顾一次,账单上的数目就如实增加一笔。每年的9月30日,餐厅的财政进行年度结算,便按账单上的记载,把餐厅赚取的纯利的10%,按比例分给每位食客作为回扣,并让食客监督,使食客时时感到自己是餐厅的一员,因而能自觉地与老板亲密合作。从1977年到1988年间,阿汉共发给食客回扣25万美元,以此推算,他们赚取的纯利已达250万美元,一对逃难的穷兄妹成了百万富翁。
七、万花筒巡回工作室
美国堪萨斯市的霍尔马克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贺卡类商品为主的企业。“万花筒巡回创造室活动”,就是这个企业一项富有远见的创造。万花筒巡回创造室,由两辆大挂车组成,它们连成一体,构成约2000平方英尺的活动房屋,里面包括三个相通的房间。第一个房间里摆放着各种各样跟实物一样大小的塑胶动物模型,孩子们进去之后,可以任意拍打、搂抱。墙壁上镶嵌着大型立体字母和单词,吸引孩子们主动朗读;第二个房间叫发现室,陈列着一些相互有一定联系的东西,旨在锻炼儿童学会发现事物之间存在关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个房间是创作室,这里摆放的拼粘玩具、蜡笔、颜料、色彩标志等,都是利用霍尔马克公司的废弃物制造的,孩子们可以随意选择其中的材料,无拘无束地自由创作,儿童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万花筒创作室”的服务对象是6岁到12岁的儿童。自1969年开展这项活动以来,已有大约100万儿童光临。为了扩大影响,霍尔马克公司还特意与一家社会团体合作,由他们招募了100名志愿人员,轮流协助管理这个“万花筒”。“万花筒创作室”长年巡回在美国各地,每次在一个城市停留八天左右,这辆长长的大挂车一出现,孩子们立刻欢呼雀跃。
八、“不要轻易走进别人的院子”
这是西方企业家奉行的一句经营格言。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开始起步,人们的市场观念是很肤浅、很幼稚的,常常市场上流行某种产品,各厂家都一哄而上,大量重复生产,造成产品供给远过于需求,最后厂家之间互相压价,假冒伪劣商品也趁机跟杂于其间,造成“众败俱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信号相当灵敏,供给超过需求,价格趋跌;反过来,需求超过供给,价格看涨。市场需求又随着价格、商品供应量,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对于目前市场上的热销商品,不可盲目跟进,要深入考察支撑该商品消费的环境条件。若在某种市场条件下,商品需求具有中长期上升走势,那么可以考虑进入;若该商品只是季节性消费品,或消费者口味变化极快的商品,支撑消费的环境条件变化很快,那么应当慎入。后一种情况在服装、化妆品、室内装饰等行业较为常见。
有一年夏天,上海朋街女子服装店,精心设计出一款连衣裙,由于式样新颖,雅而不俗,当月就售出2万多件。这种裙服越卖越热,最后连橱窗里的样品也让人苦苦央求着买走了。这时,服装店经理却特别冷静。他认为,这种时令性很强的产品,生意只可做八成,切勿恋战,于是来了个“急刹车”,没有继续加工这种服装。而不少服装厂商见有利可图,却纷纷仿效,然而时间不长就积压了许多。而朋街女子服装店,这时已经转向换季上市的新式服装了。市场瞬息万变,人云亦云,总会慢一步,结果总处于劣势。
九、独识海运,人弃我取
西腊船王奥纳西斯,原是一个四处流浪的穷小子,早年在阿根廷干过大家都不愿干的电报公司的焊接工,当过上门推销员,经营过人们所不愿涉足的烟草买卖。这些虽然都没有使他发财,但却使他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捕捉商机的经验。一旦时机成熟,他的经验和独特的眼光就会使他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也使南美洲(包括阿根廷)的经济陷入困境,工厂倒闭、商店关门、工人大量失业、民生凋敝、市场萧条,海上运输业更是难逃劫运。此时,加拿大铁路公司准备拍卖产业,其中包括六艘货轮,总价值200万美元,当时该公司迫于经营危机,仅以每艘2万美元的价格出售。奥纳西斯得到这一信息后,很快筹集到20万美元,赶往加拿大洽谈这笔买卖。他的这一行动令他人大惑不解,因为在经济萧条时期,海上航运业受冲击最大,老牌海运商避之犹恐不及,奥纳西斯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投入海运业,无异于将钞票抛入大海。很多朋友都劝他打消这个主意。但奥纳西斯此举并非一时的头脑发热,他有独到的看法:经济危机终将结束,继之而来的将是经济复苏和繁荣,物价也会由暴跌转为暴涨,乘价格最低时买进,再于价格升高时抛出,即刻可获暴利。于是,他谢绝朋友的劝告,果断买下六艘货船。事实果然如他所料,海运业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恢复得最快,他将所购船只全部投入海运,并不断扩充他的船队。奥纳西斯就是凭这次机会一跃而成为海上霸王,跻身世界海运巨头之列的。
十、“30%风险系数法则”
另一个西方著名大亨阿曼德·哈默从60年代开始,就致力于石油开采。石油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有时一个几千英尺的钻井打下去,连石油、天然气的影子都没有。但哈默找油却有他独特的“绝招”——在别人找不到油的地方开采。当时一家石油公司在美国旧金山东面开采天然气,钻井一直钻到近6000英尺深,还是没有天然气,他们开始泄气了,认为再继续钻下去也是徒劳无功,便终止开采,并宣判此井的“死刑”。哈默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有关专家实地考察,经过大量科学论证,哈默以30%的风险系数,70%的成功概率,决定在这口“死井”上重新开采。哈默带着公司的职工们架起钻井,夜以继日地开采,在原有基础上又钻进了3000英尺,终于看到天然气汩汩而出。后来,他用这条原则又在壳牌石油公司等大公司扔下的废井中开采出了石油和天然气,在非洲利比亚成功地掘出了9口自喷油井。哈默的胆略和勇气为他赢来了“超级大亨”的声誉。
十一、靠垃圾发财
垃圾是一个最常见的肮脏物,只有一些生活无着的人整天靠捡破烂为生,一般人很少会在垃圾上打赚钱的主意。你能想到垃圾也能给人带来可观的收益吗?这里有一个靠垃圾发大财的故事。
大城市常为堆放垃圾而苦恼,城市面积越来越扩张,垃圾场也越来越远,很多大公司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费用处理垃圾。纽克伦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垃圾并不全是废物,在垃圾中含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只要设法将这些东西分离出来,就能变废为宝,于是他决定在没有人涉足的垃圾行业中闯出一条路。他筹办了一家垃圾处理公司,先在郊区购置了一片土地,作为垃圾堆放场,再买来一些加工处理设备,聘了几名雇工,干了起来。纽克伦亲自到每家大公司上门联系业务,争取到了很多公司送来的垃圾。经过他们的处理,垃圾中的有用部分,如布头、塑料、废金属片、化学废渣等被分离出来,分别送到有关厂家进行再生产,很快取得了预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