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测研究表明:全世界的石油大概在2060年左右耗尽,天然气2060年用光,煤炭虽是最“丰富”的能源,但最多还能维持200年……
21世纪,空前的能源危机一触即发!没有了能源,我们的生活图景将不堪设想。寻找和开发新一轮能源,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不仅是薪柴,煤、石油、天然气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构成了现代能源的主要因素。
这些能源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被大量开采,它们的利用又大大加快了人类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种“耗散理论”说的是能量耗散愈大,人类发展愈快。确实,用火使人类迅速脱离蛮荒时代而进入文明社会,而大量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更使人类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能源的使用,已经不仅是用来取暖、煮食,而是有了更广泛的意义。
能源的利用,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工作有机器代劳,交通有飞机、汽车、火车,生活中出现了冰箱、空调,信息有电视电话、卫星通讯。在舒适的生活之后,在各式各样的机器之后,成千上万吨的煤炭、汽油、石油、天然气被消耗掉。越是发达的国家,能源的消费和浪费越是惊人。例如2005年,人均一次能源消费,世界平均为1.65吨油当量,日本、美国分别为4.13吨和7.97吨油当量,而中国仅为1.18吨油当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4、日本的1/4、美国的1/7。
当世界看起来一片繁荣,难以计数的汽车在城市中川流不息,夜晚恍如点点繁星的华灯使城市光明灿烂,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为人类的明天担忧了。大量耗能造成的严重污染使城市上空笼罩上一层烟雾,大量能源的浪费及人口的不合理增长使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据统计,当前世界能源消费的构成为煤27%,石油38%,天然气20%,水电7%和核电6%,传统的三种化石燃料占了85%。为此我们首先看看这些能源的储量如何。
根据第十次世界能源大会发表的数字,世界煤的地质资源为100000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只为30000亿吨,而其中经济可采储量只有6400亿吨。这种估计的地球上该资源的可能储量资源称地质储量,经地质勘探已经找到的称探明储量,而按一定标准,认为开采是经济上合算的储量称经济可采储量。据估计,煤的可采储量只能维持200年左右。石油的可采储量为3000亿吨,如果保持目前年采30亿吨的水平,能维持60年。天然气的地质储量为2.1×105亿立方米,只能维持60年。如果人类不想办法改变世界能源消费的构成,发展新的能源,还是主要依靠三大化石能源,那么到21世纪60年代,人类就会面临能源危机。这种“能源危机”不是一时一地的能源不足,而是一个广大、深刻得多的、真正的能源危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所谓的能源危机,实际上是一种石油危机。石油是现代人类生活的重要生命线,石油资源的枯竭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0世纪初,石油的价格就一直是影响石油供给和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大量开采石油成了各国政府重要的经济手段。
二战以后,世界石油价格起伏不定。总的来看,从二战后到现在,石油价格经历了三个变化阶段:战后到1970年的低油价阶段,1971年到1980年油价剧涨阶段和1981年以后的油价下降阶段。我们所谓的能源危机即发生在油价剧涨阶段。
进入70年代以后,世界石油市场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各主要发达工业国的能源消费构成已完成了从煤向油的过渡,石油也成为其主要的能源;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力量也逐渐强大起来。当时,由于决定世界石油价格的大权是控制在发达国家的石油跨国公司(如著名的石油公司“七姊妹”)手中,出于当时世界经济和政治竞争的需要,它们低价倾销,压低油价,从而引起了各石油输出国的强烈不满。
因此从70年代开始,各石油输出国逐渐通过国有化和参股的途径,收回了属于自己的石油资源主权,而与此同时,世界石油价格也从1970年的每桶1.80美元提高到1973年6月的每桶3.37美元。
但是,大规模的石油提价引发的世界性的石油恐慌和能源危机则是1973年开始分两次进行的。1973年10月6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同一天,叙利亚和黎巴嫩为了配合战争关闭了来自伊拉克的两条输油管道。
1973年10月17日,为了支持埃及和叙利亚反对以色列的战争,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在科威特召开会议,决定削减石油产量,并对美国和荷兰实行石油禁运。在减产禁运的同时,OPEC中海湾六国代表于10月16日在科威特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单方面把海湾原油标价提高70%。
在此之后,OAPEC组织又多次提高原油标价。而继海湾产油国提高原油标价后,其他产油国也纷纷宣布1974年1月1日起提价。这样,到1974年1月1日后,阿拉伯轻油价格比1873年1月上涨350%,比1973年6月上涨了245%。油价的猛涨,严重影响了石油进口国的经济,因而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能源危机”。
到了1979年4月,由于当时美国的汽油供不应求,从而掀起了一个从美国开始并迅速扩展到世界市场上的石油抢购风潮,现货市场的油价扶摇直上,高出官价一倍以上,而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同时提高了官方的油价。因此在1979年~1980年期间,世界石油价格又上涨了一倍多。到1980年12月,OPEC标准原油价格上升到每桶32美元,而现货市场价格则一度达到每桶45美元。西方经济学家称这次石油涨价风潮为“第二次能源危机。”
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直接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总的来看,石油的大幅度提价加剧了世界经济的“滞涨”局面,从而使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放慢。尽管在这两场“能源危机”中石油出口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然而对众多的石油进口国来说却产生了极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能源危机直接影响了其化工、化肥、汽车、造船、钢铁等一系列重要工业部门的发展,导致了其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大大放慢,出口贸易增长速度明显放慢,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国内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国际收支的危机加剧,并从总体上加快和加深了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石油的大幅度提价所造成的能源危机则无疑是一场灾难。巨额的石油进口费用,不但使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处于困难境地,也给它们的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能源问题的尖锐化不仅使这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而且还加剧了它们的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
从上述两次世界石油大幅度涨价所导致的能源危机来看,在这场石油价格危机的背后,隐藏着的真实本质则的确是一个由石油资源的分配和消耗以及现行的能源供求、能源结构、能源政策中的不合理性所引发出来的石油资源枯竭的能源危机。
目前,以能源为发展引擎的全球经济正在持续增长。而另一方面石油资源却是有限的。据国内专家预测,目前地球里的石油贮藏量,只可开采40~60年。随着世界GDP的与日增长,开采年限还将大大缩短。我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2亿吨左右;2004年则突破3亿吨。
按目前的能源需求增长趋势,预计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4亿吨。然而我国探明的石油总储量仅为23.8亿吨,如果按保持目前年开采石油2亿吨计,不到12年,石油资源将完全枯竭。为此,我国长期以来采取进口原油的方法来缓解经济发展速度与能源的矛盾,2004年我国进口石油1.23亿吨,为总消耗量的40%以上。然而这种方法,既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又不能从根本上持久解决经济发展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
能源供应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各国均在争先恐后地寻找可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中国能源的总消费量为10.89亿吨标准煤(这是能源学家常用的一个单位,把各种能源按它们的发热量折算到一种假定的标准煤,1吨标准煤的发热量为2.926×107千焦。1吨石油相当于1.5吨标准煤)。其中煤占75%,石油和天然气占20%,水电占5%。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现在人均能源消费只有标准煤1吨。世界平均为2吨,而美国超过12吨。到2050年,按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能源学家预测,那时中国人均能源消费为2.5吨,按15亿人口计算,年能源消费量为37亿吨标准煤。
中国煤的储量为世界第一。煤的地质资源为14000亿吨,经济可采储量为2000亿吨标准煤。但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不高,合在一起的探明储量为600亿吨标准煤,经济可采储量为300亿吨。若加上增加的可采储量,三大化石能源可以维持到21世纪末,但是中国的能源使用并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中国的石油资源不足。主要的交通工具如飞机、汽车等离不开石油产品,而且石油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而中国的油、气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只有300亿吨标准煤,即使保持在能源结构中现在的比较低的比例不变,预期也只能维持50年。为此,在努力寻找新的资源的同时,还要合理使用石油资源。
其次,中国的能源结构不合理。煤在能源消耗中占75%,几乎为世界平均消耗量的3倍。中国煤矿资源大部分在内陆腹地,而对能源需求量大的是东南沿海省份,所谓的“北煤南运”造成了严重的交通运输负担。目前煤的运输占铁路货运量的40%,到2050年,如果煤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不变的话,那么30亿吨标准煤的运输就是个大问题。用50吨一节的车皮要装6000万节,排起来长90多万千米,可绕地球20多圈。
更严重的是,大量煤的使用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不只是固体颗粒物的污染,燃煤会通过煤渣和烟尘放出大量有化学毒性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据统计,一个100万千瓦的燃煤电站,每年要释放出75吨砷、25吨镉、30吨铅、0.3吨水银、4.3吨钍和2吨铀,还有强致癌的苯并芘等化合物。大量烧煤放出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化合物还会造成“酸雨”。中国的一些工业城市如重庆、贵阳等,都下过酸雨。酸雨对农作物、森林和水产造成严重损害,破坏生态环境。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据统计,1860年时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二百八十,而1987年时为百万分之三百五十,增加了20%。1985年在奥地利召开的讨论二氧化碳问题的国际会议上指出,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为1860年时的2倍,使地球气温上升1.5~4.5℃。温度上升会使水的体积膨胀和极地冰山融化,将使海平面上升0.2~1.4米。中国地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0.5米,就足以破坏太湖平原、天津平原等,并威胁天津、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大城市的安全。温度上升还引起降雨量的分布改变。这种改变将会使中国缺水的北方更加干旱,而多雨的南方水涝灾害更严重。因此,要注意发展合理的能源结构。
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传统的能源,特别是三大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合理地使用传统能源,已使它们在21世纪内濒临枯竭,能源危机不可避免地产生,并造成全球的环境恶化。
幸运的是,自然界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其他的能源,例如核能,特别是氢的聚变能,还有干净的太阳能,水力能等。如果加快开发利用这些新能源,并且注意合理和节约使用能源,不但可以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要,还将会对保护环境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洁净美丽的地球。
能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很难想象,如果现代社会没有能源,会是什么样子,人类很可能会退回到吃生食、穿树皮、住洞穴、靠步行的原始时代。
自从人类掌握火的使用以来,人类在利用各种能源方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随着历史的向前推移,一种又一种新能源被人类发现和利用,特别是到了19世纪中叶,石油进入大规模开采利用的阶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主要依赖矿物能源。目前,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铀共为人类提供了95%左右的能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能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能源耗量增加了4.5倍,目前还在以每年4%~5%的速度继续增长着。21世纪初全世界消耗能源达到每年200亿吨标准燃料。在可以预见的今后几十年内,人类仍然要主要依赖矿物能源。然而,对矿物能源的单一依赖会使人类既面临严重的能源短缺,更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有没有比矿物能源更适合人类的理想能源呢?人类正在加紧寻找和开发可以代替矿物能源的新一代清洁能源。要缓解全球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最主要的出路就是要减少矿物燃料能源的使用,使人类开始由单一依赖矿物能源向依靠多种能源和再生能源过渡,这些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风能、水能、氢能等。尽管存在着不少困难,但世界各国许多科学家正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