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西军援西军
1937年2月下旬,中央军委获悉西路军危急,便组织援西军,准备救援西路军。3月3日,援西军从陕西三原、淳化地区开拔,于3月10日进抵甘肃镇原县,积极准备渡河西进。这时,西路军业已失败,毛泽东主席遂于3月13日发出电示,要援西军在镇原停止、待命,援西军遂驻扎镇原,营救和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
援西军是1937年2月27日成立的,军委主席团任命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治委员,李达为参谋长,宋任穷为政治部主任。援西军的序列为:
红四军:军长陈再道,政委王宏坤,参谋长耿飚,政治部主任刘志坚,下辖第十师、第十二师。
红三十一军:军长萧克,政委周纯全(后为郭述申),参谋长唐天际(后为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辖第九十一师、第九十三师。
红三十二军:军长罗炳辉,政委袁任远,参谋长郭鹏,下辖第九十四师、第九十六师。
红二十八军:军长宋时轮,政委宋任穷(兼),参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伍晋南,下辖第二五〇团、第二五一团、第二五二团。
骑兵团:团长孔令甫,政委高锦纯。
援西军留驻镇原后,司令部及随营学校驻镇原县城,刘伯承司令员和张浩政委住在县城西南的忠恕街慕氏家庙内,红四军驻在屯字镇,红三十一军驻在南三镇(平原、中原、新城),红二十八军、红三十二军和骑兵团分别驻扎在临泾、太平、孟坝、马渠及平凉一带。
驻扎在镇原的援西军,大力开展营救西路军人员的工作,派出大批人员到泾川、平凉、固原一带及西兰公路沿线,收容西路军失散东归人员。援西军同志除了直接收容,还在沿途书写和张贴通告,写明红军驻地,以便于失散的西路军指战员能尽快找到红军驻地。驻在平凉附近的红三十一军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项本立,亲率一批干部战士,到西兰公路沿线去接应西路军归来的同志。化装潜返的徐向前、李聚奎等领导同志,历经千难万险,先后到达镇原,回到了红军部队。
1937年5月下旬,援西军探悉国民党军将把关押在兰州的西路军被俘指战员1300余人(军官队130多人、士兵队1200多人)通过西兰公路解送西安,立即派出大批指战员,到平凉一带的西兰公路沿线进行营救。6月初的一天,这批被俘的西路军人员被押至平凉一带时,援西军的同志化装成卖茶、卖“锅盔”(即大饼)的商贩,在公路两旁和西路军同志秘密接头,指出逃跑路线和到达地点;不便交谈的,便写上字条,指点路径。在他们帮助下,数百名被俘同志逃回援西军。
援西军在镇原县城和各镇设立了接待站,热情招待回来的西路军将士。接待站的同志给回来的同志做饭吃,给他们理发、换衣服、洗澡,使这些同志真正享受到“家”的温暖,非常感动。经过短暂休养,这些同志大多被编入援西军和教导团(又称随营学校),后又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6月初的一天下午,刘伯承司令员、张浩政委、宋任穷主任等来到招待所看望回来的同志。刘伯承同志说,西路军数以万计的优秀指战员牺牲了,许多同志被敌人抓去了,他们受尽了人间的苦难与屈辱,但是我们的同志就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仍然采取各种方法,坚持斗争。凡是回来的同志都是好样的,都是党的宝贵财富,组织上给予信任。这番话说得大家热泪纵横,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对于回来的西路军同志,均由宋任穷主持的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甄别,作出结论。绝大多数同志很快恢复了党籍,重新分配了工作。至8月,援西军共接待西路军回归同志500余人。援西军在镇原驻防6个月,除了积极营救、接待西路军归来同志,还大力开展军政训练和地方工作。
7月11日至14日,援西军司令部在镇原县城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刘伯承司令员在会上宣布了中央军委发布的命令:取消援西军建制,部队准备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7月下旬,援西军奉命从镇原出发,开赴陕西三原接受改编,红四军和红三十一军编入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红二十八军和红三十二军编入由贺龙任师长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随即奔赴抗日战场。
潘振东调查整理,原载《悲壮的征程》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