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两次暂停西进策应西安事变
李于伯陈文龙西路军在西进的过程中,有两次时间较长的停留,一次是在永昌、凉州一带,一次是在临泽、高台一带,两次停留让西路军受到重创,失去了西进的战机。为什么在西进中会突然停下来?甘肃社科院董汉河研究员在研究了大量的关于西路军的史料后认为,西路军的这两次停留,其战略目的是为了策应西安事变。他认为,西路军是西安事变棋盘上的一颗不可或缺的棋子。
西路军策应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1936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和军委根据战局态势的发展,认为“宁夏战役计划已没有执行的可能”,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计划,称为《作战新计划》。其基本设想是,红军主力离开陕甘苏区,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当中共中央向张学良通报了这个战略设想后,张学良力主“红军原地不动,过一二个月,等待西北局势的变化”。
董汉河说,此时的张学良已开始酝酿兵变,但他没有向中共中央透露这个设想。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的有关负责人说,为了留住陕甘苏区的红军,张学良答应给中央红军以经济上的援助。董汉河也认为,当时的张学良给予中央红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红军筹集了大量的救援物资。
中共中央在得到张学良西北局势将有变化这一口风之后,决定推迟战略转移,并命令刚刚进至河西走廊东端的西路军,作为一支战略机动力量,在永昌、凉州地区建立根据地,待机策应黄河以东的红军和友军。董汉河说,从宏观上看,西安事变的发动,是民族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然而,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动,由谁来发动,都是由当时的政治形势特别是军事形势决定的。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事变,一举扣押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事前曾有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并把包括西路军在内的红军作为发动事变的军事依托力量。
西路军支持了西安事变的行动
董汉河说,在实际行动上,西路军有力地支持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之后,国民党内的亲日派以何应钦为首,调集重兵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大批“讨伐”军逼近潼关,大规模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此时,中共中央除了在西安周围部署红军主力准备抗击,也把西路军作为一种牵制和威慑力量,以削弱国民党军从西面对西安的威胁。为此,中共中央于12月24日令西路军东返。25日,西路军即复电中央,明确表示:“坚决执行中央决定,准备东返。”粉碎何应钦的“讨伐”阴谋后,西路军才又根据中央命令西进。
蒋介石回南京后,违反协定,拒绝从陕甘地区撤兵,并扣押张学良,重新部署兵力进逼陕甘,拟进攻西安,又有重新爆发内战的可能性。此时,西路军已西进至临泽高台一带。中共中央鉴于黄河以东的紧张局势,又令西路军暂停西进,准备东返。此举,对粉碎蒋介石的内战阴谋起了一定的配合作用。
董汉河说,对于西安事变,青海军阀马步芳和河西军阀马步青持坚决反对态度。这不但在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团给西路军的电报中曾明确指出过,而且西安事变后“二马”加紧进攻西路军的实际行动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马步青、马步芳共有正规军三万余人,民团武装十多万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驻扎在黄河两岸,诸如紧紧尾随西路军的中央军杨德亮旅,进至同心城、七里营一带的胡宗南部、关麟征部,进至会宁、静宁一带的毛炳文部、曾万钟部,进至秦安的李及南部,总人数在十余万。一旦内战爆发,这些部队将给集结在西安附近的红军和东北军、西北军造成极大威胁。
由于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浴血奋战,不但马步芳、马步青的三万多正规军和十多万民团直接投入了战斗,也牵制了蒋介石的十多万嫡系部队。西路军牵制了黄河两岸十余万敌军,大大减轻了西安的压力,对稳定西安事变后的形势起了有力的策应作用。
西路军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停止了国共十年内战,并避免了新的内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这已被半个世纪的历史充分证明。然而,在是否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这一事关中华民族存亡的关键问题上,当时在中共党内甚至在上层,认识并非完全一致。这虽然并不奇怪,但却反映出一个对革命全局的认识水平和宏观把握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当时的认识,应该说是清醒的和基本正确的。有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当时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为证:
(一)党必须用全力来推动这一事件的发展,使之成为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实现全民武装抗日的动力。应迫使蒋介石下令停止内战,否则速予公审枪决,勿留后患。
(二)分化与调动蒋介石嫡系部队,使其不能与我迅速作战。
(三)迅速团结川、滇、桂、晋的力量,使西北和西南打成一片,并进行其他各地力量的争取。
(四)增援绥远、宁夏,以迟滞日寇行动。
(五)先速稳定西北抗日根据地,肃清甘、青、宁后方敌对势力,与新疆、蒙古打通,取得国际的物资援助。……
(六)成立中国临时抗日委员会,速召开全国抗日救国大会,成立国防政府,成立临时抗日联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及总司令部,统一抗日武装力量的指挥。
(七)发动群众,广泛组织各种群众的抗日组织,并趁机扩红与巩固苏维埃及党的活动。
(八)促进张学良、杨虎城为民族利益坚决斗争到底。
董汉河说,这份电报中,虽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字样,但比较明确地体现了这种思想;虽有“否则速予公审枪决”等字样,但那是在“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这一上策不能实现之后采取的。无疑,这对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有力的支持。
诚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是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国内外进步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西路军作为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在这个全局性的问题上确实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诚如徐向前生前所说:“西路军起到了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作用,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录自《兰州晚报》2005年7月31日《八一特刊》。作者李于伯,《兰州晚报》社记者;陈文龙,该报社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