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西路军在安西
(一)休整蘑菇台
1937年4月22日早晨,西路军左支队在蒙古族牧民诺尔布藏木向导的引领下,经过艰苦行军,走出祁连山,沿着榆林河,来到了安西县境内的蘑菇台。蘑菇台距安西县城约75公里,临近榆林窟。这里是祁连山前山地带峡谷中的山间绿洲,建有庙宇,有耕地近百亩。当时,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主持道士郭元亨和徒弟二人在此居住,是过往香客和进山商人的必经歇息之地。
左支队到达蘑菇台子后,郭元亨道长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不惊不扰,长途跋涉,备受艰苦的情景,非常同情,不但安排了红军的宿营,而且支援红军小麦2石4斗、黄米6斗、面粉200余斤、胡麻油30斤、硝盐4口袋、羊20只、牛2头、骡子1头、马1匹。程世才军长在给部队讲话时说:“这位老道很好,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翌日晨部队离开时,程世才给郭元亨写了支援红军粮食、牲畜的证明,并代表红军指战员向郭道长表示谢意,并说:“将来不管我在不在,只要有这张条子,我们的同志一定会帮助你的。”郭元亨把红军送到卡房子山,便与指战员们依依惜别。
4月23日,左支队来到安西县的踏实乡。此时,迎面而来的黑风刮个不停,随着狂风的呼啸声,被卷起的戈壁滩上的沙砾扑面打来。这阵狂风给红军又来了一个下马威,直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喘不过气来。偌大的戈壁滩上没有避风之处,只有稀疏的梭梭柴、骆驼刺和沙拐枣在怪叫的风声中战栗。左支队指战员互相搀扶着,前后照应,在与狂风的搏斗中向踏实前进。风暴好不容易过去了,在榆林河滩上,左支队集合队伍清点人数,共余903人(见程世才《悲壮的征程》)。
左支队到踏实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支援,他们分别住在吕家庄子、财神庙和老爷庙。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公买公卖、按价付款、纪律严明,使当地群众深受感动,纷纷议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队伍。”于是,当地农民都从自己不多的口粮中卖给红军一些米面和豆麦,有的还送给红军一些咸盐。
(二)攻打安西城
4月24日上午,红军由踏实出发,过破城子村、八龙墩,出十工山口,来到了距离安西县城十二三公里的十工村,总部住在刘家庄子和马家庄子,其他连队就地休息。为了取得给养,西路军工委会研究决定,攻打安西县城。
还在红军左支队西进初期,马步芳就给驻防肃州的第一〇〇师二九八旅旅长马步康发来电令,要他尽快派兵到安西,防堵红军。4月中旬,马步康派该旅五九六团团长刘呈德率两个步兵营和旅直属骑兵手枪连,从肃州起行,赶往安西堵截红军。
时任安西县的县长尹尚谦得悉红军已出祁连山的消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非常恐慌,找来当时驻军通讯排长和警察局长商量对策,决定一面强迫城内居民上城墙守城,一面给马步康打长途电话,敦促它尽快派兵增援安西。随后,他又找到城内一位湖北红安人刘永超,派他前往十工村,等候和红军联络谈判,要红军不要打安西城。
马步康派的增援部队在团长刘呈德带领下于4月23日此时间有误。据《悲壮的征程》记载,敌团长刘呈德率领的部队是4月22日赶到安西县城的,见该书上册第27页。晚赶到安西。此时,县长尹尚谦和机关人员都已弃城逃匿,只有骑兵通讯排的20多人留守待援。刘呈德听通讯排长报告说:红军从祁连山北进,已进抵距安西城70华里的踏实。刘遂将所属部队分为两部分,在城上轮流守护,加强警戒。接着派骑兵通讯排前往十工村一带打探消息。刘永超是4月23日骑毛驴到达十工村的,当晚在农民家借宿,24日晨骑毛驴来到红军驻地刘家庄子,警戒红军战士上前盘问,刘永超口称是城内各界派出的谈判代表,求见红军首长,便被哨兵送入庄内。正在此时,刘呈德派来窥探红军的十多名骑兵,出现在十工村附近的大车道上,警戒部队立即开枪射击,敌骑扭头飞奔而去。
在左支队总部驻地,李先念等首长接见了刘永超。刘说:“我是湖北红安人,来安西做卖猪肉的生意已经几年了,尹县长和当地绅士说,红军都是南方人,派我以老乡身份前来联络谈判,请红军不要攻城。”李先念等首长问城内驻有多少马家队伍,刘永超因出城时敌援兵尚未到达,便回答说:“只有一个通讯排。”这就使左支队首长更加下定了攻打安西城的决心,遂下令做好一切攻城准备。
左支队组成两个梯队,向安西城运动,在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集结于安西县城西南三里路的梧桐窝和彭家庄子一带。安西县城附近星星点点的农舍,笼罩在夜色中,周围有很多沙堆沙岭,有的沙岭高得几乎和屯庄围墙齐平。安西县城是用黄土筑成的,开南门和西门,东城墙和北城墙有很长一段被流沙掩埋,特别是东城墙外的流沙已壅成一个斜坡,直达城顶。
红军先头部队抵达城下,很快就与守城的敌军接上了火,顿时枪声大作。接着敌军的迫击炮和机关枪也都打了起来,压得攻城的红军队伍抬不起头来。城墙上,马家队伍逼着居民敲锣、呐喊,给他们助威。二梯队的战士踏着流沙斜坡向东城墙上进攻,但刚爬上去就被敌人的炮火压了下来。担任主攻的红三十军二六八团三营营长赵正洪、教导员周纯麟,指挥部队发起了多次冲锋,终因敌军火力太猛,攻城不下。
战斗至半夜,敌军在炮火掩护下冲出城门,猛烈反扑。至此,红军才知道敌情已发生变化,敌增援部队已进入安西城中。面对强敌,李先念和程世才交换意见后,立即命令部队撤出战斗,转移至城西五营村一带休息。部队撤到五营村后,占据了王家屯庄、康家楼庄和西桥头的张、胡、柳三姓的庄子上。西路军工委会在王家屯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部队一面筹集粮食,一面准备抗击敌军攻击,待天黑后向新疆前进。当地群众见红军态度和蔼,纪律严明,不欺负老百姓,自愿捐助了很多小麦,妇女们还帮助红军烙大饼、炒麦子、做干粮。
天刚麻麻亮,城内的马家队伍就相继出城,向左支队驻地袭来,并依托沙丘、沟坎发起猛烈进攻,红军依靠屯庄、庄院围墙阻击敌人,一时间,各村庄周围硝烟滚滚,尘土飞扬。红军指战员英勇奋战,抗击敌军,使敌军消灭红军的企图未能得逞。战斗一直继续到天黑,在总部统一部署下,红军迅速突出五营村,在五营村和四工村农民田中兴、张德录、马立元的引领下,涉过疏勒河,插到甘新公路,向白墩子方向疾进。
(三)血战白墩子、红柳园
4月26日凌晨,东方刚刚呈鱼肚白,左支队行军45公里,来到安西县西北部的白墩子。部队抓紧生火做饭,但水还未烧开,后面的戈壁滩上就掀起了滚滚沙尘,马家军的骑兵又追来了。然而,来势凶猛、气焰嚣张的敌人,并没有吓倒红军战士。程世才军长和李先念政委命令部队撤到白墩子外围,依托沙岭,构筑简易工事,对敌骑展开猛烈射击。敌人从正面攻不动,便从两翼包抄过来。程世才跨上黄马,握起“快慢机”,指挥部队勇猛战斗,他的六名警卫员也投入了战斗。敌人潮水般的涌上来,遭到红军一阵猛烈的射击,又潮水般的退了下去。这时,左边有200多个骑兵冲了上来,头前的一支黑马队已奔到距指挥部30米的地方,程世才指挥他的警卫员,用六支快慢机照着迎面扑来的敌骑一阵狂扫,战士们扔过去的一批手榴弹也在敌群中爆炸。红军趁着敌骑自相践踏、队形慌乱、惊惶失措的时机,迅速向西北方向转移。
红军且战且走,天快黑时,转移到距白墩子25公里的红柳园子。红柳园子是西进新疆的必经之地,这里只有几家小泥房、客栈,供过往旅客休息打尖。甘新公路从中通过,周围全是戈壁滩,路边干涸的河床上生长着一丛丛红柳。红军刚刚转移到这里,敌骑就追来了。一场恶战便在这里展开。顿时,沙丘上下烟尘滚滚,喊杀声、枪击声、手榴弹爆炸声、战刀的撞击声响成一片,震撼着大漠。
经多两个多小时的激战,红军战士的子弹打光了,仅有的一些手榴弹也投完了,火力渐渐减弱。马部骑兵趁机冲破红军防线,把部队分割开来。程世才看到情况危急,立即组织还有子弹的战士向敌人反击,并命令二六八团参谋长饶子健带领一个连,迅速占领南侧的一个沙包,以排子枪射击敌人。这时的子弹比黄金还贵重,同志们弹无虚发,向敌人射去复仇的子弹。二六八团三营副营长带着九连的同志拼杀,用大刀砍死了十多个敌人。这次战斗,红军指战员击退了敌骑的多次冲锋,击毙敌兵100多名,五九五团二营营长马汝良等数名军官,也殒命于沙丘。红军战士们乘黑夜分散突围,进入戈壁深处,沿着甘新公路旁边的电线杆子向西北方向前进。
红柳园子战斗是西路军西征的最后一战。在这次战斗中,左支队100余名指战员牺牲在戈壁滩上,其中有八十九师参谋长刘雄武、总部译电组长陈茂生等。
天已经大黑了,被敌军冲散的红军向着星星峡走去。星星峡是继古玉门关、阳关之后,出现在古丝绸之路北道上的一个重要关口,甘新公路从中穿过,是由甘肃进入新疆的要隘,属新疆管辖。当时,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由于受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倾向进步,和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茫茫戈壁一片漆黑,红军同志用北斗星辨别方向,艰难地行进着。4月27日,第一批红军指战员到达了星星峡,受到新疆边务处官兵的热情接待。至4月底,到达星星峡的红军指战员有400余人,红西路军悲壮的西征,至此结束。
录自《酒泉地区党史资料汇编》,由姜荣治执笔。收入本书时做了一些删节。姜荣治,原任中共安西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后任该县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