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三十军、红九军、红五军渡河十余日来,英勇战斗,迭创“马家军”,共毙、伤、俘敌官兵2000余人,红军也伤亡近千人。(4)形势骤变,宁夏战役计划被迫取消。鉴于红四方面军主力在黄河以西所占地区生存条件不利,难以同马家军作持久抗争,徐向前、陈昌浩遂于11月2日致电朱德、张国焘并报毛泽东、周恩来,请示行动方针。电文说:“此方人户稀,粮缺水苦,大部队难(以)久(驻)作战。”“若主力能够速渡河,需此方待接时,即向中卫、宁夏(前)进。”“若主力不能迅速渡河,此方因各种关系不便久停时,即我方决(定)先向大靖、古浪、平番、凉州行(动),尔后待必要时再转来接主力过河。”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65~366页。
11月3日22时,毛泽东、周恩来复电朱、张、徐、陈:“所部主力西进,占领永登、古浪之线,但一条山、五佛寺宜留一部扼守,并附电台,以利交通及后方行动。”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69页。5日,朱德、张国焘复电徐向前、陈昌浩:你们“目前最主要任务是消灭马步芳部,独立开展一个新局面”,“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时应迅速占领凉州地区”;“尽可能派一部带电台保持黄河五佛寺附近渡口在我手,但不可因此妨碍你们主力的行动,不得已时可不留兵力守渡口”;“宁夏战役能否实现,决定于明后日之决战,你们应不受一切牵制,独立去完成你们的任务。”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74~375页。
但是,各路敌军进展迅速,很快向集结于海(原)打(拉池)地区的红军逼来。蒋介石判断红军正向西北方向“逃窜”,命令其各部“乘胜猛追”。敌关麟征率第二十五师,率先攻至靖远县城以东之东湾子;敌第一军、第三军、第三十七军齐头并进,压向海原、打拉池地区,敌马鸿宾也指挥其第三十五师,向海原西南之米家塘的红军进攻。各路敌军攻势猛烈,对河东红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致使原计划的海打战役未能实现;在麻春堡(在海原县北)、官桥堡(在海原县东北)地区设伏诱歼胡宗南部的计划,也因战场形势变化极快而未果。至11月7日,国民党已占领靖远、打拉池、海原、中卫等地,打通了增援宁夏的道路,并将红军主力同已渡河西之红三十军、红九军、红五军的联系割断。
11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认为,《宁夏战役计划》“暂时已无执行之可能”,遂将河东军组成南路军(一、二方面军)和北路军(四方面军之四军、三十一军),向东行动。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86~387页。10日,又决定将黄河以西之红军组成西路军,向西行动。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94页。由此,红军西路军便开始了孤军奋战河西走廊的悲壮征程。
(二)西路军的组成及所担负的任务
西路军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打通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打通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是中共中央早已确定的战略目标。11月初,由于战局发生重大变化,红一方面军主力不能按原来计划西渡黄河,宁夏战役计划被迫放弃,党中央遂于11月8日制定《作战新计划》,将打通与苏联联系的任务,赋予了红四方面军已西渡黄河的部队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86~387页。。
11月10日,中共中央下达命令,决定将战斗在黄河以西靖远、景泰地区的红四方面军部队改称西路军,成立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西路军“创建甘北革命根据地”,进而“接通远方(苏联)”,“打通国际路线”。军政委员会委员由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熊国炳、杨克明、王树声、李先念、陈海松、郑义斋等11人组成,陈昌浩任主席,徐向前任副主席,并以陈昌浩、徐向前、曾传六、李特、李卓然五人为常委。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改为西路军总指挥部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383页及第394~395页。,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总指挥,李特任参谋长,李卓然任政治部主任,郑义斋任供给部长,苏井观任卫生部长。见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418~419页。
西路军总兵力21800余人,其建制装备如下:第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委员黄超,参谋长李屏仁,政治部主任杨克明,辖第十三师(师长李连祥,政治委员谢良)、第十五师(师长郭锡山,政治委员朱金畅),共4个团,3000余人,1000余支枪;第九军,军长孙玉清,政治委员陈海松,参谋长陈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辖第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政治委员杨朝礼)、第二十七师(师长陈家柱,政治委员李德明)、教导师(师长张道容,政治委员易汉文),共6个团,6500余人,2500余支枪;第三十军,代军长程世才,政治委员李先念,参谋长黄鹄显,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辖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政治委员郑维山)、第八十九师(师长邵烈坤,政治委员张文德),共6个团,7000余人,3200支枪;骑兵师(师长董俊彦,政治委员秦道贤,共200余人马,200余支枪;妇女团1300余人;指挥部机关及直辖之教导团、文工团(前进剧团)、回民支队、被服厂、兵工厂、医院、印刷厂、造币厂等单位,共计2600余人。见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419页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和各级领导成员名录》第216~218页。
西路军的作战对象是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回族军阀部队,前线总指挥为马元海,参战部队兵力为3万人,其建制是:新编第二军一○○师(师长马步芳兼),辖第二九八旅(旅长马步康)、二九九旅(旅长马继融)、三○○旅(旅长韩起功)、骑兵旅(旅长马朴),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骑兵第一旅(旅长马彪)、骑兵第二旅(旅长马元海),军直手枪团、宪兵团,共10个多团,1.7万余人;骑兵第五师(师长马步青),辖骑兵第一旅(旅长马禄)、骑兵第二旅(旅长韩起禄)、步兵旅(旅长祁明山)、手枪团、炮兵团,工兵团,共8个团,1.3万人。另有武威民团(指挥张子英、司令袁耀庭)、张掖民团、酒泉民团和青海湟源、门源、同仁、民和、大同、乐都、化隆、祁连、西宁、互助等地民团,共73个团,9万余人。以上“二马”参战部队和民团总兵力合计为12万余人。参见《悲壮的征程》下册第321~329页。
由此看出:西路军面对的敌人是强大而凶恶的,西路军将要战斗的地区是异常艰苦的,西路军所担负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三)在古浪地区的作战
11月3日,中革军委电示徐、陈部队扩大占领区域,以一部占领永登、古浪一线地区。11月5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给徐、陈的电报中也提出:河西部队应首先占领大靖、古浪、永登地区,必要时进占凉州地区。为此,河西红军制定了平大古凉战役计划,拟迅速进取平番(今永登)、大靖、古浪、凉州(今武威)一带地区,“创造甘北抗日后方”。
11月7日,河西红军放弃一条山阵地和五佛寺渡口,进到荒草滩、锁罕堡一线集结,并于11月9日夜,分三个纵队向西进发:红三十军为第一纵队,从右翼向大靖前进;红九军为第二纵队,从左翼向古浪县城前进;红五军为第三纵队,在红三十军之后跟进;总指挥部和直属部队随红三十军行动,副总指挥王树声随红九军行动。
(1)大靖、土门战斗。11月10日凌晨,右路红三十军率先西进,经寺儿滩、新堡子、马家磨沟(属古浪县),于11日进至古浪东部之大靖附近。红军在沿途击退敌军多次阻截,此时又击退骑五师祁明山旅在大靖附近的骚扰。当日,红五军也到达大靖附近。12日,红三十军继续西行,当晚,所属第八十九师进抵古浪北部之土门堡,在该堡附近包围了骑五师工兵团一个营,经短暂战斗,该营350余人在红军“团结抗日”政策的感召下投降,其中160余人参加了红军,营长马有明马有明:甘肃临夏人,回族,1937年3月在临泽梨园口战斗中牺牲。被红军任命为回民支队副司令员。同日,红五军也到达土门。13日,红三十军先头部队进入武威境内,接着该军主力陆续进入武威。16日,西路军总部率红五军离开大靖、土门,开进武威。
(2)干柴洼战斗。11月10日,左路红九军由镇虏堡(今景泰正路乡)一带出发,经松山城(今属天祝县)到达干柴洼,即与守敌骑五师马福仓团交战,将敌击退。干柴洼位于古浪县东南部,是坐落在小山背上的一个堡寨,红九军以第二十七师扼守堡寨以北娘娘庙、山城沟、古城子等阵地,阻击尾追之敌,掩护军部及第二十五师向横梁山转进。
当日晚,马步青部骑五师两个旅、马步芳部第一○○师一个旅即尾随追来,并在反动民团配合下向干柴洼的红军发起进攻。红军在娘娘庙一带阵地勇猛阻击,将敌击退。11日晨7时许,敌又集中兵力,步骑协同,在三架飞机掩护下,由东、西、南三面向干柴洼猛扑,红军在打垮敌军的连续猛攻后,乘势反击,将敌击退。下午2时许,敌又向红军阵地轮番冲击,并以一个团实施迂回。激战至晚,红二十七师又将敌人击退,进占干柴洼东南要点大鱼口阵地。此战,红军毙伤马家军和民团100余名,缴获战马50多匹。红军自身伤亡200多人,第二十七师参谋长刘培基牺牲。当日晚,第二十七师转移,难以随军转移的重伤员百余人留在当地,红军走后全部被敌军杀害。这一仗是红九军渡河以来第一次遇到的硬仗,遭受了较大伤亡。
(3)横梁山战斗。11月11日晚,红九军军部率第二十五师占领横梁山。横梁山位于干柴洼与古浪县城之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红九军在横梁山附近之苏家梁、小石梁、倒杨沟等制高点部署兵力,形成伏击态势。12日上午,马敌三个骑兵旅蜂拥而来,当敌人进入伏击地域后,红九军发挥山地战、近战、奇袭等特长,多路出击,予敌以凶猛打击,将敌击退。晚10时许,敌又向横梁山反扑,红九军以夜战、近战手段,突袭铁城台、夹击倒杨沟,分割歼敌。敌首尾难顾,四处乱窜,纷纷溃逃。
红九军在横梁山与敌激战一昼夜,杀伤敌300多人,其中营以下军官30余名。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团长张达善等十余名指战员牺牲。14日晚,红九军主力离开横梁山,向古浪县城转进。
(4)激战古浪城。11月13日,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由军政委陈海松率领,沿黄羊川北山西进。红军进抵县城附近后,占领了城东之东升洼和边墙洼。14日晨,红军发起攻城战斗,歼灭守敌马步芳第一○○师二九八旅五九五团及民团各一部,打伤敌团长马华荣,余敌溃逃,红军遂占领古浪县城。随后,红九军军部及第二十七师进入该城。15日,第二十五师从横梁山等地转来,也进入该城。
古浪为河西走廊要冲,扼守古浪峡口,地势险要,有“虎狼关”之称。该城东西两面临山;城南为一山峡,两面高山耸立,中通一条狭路,古有“马不并骑,车不同轨”之说;城北不远,即出峡口,一马平川,直通凉州。古浪城军事地位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但该城城垣毁于地震,极残破,不利于防守。红九军占领该城后,为了防御敌军攻击,即重点布防于东西两山,以红二十五师扼守城西南之高地,红二十七师扼守城东北诸要点;城内由军直属队防守。红九军在古浪城积极备战,连夜构筑工事,各直属队积极修补坍塌的城墙,准备迎击来攻敌军。
古浪被红军占领后,马步芳即增派大批兵力,严令马元海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古浪城。11月16日,马元海指挥三个骑兵旅、两个步兵旅并四个民团,从北面、西南、东南三个方向向古浪城红军发起猛烈攻击,红九军依托外围阵地,给敌以严重杀伤,激战一天,歼敌300余人。
11月17日,敌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步骑合战,轮番攻击红军阵地,红军指战员拼死抵抗,打退了敌人的许多次攻击。敌军猛烈的炮火,使红军外围工事大部被毁,一股敌人乘隙从北关攻入城内,红九军直属队奋起抗击,双方短兵相接,展开肉搏。这时,红二十七师一部迂回敌后,将突入城内之敌包围在北街一带,并与之厮杀,战至下午5时左右,歼敌一部,余敌退逃,北街阵地遂为红军收复。马元海再次组织部队和民团进攻,又被红军击退。红军浴血奋战竟日,毙伤敌军200余人。
11月18日上午,敌军步兵、骑兵、飞机、大炮全部出动,从古龙山、西阳洼、北关三面攻击红九军,马元海亲自督战。红军依托坍塌的城墙与敌殊死血战,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给敌以大量杀伤。激战中,敌人利用突袭手段,分割红军师、团之间的联系,迫使红军各自为战。坚守古龙山、西阳洼制高点的红军指战员,受到数倍于己的敌军的疯狂围攻,虽伤亡很大,仍顽强抗击,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和敌人反复肉搏,几乎全部壮烈牺牲,阵地先后失陷。
敌人夺取制高点后,集中全力攻城。当日中午,敌军一部由水关门突入城内,红九军与敌展开激烈巷战,将敌击退。紧接着,红九军司令部派交通队部分人员和机关干部乘势出击,但遭敌骑逆袭,受到很大损失。红军出击失利后,敌军便纷纷从北门、水关门突入城内,红九军政委陈海松、参谋长陈伯雅、政治主任曾日三,带领机关人员与敌拼杀,大街小巷血肉横飞,横尸遍地,战况十分惨烈。正在危急时刻,红二十七师从北门、水关门掩杀过来,突入城内的敌人受到红军内外夹击,阵势大乱,逃往城外。是夜,红九军组织突围,在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八团接应下,撤出古浪城,打退追击之敌,转移至永昌以东地区。
古浪战斗,红九军顽强作战三日,共毙伤敌人2000余人;自身亦遭受很大伤亡,损失也达2000人,军参谋长陈伯稚、第二十五师师长王海清、第二十七师政委李德明、继任政委易汉文(原教导师政委)、骑兵团长黄高宏等一批师团干部壮烈牺牲,部队元气大伤。
(四)在永昌及其两翼地区的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