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和第十七路军(又称西北军)总司令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其停止反共内战,实行联共抗日。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到西安斡旋,终于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12月25日,蒋介石被释放回南京。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当时时局转换的枢纽,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作用。发生了。消息像闪电般在西路军中传播开来,指战员惊喜万分,奔走相告。徐向前是一个性情内向、不易流露感情的人,但也被西安事变的喜讯深深激动着,高兴地听取参谋人员陈明义、吴昌炽和电台负责人宋侃夫、王子纲等报告的每个消息。他指示他们要尽一切努力,搜集有关情报和敌人动向,随时向他报告。
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连夜开会,讨论西安事变发生后的情势,向军委提出了八条紧急动议,主要内容是:党必须用全力推动这一事件的发展,实现全民武装抗日,应迫使蒋介石下令停止内战;分化与调动蒋介石嫡系部队,使其不能迅速与我作战;团结川、滇、桂、晋的力量,使西北和西南打成一片;速稳定西北抗日根据地,肃清甘、青、宁后方敌对势力,与新、蒙打通,取得国际的物质援助;争取将马鸿逵、马鸿宾调开,由河东红军以一部主力速占宁夏,与甘北打通,并与新疆取得联络;成立中国临时中央抗日委员会,成立国防政府,成立临时抗日联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及总司令部,统一抗日武装的指挥,发动群众,广泛组织各种群众的抗日组织,并趁机扩红与巩固苏维埃及党的活动;促进张学良、杨虎城为民族利益坚决斗争到底。
不久,徐向前、陈昌浩即接到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目前应在现地加紧休整,一面争取“二马”抗日,一面准备接通兰州和以一部兵力适时占领安西地区,“总之,西路军是负责奠定抗日后方和接通远方远方:指共产国际和苏联。之重大使命”,军委电示明确规定了西路军的行动方针全文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第480页。。
为争取苏联的支援,巩固西安战略总后方,18日,军委主席团致电徐向前、陈昌浩称:“你们任务应基本的放在打通远方上面,限明年一月夺取甘、肃二州”。此电全文《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第486页。于是徐向前、陈昌浩立即动员部队,准备西移。
西安事变的风暴,也把河西马家军抛到了尴尬境地。宁夏的马鸿逵是有名的“滑马”,蒋介石被扣,吉凶未卜,他左不敢公开响应张、杨和红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右不敢配合何应钦何应钦(1890—1987),贵州义兴人,国民党内的亲日派首领,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西安事变发生后,曾组织“讨伐军”,自任总司令,极力主张以武力讨伐张学良、杨虎城。的“讨伐军”出兵进攻红军和东北军,见人就痛哭流涕,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
马步芳素以“野马”著称,与蒋介石早就有默契,他对张、杨的爱国行为暴跳如雷,拒不接受西路军提出的结成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也不同驻守兰州的东北军于学忠部缓和关系,而是一意孤行,与西路军和抗日力量为敌到底。马步青军权旁落,受制于马步芳,本来早已心怀不满,蒋介石被扣押后,见西路军来信主张谈判,共同抗日,内心不无波动,但慑于马步芳的威势,迟迟不敢表态。
当时何应钦的“讨伐军”已进抵潼关,东北军的主力亦向西安集中,准备会战。张学良考虑,胡宗南、毛炳文部有乘东北军主力向西安调动的机会,袭击天水、宝鸡、兰州等地的可能,且河西“四马”极不可靠,西安侧后方的安全缺乏保证,因而向共产党建议,由陕甘红军出动打胡宗南,巩固西安侧后方的安全,并希望西路军派出一部兵力东返出靖远,配合河东红军击敌。为此,中共中央曾征求西路军领导人的意见:能否以一部东进抵兰州附近,在于学忠处补充子弹、被服,而后东渡黄河,策应河东。
西路军已根据军委主席团的先前电令,作了西进的部署和准备,这时又要考虑东进,军政委员会展开了争论。会上,多数人主张按原计划西进,取得苏联接济后,再向东打。陈昌浩则主张一部兵力东进,到兰州补充子弹、被服。徐向前认为,目前马敌的主力正集中在东边,而西面则是敌人防堵比较薄弱的环节,西进最为有利。如果东进,势必与优势的敌人决战,根据西路军目前的实力,很难有把握取胜。要战胜马敌,须电请中央,由兰州友军派出一部兵力西进古浪一带接应。会议最后决定,将上述意见报请军委主席团酌定此报告全文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496~497页。,同时暂停西进的动员准备工作。
12月24日,军委主席团电告西路军:“在整个战略方针上看来,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你们接电后两天内,准备一切意见电告,正式的决定命令明天或后天电达”参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501~503页。。25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复电:“目前时局的开展,西路军利于东进,我们当坚决执行此任务。”此电全文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509页。徐向前连夜调动队伍,准备东进击敌。
正当军委对西路军的行进方向尚在考虑和同友军协商之际,西安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经周恩来努力,12月24日,蒋介石答应“以领袖人格作保证”,接受张、杨和中共中央提出的六项条件,同意在他回南京后即派代表与中共直接谈判。中共中央考虑解决红军的驻地问题,是今后两党谈判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长远观点看,红军亟须得(到)一人口稠密、物资丰富且利于同苏联接通的区域,以便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完成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这个区域,自然是以黄河以西的兰州、凉州和宁夏地带最为理想。留西路军控制甘西,至为必要,可为将来谈判驻地问题创造条件。
12月25日,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飞抵洛阳。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领导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途甚佳,西路军仍执行西进任务,占领甘、肃二州,一部占领安西,开始西进的时机及如何作战,由你们依情况决定”参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510~513页。。月底,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撤离永凉地带,继续西进。
皑皑白雪覆盖着森林,祁连山脉像条看不见头尾的巨龙,披着银白色的鳞甲,横卧在高原上。大地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下,变得岩石般的坚硬。堕指裂肤的严寒,使伤彩号不敢坐担架,只能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随着队伍艰难地行走。呵气成冰,战士们的眉毛胡须上挂满了冰花,被汗水浸透的衣服转瞬冻成了硬邦邦的冰筒。黎明前,停止前进的军号声吹响了,指战员们从附近找来枯树干枝,燃起一堆堆篝火,围着取暖。雄壮嘹亮的歌声响彻原野:
我们是铁的红军,
钢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儿女,
民族的希望。
不打通国际路线,
就不是红四方面军!
英雄的西路军的儿女们,在与苦寒的搏斗中,送走了1936年的除夕之夜,迎来了新的一年。
1937年1月上旬,徐向前指挥西路军连克高台、临泽(今蓼泉),就粮休整。五军主力驻高台,总直机关及五军一部驻临泽,九军驻沙和堡(今临泽)沙和堡:应为沙河堡,今为甘肃省临泽县政府所在地。,三十军和总指挥部驻倪家营子。三十军是当时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军,摆在东边负责掩护全军,阻击追敌。徐向前、陈昌浩计划部队稍作休整后,便继续西进取肃州、安西,力争短期内取得苏联的接济,恢复部队的元气。但是,这时河东局势又突然发生变化。蒋介石背信弃义,在南京扣押和“审判”张学良,同时调集40多个师的兵力,进逼西安。内战乌云,再次出现在陕甘上空。中共中央一面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一面与东北军、西北军联合部署,准备粉碎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和军委决定,西路军暂勿西进,留高台、临泽地区建立根据地,待机策应河东。5日,军委电令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勿西进。”7日、8日又连电西路军,要其集中全力击退尾追之敌,“动员全军在临、高地带,以消灭敌人来完成创造根据地的任务”参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523~527页。。徐向前、陈昌浩建议调四军、三十一军西进来援,与西路军共同夹击马步青和马步芳,以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军委因四军、三十一军正在三原、淳化一线,策应友军,无法抽调,故电令西路军加强团结,紧缩编制,人自为战,克服一切困难,独立完成任务。
1月16日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目前关键在西安,西安局面如果转向有利发展,将使‘二马’难于积极对付西路军。”“同意西路军在现地休整一个时期,集中全力,乘机向东打敌,尔后
以一部西进。在这种条件下,应大大向东扩张甘北根据地”。参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537~538页。徐向前、陈昌浩有苦难言,决定咬紧牙关,不说二话,坚决执行军委主席团的决定,在临泽、高台地区坚持下去。
蒋介石获释,张学良被扣,给西北马家军打了一针强烈的兴奋剂。尤其是“野马”马步芳,欣喜若狂。他在西路军主动撤离永昌、山丹后,大肆吹嘘,连电蒋介石“邀功”讨好,并派出代表团从西宁赴前线“慰劳”马家军,庆祝“胜利”。接着,又令其五个骑兵旅、二个步兵旅及炮团、民团共二万余人,尾追西路军,叫嚣“死力堵截,阻止西进和东进”,“消灭共匪于河西走廊”。
1月12日,敌军以一部兵力钳制临泽地区的红九军、三十军,而以大部兵力绕道西进,插入红五军孤守的高台县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董振堂指挥五军与高台群众并肩作战,坚守城池。他们把木箱、木柜等抬上城墙,装上土再浇水冻结,使城墙加宽加高,以利防守。由于该军原来只配有一部电台,置于临泽地区五军政委黄超处,故高台被围后,无法同外界电讯联系、取得兄弟部队的救援。
为保住高台这个西路军的前进阵地,董振堂面对孤军奋战的危难局面,毫无惧色。他号召五军指战员:“坚决守住高台,我们人在阵地在,誓与高台共存亡!”每当敌人攻城最激烈的时刻,他挥舞着大刀在城墙上指挥作战。经一周激战,因原收编的部分民团叛变,突然打开城门,引敌入城。五军被迫仓促应战,逐街逐屋,与敌争夺。经九小时血战,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以下3000多人壮烈牺牲,高台县城遂于24日晨沦入敌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记载,敌军攻占高台及董振堂、杨克明等牺牲的时间为元月20日(见该书第390~391页);中共甘肃省委党史委调查也为元月20日(见《悲壮的征程》上册60~61页。)。这时,西路军总部才从破译敌人的电讯中得知高台危急的消息。徐
向前火速派出唯一的骑兵师500余人马星夜驰援。途中,遭敌优势骑兵截击,血战一场后,红军骑兵师大部伤亡,师长董俊彦、政委秦道贤均献出了生命。噩耗传来,徐向前、陈昌浩和西路军全体指战员都沉浸在极度悲愤之中。徐向前深深感到,高台战斗的失利给西路军造成更大的困难,而部队的拼命主义、复仇主义情绪又像野火般地蔓延着。他面色阴沉,用异常坚定、严厉的口气通知各军要冷静,要沉住气,要掌握好部队,不得轻举妄动。
马家军攻克高台后气焰嚣张,复掉头转攻临泽,以一部兵力攻击城外五军军部阵地,以另一个多旅的兵力猛扑临泽县城。城内红军多为直属队、供给部的人员,武器装备少,战斗力量薄弱。他们面对强敌的围攻,男女齐上阵,前仆后继激战三天后,徐向前令守城人员突围,会同城外的五军一部,抵倪家营子。同时九军亦撤离沙和堡。西路军的1.4万余人,全部集结在倪家营子地区的43个屯庄里。徐向前将兵力向倪家营子集中,就是为了突破马敌的重兵围堵,执行东进任务。
倪家营子位于临泽东南,分上下营子,共有43个屯庄,是个人粮较丰的大自然村。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一二公里,靠南的屯庄与祁连山毗连。每年春去夏来,祁连山上的积雪消融,清澈明净的溪水流淌下来,滋润着这里的草木、庄稼、土地。这也正是家家户户积蓄用水的大好时节。每3至5家人合有一个“涝池”,直径20多米,深2米左右,供人们积水终年食用。粮食以小米、麋子麋子:应为糜子,一种粮食作物,其子实去壳后称“黄米”,是当时河西地区农民的主要口粮之一。、红芋红芋:即紫皮洋芋,是当时河西农民冬春时期的主要食物。为主,因水源较充分,产量较高。每个屯庄的四周都用厚厚的黄土砌成高达2至3米的围墙,方方正正,防御土匪、盗贼、野兽的袭击。大户人家的屯庄院落,围墙修得更加坚固、厚实,四角筑有高高的望楼和碉堡,能看出好几里远。
屯庄多以主要人家的姓氏命名,如李家屯(庄)、赵家屯(庄)、雷家屯(庄)等。这些距离不等、星罗棋布的屯庄,使外地人乍一进来,就像掉进了不辨东西南北的八卦阵一样。西路军刚到时,群众因受反动宣传的蒙蔽,大都跑进山里“避难”,十屋九空,景象凄凉。经过一段时间,老乡们听说红军纪律严明,不杀不烧不抢,才三五成群,陆续从深山老林里回来。西路军把各屯庄的群众组织起来,斗恶霸,分粮食,成立苏维埃政权,建立地区武装。根据军委主席团的指示,1月21日,徐向前、陈昌浩决定率部东返。致电军委:“决今晚全军集结出动,走南大路,以十天行程到达古浪、土门地区,尔后向平番或靖远集中。”此电全文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539页。23日,西路军总指挥部率三十军全部到达西洞堡,王树声率九军进至龙首堡,拟稍加休整,继续东进。当时除随时准备对付敌人的突袭外,最难办的是大批伤病员和妇女、小孩无法就地安置,都是南方人,留下会被敌人识破,遭杀害。随军行动,又影响部队的机动力参见1月23日电文,载《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卷第546~5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