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5400000041

第41章 第四十讲 解行相应,做世间的榜样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讲到:“能亲仁,无限好。”这个“亲”是时时刻刻,最重要要记住圣贤的教诲,不可以松懈。只要常常拿着“君亲师”来观照自己有没有做到,相信“德日进,过日少”,相信人与人一定往愈来愈圆满的境界去发展。上一次也提到,只要领导者,只要父母、老师能够遵守“君亲师”的规范,一定可以把员工、孩子、学生教好。相同的,现在同事之间可不可以作“君亲师”,可不可以?可以。同事之间,我们都能够遵守公司规则,以身作则给他看,这就是“作之君”;再来,同事之间常常互相关怀、互相照顾,有什么好吃的,你都会毫不吝啬跟他分享,让他觉得你把他当亲人一样看待,这也是“作之亲”;当他有什么不明白,而你有很丰富的经验,我们也很慷慨地指导他,这是“作之师”。所以同事之间要圆满,也是可以用“君亲师”来自我观照,相信您一定可以在这个朋友的心目当中,成为非常重要、非常有影响的好朋友。

那对于父母能不能作“君亲师”,可不可以?可以!所以“大道不器”,真正宇宙的大道绝对放诸四海而皆准。因为人老了之后,有时候没有熏习圣贤教诲,反而老年会很贪,所以孔夫子才告诫“老者戒之在得”,患得患失。这个时候就很需要为人子女好好地引导,劝他放下这些执著。当你劝他放下这些执著,他的身心才会愈来愈愉悦。所以人老了是不是好命,绝对不是只看他吃得好不好,而是心灵有没有提升。当我们要当父母心灵的好老师,一定要先做到“君”,以身作则。不然父母一定会说:“你都这样了,还讲我。”再来,一定要尽心孝顺,父母对我们的信任就愈来愈高。当父母那么信任你,他要听谁的话?当然听你的。所以你就可以适时地给予他们引导、开导,也是“作之师”。用“君亲师”时时观照自己的言语行为、起心动念,那就是真正时时亲近仁德,亲近圣贤,那就“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当我们不亲近仁德之人,只是亲近一些小人,可能就会受到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人对于环境的选择至关重要。诸位朋友,你的孩子会不会选择良师益友?我们曾经跟初中生演讲,就提到有三个朋友一起出游,到海上旅游。刚好遇到大风浪,结果船沉下来。幸好三个人祖宗有德,没死,漂到了一个荒岛上,三个人在那里相依为命。突然在这个沙滩上发现了一个神灯。幸好他们读过《阿拉丁》,就把神灯擦一擦。结果这么一擦,精灵出来了,他说:“主人,我给你们三个愿望,不过因为你们有三个人,三除以三等于一,一个人一个愿望。”结果,第一个因为是开出租车的,就说我每天早也开晚也开,很辛苦,我的愿望是可以有好几台出租车租给别人,我当老板。这个精灵说:“小事一件。”他就回去当他的出租车老板。第二个在超级市场当雇员,有时候还要三班轮值,半夜还要值大夜班,所以他说当这个也很辛苦,希望能够自己拥有一家便利商店,我当老板请人家来做。这个精灵说:“小事一件。”怎么样?就回去当老板了。第三个人想了半天,平生无大志,只求60分,也没想过要干什么,所以也没什么愿望,整天悠悠放任。他突然就想:“我没什么愿望,不过这个荒岛也不错,但是我一个人在这里太寂寞了,我希望他们两个回来陪我。”有没有听到两声哀号?

很多的孩子听了都哈哈大笑,我们就问他:“请问你旁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会把你拖下水?”突然这些孩子都左看看、右看看,你们有没有判断的能力?他们被我问住了,也不知如何是好,我说:“你要有判断好坏朋友的能力就要学《弟子规》。”《弟子规》是照妖镜,《弟子规》也是显圣镜,好朋友坏朋友一看便知道。只要用《弟子规》去衡量,他能够落实个三成、四成都不简单。

《朱子治家格言》提到“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当自己的德行还没有相当稳固,对于这一些比较没有德行的朋友,我们要敬而远之。能不能骂他?不行。“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我们还是敬而远之,好好修养自己的德行。外在的小人易防,内心的小人怎么样?难防。所以我们不能再认贼作父,现在要下定决心,绝不干这种事。我们认什么贼作父?烦恼贼,烦恼习气。它厉不厉害?明明就不想生气它又来了,明明就不想贪,它又什么?它又上来了。

所以我跟很多朋友说到,好像我们背着一包的垃圾,明明是臭气冲天,背了几十年,突然有一个人跟我们说:“那一包是垃圾,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真的吗?看看,确实也是垃圾。突然又想:可是我已经跟它几十年,不舍得把它放下,就在那里挣扎。所以“观心为要”,处处观照自己的心,有没有不恭敬?有没有贪婪?有没有懒惰?有没有不慈悲?一看到这个贼,马上怎么样?修正,绝对不让它继续嚣张。这样就能够把小人真正彻底赶出去。

我们接下来看第七个单元“余力学文”。我们把经句念一遍:“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这句话已经点出来,一个人的学问要增长,必须“力行”加“学文”。

这叫解行相应,这个太重要,解行相应。“解”跟“行”就好像两个轮子,假如只有一个轮子,车子就推不动,一定要两个轮子一起很协调地动起来。假如只有一个动,一个坏了,会有什么结果?我们看到经文上写的不力行,只是学文,只是看书,甚至于只是得到很高的学历,这样的下场是什么?“长浮华”。你看那个六七岁的孩子,我去教他们《弟子规》,说:“今天老师教你们《弟子规》。”他们马上说:“我们都学过了,都会背了。 ”都怎么样?你看傲慢要不要学?自己就来了。所以要谨慎,一开始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问一定要做到、要力行,不然会长浮华。

所以曾经也看到一篇报道:“专业的高才生,生活的低能儿”,为什么学历都那么高,看过的书那么多,结果连做人都不会?因为这些读的书拿来干什么?考试用,跟生活脱节。所以哪一个学历的离婚率最高?可能是硕士、博士离婚率最高。为什么书念得多的人反而连包容、宽恕,连爱护别人都不会?问题在哪里?书给了他什么?长浮华。他觉得我学历这么高,你都得听我的。尤其假如他又是计算机博士,整天都与电脑为伍,电脑很好管,按下去它就得这样给我做。这一个方法对人行不行?绝对搞得众叛亲离。所以“余力学文”,学了文一定要去力行,不然会“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他也很认真,只要听一句他就做一句,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没有继续学习,没有继续修正,有可能会“任己见,昧理真”。比方说他学“孝”,他说要孝顺,所以爸爸妈妈交代什么事,我就做。他爸爸叫他:“跟你太太离婚。”好,做。那不对!太太假如没什么过失,只是跟公公婆婆处不好,能不能把她休了?不行,这样没有道义。当你真的把她休了,对你父母来说,你可能陷他们于不义,到时候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又不知道怎么说你的父母了。因为“不教而杀”,都没有好好教她,以前是把她杀了,现在是把人家赶出去,这是很残忍的。

所以你要“学文”,才知道这个“顺”是父母对的时候,我们要全心全意去做,让父母觉得你很懂事;当父母的方法有不妥当之处,我们要顺势而为。当然也不要马上顶回去,可以用迂回战术,等父母比较理智,我们这个时候要赶快“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所以对父母这个“顺”,绝对不是说什么都照做。如果他没有继续读书,没有继续听这些善知识讲课,有可能就会“任己见,昧理真”。所以学问必须力行加学文,解行相应。因为你行得愈彻底愈帮助你理解,那你理解得愈深行得就愈到位。而且这个解行,行是枢纽,当你有所力行,你才会有所感悟。

所以学一条就要做一条。诸位朋友,你假如不相信,你拿一本《弟子规》,你挑十句,你说我这半年绝对要把这十句做到,当你真正在半年之内把这十句做到,你突然会觉得其他几句你也能做到。因为这个行会开你的悟性。当我们学到“缓揭帘,勿有声”,连做一点小动作都会去体谅到别人的感受,当你做得彻底,这个动作就内化成你的存心。当你时时替别人着想,你就从做一句《弟子规》变成做几句?你可能好多句都突然体会到了。“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因为你真正做到这一句,你的恭敬心、你的细心、你的体谅的心就提升了。所以要老实!你不要一开始就说:“这么多句我实在做不完!”你只要领会一句,马上力行,力行就能够让我们法喜充满,所以要解行相应。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句很重要,读经书的时候必须要很专注,能专心才能有所收获。所以我们第一节课跟孩子上课就会很慎重,先要求他们读经以前一定要坐有坐相,书一定要摆正。当他是用恭恭敬敬的心去读,一开始是这个态度,养成以后就会终身不改。假如第一次上课就坐得歪七扭八,坐的时候眼睛还飘东飘西,那就很难受益。

我们会跟小孩子讲,告诉他们这一本《弟子规》怎么来的:“这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诲编出来,而且还是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用了很大的心血,从生活面把它整理出来,所以这一本书的成就得来不易。除了这些古人的帮忙,还由杨淑芬老师亲笔把它写出来,写得非常工整。我们不好好学,就对不起这些长者。所以有一次,有一个小朋友把另外一个小朋友的书撞掉了,这个小朋友一捡起来赶快把书拍一拍,所以这叫先入为主。假如你送他书的时候,说:“这是人家免费送的。”你把书送过去,那你的孩子会不会尊重书?不可能。所以我们要处处引导,处处以身作则。

坐好了,对书本恭敬。接下来告诉他们:“学问一定要靠平常不断的积累。”有一句成语叫“滴水穿石”,石头硬还是水硬?石头。那为什么石头这么硬,居然水可以把它穿透?因为它不断一滴接着一滴,可能到十万滴、百万滴,甚至于更多的时候,就能够把石头穿透,以柔克刚。所以这个“滴水穿石”就好比我们求学问,一字一句都要认认真真把它学好、读好,到时候你的学问就可以有穿石的力道。所以就告诉小朋友,我们这一只手叫滴水穿石手,每滴一滴,石头渐渐被滴破了,我们的学问就在这一只手不断专注地指着念的字当中,每一个字我都把它记起来,都把它领会了。所以在读经时我们都是教孩子,眼睛看书,手指着书,嘴巴跟着念,心也要在,心眼口还有手统统都要专注用上。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现在求学问也有一个很大的忌讳,很多人都很贪多,好像觉得多就一定好。其实,那不见得,因为多就会乱。所以在《礼记·学记》里面提到一句教诲“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一次让他学一大堆东西,也没有顾虑到他有没有囫囵吞枣,到最后一定学不好,他甚至会觉得不想再学了。你看现在很多孩子同时要学三四个才艺,到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厌学。所以学东西、求学问甚至于求世间的技能都要专而不能杂。

所以杨老师学一个书法学了四十一年,杨老师教书法,光是“永”字那一个点一定要让孩子点几千点,才可以再学下一个动作。现在的书法家是不是这样教?很多书法界的人说:“你只要来学三个月,保证你能得奖。 ”要不要去?我们要冷静!他是用什么心境学艺术?急功近利。我们的书法是拿来修身养性的,是心法。所以一开始用这样的态度,让孩子学的都是功利,铁定跟艺术背道而驰,所以确确实实我们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所以艺术当中,当这一个点能够把它点好,他的耐心、他的毅力就在这个过程中磨出来。他每一个基本功都能够打得很扎实,一个人基础好了再求发展才不会败丧下来;假如基础没扎好,发展得愈快愈怎么样?愈危险。

所以杨老师虽然学了书法,而在这个学书法的过程中,她懂得了每一个字都有结构,怎么样看起来才非常工整。由这样的态度,当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提起这种观照能力,事情要怎么安排,看起来才不会乱。还有在写书法当中,她的定力怎么样?成就了。而当定力成就了,她对人还有处理事情就能够有条不紊。学艺术的目的终究还在于提升道德修养,所以孔夫子才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而游于艺也不离开修道德,也不离开养一个好的心性。当杨老师再去学其他的艺术,比方说学国画、学篆刻,因为她已经在书法里面对于艺术有很高的敏感度,所以再学其他的艺术时,速度都比别人快很多,甚至于学电脑也很快。因为那种定力、耐力已经养成锲而不舍,今天不把它搞懂就不去睡觉,所以杨老师学电脑也进步很快。我们这些年轻人跟在她旁边都觉得相对失色,也很感恩有这样的长者鞭策我们。

“方读此,勿慕彼”,要把一本书读好了再读下一本。在宋朝的时候,赵普就跟宋太祖赵匡胤说,他是以半部《论语》就帮宋太祖得天下。所以书要不要很多?最重要要的是掌握纲领,能好好落实。后来赵普说:“接下来我只要再用半部《论语》就可以帮你治天下。”所以学习东西切忌贪多,还有不能贪快。你太躁进,心思很浮动,跟学问不相应。所以曾国藩先生也说到心上不可无书,但是桌上不可多书。你不能听完课以后,知道传统文化很好,把你书柜里面所有的四书五经统统搬下来,立定志向这一个月统统把它看完,一定会看得很吃力。要掌握纲领,先确定把哪一本先学好,所以“此未终,彼勿起”。

那很多人听完之后就说,那我的孩子以后什么经都不用背,就背《弟子规》吗?不是这个意思,《弟子规》不是背的,是要不断重复提醒,要让他扎扎实实地落实扎根。当他还在念其他的经典,继续念,《孝经》、《论语》都可以念;但是这种生活教育、德行教育,每一天都要重复提醒他。因为读经是训练定性,而《弟子规》是让他的言语行为能够循规蹈矩。当他能循规蹈矩,跟这些经典就会暗合道妙。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所以读书有所计划,但是也不要排得很密,让自己很有压力,“宽为限,紧用功”,要时时督促自己用功一点。但是假如学习的时候打瞌睡怎么办?在《三字经》里提到“头悬梁,锥刺骨”,这是古人用的方法,他把他的头发跟这屋顶上的柱子绑在一起,等他打瞌睡马上怎么样?整个头发被绷紧起来,痛得都睡意全消;另外一个读书人是拿着一个尖尖的东西,假如打瞌睡,马上往大腿怎么样?你不要教你的小孩,到时候说是蔡老师教的。古人有这样的决心,当然你不能让小孩伤害身体,你可以教他打瞌睡的时候,赶快用冷水洗把脸,可能精神就好一点;或者可以让他在书桌上摆一个孔子像,打瞌睡看到孔子不好意思,继续再读,方法因人而异。或者你家里已经有很好的读书风气,亲人之间互相督促提醒,早上谁先爬起来,赶快叫其他的人起床。我们有很多老师,他们早上起床都是放《弟子规》的读诵带,叫起床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当我们能够解行相应,可能本来觉得困难的事情,都能够迎刃而解,因为有智慧就不怕没有好的方法。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所以学问学问,也要学着怎么问。但是问也要问对人,他一定要学有专精,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能不能来问我怎么煮菜?那就问错了。可以问我怎么煮面,为什么?因为我到海口去,孤家寡人,叫“中馈犹虚”,只有一个人生活,所以扫地、洗衣服、拖地、煮饭,啥事都自己干,就在做那些事的过程当中,突然习劳知感恩,想到了谁?母亲真伟大。在煮饭的时候,因为每天都很忙,必须要强调效率,所以只能煮面。每次烧了一锅水,然后一些菜切一切怎么样?全部放进去。只要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就可以端出一碗面,上面再加一些芝麻酱,这样我就心满意足,叫知足常乐,那一段时间就学煮面。不过后来因为很多朋友聚在一起工作,就比较没有时间去煮面,大家会互相帮忙。

所以问要问对人,很多朋友在问人的时候,往往都会问那些会认同他想法的人,有没有这个倾向?明明自己就很放不下,还去问那些很执著的人,然后就会觉得:“你看我应该也没有错。”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往往都很怕问那个会一针见血的人,而那些人反而都是真正能利益自己的。所以“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只要你肯有这一份学习的心,这些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一定会毫不吝啬地告诉你。你疑惑愈来愈少,就好像乌云都散开了,就会心智清朗,智慧会放光明。这是“就人问,求确义”。

我们接着看下一段经文,一起把它念一遍:“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最后一句很重要,你们念到最后一句要抬头挺胸,“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一段经文,最重要的是要自己经营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你修学、看书的地方不能乱七八糟,否则你坐下来心能不能稳定?

不能。所以要“房室清,墙壁净”,你一走进去就会觉得很清净、很舒服。所以“几案洁,笔砚正”,真的,人的心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环境清净,内心也会清净。“几案洁,笔砚正”,所有的东西也要物有定位,当你要用的时候,心才不会很纷乱,或者找半天。

“墨磨偏,心不端”。其实我们任何的举止都会影响内在的心境。比方说“立端正”,人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会不会胡思乱想?比较不会。假如他是站着侧靠一边,你就会觉得他的心在怎么样?不知道,晃来晃去,不知道在动什么歪脑筋。所以你磨墨这样磨跟放一边磨,一不一样?心境都会不一样。所以做什么都要端正,不能歪一边,这些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境。所以他站跟坐都坐不好、站不好,他的心会愈来愈散漫,愈来愈傲慢。所以我们自己要先要求自己坐正,然后磨墨的时候也要坐端正。所以“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写字的时候也要恭敬去写,不然当我们每一次写字,心都很散乱,那学问就在这一颗心的境界里。假如每一次写字都很纷乱,可能学问就在这一点一滴当中下降。现在很多小孩写字,笔记本都歪一边,很奇怪!他歪一边还可以写,这还不是少数。所以往后他们写字,书就一定要歪一边,到时候可能眼睛都会怎么样?久了都斜视了。所以这要适时指导,写字要书放正、笔放正。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这也是动物归原,这个书本放在哪里就把它放好,看完之后再放回去,下一次要看就很快可以找到。我们曾经去参观李炳南老师的书房,他的书房书籍非常多,每一本都摆得整整齐齐。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所以你放好之后,什么时候要拿都方便。然后对书也要很爱惜,“有缺坏”,要赶快把它补好,因为古代的书都不易得到,所以读书人都倍加珍惜,一有坏掉的,赶快把它修补一下。现在的印刷技术很发达,但是也不能因为发达,我们就不尊重书本,不爱惜书本,这样也不对。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些书套让书不至于脏掉,或者我们做好书柜,让书的寿命可以用很久,这都是对书的爱护。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不是好的圣贤书,一定不能看。因为我们也提到,宁可终年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小人。这个小人不单是人,还指什么?书本。为什么宁可终年不读书,也不能一日近小人?就好像一滴清澈的水,滴了一滴墨汁下去,多久?可能不到一秒,你要再花多少时间把这一滴墨汁清出去?可能要花十倍的时间,可能要百倍,甚至更久的时间都不容易,所以防止污染特别重要。要防自己被污染,也要防孩子被污染,所以也要有判断力什么书绝对不能看,最保险的书是经几千年印证真理的经书。孩子看电视绝对你要帮他把关,不能看一些污染的节目,一些杀盗淫妄的节目,这方面我们要做好。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也要自我期许,常常自我砥砺,要有信心,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精进不懈,一定可以契入圣贤的境界。当然根本在信心,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再者还要对谁有信心?对圣贤人要有信心。再下来呢?对老师有信心。你要对你自己的孩子有信心,你要对所有的亲友有信心,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本善之心。大家要有充足的信心,所谓“德不孤,必有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最后还有一句,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所以要学也要教。

诸位朋友,我们可以从自己的修身做起,进一步去付出,在我们的家庭,在我们的社区,我们可以一个礼拜教孩子一次,难不难?不难。已经有很多参考资料可以用,做什么事只要顺势而为,都不会太复杂。所以来三个教三个,来五个教五个。有一些好的家长很愿意跟孩子一起学,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机会跟他再做一些家庭教育的沟通。沟通之后会觉得大家一起学习很好,相观而善,可以互相观摩,然后就可以把这些家长组织起来,固定每个礼拜在一起研讨一节课,长期熏习,他进步了,你也怎么样?进步了。所以很多事都可以水到渠成,我们不要操之过急。

最后,我们在学习圣贤的学问,也要明白为什么要学圣贤。“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人生就是要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明明德”就是让自己本有的善良本性能够彰显开来。当一个人明明德,有智慧了,自然而然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可以亲民。这个“亲”是指爱护,另外一个意思是“新”,新民,就是让我们身旁的亲友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什么日日新又日新?思想、观念、德行。当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帮助别人到了极点,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地步,就能“止于至善”。

最后我们以一句孟子的教诲,来互相期许,孟子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跟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他的存心,因为“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我们时时以仁、以礼、以圣贤教诲存心,绝对会让德行不断提升。而且学圣学贤会不会很痛苦?不会,因为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爱护你,更多的人礼敬你。所以当我们能够不断用这个存心去面对身旁周遭的人,相信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工作环境,甚至于我们的社会,将会愈来愈和谐、愈来愈团结。

这一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同类推荐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一味一人生

    一味一人生

    《菜根谭》,人情世故的颠峰之道,给您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其表达的是400多年前一位哲人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乃至治学、家训的认识和体会,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人生、人性、人际的独到见解。
  •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走进美利坚:旅美十年见闻札记

    对于没有去过美国的中国人,往往容易心存好奇和诸多想像。因为美国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了人们对美国的深层关注和更多联想。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多次出访美国,而让我记得最清晰的是2001年的5月下旬去美国参加“纽约经济周的论坛”活动。
  • 禅茶:认识与展开

    禅茶:认识与展开

    本书收录了第三届禅茶文化论坛上的论文,分为基础问题、文史研究、清规研究、美学展开、整体认识等部分。
  • 成语故事·第一辑

    成语故事·第一辑

    该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具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采取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套图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本套图书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热门推荐
  • 俏佳人之木郎花开

    俏佳人之木郎花开

    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方胜男为父马拉松,马拉松大赛,方胜男和刘志鹏一见钟情,意乱情迷之际,出了意外,方胜男摔伤昏厥,恍恍惚惚的,竟然穿越到大明朝,成为花府千金花木郎,花木郎为抗婚,火烧红楼,她潇洒来去山水间,笑傲江湖,却偶遇瓦刺王子涂波,涂波化名金松潜入中土,收集情报,对大明朝图谋不轨,瓦刺王子却对花木郎产生痴恋,看!花木郎如何扭转乾坤,免去一场战乱!
  • 明医暗道

    明医暗道

    医道世家唐家莫名支离破碎,独子沦落平凡人生。他会甘心平庸一生还是追寻家族落漠的真相?真相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重振家业的路上是否一帆风顺?
  • 光微

    光微

    从小被父母抛弃,在孤儿院生活了12年,高雨夕以为自己有了家,却没有想过,这个家,到底有没有自己的位置……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不甘心,高雨夕高调回国,誓要让所有人后悔曾经摆布过自己的人生。心里若只有仇恨,如何才能看到身边的爱?
  • 从王者开始入魔

    从王者开始入魔

    一个糟到两世打击的少年,一段奇妙的旅程,从王者世界开始,以魔的名义征战诸天。入魔的少年,将何去何从?
  • 双面女友求独宠

    双面女友求独宠

    人人都说凌家的掌上明珠凌萝曦是个天才少女,又懂事又有礼貌,凌萝曦微笑回复:“不,那只是我的表象而已!” 在没遇上洛奕霖之前,凌萝曦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小淑女,遇上洛奕霖以后,她却能分分钟变身暴躁少女,每天都上演一遍在线爆狗头。 “洛奕霖,你再说我平胸,信不信我弄死你!” “我只是说了实话而已!” 那个面若桃花的少年洛奕霖,翩翩少年模样,偏生长了一张让人又爱又恨的巧嘴。所有人都以为他只是个无名小卒可欺可辱,可他有一天却摇身一变,成了最有权势的继承人! 遇上了她,他所有的情话都留给了她—— “如果你是周瑜,那我一定是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可周瑜和黄盖都是男的啊!” “……” 所有的忠诚也留给了她—— “如果我是狗,那你一定是一根美味的肉骨头…”让我不愿放手。 “傻孩子,求你别侮辱了狗。” “……” 鲜衣怒马的少年,曾踏过嬉笑怒骂的年少,踏过无知轻狂的自我,最终栽在了那个少女手上:“女人,你只可以独宠我!” 【甜宠1V1,精分学霸VS傲娇忠犬,逗比日常笑不停!】
  • 符行末世

    符行末世

    因为得到了一块玉佩,在末世来临之后,凭这玉佩里面的传承,他要闯出这个末世!丧尸,进化异能者,不知名的怪物、虫子、魔兽还有那该死的外来者,我要斩死他们,看看究竟是谁在做怪!
  • 碎梦繁星

    碎梦繁星

    原名《一梦入星辰》——那年夏天,嘴角的浅笑,心底的悸动,是否留给了惊艳你余生的人黎辰:“漫天繁星,唯身边这颗最为耀眼,乃至填满了我整颗心。”……后来,我们都褪去了稚嫩;后来,我们都实现了梦想;后来,我们却走失了彼此。……洛星儿:“这座城是我们爱情的起点,我愿再次守护于此,静待君归。”
  • 红楼梦中梦之甄宝玉

    红楼梦中梦之甄宝玉

    主人公赵子涵是普通高中男生,超级迷恋红楼梦机缘之下穿越到了一个和红楼梦书中像极了的境界。可是却不是书中的贾府,而是甄府。他的新身份是甄宝玉。慢慢他发现,其他的女孩子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唯独缺少了林妹妹!这位绛珠仙草在哪里?种种谜团等他解开……在甄府赵子涵历尽繁华,在脂粉堆里面玩耍嬉戏,也渐渐感受到贾府式微,他明白大厦将倾之后的灾难后果,所以,借鉴当初熟读红楼梦的记忆,试图扭转乾坤,凭借惊人的预知能力和洞察力,加上超前的思维和有勇有谋的方略,不仅力挽狂澜,而且受到皇帝赏识,进而权倾朝野,大展宏图……
  • 极阴企业

    极阴企业

    “极阴公司诚邀:您好,幸运的血纹,由于您对阴界的探索表现突出,本公司诚邀您来我们的公司进行工作,工作内容完全符合您的要求。”“请注意,幸运的血纹,请在七天内给予我们答复,否则工作人员将默认您拒绝了我们的邀请,并会在当晚没收您身边相关的一切。”
  • 或许只有你懂得我

    或许只有你懂得我

    我们就像是人生道路上各自走着的旅人,陌生、平行,看不到交叉点,可某个时间彼此做出的选择却推波助澜,让我们一步,两步,走近了彼此,两个自由独立的怪人,两朵表面绚烂却实则孤单的魂,无意间的产生了化学反应,原来不是谁天生就渴望不受拘束,而是你尚未遇见宁可被羁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