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刻蚀的不过是你的皮肤,但如果失去了热忱,你的灵魂就不再年轻。”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著名将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熠熠闪光的将星之一。他曾经担任远东盟军最高统帅,率领他的陆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叱咤于二战疆场。
在美国的历史上,麦克阿瑟算得上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传奇性不仅仅在于他具有的杰出军事才能,还在于他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果历数美国最伟大、显赫,又最有争议的将领,麦克阿瑟无疑会名列其中。他翩翩的风度,口若悬河的口才,勇敢、坚强、自信、果断的行为方式,曾吸引了无数人们的注目;而他的桀骜不驯、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好出风头又使他成为最受攻击的美国将领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打开历史的画卷,走入时间的隧道,去看看麦克阿瑟将军不同寻常的一生吧!
1880年1月的一个清晨,在美国南部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座军营里,一个男婴来到了人世。就在他那嘹亮的哭声划破了长空的瞬间,太阳穿过了茫茫雾气,从云端露出了笑脸。在云开雾散之后,万物摆脱了惺忪的睡意,显示出了勃勃生命力。
他的父亲听着小儿子的啼哭声,骄傲又兴奋地说:“好有气魄的孩子,能有出息!”孩子的母亲此时此刻正用怜爱和希望的目光注视着他,对他的明天充满了信心。父母亲的企盼并没有落空,这个黑发黑眼的男孩子,后来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准将、最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最年轻的少将和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叱咤太平洋的盟军统帅、美国为数甚少的五星上将之一。他的名字叫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出身于苏格兰世家,他的祖先曾参加过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麦克阿瑟后来常以自己的贵族血统为骄傲,事实的确如此。他的祖父的外祖母曾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的共同祖先。因而“努力不辜负阿瑟的传统”,成为麦克阿瑟一生奋斗的动力之一。家族观念对他的影响之深以致麦克阿瑟经常产生幻觉,感到祖辈仿佛一直站在峰巅上,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评判他的言谈举止、考验他的意志能力。
麦克阿瑟的爷爷阿瑟第一是个典型的苏格兰人,他“高大英俊、性情温和、精力充沛、不苟言笑”。1825年,阿瑟第一随母亲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移民到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奇科比,从此开始了在美利坚的生涯。1845年,28岁的阿瑟第一有了一个儿子(即麦克阿瑟的父亲阿瑟第二)。4年后,全家迁往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塞市。阿瑟第一喜欢法律,他选定法学为研究方向,两年后,他被推选为市检察官。1857年,他当选为州第二巡回法庭法官。
在阿瑟第一任州巡回法官期间,出现了美国历史上极为重大的一次战争——南北战争。
当时,美国北部和南部在经济制度问题上发生了尖锐冲突,这种冲突集中体现在对西部土地的争夺和黑人奴隶的存废问题上。
在美国北部各州,从19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了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逐步代替了手工业生产制度,资本主义大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对农产品需求的大量增加,北方的农业逐步从小农经济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农场经济。而南方呢?南方的农业还主要依靠奴隶的无偿劳动,奴隶主千方百计扩大土地,强迫奴隶日夜耕作。南方的土地被分割成一个个的庄园,土地和奴隶都归庄园主所有,还是不折不扣的奴隶制经济。
由于南方的奴隶主们把资本主要用于购买奴隶,无力对土地进行施肥保养,致使一块土地用不了几年就会因地力耗尽而无法使用,必须寻找新的土地。因此,土地对于他们来说是性命攸关的。正因为这样,南方奴隶主总是企图把西部建立的新州都定为奴隶州。
与此相反,北方人希望西部发展自由的农民经济,从而为北方工业区提供粮食和原料,并购买北方的工业品。因此,北方的资产阶级和农民都主张在西部新州内废止奴隶制的存在,要求把新州定为自由州。
1860年,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为总统,使奴隶主占优势的民主党丧失了联邦政权。于是,南部各蓄奴州纷纷退出联邦,并于1861年2月在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成立“南部同盟”,推选戴维斯为“总统”,同时征集10万志愿兵。积极备战。4月12日,南部同盟军炮击联邦军守卫的南卡罗莱纳州萨姆特要塞,内战爆发了。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最后以南方失败而告终。在战争期间,阿瑟第一积极为北方政权服务,并把儿子阿瑟第二送入北方军中。
战争结束后,1871年格兰特总统任命阿瑟第一为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卸任后他埋头著述,兼任法律学校评议员。1896年8月,阿瑟第一在家中病逝。
小麦克阿瑟对长着络腮胡子、颇具英雄气概的爷爷十分喜欢,后来他经常回忆说:“我小时候常坐在他膝盖上,听他讲述那些过去岁月的奇闻轶事。”小时候,爷爷一有空就带他到缅因海岸去度假,他们会一同出海冒险去钓鱼,或到岸边去捕获鲭鱼和绿鳕。有时,两个人并排坐下来吃着冰淇淋,看潮涨潮落,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这些往事,麦克阿瑟终生难以忘怀。
阿瑟第一身上所具有的绅士风度的确给小麦克阿瑟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真正影响他一生志向的人还是他的父亲——阿瑟第二。
阿瑟第二的青少年时代正值美国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16岁时,南北战争爆发了。阿瑟第二想从军为国效力,他请求父亲写信给林肯,让他把自己送进西点军校。但总统回答,军校现在满编,没有空缺。于是,战争爆发的第二年8月,阿瑟第一把立志从军的儿子送入新组建的威斯康辛第24步兵团当了一名副官,领受中尉军衔。
可以想象,一个初出茅庐,年仅17岁的年轻人便已担任中尉副官,这本身就使人们不由得用怀疑的眼光来打量这位“娃娃副官”。但很快,阿瑟第二便以他在作战中的英勇和果断,消除了各方的疑虑,赢得上司的赏识和部属的敬佩与拥戴。
1863年11月25日,查塔努加之战开始了。阿瑟所在的团奉命向一座陡峭的高地发起冲锋。南部联邦军队的火力猛烈强劲,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溃退下来。“怎么办?”阿瑟第二焦急地想:“无论如何,一定要冲上去!”
于是,就在部队进退维谷之际,阿瑟第二带领3名掌旗兵突然出现在山坡上。他们万分英勇地一步步向前挺进。突然,枪声响过,第一个士兵摇晃了两下,倒下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士兵也倒下了。这时,阿瑟第二毫不畏惧地从倒下的士兵手中接过军旗继续前进,并高声呐喊:“冲啊!威斯康星!”部队如大梦初醒,军人们怒吼着冲了上来。高地终于夺下来了。阿瑟第二望着插在高处的旗帜,精疲力竭地倒了下去。他烟尘满面,血染征衣,然而他知道,自己没有辱没军人的称号,没有亵渎军人的职责。战斗结束了,骑兵司令谢里登奔上山来,一把抱起这位年轻的副官,哽咽着对身旁的士兵说:“要好好照顾他,他的实际行动真正无愧于任何荣誉勋章。”
查塔努加之战为谢尔曼将军南下横扫佐治亚州铺平了道路,并为北军胜利建立了功勋。阿瑟第二因为在这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而获得了国家最高奖赏——国会荣誉勋章,他成了团里的英雄。在一年之内,阿瑟第二得到了连续晋升,成为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和上校。此时,他年仅19岁,成了名副其实的“娃娃上校”。
人说将门出虎子,这话是有道理的。父亲作战英勇无畏的精神传给了小麦克阿瑟。在后来的战争岁月中,他正像父亲一样,以骁勇善战、英勇非凡而著称,并且同样获得了国会荣誉勋章。
再让我们接着讲述内战吧!1865年4月,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和约翰斯顿先后向联邦军投降,南北战争结束了。阿瑟第二遵从父亲的意愿,退役回到家乡学起了法律。然而,3年多的军事生涯使阿瑟第二深深爱上了军人这一行,他再也无法忘记曾经响彻耳边的隆隆炮声了。他觉得,只有军队,才是他一展宏图的地方。于是,一年后,阿瑟第二毅然回到军队,成为一名正规部队的职业军官。然而,他不可能再享有内战时的上校军衔了,他的军阶变成了上尉,阿瑟在上尉这一军衔上整整度过了23个春秋,一直到1889年他44岁时才晋升为少校。这期间,他随部队到过许多地方,多半是在艰苦的西部、西南部戍边,并参加了讨伐印第安人的战争。这段时间,阿瑟第二看似成绩平平,然而漫长的军旅生活培养了他作为职业军人的许多优秀素质,为他后来在美西战争中扬名菲律宾奠定了基础。
1875年,30岁的阿瑟第二认识了平克尼,并与之结婚,开始了家庭生活。平克尼就是麦克阿瑟的母亲。
那时候,22岁的平克尼正在路易斯安那州享有“忘忧城”之称的新奥尔良过冬。圣诞节过后,在1875年1月狂欢节最后一天的舞会上,她结识了当时正在那里执勤的阿瑟第二。
玛丽·平克尼·哈迪是一位南方贵族的小姐。她于1852年出生在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平克尼的父亲是位有钱有势的棉花商人,拥有一块面积不小的种植园。内战期间,位于东部战场中心的弗吉尼亚战火连天,她父亲不得不把孩子们送到西海岸去避难,防止战争的侵扰。战后,平克尼就学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一所中专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时,平克尼长大了,成了一位漂亮的大家闺秀。她不仅仪态动人,知书达理,而且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还会刺绣和水彩画,是个人见人爱的姑娘。
平克尼从小喜爱战斗中的英雄,她崇拜南北战争中的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喜欢听战斗故事。她也十分崇敬亚伯拉罕·林肯——这位已逝的总统,认为他是个伟大的人。
舞会那天,平克尼身穿天鹅绒的黑色舞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装饰,然而那合体的礼服和白皙的面庞却使她显得格外端庄秀美,别具一格。在与阿瑟第二共舞时,他们攀谈起来。很快他们就发现谈话进行得相当投入,显然,阿瑟第二军人风度和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把玛丽深深地吸引了,而阿瑟第二也对平克尼的美丽活泼和外表以至思想的与众不同甚感惊讶从而产生了由衷的爱慕。
当舞曲结束后,他们再也没跳一支曲子,而是坐下来聊天。两个人都深陷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与喜悦之中,彼此寻到了知音,此后,他们深深地相爱了。
然而平克尼的父亲却极力反对他们的交往。虽然南方妥协、林肯被害后,南部人对北方人有了更深程度的认识,南北的紧张局势缓和了,但这位庄园主仍不愿意看到他喜爱的女儿跟从一位曾提起枪来对南方人射击的“北方佬”,而且与他结婚就意味着自己娇养的女儿将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中尉四处漂泊,过一种近似流亡的生活。
可是他并未料想到女儿的倔强。平克尼喜欢军人,希望能够亲眼看到那些英雄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去浴血奋战、创造业绩。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地决定把后半生的日子与军人生活联系起来。父亲认输了,1875年5月,这位南方小姐在哈迪种植园的家中,与麦克阿瑟举行了婚礼。
作为一个以军营为家的军人之妻,平克尼以往所接受的一切贵族式教养统统派不上用场了,她不得不以刚毅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去适应新的生活。有一次,她和阿瑟第二长途跋涉,横穿新墨西哥州的荒漠高原到营地报到。那是一次异常艰苦的旅行。白天,烈日当空,酷热无比;夜晚,冷风萧瑟,寒气逼人。平克尼蜷缩在颠簸摇晃的军车里,度过了8个难耐的日日夜夜。这不是普通女子可以承受的,可平克尼硬是从这种艰苦的生活中挺了过来,她的皮肤变得粗糙了,手脚起了趼子,但她毫无怨言,颇感自豪。
在婚后的4年多时间里,平克尼先后于1876、1877和1880年为阿瑟第二生了3个儿子。老大取了和祖父与父亲相同的名字;老二不幸夭折;而老三便是这本书的主人公道格拉斯·麦克阿瑟。那时候,家里并不十分宽裕,平克尼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她善于精打细算,勤俭持家,但对别人却从不吝啬。婚后,她辅助丈夫,教育儿子,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
母亲对麦克阿瑟的早期教育使麦克阿瑟受用终生,她的温柔、她的坚强都给阿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为阿瑟一生的顺利发展费尽心思,陪他同去西点读书,甚至儿子去菲律宾工作,她也随同前去。
麦克阿瑟父子俩的戎马生涯有许多相似之处,他和父亲都获得过国会荣誉勋章,都是在菲律宾达到个人事业的顶点,都念念不忘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对美国未来的重要意义。
谈起菲律宾,我们不禁要回到阿瑟第二的生活中来,看看他在美西战争波澜壮阔的画卷中的不凡战绩。
美西战争的爆发是由哈瓦那事件引起的。1898年2月15日,停泊在古巴哈瓦那港执行护侨任务的美国“缅因”号军舰上突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顷刻间,这艘载有354名官兵的军舰便沉入海底,导致266人丧生。爆炸的原因始终没有查明。但由于美国报纸的大肆渲染,使许多美国人都相信这一事件是古巴的西班牙殖民当局干的,于是在美国公众中掀起“一股好战的狂热情绪”。早就有扩张野心并觊觎古巴已久的美国政府,便迫不及待地以哈瓦那事件为由于4月25日向西班牙宣战。
战争虽因古巴事件而发,但烽火却首先在远离古巴几千英里之外的西班牙另一块殖民地菲律宾升起。5月1日拂晓,乔治·杜威将军指挥美国亚洲分舰队驶入马尼拉湾。经过了几个小时的炮战,西班牙舰队全部被歼。随后,麦金利总统指令韦斯利·梅里特将军率领一支2万人的远征军前往菲律宾。6月1日,阿瑟第二接到华盛顿一封电报,命令他前往旧金山向梅里特将军报到,并提升他为准将,受命指挥一个步兵旅。8月13日,阿瑟第二率领部下,打响了攻占马尼拉的战役。
阿瑟第二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色。尽管已53岁高龄,他仍亲上前线,坐镇指挥。在他的带领上,美军士气高涨,骁勇异常,马尼拉的防线很快被摧垮了。阿瑟第二率部打头阵,一举攻占了马尼拉。梅里特将军把这一胜利归功于阿瑟第二,称赞他智勇双全,料事如神,并任命他为马尼拉驻防司令。
根据同年12月美西签订的《巴黎和约》,美国吞并了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关岛,并把古巴变成了一个有限的保护国。此外,美国在战争期间还占领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岛、威克岛和萨摩亚群岛。
一个多世纪前还为挣脱英国殖民统治而浴血奋战的国家,如今一跃而成为一个新兴的殖民帝国。当时德国的一幅漫画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变化。漫画中,山姆大叔(戏指美国)伸手去拥抱地球,并说:“我还不能完完全全地拥抱它,但那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美西战争后,美国以2000万美元的补偿费取得了对菲律宾的占领权。
美国取代西班牙成为菲律宾的新主人,激起了菲律宾人民的强烈义愤。
1899年1月,菲律宾人民在艾米利奥·阿奎纳多领导下成立共和国,并于2月4日掀起抗美战争。
此时,麦克阿瑟已升任少将师长,成为侵菲的美军主要将领,镇压游击队多次立下“战功”,成为美国各大报刊竞相称颂的“英雄”。1900年5月,他出任侵菲美军司令和军事总督,达到其军事生涯的最“辉煌”时期。
他上任后,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来对付菲律宾游击队,把侵菲美军增加到近7万人,并组建由菲律宾人组成的保安队。年底,他发布实施“第100号通令”,在占领区设立集中营,并对被俘的游击队员采取火刑等野蛮刑罚。在实行军事高压政策的同时,他还推行“亲善”运动,释放在押的菲律宾前政府官员,劝诱他们与殖民当局合作;并创办一些公益事业,以培养和引发亲美情绪。阿瑟第二手下有几员得力的干将,其中有佩顿、马奇、富兰克林·贝尔、弗雷德里克·芬斯顿和约翰·潘兴等人。他们都受到阿瑟第二的重用,并因此在后来身居要职。父亲的这些老关系后来使麦克阿瑟受益匪浅,对他的成长起过重要作用。
佩顿、马奇和约翰·潘兴曾先后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之职。和麦克阿瑟一样,他们都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既是校友,又同为麦克阿瑟父亲的部下和战友,因而对麦克阿瑟极为照顾。潘兴将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风云人物,作为美国远征军的总司令,他坚持美国军队成为独立建制而不是补充伤亡惨重的英法军队。他领导远征军获得了欧洲战场的决定性胜利。麦克阿瑟在一战期间指挥彩虹师在他麾下效力,并被潘兴提升为准将。一战结束后,与麦克阿瑟同时期的将领都遭受到了降阶的待遇:巴顿和马歇尔从上校降为少校,艾森豪威尔从中校降为上尉,唯独麦克阿瑟,被例外地宣布为正式准将,而且深受当时的陆军参谋长佩顿·马奇的器重,做了3年西点军校的校长。这固然是麦克阿瑟个人努力的结果,但父亲的光辉映衬也不能不成为他脱颖而出的另一个原因。
到1901年3月,阿瑟第二俘虏了抗战领袖阿奎纳多,基本控制了菲律宾的局势。然而,阿瑟第二并未因此感到轻松。虽然他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是一个来自华盛顿的人却给他凭空增添了一桩烦恼,而且他此时还没有料到,这桩烦恼成为他事业的一种隐患,后来竞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打败了游击队,消灭了一个敌人,可是另一个敌人却又出现了,这个新敌人就是华盛顿派来的威廉·塔夫脱。
1900年的时候,威廉·塔夫脱作为美国驻菲律宾4人委员会主席来主持文官政府。然而,塔夫脱与阿瑟第二的关系却微妙异常,因为华盛顿方面并未明确划分他们的职权。这种职权范围的不明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矛盾。阿瑟第二一直认为塔夫脱是华盛顿派来与他分享权力的人,因而从最初就对他怀有敌意。这种矛盾造成两个人各自为政、明争暗斗,直到最后彻底决裂了。塔夫脱终于占了上风,由于他与总统之间的某种密切的关系,他被华盛顿方面任命为菲律宾的文职总督,而阿瑟·麦克阿瑟则于7月份被解除了侵菲美军司令和军事总督的职务,调回国内。
阿瑟·麦克阿瑟万万没有想到,他此次离职竟然会是他军事生涯的终点站,从此以后再未受到华盛顿的重用。他知道,他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人。1904年塔夫脱成为陆军部长后,他更加不得志了。终日无事可做,实际上处于半退休状态。国会念念不忘他的英雄业绩,于1906年授予他荣誉中将军衔,成为美国历史上第12位获此殊荣的人。但这一殊荣并没有使他的境遇有丝毫改观,他气愤地上书塔夫脱表示抗议:“我目前的职务不适合传统的中将军衔,我毫无实权,徒有虚名,现在的做法是要剥夺我的特权、尊严和势力。”但抗议无济于事。1909年塔夫脱当选总统后,他彻底心灰意冷了,于当年6月退出了服役47年的美国陆军,告老还乡。
3年后,这位曾名振四方的军人在一次老战士集会上发表演说时猝然病逝,终年67岁。
阿瑟第二一生中少数几个未能实现的愿望,他的儿子麦克阿瑟都替他完成了。他未能有机会进入西点军校,而麦克阿瑟不仅成为西点的优秀学员还做了改变西点命运的校长;他遗憾没有得到中将的真正待遇,而他的儿子却成了赫赫有名的“五星上将”;他撇下了在菲律宾未竟的事业,而30多年后,麦克阿瑟不仅重回菲律宾,而且成了吕宋岛上的太上皇。父亲是麦克阿瑟心中永远的偶像。是促使他一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正如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所说:“麦克阿瑟的整个一生,包括他天不怕、地不怕、有时甚至近乎蛮干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为了力争无愧于他的先父阿瑟·麦克阿瑟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