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来逐步了解自己,了解工作环境,学习做生涯决定,并发展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使你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能清楚而明智地找到你的天空,并过着愉快而顺利的新生活。
16.生涯的困惑
明珠是一位高二的学生,正面临选科的困扰。她很羡慕亮哥在电脑公司上班,自己对电脑也很有兴趣,想成为一个电脑工程师,但是又无法释怀要成为一个名作家的心愿,从小到大老师都赞美她想像力丰富、文笔流畅……,唉,到底选哪一科比较好呢?究竟哪一条路较适合自己呢?
美香已经是商专四年级的学生了,读了四年商专,一点儿概念、心得都没有。当初因为普通高中考不好,就照着分数分发到这所商专,糊里糊涂地进来,没兴没趣地学,每次都是考前抱佛脚,勉强过关,但是她的心中很恐慌,只剩一年就要毕业了,真的“毕业”就是“失业”吗?因为她不但对商科一点儿兴趣也没有,而且也没好好学,心虚得很,何况挨了五年,好不容易脱离会计、经济、统计的苦海,难道还要把剩下的岁月投注商场吗?唉!真是想都不敢想!该怎么办呢?
国铭在大学主修哲学,他是个思考、研究的人,也有心往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甚至读硕士班、博士班。但是他的父亲非常反对,经常骂他不切实际。每当父亲说:“念哲学能当饭吃吗?哪个学哲学的大富大贵?都是一些光会想、光会说的穷酸书生而已,看你以后拿什么养家饣胡口!叫你转念商科或管理,你就是不肯,再晚就不能转系了。”此时,国铭就是一阵迷惑,究竟兴趣重要呢?还是饭碗重要?唉!真烦。
大宇毕业进入这家工厂担任助理工程师已经将近九个月了,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个工作,在就职之前,他非常的向往、兴奋。但是这一段工作以来,他感受颇深,原来他所憧憬的工作情况都与事实不符,例如,厂方并不重视新人在职教育,所有机会都给老资格的同事;同事间没有互助、支持,尽是勾心斗角、恶性竞争;交代下来的工作不清不楚,又须在不合理的期限内完成;有时不小心在工作上犯了小错,上司会毫不客气地责骂你,使人信心低落……不仅在工作上不如意,工作的压力甚至使得大宇的生活改变了,他已经好久没去看电影、爬山,以前那种不知人间疾苦的学生生活,好久未再享受了,大宇真怀疑究竟是哪里出了错?是自己不对劲,还是工作环境不正常?
丽娜自从专科毕业以后,就进入一家公司担任档案管理工作,至今已两年多,当初会选上这家公司是因为离家近,交通方便,大公司有名气,而且工作轻松,待遇不差,如今做了两年多了,觉得工作既呆板又繁琐,每天面对着一大堆枯燥的资料,连一点儿生气也没有,好乏味啊!现在每天早上醒来想到要上班就有点厌烦,但又不得不去,心情真是矛盾极了。想转行,做一种和现在不同的工作向自己挑战,又不知要转哪一行?怕又是“做一行怨一行”,或是愈换愈差……还是干脆去插班考本科,再多学一点儿,让自己有更好的就业条件,但又怕离开学校两年了,不容易考上……还是继续待下来做原来的工作吧!虽然工作内容不怎么样,但做熟了,很顺,很容易,也很轻松,俗话不是说“一动不如一静”吗?唉!真难。
上面这些实例,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有些可能就发生在你自己或同学、朋友身上。这种对自己前途茫然,不知何去何从的彷徨心情,最常见于高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身上;而进入工作世界,成了新鲜工作族的人,却也不会因为上了班而安定下来,在前一二年的适应期间,最常见到他们那种不知是否“上对了船”的疑惑与挣扎。造成上述困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呢?
(1)对自己不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等没有太多的了解。
(2)对工作世界不清楚——世界上有那些行业?内容是什么?需具备什么能力或条件?
(3)自己与工作世界不知如何磨合?如何做决定?
(4)缺乏适应新工作、新环境的能力。
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来逐步了解自己,了解工作环境,学习做生涯决定,并发展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使你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里能清楚而明智地找到你的天空,并过着愉快而顺利的工作族新生活。
17.有效的生涯和生命计划的技巧
我们要如何计划未来,并且达到目标呢?重要的是发展有效的技巧去实现生涯和生命的计划。不管现在还是未来要做生涯抉择你必须熟悉六种重要的技巧。
第一种技巧是有效决定的能力。我们的决定可以把我们的要求、情况与我们所在的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有了决定才会有所遵循。如果你不曾发展出有效的决定能力的话,你会有一种无力感、无用感及无方向感。
第二种能力是自我评估能力,包括自己的能力、价值、好恶、个性趋向、生理特征、期望……等等,作为生涯或生命计划的起点,也是达成目标的本钱。
第三种能力是评估各种生涯、职业的资料,尤其是要收集、分析适合你的期望及生活形态的职业资料。
第四种能力是结合你自己的主观条件及客观的生涯资料以形成个人最满意的生涯抉择。
第五种能力是把自己销售给雇主。学习如何去找工作,如何接触、推销自己,包括自传履历资料及面谈的学习准备,最后能为雇主赏识而受聘。
第六种能力为工作适应与生涯扩展。进入工作世界后,那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新环境中生存,工作得顺利愉快,及如何扩展自己的生涯事业,使生命更加充实等等。
以上六种技能对生涯或生命计划的实现非常重要,也是本书的重要内容。它们是可以学习的,也能经由练习而更精熟,我们可以在做生涯抉择时反复地运用它们。精熟这些技能的人,能够充满希望、乐观及带着信心去期待美好生命的开展。
18.生涯发展的阶段与使命
生涯周期的阶段和任务与生命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两者都和年龄及文化规范有关联。但是,生涯发展在某些方面与生命发展仍是有所区别的。两者间最大的差异是——每个人都有生命、生活,但并非所有人都会有其事业生涯。
我们在此具体为你做出生涯周期的阶段与任务,其重点是指个体在机构内的生涯发展情形。
以上是生涯周期的发展阶段与任务的图示表。简单地说,在个体进入某一行业之前,有一段时期是孩童或青少年学习自我了解及学习正确职业抉择的阶段,当然这是依据自己的才能、兴趣、价值观等条件,配合各种职业资料的了解所做的抉择。
进入某一机构后,一方面个体需自我肯定,主动地学习某种可以贡献的技能;另一方面个体必须学习做个好下属,了解机构组织架构,并愿意做个初级、新进的工作人员,做机构内基本、繁琐的杂事。学习如何培养可以贡献的技能,是生涯早期的重要学习任务。
当个体在机构内得到更稳固的地位,并脱离学习者的角色时,就开始能在某一特别部门有所贡献了。个体在此时可以准备成为某一部门的专家,并且能在没有严格督导的情况下有效地发挥功能。表现好的话,会获得晋升机会。但此时期最重要的是——衡量自己和机构双方的需求是否能互相满足。在这个阶段,个体必须培养自信心和能力去评断自己的成就,并表现出独立和可信赖的行为。对个体而言,如果工作是具挑战性的,则很可能就会继续留在原机构或原行业中。
随着年岁与经验增长,个体进入生涯中期,此期的两大特点是:
(1)运用经验与智慧使自己从专于某一部分的技术人员角色提升到一个了解全面的管理人才或通才。
(2)实现个人成长的需求,成为别人工作上的良师。大部分工作族发现:在自己生涯的早期,都会从机构内一些高级工作人员那儿得到指导、支持与协助,而当自己进入生涯中期时,会发现不但自己拥有想协助、提携后进的需求与情怀,而且自己所拥有的智慧与经验也会吸引年轻同事的注意与钦羡。因此,变成别人工作中的良师是生涯中期很自然的结果,包括成为训练员、督导、计划主持人等等。
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个危机时刻,必须审慎重估自己事业企图新发展的情况及事业生涯在生命中的重要程度,当然也包括考虑事业发展与家庭生活的关系,例如两者时间的分配及心力的投入如何?是否有冲突?如何解决?还有工作所得能否满足家庭需要,如果不能,要如何解决?是否要放弃此行而另谋他职,或更努力以赚取额外或更多的钱来符合需要呢?另一个危机是如何使自己的专业或专才,在知识科技发达、变化快速的时代维持水准,如何与受最新训练的年轻同事竞争,还有如何面对自己日趋不济的体力……这些都是此时期面临的一些共同压力。
生涯晚期的情况是较难摘述的,因为它视所追求的生涯类型而定视个体是否担任管理或领导角色而定,视个体投入情况而定,视其事业生涯是否成功而定,及上述这些因素与其个人、家庭的互动情况而定。而担任工作督导或良师角色,及在将要退休时学习如何慢慢卸下工作角色、职务,是此时期最重要的任务。而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19.选择一个决定策略
面对你的目标,接下来该由你做出最佳的决定了。而决定时的首要工作是决定用哪一个策略。
依赖型的决定
这是最容易的一种决定策略,我们也最常使用它,此时需要做的只是顺从别人的抉择,让别人做决定。假如在某种情况下,其结果对个人不太重要的话,这种决定方式是最省力的。如果你和大多数人一样的话,这种依赖性决定,往往是你在参加团体决定时所做的妥协结果。当然也有某些情况下需要依赖性决定,例如医生建议,你的病需要住院开刀,而你却没有足够的知识、资讯来参考、判断、决定时,你只好依赖医生的判断来做决定了。
假如是由于害怕自己做决定,或为了避免探讨问题的麻烦而做依赖性决定,就成了自我伤害,并且会引致不愉快的结果。因为虽然你没做决定而是别人做的,且那个决定常常不适合你,但你只得去接受,甚至于不能因为那是别人的决定而逃避不愉快的后果,你还是得自己面对它,并为别人的决定而负责或采取行动,所以它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决定策略。
直觉型的决定
采用直觉式决定的人是所谓的直肠子型的人,他们以个人的内在体系来判断事物,只要感觉是好的就行了。他们的决定是自发性的,在意识层次之外的,他们用很少的时间去收集资料或做理智性的思考、计划。因此在时间紧迫下,这种决定是很有用的,例如紧急状况或不可预见的情境。
如果由于采用直觉式的决定而不去收集必须的资料来参考,则结果必然不甚理想,因为直觉反应常会受个人偏见的影响。
计划型的决定
计划性的决定包含了探索个人自身及环境双方的需求,并针对不同的选项分析其利弊得失才做的决定。采用这种方式比其他决定方式慢多了,它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收集资料,探索和实验,连细节都必须注意,也会针对各种情况提出疑问,然后找出答案。这些疑问会帮助我们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促成更有效而顺利的决定。这种决定方式并不排除考虑个人的独特意见,因此这种决定方式耗损很多时间和精力,并非永远是最适当的。有很多决定并未重要到值得花那么多努力,或是有时你无法获得所需的参考资料或讯息,如果要等所有资料齐全才做决定,可能会错失良机。另外,采用这种决定方式的人,有时难免会犯了太过理智或太过独立的错误,而不能反映实情,因为我们的感觉及他人的意见还是很重要且具参考价值的。
一个理想的决定要包括上述三种方式的元素。这样的一个抉择或决定,考虑了内在与外在的资源、材料,衡量了所有资料及情况的有效度,并且在必要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因此,一个有效的决定,通常要把个人、他人及环境的各种资料、情形做通盘考虑,才是最周到的。
20.机会——能力——价值模式
此模式主要包括下列四个元素:
(1)我可以做什么:是指你所在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机会给你。
(2)我能够做什么:是指你的能力是什么?有能力做什么样的工作。
(3)我想要做什么:是指你个人的价值是什么?分析环境之后,在很多选项中优先选择什么?
(4)我应该做什么:是指你认为在所处的环境中,你的义务是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同于环境给你的责任或对你的期待,而是你自己认为该做些什么。
了解环境中的挑战与机会
——我可以做什么
在做生涯考虑时,应该注意各种环境状况与趋势,不仅要了解过去的情况,还要了解现况,更要分析、预测未来的趋势。
在此所谓的“环境”,不仅是指个人成长的环境或学校环境,还包括社区环境及整个大社会环境。这其中,可分为技术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即个体必须考虑上述的四种环境层面,了解其对自身的冲击与影响,并辨明环境的挑战与所提供的机会。例如,技术的发达与新技术的推陈出新,淘汰了某些旧行业而产生了很多的新行业,因此,提供个体不同的机会,就像资料处理由于电脑技术的进步,代替人工处理,不正是提供个体新的挑战与机会吗?
了解自己的长处与限制
——我能够做什么
一个恰当的生涯策略,不仅要考虑现实社会的种种状况,更要以自己的抉择为重要依据。每个人有自己的长处,也有比较不足的地方,有了正确的了解后,可以配合环境状况,选择适合自己长处去发挥,而不必拿自己的短处去碰壁,所谓避重就轻,比较容易成功。问题就出在很多人没有自知之明,不了解自己,所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还是没有太大的发展。
了解个人的价值
——我想要做什么
透过上面两个层面的结合——环境提供的机会与个体的能力——应该可以产生很适合个体生涯路径了,乍看之下是这样不错,但往往环境所提供的,虽是自己所能者,却不是自己所喜爱、所追求的。例如目前社会的电脑人才需求很大,有很多相关的就业机会,而某人也正有此方面的专长,但是他却不选择电脑工作为其事业,因为他对“人”很有兴趣,喜欢和人接触、来往,而选择了社会服务方面的工作。这正是个人价值对生涯的影响。
以下是六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1)理论取向:这种人的主要兴趣是追求,他们喜欢观察、推理、批判,生活的主要目的是整理自己的知识,使之系统化。
(2)经济取向:这种人关心什么是最有用的,有兴趣于生产、行销、消费及累积财富,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实用”。
(3)艺术取向:这种人的最大兴趣是追求整体美及和谐。他们对任何事物均从是否优雅、平衡或合宜等角度来判断。他不必是艺术家,但却是个美学冠军或审美家。
(4)社会取向:这种人的最大兴趣是对人的喜爱,尤其是一种有利于他人的爱或博爱。他们把人当做目的,所以心怀仁慈、同情和无私;他们认为理论取向、经济取向及艺术取向的人太冷淡并且没有人情味;与政治取向的人比起来,他们认为“爱”是人类相处最理想的形态。
(5)政治取向:政治型的人最大的兴趣在权势,政治在此地并不是指狭义的政治。担任任何团体、组织的领导人物,就是一种权势的获得,因此这种人的生活充满了竞争。
(6)宗教取向:宗教取向的人所追求的是一体感。他是神秘的,并期望了解宇宙,把自己与信仰结合为一体。所以生活就是信仰,信仰是生活的主体中心。
上述六种不同价值取向,在个体做生涯决定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个体如果对自己的价值取向认识清楚的话,则在抉择或决定过程中,就更清楚、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及为什么这么决定,也更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了解社会价值与生涯策略的关系
——我应该做什么
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是家庭的一员,工作团体的一分子,某社团的成员,某个国家的国民。而在每一个团体或社会中,都有其独特的规范、文化或风尚,个体必须生活在这些规范、文化或风尚中才能被团体接受,也才会有归属感。社会的规范、文化或风尚,不一定与个体本身的需求、价值观一致,甚至有时是冲突的。但是,无论如何,个体的生涯策略或决定却必须考虑到现实,不能脱离社会所界定的规范。个人是无法自足的,很多事情须依赖别人或社会才能使个人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也才能从中得到认同与价值感;同时,一个成熟的个体也很注重其个人行为的社会结果——随着年纪渐长,他会去关怀别人,当他关心的人受苦时他会难过,高兴时他也会开心。有句名言说过:“每个人都爱自己,但惟有能把爱扩散出去才是成熟的象征。”因此,了解别人认为你应该做什么并去关心别人的感受,以及你的行动对别人有什么影响,都是在决定生涯策略时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21.探索自己的特质
自己是生涯决定的主角,一个明智正确的决定,建立在对自己特质与环境状况的透彻了解上。自己是个怎样的人,拥有什么,缺乏什么,喜爱什么,重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上都是决定你将来做什么工作,过怎样形态的生活,从事何种休闲的重要元素,因此对自我的探索,是生涯决定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了解自己的兴趣
所谓兴趣是指个体的喜好,或对某事物的关心与好奇等。在教育及职业决定中,兴趣占很重要的地位。虽然有些兴趣会终生与我们同在,却也有些会有所改变。因此个体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新的兴趣,也有些旧的兴趣会褪色。另外,虽然同样是对棒球有兴趣,但两人所表现的却十分不同。一个是对棒球比赛有兴趣,如某一队有哪些选手,球衣号码几号,打击率多少,全垒打几支,得分多少,战绩如何……清清楚楚,但却很少或从未参加比赛;另一位是职业棒球队员,天天打棒球,以棒球为生,研究、练习各种打法……。
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教授约翰·荷伦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选择一种职业,就是一种人格的表现。他将美国社会中的四百五十六种职业归纳成六大类型。物以类聚,也自然有六种不同类型的人,会去从事和自己类型相同的职业。
(1)实际型
实际型的人需要机械能力或体力,以便处理机器部件、工具、运动设备及动植物有关的工作,善做清楚、具体、实在及体力上的工作。大部分工作需在户外进行,不需要与人有深入的接触,所以其社交技能并不十分重要,智力及艺术能力也不那么需要。这种人大体比较不善社交,是情绪稳定、具体化的人,适合从事技能、体力性工作——如农业工作、汽车修护、飞机控制、电器工程、加油站工作等。他们常有以下之特征:
顺从 节俭 温和
坦白 自然 害羞
诚实 有恒 稳定
谦虚 实际 重视物质
(2)研究型
研究型的人运用其智能或分析能力去观察、评量、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他们喜欢与符号、概念、文字有关的工作,具有数理及科学能力,但缺乏领导能力,常有下列的特征:
分析 独立 温和
谨慎 智力 精细
批判 内向 理性
好奇 保守 重视方法
(3)艺术型
艺术型的人需要艺术、创造、表达及直觉能力,借文字、动作、声音、色彩、形式来传达美、思想及感受。他们需要敏锐的感觉能力、想象及创造力,在语文方面的悟性也高过数理方面的能力。他们喜欢从事的职业,譬如:作曲家、音乐家、指挥家、作家、室内设计师、演员,具有文学、音乐、艺术的能力,但通常缺乏文书事务能力,常有以下特征:
复杂的 崇尚理想的 独立的
无条理的 富幻想的 直觉的
情绪化的 不实际的 不从众的
善表达的 冲动的 独创性的
(4)社会型
社会型的人员具有与人相处、交往的良好技巧。他们对人群有兴趣,具备人际技巧,并能了解、分析、鼓励并改变人类的行为。他们对自我肯定,并有积极正向的自我概念。喜欢从事与帮助他人有关的工作,如老师、宗教人士、辅导员、临床心理学家、社工员等等,具有社会技能,但通常缺乏机械和科学能力,常有以下特征:
敏锐的 助人的 有责任的
合作的 温暖的 社会化的
友善的 同理的 善体人意的
宽宏的 仁慈的 令人信服的
(5)企业型
企业型的人运用其规划能力、领导能力及口语能力,组织、安排事物及领导、管理人员,以促进机构、政治、经济或社会利益。他们喜欢销售、督导、策划、领导方面的工作及活动,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业务人员、经理人员、企业家、电视制作人、运动促进者、采买员、推销员等等具有领导能力及口才,但缺乏科学能力。通常有以下的特征:
冒险的 精力充沛的 善于表达的
野心的 冲动的 自信的
引人注意的 乐观的 社交的
武断的 外向的 热情的
(6)传统型
传统型的人需要注意细节及事务技能,以便记录、归档及组织文字或数字资料。他们通常不是决策人员,而是执行人员。他们给人的印象是整洁有序、服从指示、保守谨慎的。他们喜欢从事资料处理、文书及计算方面的工作,如速记人员、银行人员、金融人员、金融分析师、税务家、成本估计师等,具文书及计算能力,但缺乏艺术能力。常有下面之特征:
顺从的 抑制的 实际的
有良知的 缺乏弹性的 节俭的
谨慎的 有条理的 缺乏想像力的
保守的 有恒的 守本分的
这六种类型,代表六种不同的兴趣与人格特质,它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对哪种类型的工作较适合,同时也协助个体了解工作环境及内容。然而人不是很单纯只具备某“一”特质或某“一”种兴趣而已,他常常是具备两种或更多种类型的兴趣与特质;当然,以其中某一种最强,而其他较弱。
举例来说,一个实际型的人,也会具备研究型、传统型的某些特质,而较少具备社会型的特质,亦即实际型与研究型及传统型的人,在某些特质上有共通的地方,如不善交际、喜欢做事、不善与人接触、较男性化等等;而与社会型的人(善交际、比较感性)很少有一致性的共通处。因此,实际型的人如果从事实际型的工作,适配性最高,从事研究型及传统型的工作,适配性亦不低。但如从事社会型的工作,就很不能适配了。
要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人,有哪一方面的兴趣,可以一面阅读上面各型的介绍,一面自我评估,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特征。
了解自己的需求
人的生活目标或行动方向是其内心需求的具体表现,如果我们选择的工作及生活能满足内心需求,就会觉得生命很充实、有意义。心理需要会发出心理能量去追求能满足的事物,这些心理能量无处可用时,需求无法满足,个体会呈现不平衡的状态,还会继续追寻,或找其他的来代替。对于个体心理需求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及理论,本书拟以艾德华斯著名的“艾德华斯个人兴趣量表”的分法,来说明代表个体的十五种心理需要或形态,甚至是个体的价值观。
(1)成就需求:成就需求高的人会尽力去完成每一件事情,力求成功,喜欢去从事需要努力、技术及重要的工作,也喜欢把困难的事做好,喜欢解难题及谜题,期望把事情做得比别人都好,喜欢被认为是一位权威者。
(2)顺从需求:顺从需求高的人易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及指示,去做别人期望的事:去赞美别人,告诉他们工作做得很好。他会服从别人的领导,依顺风俗而避免违反传统,任何事总让别人做决定。
(3)秩序需求:秩序需求高的人做事有计划、有系统,每做一件困难的工作时,先做计划,旅行时也预定好细节,做每件事都力求保持秩序;准时吃饭;把任何事都安排妥当,不会出太大的差错。
(4)表现需求:表现需求高的人喜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说一些有趣的笑话及故事,谈论智慧聪明的话题及有关自己的冒险经验,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成为别人注意的焦点。有时喜欢评论他人,或使用一些别人不懂的字词,询问一些别人无法回答的问题,以凸显自己与众不同。
(5)自主需求:自主需求高的人,喜欢自己决定,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受别人影响,并避免做别人期望他顺从的事;喜欢做不合传统,别人又都不认同的事。
(6)亲和需求:亲和需求高的人,喜欢参与群体活动,结交新朋友,乐意为朋友做事,喜欢与朋友共事而不喜欢独自做,也愿意与朋友分享事物,和朋友之间有亲密感。
(7)内省需求:此需求高的人,喜欢分析自己的动机与感情,也喜欢去观察别人,分析其动机与感受及为什么会这样做或那样做的理由。
(8)求助需求:此需求高的人,希望自己有困难时,能得到他人的帮助、鼓励、了解与同情;希望由他人处得到关爱、亲切感;生病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同情、安慰;受伤时会大惊小怪。
(9)支配需求:此需求高的人,喜欢做一个领导者影响别人,或安排计划事情让别人做。常为坚持己见而与人争论,喜欢替团体或他人做决定及影响、说服或指导别人。
(10)自贬需求:自贬需求高的人,对自己比较没信心。当事情不妥时,他会指责自己,有罪恶感,归罪自己,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去伤害别人,所以常为了避免争斗而向别人屈服、放弃己见,或自己吃亏了事;当自己没有能力去控制情况时,觉得很难过;在主管面前感到羞怯;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觉得自己不如人。
(11)助人需求:此需求高的人,富有同情心,喜欢帮助有困难、不幸的人,对待朋友则是慷慨、仁慈及同情的,容易原谅别人的过错,喜欢帮助、支持他人。
(12)改变需求:此需求高的人,喜欢尝试新奇而不同的事,体验奇异的经验;尝试做不同的工作,在不同的地方吃饭、居住,也喜欢新的流行与款式。
(13)持续需求:持续需求高的人,做事认真、能够持久,在长时间工作时不会分心,但会避免被打扰。遇到困难,一定持续到解决为止,也会为了完成工作一直做到深夜。
(14)异性需求:此需求高的人,喜欢与异性相处、出游、参加社交活动,并喜欢讨论有关异性的问题。
(15)攻击需求:攻击需求高的人,会攻击与自己意见不合者,公开地告诉他人的看法,公开地批评他人;事情有差错时易责怪他人。
艾德华斯认为每个人的心理能量会分布在这十五种需要上,有些强,有些弱,强弱之间正代表个体所追求、重视的是什么。
如果个体在做生涯计划或抉择时,能够配合自己需求状况时,可以说是最理想的生涯设计了。
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
每个人在工作中所重视的不同,有人重视报酬的高低,有人重视环境的好坏,或老板是否赏识,或同事之间相处如何……,这形成了每个人不一样的工作价值观。如果自己所重视的工作价值观能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就是最适合个体的工作了。因此,生涯抉择时应谨慎考虑自己的工作价值观是什么,去寻找最能配合的。下面提出十五种工作价值观,请你依其对你的重要程度从1排到15(1代表最重要,15代表最不重要)。
(1)利他主义:工作的价值或目的,是在于它能使你为他人或社会大众服务,尽一份心力。
(2)美的追求:工作的目的在于它能使这个世界更美好,增加艺术气氛。
(3)创造力:工作的价值是在发明新产品、设计新事物或创造新的观念。
(4)智性的刺激:工作能提供独立思考、学习与分析事理的机会。
(5)成就感:由工作中得到做好及完成一件工作的成就感。
(6)独立性:工作能允许以自己的方式及步调去进行,不受控制或阻碍。
(7)声望:工作使你受到别人的重视与尊敬并广为人知(不仅指地位或权力)。
(8)管理的权力:工作的职权是策划及分配工作给其他人,能影响或控制别人。
(9)经济的报酬:工作能获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获得想要的东西。
(10)安全感:工作让我有保障,有安全感,免于意外或不愉快。
(11)工作环境:工作是在宜人的环境下进行,不是太热、太次、太吵或太脏的环境中。
(12)与上司的关系:在工作中,能与上司平等且融洽地相处。
(13)与同事的关系:在工作中能接触到令人愉快的同事,且相处融洽。
(14)生活方式的选择:从工作中,能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亦即生活不受工作干扰。
(15)变异性: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同的差事可以尝试。
如此一来,你就知道你在工作中最重视的是什么,最不重视的是什么。然后,也把工作所能提供的是什么做个比较,就知道这个工作适不适合你了。
人和人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不仅兴趣不同、动机不同、需要不同、嗜好不同,能力也有很大的不同。而能力在生涯抉择中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个人有哪些能力,决定了可以往哪些方向发展。能力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称为普通能力,另一种是特殊能力。
普通能力,有人称为智力,是指一种学习、运用符号、运用抽象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称之为“普通”能力是有别于“特殊”能力的,它是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基本能力,也就是说,学文学也好,学理工、艺术也好,至少要有相当程度的普通能力作为学习基础。因此,此种能力也是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的。我们都看过:有一种人,他的智力(或称普通能力)相当高,学什么都学得不错;而相对的,一个智力不好的人,学什么、做什么都不太有成就。好在大部分人的智力都在平均左右,只有少数是极优秀或极愚笨的。普通能力大致包括语文能力、数学能力及空间观念。你可以借由智力测验来了解你的智力状况,但心理测验也只是一个参考罢了。智力与遗传、环境均有关,尤其幼年的学习环境有很大的影响,不过一个人的智力一般而言相当稳定,在十六岁左右到达高峰,然后渐渐衰退。这时学习就变成很重要的因素,智慧、知识是可以经由不断的学习而累积,可以创造不止一个的高峰。
个体除了有普通能力外,多多少少具有一些特殊能力或悟性,也会对我们的个人及职业生活有影响。这种特殊能力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来自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