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始于明末清初,是由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氏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发展至今已形成了陈式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太极大枪等器械的演练体系。其中太极拳套路中的第一路拳(老架)和第二路拳(炮捶)很能体现出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第一路拳的动作以柔为主,以刚为辅。手法中多以掤、捋、挤、按四正的劲力为主,辅以采、捌、肘、靠的四隅手。用力方法是以缠丝劲、以柔抑刚与以柔化刚的化劲为基础,动作以缓而稳为宜,尤其注重缠丝劲的运用与演练。第二路拳的动作紧凑而疾速,刚多柔少。手法中以采、捌、肘、靠的四隅手法动作为主,具有蹿蹦跳跃和闪展腾挪的演练特点。尤其在螺旋劲方面别具一格,它在运动中旋腰转脊、旋腕转膀和螺旋转膝等动作,使练习时达到一动无有不动的功效。由于陈式太极拳震脚、发劲、跳跃等特点,所以其练习时的运动量远远大于其他传统的太极拳,二路炮捶更是如此。
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是其最显著的特点,缠丝劲按其性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掌心由外往里翻的顺缠丝,一般都以掤劲出现;另一种是掌心由外向内翻的逆缠丝,大多以捋劲为主,这两种缠丝劲贯穿于太极拳演练的始终。内缠丝和外缠丝的不断变化,形成陈式太极拳独有的螺旋式运动,演练时只见大圈化小圈、小圈变大圈,动作变幻万千,形成运动如缠丝、运动如抽丝的境界。
初练陈式太极拳,一开始缠丝动作可以缓慢一些,螺旋画圈大一些。熟练之后,这种缠丝圈就越画越小,达到有圈不见圈而似有似无的境地。
近些年来,新编陈式太极拳套路不断涌现,这对普及陈式太极拳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初习陈式太极拳者有了一个很好的由易至难、循序渐进的机会和条件。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五种传统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于19世纪前叶在河南温县陈家沟学得了架势宽大的陈式老架太极拳,杨露禅及其子孙逐渐修改了原有的陈式太极拳中的纵跳、发劲、震脚动作,而逐渐形成了杨式太极拳流派。尤其是到了杨露禅孙子杨澄甫年代,杨式太极拳被定为杨式大架子太极拳。杨澄甫中年时期尚有蹬腿发劲动作,而到了晚年,整个太极拳动作已不见一个发劲、纵跳、震脚动作了。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舒展,人称大架子太极拳,练习时身法中正,动作轻灵和顺与沉着稳重兼而有之。
杨式太极拳的《太极拳说十要》概括了其特点:①虚灵顶劲;②含胸拔背;③松腰;
④分虚实;⑤沉肩坠肘;⑥用意不用力;
⑦上下相随;⑧内外结合;⑨相连不断;
⑩动中求静。
在相传至今的一些太极拳套路中,要数杨澄甫的85势杨式太极拳流传最广。杨式太极拳整个套路85个动作共分为三个段落,每段都是以十字手收势,既可以分段练习,也可以整套路练习。整套路练习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
杨式太极拳除了拳术套路以外,杨式太极拳推手也形成了体系,有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手。此外,杨式太极拳和大杆枪等器械也是杨式太极拳系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五种传统流派之一。河北大兴人全佑在北京从杨露禅处学到杨式太极拳,后又拜师杨露禅次子杨班侯为师。当时,全佑学得杨式小架太极拳,并将拳法传给了其子吴鉴泉。逐渐地传播,吴鉴泉太极拳闻名于世,人称其为吴式小架子太极拳,以区别于杨式大架子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是,悬顶弛项、展腕转膀、展指凸掌。尤其在做弓步时,要求两脚尖均朝前,头顶和后脚形成一条斜线;做马步时,要求左桩右柱或右柱左桩,身体重心偏向进攻的一侧。在转身转方向时,无论是转45°或180°都采取全脚展转的方法。在技击盘手方面,强调以柔济刚和以静待动、以小制大和以退为进的原则。
现今流传较广泛的是吴鉴泉的84势吴式太极拳,这是一套架势居中、斜中寓直、柔和平缓的太极拳套路。此外,吴式太极拳快拳也具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术要求。吴式太极拳的推手,手法端正严密,守静待动,以善于化解对方对攻与力量见长。
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五种传统流派之一。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及兄弟数人都是跟杨露禅习练陈式太极拳。为深得太极拳精髓,武禹襄赴河南,在赵堡镇随陈青萍学得陈式小架太极拳,终成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拳架紧小,要求出手不超过足尖,收时不紧贴于身体,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步伐小巧灵活,虚实分明,迈步时足尖先着地,随后再足跟徐徐着地;弓步前脚膝盖不得超过脚尖,后腿不可挺直高拔等。有意思的是,五种太极拳流派中仅有武式太极拳是经过几代外姓人而流传于世的。武禹襄传拳于李亦畲,李亦畲传至郝为真,又传至郝月如等,所以人们也有把武式太极拳称为郝式太极拳的。
现在尚有人相传的是96势武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推手也称打手,仅有活步推手一种,没有其他流派太极拳所拥有的定步推手。武式推手的步法是进步三步半和退步三步半,原因是活步推手可以灵活运用,既可以练步法和身法,又可随时变化手法,在动中发劲,始终保持中正稳定的姿势。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是太极拳五种传统流派之一。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为形意和八卦名家,后跟郝为真习太极拳,他将形意拳、八卦掌和太极拳三家之长,融会贯通,独创了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有形意拳进步必跟、退步必撤的步法特点及八卦掌拧旋敏捷的身法。每个动作转身时,均以开与合的手法相接,所以也称作开合活步太极拳。
现流传较多的是97势孙式太极拳,此外,尚有较短小的孙式太极拳套路。孙式太极拳推手独到之处有步法中的静步、动步,另有合步和顺步,其中合步和顺步均伴随静步和动步进行,可以说在步法方面是比较灵活而多变的。
太极拳无论从健身医疗,还是从表演等多方面来看都有十分积极有益的功效和作用,受到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欢迎,开展尤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