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前259—前210),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秦始皇13岁时即位,公元前238年,秦始皇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的创立者,使中国进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制时代的人。他也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但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十年征战统一中国
公元前238年嬴政开始亲理政事,他首先平定了宦官嫪毐集团的叛乱,并以吕不韦与嫪毐有牵连为由,免去了吕不韦的丞相职务,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当机立断,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他一方面派大将王翦以优势兵力向六国发动强大的战略进攻,另一方面又采纳谋臣李斯之策,派人暗中以金钱收买六国的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在军事政治的双重攻势下,嬴政用了大约十年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
为避免重蹈诸侯割据的覆辙,嬴政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政体模式。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把君权提到空前的高度。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设四郡;郡设郡守,郡以下辖县,县有县令,郡守县令都由中央任命,可以随时调动。中央政府内设三公九卿,废除世袭特权。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政体模式基本上没有脱离这一窠臼。
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王朝,嬴政又下令以秦小篆为统一文字,以秦的圆形货币“秦半两”为统一货币,以秦的度量衡为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从而便利了各地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嬴政同时又在各地广修水利,使农业和水上运输得到发展;为了加强秦王朝的边防,他在北疆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驱逐匈奴,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筑万里长城。在南疆他派兵50万进攻越人,将秦朝的势力伸展到南海之滨。
罄竹难书 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大宴群臣,博士淳于越企图说服秦始皇恢复西周以来的分封制。丞相李斯却认为古代天下动乱,四海分裂,根源在于各种儒家学说和私学,除《秦记》之外的史书应一律烧毁;除秦博士官所藏《诗》、《书》等书外,都要将书交到所在的郡,由郡守烧毁。医药、卜筮、种树的书不在烧毁之列。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一时间,大量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以方士卢生、侯生诽谤皇帝、妖言惑众为理由,牵连坑杀儒生四百六十多人。这两件事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大浩劫,史称“焚书坑儒”,严重摧残了古代文明,也开了君主专制最恶劣的先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归途中患病,7月病重,在病中他勉强支撑写下玺书。玺书写好后还没有来得及交给使者传送,秦始皇就死在沙丘平台。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篡改遗令,由其次子胡亥继位,然而由于胡亥能力不足,不久便爆发了农民起义。4年后,秦二世被杀,秦朝灭亡。
但是,秦始皇完成的统一大业并没有被摧毁。随之建立起来的汉朝,承袭了秦始皇建立的体制。此后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之久的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作为专制主义的统治者,秦始皇的暴政给广大民众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是作为中国统一大业的开创者,秦始皇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屹立于古代东方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名人逸闻——孟姜女哭倒长城
相传秦始皇建筑长城时,强征天下民夫。孟姜女千里寻夫,得悉其夫已劳累而死,悲恸欲绝,竟哭倒了长城,最后,孟姜女投海而死。人们在其投海之处修建了孟姜女庙(在今河北秦皇岛),据说庙东南四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三个大字。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能读出几种不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