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在关中,李世民也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随着剑阁大战的告一段落,李世民休整两日后,李渊就给他带来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开始科举考试,准备招纳贤才,命令他马上回来进行商议形式。
武举倒是没多少问题,毕竟能不能打一眼就能看出来,可关键的问题就是文举,毕竟文士所涉及的内容面远比武将广。
而此次文举,李世民向李渊推荐的是规定科目为笔试、口试两大类。
至于接下来,李世民则细分为,出谋划策的谋士,治理州郡的政客,以及擅长于文学的文学家。
至于为何将文学单独列出来,因为来自后世的李世民深深知晓。
因为他知道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可谓是影响深远。
可以说,文化几乎是能够决定国家的兴衰。
举个例子,比如历朝历代中,有众多的胡人占据中原,成为天下之主,可为何数十年、上百年过后,胡人与生俱来的野性便销声匿迹,全部汉化?
而反观,无论哪一支胡人入主中原,汉人依旧存在、活跃,甚至胡人统治者不得不起用汉人为官,治理各地。
这便是因为汉饶文化博大精深,根深蒂固!
摧毁饶心智容易,可要想将国家传承文化断掉,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胡人拥有强大的军力,可依旧消失得快?
那便是因为其基本没有传承的文化,只是山沟里跑出来浪一浪的野蛮人而已。
所以,李世民心知文化的重要性,这对一个即将建立起来的国家有这极大的影响。
于是,李世民又希望李渊能在开下一次科举之前先全力在其治下兴建学校,创立国子监,提高其总体的文化水平。
毕竟,只要民众文化提高,那被野心家蛊惑造反的概率也将少上许多。
而且,考虑到普通民众的生计,李世民更是推荐李渊先免其学费、书费,而前往学校读书只需自备路费、生活费。
并且,为了提高民众学子学习的积极性,李世民更是希望李渊能够设立奖罚制度,只要成绩优异者,每年都会对其家庭进行经济补贴。
而如果在学校里不学无术、破坏纪律,将会直接进行开除处理,永不录用!
李世民所说的这一系列规划可以说是超乎李渊的想象,自然不会继续按照李建成所说的按照隋朝科举制度来创办科举,而是采用了李世民的意见,先按照李世民所说的规划创办一次科举考试,然后等这一次考完后再创办学校来让民间有天赋但是没有学习资料的学生进来学习。
虽然学校在李渊的重视下安然建立起来,只是由于关中地域偏僻,治下师资力量缺乏,却是不争的事实。
故而,李渊此次科举其实也有借科举之机招揽士子,进行教书。
最终,文举则分别设立三个考场。
一考场为文学考试,主要是专门针对擅长文学的士子,其考试科目便是吟诗作对,以及自创诗篇或者文章。
二考场便是治国理政的考试,这便是针对擅长治理一方的士子,其考试科目便是写出日后为官,应该如何治国理政的方案。
三考场便是以谋略为主,以教师司马徽和庞德公进行监考。
随着李渊亲自坐镇考场,此次众多士子纷纷发挥自己真实的实力参加考试。
毕竟,法令早有规定,如若在考试中作弊,不仅会直接取消考试,而且永不录用,并且还会被投放大牢,监压半年。
不是李渊和李世民心狠,都是因为作弊的现象,几乎是历朝历代不可避免的一种情况!
所以,李世民才会推荐李渊才会制定如此严酷的法令,进行惩治,其目的自然就是为了减少作弊现象。
毕竟能够以作弊方式坐上官员的士子,在李世民看来必定是心术不端正者,如果让这种人当上了官,那么他们不仅不会造福民众,反而还会鱼肉百姓,成为为祸一方的贪官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