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预防脑血管病再次发作所采取的措施也比较确实可靠。其基本思路依旧是控制发病危险因素,如防治高血压,防治心脏病(心房纤颤、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防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肥胖、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病率均高于相应的非糖尿病患者群),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治疗颈动脉狭窄,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适度的体育活动和合理的膳食,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等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也有利于降低脑血管病再次发作的几率。
2、日常生活护理
中风病人的日常生活护理对于后期的康复治疗和预防中风再发作很重要。
对于处于康复期的病人,家属及陪护应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和康复工作。护理工作应耐心细致,如瘫痪卧床的病人应做到勤翻身,保持衣物、床单的干燥和平整,积极按摩受压的皮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褥疮;对于中风后存在语言障碍的病人,家属及陪护应多与病人交谈沟通,促进病人语言功能的恢复。
总之,康复工作应听从医生的建议,做到耐心、细致、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高血压病的防治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也是慢性病,不容易根除。因此对它的识别与防治要有一定的了解。
高血压的病因与机制
中医学认为引起高血压病的原因很多,大多数与肝的关系至为密切,调肝为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一环;同时由于五脏相关,肝脏之阴阳得以平衡,又与肾水、肺金、脾土有密切的关系,若其中任何一方出现问题,即可影响肝脏阴阳的平衡而发病。在治疗时应抓住这一特点,或平肝潜阳,或滋肾养肝,或肝肾双补,或健脾益气平肝。
高血压病的早期临床表现
只有对高血压病的常见早期临床表现有所了解,才有助于我们早期识别它,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首先要知道,并非所有高血压病人早期都有很典型的临床表现,有些病人各种临床症状明显,有些却没有。
其次,即使是有症状的人群,早期的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会有头痛、眩晕;有些人会觉得心慌胸闷;有些人则会有阵发性的头颞部血管波动感;有些则经常会有情绪易波动、烦躁易怒、健忘失眠等表现。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了以上所说的身体不适或情绪不稳定,或者有其他方面的异于平常的不舒服,最好测量一下自己的血压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了,让医生确定是否患有高血压病。
临床上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起病是很隐匿的,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不适表现,往往在偶然的体检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升高了。当反复出现上述提到的各种不适时,判断是不是因为高血压病引起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检测自己的血压。
高血压病的诊断
一旦发现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连续2次或2次以上在不同日测得的血压值(每次不少于3次读数,取平均值)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时,排除继发因素,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病。
中医中药治疗
对于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调肝治疗是重要环节,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表现进行辨证,并据此进行个体化治疗。下面介绍一些常见证型和我的经验方药,供大家参考:
1、肝阳上亢型
临床有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夜睡不宁,或头重肢麻、口苦口干、舌微红、苔薄白或稍黄、脉弦有力等表现的,为肝阳上亢型,多见于高血压病早期。
此型治疗上以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为主。方药可以用天麻钩藤饮或以我自拟的“石决牡蛎汤”为主加减治疗。
石决牡蛎汤方药:石决明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5克(后下),莲子心15克,莲须10克。
用法:水煎煮2次,合药汁,每日1剂,分早、晚服。先煎指未煎其他药之前先煎本药约20分钟,后下时间约20分钟。
2、肝肾阴虚型
临床有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膝无力、记忆力减退,或盗汗遗精、形瘦口干、舌质嫩红、苔少、脉弦细或细数等表现的,为肝肾阴虚型,常见于久患高血压病者。
治疗上以滋补肝肾、养阴填精为主,方药可以用左归丸、镇肝熄风汤或用我的自拟方“莲椹汤”等为主加减治疗。
莲椹汤方药:莲须10克,桑椹2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山药30克,龟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
用法:水煎煮2次,合药汁,每日1剂,分早、晚服。
此类病人饮食上应注意滋补肝肾之阴的食物或药物的选用,生活起居中要注意节制房事,爱惜肾精,避免劳伤。饮食上可多选择些滋补肝肾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桑椹等;可适当配伍如熟地、生地、何首乌、白芍、桑椹、女贞子、旱莲草等药物做成药膳食用;或者以生地、白蒺藜、怀牛膝等用水煎服代茶饮,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3、气虚痰浊型
临床有头晕头重、胸闷气短、纳减、倦怠乏力,或恶心泛吐痰涎,舌胖嫩,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细滑或虚大而滑等表现的,为气虚痰浊型。本型属本虚标实,多见于高血压病中期。
治疗上以补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主,方药可以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或用我的自拟方“赭决七味汤”等为主加减治疗。
赭决七味汤方药:黄芪15克,党参15克,陈皮6克,法夏15克,云茯苓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30克,白术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煮2次,合药汁,每日1剂,分早、晚服。
此类病人日常要注意饮食清淡、有节制,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少食荤腥油腻之品,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蔬菜类可选择冬瓜、白菜、黄瓜、莴笋、番茄、蘑菇等,多进行运动锻炼;另外可以山楂、麦芽、茯苓、白术等用水煎服代茶饮。
4、阴阳两虚型
临床有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腰痛,或阳痿遗精、夜尿多、自汗盗汗,或形寒肢冷、气短乏力、舌淡嫩或嫩红、苔薄白润、脉细弱等表现的,为阴阳两虚型,本型多见于高血压病的后期。本类病人由于病程较长,病情多较重。
治疗上以培补阴阳、益精填髓为主,方药可以用二仙汤或用我的自拟方“肝肾双补汤”为主加减治疗。
肝肾双补汤方药:桑寄生15克,何首乌20克,川芎10克,淫羊藿15克,玉米须30克,杜仲15克,磁石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先煎)。
用法:水煎煮2次,合药汁,每日1剂,分早、晚服。
此类病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营养,培补肾中精气,同时爱惜肾精,避免房劳损伤。饮食上可选用黑芝麻、黑豆、桑椹等,根据阴阳虚损的不同,合理选用具有滋补肾阴作用的熟地、生地、何首乌、白芍、桑椹、女贞子、旱莲草做成药膳,或选择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杜仲、牛膝、肉桂、桑寄生等做成药膳食用,并服用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助阳功能的中药。
其他治疗调理措施
除了上面介绍的运用中医药治疗及西医降压药物治疗之外,配合一些日常调理方法,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的生活调理根据各人情况的不同而各有侧重,饮食过于肥甘者需要改变饮食习惯,以清淡饮食为主;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者需要增加运动量,适当运动肢体,能使气血流通,柔和筋骨,安养精神。我自己多年以来也坚持不懈地练习气功、八段锦等运动,效果良好;体重过重者需要减轻体重;饮食摄盐过多者需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有饮酒嗜好者需要控制饮酒量;情绪波动大者需要稳定情绪;合并其他容易引起高血压病的疾病者需要积极治疗其他疾病等。
概括起来就是高血压病患者应该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冬不极温,夏不极凉,珍惜精气,节戒色欲,情志舒畅,饮食清淡,勿过咸。
除了日常生活调理之外,中药浴足疗法也是我很喜欢采用的,对于降低血压和稳定血压很有帮助。
浴足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外部调养法,对高血压病有着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方药:牛膝30克,川芎30克,天麻15克,钩藤10克,夏枯草10克,吴茱萸10克,肉桂10克。
用法:加水2000毫升煎煮,水沸后煮10分钟,待水温降至38℃左右用于浴足。每日晨起、睡前浴足,每次30分钟,2~3周为1个疗程。长期坚持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止血散、梅花针止吐血、咯血
吐血、咯血是临床急重症,好发于上消化道出血及某些肺部疾患,虽非常见症,但当病人突然大量出血而又没有条件及时就医时,就有很大的生命危险。中医讲“急则治其标”,此时身边如果有人能掌握一定的救治方法并及时有效地为病人止血治疗,常可救人于顷刻之间。
止血散、梅花针
此处介绍一下本人对于急性吐血、咯血的病人临床常采用的救治方法:
第一步,用5岁以下健康男孩的中段尿,送服止血散1~3克。
(止血散成分:血余炭、煅花蕊石、白及末、炒三七末,等份共为极细粉末而成)
第二步,用梅花针叩击人迎穴,以人迎穴为中心,叩击周围直径1寸至寸半(同身寸计),从中心开始圆周扩大;左右各叩击1~3分钟,每天1~3次。
(人迎穴:在颈部,夹结喉两旁1寸5分处,当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止血散、梅花针的临床疗效
我曾用上述方法救治过肺病大咯血及胃病大吐血的病人,临床疗效很好。
病例一是上世纪70年代我在农村带教巡回医疗期间,遇到的一位因空洞型肺结核而出现大咯血的老翁,到诊时见病人被家人搀扶撑卧在床边,不时大口地咯血,伴见面色蜡黄,气息微弱,精神差。便急取其孙子童便(干净中段尿)1杯,冲服止血散,并让其家人急到镇上买小缝衣针1包,制成梅花针叩击人迎穴,双侧穴位轮流叩击。后病人咯血量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中间配合煎取中药八珍汤加阿胶烊化服用,最终病人抢救成功。
病例二是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有胃溃疡病史,因赴宴饱餐,半夜出现呕吐、泄泻症状,痛苦不堪。我急前往查看,发现病人扶坐在厕所边地上,头向前低垂,脚前有一滩咖啡样的呕吐物,大便色黑如柏油,才知道病人是因为饱餐伤胃,引发胃溃疡而大量出血。当时身边没有梅花针,便急用手指代替叩击病人双侧人迎穴。约10分钟后,病人感觉舒缓并要求继续叩击,吐血症状也逐渐缓解。随后赶快将病人送到医院,我根据临床辨证给予病人清热和胃降逆之品加白及煎服治疗,整个治疗过程没有给病人输血。后来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而痊愈。
备注:“童便”一般是指10岁以下健康男童的尿液,以5岁左右为佳,去头去尾,取中段。中医认为童便能引火归原,引浊气下行,气火得下则血归其位。《本草纲目》指出:“凡人精气清者为血,浊者为气,浊之清者为津液,清之浊者为小便,小便与血同类也。故其味咸而走血,治诸血病也……”又吴球《诸证辨疑》云:“诸虚吐衄咯血,须用童子小便,其效甚速。盖溲溺滋阴降火,消瘀血,止吐衄诸血,每用一盏,入姜汁或韭汁二三滴,徐徐服之,日进二三服,寒天则重汤温服,久自有效也。”另据有关临床报道,治疗肺结核病咯血取12岁以下无病男孩或病者本人的新鲜中段尿,加糖调味,趁热服,每次150~300毫升,日服2次,血止后连服2~3天以巩固疗效,效果大多很好。
止血散是我自拟经验方,方中数味药皆是收涩止血的佳品,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临床内外出血均可使用。其中三七能走能守,炒至深黄色后则守多于走,故止血宜炒用。若三七末临时单味独用,须注意“去火气”,可将炒过之三七末放置冰箱24小时即可用。我曾用单味三七末治疗鼻出血多日反复发作不止,以及胃溃疡少量出血日久不止的患者,临床均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止血散的药物在研末时要注意一定要研成极细的粉末。这是因为极细的粉末不仅可以促进对药物的吸收、增强止血效力,还可以避免胃溃疡者服后因粗糙粉末摩擦刺激胃壁而引起溃疡症状加剧。
病人在吐血咯血时往往会血随气脱,气随血虚,严重者可发生虚脱而危及生命。人迎穴属足阳明胃经之要穴,具有通经络、调气血、清热平喘降逆的作用,叩击该穴能候五脏之气而防止病人虚脱;且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叩击人迎旨在振奋阳明,焕发气血,使气机充和、血脉固守而有利于止血;此外,人迎又是足阳明、少阳之会,梅花针叩刺能清泄火热,调和气机,通畅经络,平降逆乱,故能治疗吐血、咯血。因人迎穴位于颈总动脉旁,所以不能深刺,以免引起大量出血,故多采用梅花针浅叩的方法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