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节
龙虎山景区,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有55个景点、261个景物景观,面积达200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弋阳龟峰等独立景区(点),面积40平方公里。
龙虎山景区集七个“国家级”称号于一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地质公园。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
龙虎山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把“中国丹霞”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龙虎山已经成为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
地形地貌
龙虎山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地质构造上属于信江断陷盆地。该盆地在三迭纪晚期开始形成,在晚侏罗纪(1.5~1.4亿年)至早白垩世(1.4~0.9亿年)时盆地中有活火山喷发并沉积了河湖相泥砂质岩石,为形成本区火山地貌奠定了物质基础。到晚白垩纪(0.9~0.67亿年)时盆地扩大并沉积了一套厚层紫红色河湖相碎屑岩(砾岩、砂岩)为形成本区丹霞地貌提供了物质条件。后期的地壳运动使本区变成陆地,流水等外力地质作用沿岩层裂隙冲刷,侵蚀切割,加上重力崩落等,逐渐形成了本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其成因类型有:水流冲刷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溶蚀风化型、溶蚀风化崩塌型。在形态上有: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丛、峰林、一线天、单面山、猪背山、蜂窝状洞穴、竖状洞穴、天生桥、石门等,并有各种拟人似物优美绝伦的造型地貌。
气候特征
龙虎山景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8.0℃,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5.5℃和29.7℃,极端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8.6℃。年平均降雨量为1878mm,年平均蒸发量1648.4mm。
水文特征
龙虎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尤其山区植被发育,基岩裂隙富水性好,地形切割较深,地下水循环条件好,地下水沿山坡运移不远便泻人溪涧、河谷。山区到河谷,地下水矿化度明显提高,呈中到偏弱酸性,软到微硬水,且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极少悬浮物,水温常在17~20℃之间。
植物
龙虎山风景区植物区系属中国东南部湿润森林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武夷山西麓常绿栲楠林松杉林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据统计,区域内植物达100科、250属、460种以上。
森林类型主要有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其中: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300~800米处,上清、耳口、冷水等地为其集中连片的主要分布地,是多层次林带。上层以栲、栎、槠、柯及枫香、木荷等大乔木为主,中层以黄端木、杨桐、山苍子等亚乔木及部分大乔木伐蔸萌条为主,下层以莹任木、乌药、杜鹃、牛鼻栓、卫矛、乌饭等百余种小灌木居多。其中,还有大面积毛竹林,主要分布在耳口、冷水等地。在阔叶林带中,海拔愈高树种愈少。海拔700~800米处,只有壳斗科与木兰种中的少数树种,其中部分山区散生着小面积黄山松。海拔300-610米处,则有100多种科属,400多种类的阔叶树林。
龙虎山景区土地总面积23218公顷,森林面积14300公顷,森林覆盖率62%,活立木蓄积量50余万立方米,活毛竹170万余株。龙虎山景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生物多样,植被丰富,森林植被分布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接近于福建的武夷山,具有典型丹霞地貌区动植物分布群落。生态环境多样,植物物种丰富,为多类昆虫、鸟类和兽类的繁殖与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龙虎山的植物区系接近于福建的武夷山。由于海拔较高,山势陡峭,因此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山顶矮林等。龙虎山植物分布:海拔1200~1300米处,有猴头杜鹃、云锦杜鹃、梗越桔、箭竹、黄山杜鹃、高山黄杨、黄山松、满山红、马银花、灯笼花、扁拔越桔、夹迷、合竹夹迷、山矾、紫丁杜鹃、柃木、水越花秋、毫猪刺、石耳等。从海拔1000~1200米处的天门山一带,上层乔木以黄山松为主,木荷、山玉兰、华东黄杉伴生,树高从7米至20米之间,生长良好。下层乔木有灯笼树、山茶、山樱、映山红、红花油茶、白豆杉、三尖杉、小檗、猴头杜鹃、云锦杜鹃、江南山柳、猪耳刺、三桠乌药、黄山柃木、扁枝越桔、天女花、箭竹、苦竹、水竹、福建柏等,使这一带景区松涛长翠,繁花万朵。
动物
龙虎山风景区据调查统计有兽类40多种,占江西省106种的40%左右。风景区鸟类资源有170余种,占全省鸟类420种的40%以上。龙虎山国家森林公园上清播箕湾段的泸溪河畔中华秋沙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风景区巳知爬行类动物,主要是蛇类,约占全省蛇类种类的五分之一。
在两栖类中,大鲵(娃娃鱼)最为珍稀。另有有尾两栖类肥螈和蝾螈;无尾两栖类风景区盛产者,主要有青蛙、黑斑蛙、金钱蛙、沼蛙、泽蛙、岩蛙、雨蛙、刺胸蛙(石鸡)和虎纹蛙等。
当秦朗天来到龙虎山景区时,受到游客及粉丝的热烈欢迎。秦朗天一如既往地和游客及粉丝击掌、拥抱、签名、合影留念后,又给大家唱了两首歌,才算打发了他们。
接着,秦朗天走近镜头微笑地介绍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我是鹏城旅游形像大使、也是太别山旅游扶贫景区的拓荒者--秦朗天。今天我除了拍龙虎山旅游宣传片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推介太别山旅游扶贫景区的。那里的青山、绿水、云雾一样的美丽;那里的人们一样勤劳、勇敢、好客。来吧,太别山欢迎您!”
秦朗天继续介绍道: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时张天师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龙虎山因而也成为中国道教发祥地。”
当来到应天山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应天山重峦叠嶂,飞瀑流泉,风景秀丽。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是龙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景观有象山精舍遗址、应天寺遗址、玉渊卧龙、七级瀑布、云客争路、松林陡坡、九峰联屏、碧莲池、蟠径石、弹子石、歇石等。”
当来到马祖岩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马祖岩在排衙石以北,又名鸡笼峰,相传唐高僧马祖曾在此讲经而得名。山有两洞,能容千人,洞中曾建有佛寺,已圮。岩前有杵臼石,高111米,兀立于上清河边,如一根擎天大柱。旁有猴头石,有古藤将两者相连,人称‘铁柱锁金猴’。”
当来到洪五湖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洪五湖位于马祖岩北1公里处,320国道旁,面积37平方公里,是龙虎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洪湖水库和五湖水库两部分。洪湖水库总库容1326万立方米,最大水面4000亩,是白塔渠水量的调节水库,湖水洁净明亮,清澈澄碧。”
当来到上清宫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中国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群落之一,其规模大小,等级高低不等,遍布全国。上清宫不仅独居江南宫观之首,且在中国也是举世无双,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
当来到上清镇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宋徽宗命江东漕臣将上清观从龙虎山迁放上清,又将倪亚市改为上清市。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48年),始称上清镇。位于上清宫景区内,距鹰潭市区25公里,渊源流长道教文化,富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古仆淳厚的民俗风情,使古镇采风者留连忘返。”
当来到龙虎山道教宫观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龙虎山天师府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全称‘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起居和祀神之所,又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历史悠久,地位显赫。”
当来到无蚊长寿村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接下来给您们介绍一个好地方,这个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蚊子,所以这里的人都长寿百岁。”
无蚊村位于龙虎山风景旅游区核心景区泸溪河东岸仙水岩景区的许家村,共有50来户人家200余人,据载为许真君的后裔。历来靠打鱼、种田为生,村中人多长寿,所以又有长寿村之称。该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可是村里却有一奇特现象,就是没有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当来到圭峰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圭峰位于弋阳县南信江南岸,西距鹰潭35公里,地处三清山、龙虎山和武夷山之间。圭峰共有36峰,八大景观。圭峰原名龟峰,因山石相叠如龟,故名。”
当来到天门山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天门山位于上清镇南部5公里,最高峰海拔1300米。天门山属晚侏罗纪火山岩地貌,整个景区山坡陡险,谷地幽深,怪石遍布,森林茂密,巍峨壮观。”
当来到金枪峰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金枪峰位于天鹅湖东,又名碣石、杵臼石。金枪峰海拔118米,峰柱高约60米。”
当来到象鼻山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象鼻山是长期受雨水冲刷溶蚀风化而脱落,造成崩塌残余型的石梁穿洞类景观。高约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梁凌空垂下,整个山体就像一只巨型石象在汲水。排衙峰排衙峰长约2公里,最高峰267.5米。排衙峰由多组山峰连接而成,是长期受水流冲刷侵蚀而形成的峰丛类景观,山势为南北走向,呈狭长型,最高峰海拔267.5米。从北至南的山峰主要有:北端的三清论道峰,中间的八戒梦仙峰、鲤鱼峰、状元峰、蜡烛峰,南端的大刀切峰等。”
当来到兜率宫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兜率宫坐落于仙岩极顶之上,它坐西朝东,五进而起,九根大柱支撑屋面,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宫殿,占地670平方米,高19米,彤壁朱扉,重檐丹楹,上覆灰色琉璃瓦,四周为花岗岩护栏,甚是庄严。北侧入宫,左右这副篆全楹联是:‘自领名山司洞府,别开真境近人寰’,是出自元代文学家、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的《龙虎山》诗。”
介绍完景点后,秦朗天便对龙虎山‘祖庭’及道教文化进行了介绍:
“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此外,龙虎山景区应天山象山书院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顿悟心学”派的发源地;金龙峰马祖岩是禅宗史上贡献最大的禅师之一马祖道早期参禅悟道的场所;仙水岩的崖墓群是中国葬俗史上的奇观;“仙女现花”为道教第一绝景、世界第一绝景,等等。龙虎山几千年来积淀而成的丰厚的道教文化遗产,和它在中国道教史上显赫的祖庭地位,以及对中国道教发展所作的贡献,被人公认为“道教第一山”在世界宗教史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唐会昌至五代末,在龙虎山嗣教的张陵子孙为二十代张谌,二十一代张秉一,二十二代张善,二十三代张季文。此期所建宫观,即上述之真仙观、张天师庙,和另一座三清观。入宋以后,张陵后嗣渐受朝廷重视,龙虎山道教随之兴盛。
两宋时期,龙虎山除各代嗣教天师外,又出现了大批有名道士。娄近垣《龙虎山志》卷七“人物”目列有宋道士二十六人,其中有王道坚者,贵溪人,上清宫道士,就学于张继先。宋代龙虎山道教拥有大批宫观。一是旧有几座宫观得到扩建、赐额。
元代是龙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三十六代至四十一代,其名依次为张宗演、张与棣、张与材、张嗣成、张嗣德、张正言。从张宗演起,代代被元室封为天师、真人,主领江南道教。至三十八代张与材时,更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位居诸符箓派之首。
明前中期,此期嗣教的张陵后嗣为四十二至四十九代。最初,朝廷仍沿旧习封张正常为天师,不久,取消“天师”号,只称大真人。但其领导的正一派,仍为明室所承认和扶持,故至嘉靖末,其教仍能维持不坠。明前中期除对龙虎山原有某些宫观作过修缮外,新建者寥寥无几。
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
自汉至今,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介绍完龙虎山后,秦朗天走近镜头微笑道: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龙虎山景区就介绍到这里,下集我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大觉山风景区。”
因为下午还有个景区要拍摄,所以这会儿秦朗天是没时间和粉丝一起唱歌了。他直接上了直升机,飞到了大觉山风景区。
第128节
大觉山风景区位于江西东部资溪县境内,占地面积204平方公里,与福建光泽交接,东靠福建武夷山风景区130公里,西接福建泰宁大金湖风景区150公里,北邻江西龙虎山风景区70公里,旅游区位优势良好。景区是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分为东、西两大片区。现已荣获5A级景区称号。
东区以浩瀚如海的30万亩原始森林为中心,汇集了各类植物达1498种,并有近40余种一、二级国家名贵保护动植物,被专家誉为“天然氧吧、动植物基因库”。
西区以迄今已1600余年的宗教文化特色为主体构成,有瀑布观景台、古艺术亭阁、高山湖泊观光、大峡谷漂流、索道、九天、八地、百景观、大觉寺、太空步廊、大觉者等,天人合一、天人和谐、宗教文化氛围浓郁、山水风光优雅,是大自然和原生态的完美结晶,是自然生态和神奇、神秘、神圣的佛教文化旅游景区。
何谓大觉,即世人大觉大悟是也。何谓者,即人也。大觉者合二为一,是组成万物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就以人为本而言,大觉者即是人的最高境界之所求,大地之子的象征。以天为元始,大觉者是日照万物,人们向往美好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心里追求。
宗教特色
东晋成和元年,建莲花山狮子岩庙,至唐贞观年间,杭州灵隐寺大觉禅师为避世离尘,云游此地修行弘法,后又与道教、儒教共存一处,从“心、身、理”不同方面弘扬祖国宗教文化,后人将庙--谓之大觉禅寺、山--谓之大觉神山而名扬千古。
秦朗天来到大觉山风景区后,和游客及粉丝们相互击掌、拥抱、签名、合影留念。还没等大家提要求,秦朗天就主动地给大家唱了二首歌,才把大家打发走了。然后就走近镜头,开始了今天的拍摄工作: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我是鹏城旅游形像大使、也是太别山旅游扶贫景区的拓荒者--秦朗天。今天我除了拍大觉山旅游宣传片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推介太别山旅游扶贫景区的。那里的青山、绿水、云雾一样的美丽;那里的人们一样勤劳、勇敢、好客。来吧,太别山欢迎您!”
莲花山山高奇峰独特,清澈的“聪明泉”,耸立的“双烛石”,威武的“将军石”,神秘的“宝塔”,幽静的“吕洞宾”读书洞,挺拔的“逍遥峰”,还有赋予传奇色彩的“龙床洞”、“水帘洞”、“神女石”、“不老松”、“神龟问天”、“双乳峰”等50余个景点。
当来到大觉寺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莲花山大觉寺为大觉山中心景区之一,核心区域面积1.8万亩。被称为佛、道、儒三教合一宗教朝拜胜地、驰名中外数百年的大觉岩寺,坐落在千山万壑、石奇崖峻的莲花山天然石洞中。此洞深12米,宽60米,高6米,洞之深廓,世所罕见。”
当来到大觉者景观处,秦朗天微笑地介绍道:
“大觉者,高1338米,神威壮观,气势恢宏,被人们誉为‘大地之子、元始天尊’,它坐落在大觉寺东面,是大觉山宗教文化旅游最辉煌、最具吸引力的核心。大觉者头像高108米,平均头部圆形直径达70米,大觉者由海拔1228米高的自然山体风化而成,稍加人工修饰,神威壮观,气势恢宏,被人们誉为‘大地之子、元始天尊’,它坐落在大觉寺东面,是大觉山宗教文化旅游最辉煌、最具吸引力的卖点。”
秦朗天边走边介绍。
看--原始森林独轨车观光、高山湖泊度假、原始森林大峡谷漂流等,蜿蜒崎岖的小溪、古朴典雅的小桥流水、轻纱千丈的云海、飞流直泻的银河瀑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原生态画卷。
听--大觉岩峡谷探险漂流,长3.6公里、落差达188米,那绿水环流、青山怀抱、古莽苍源的天然美景,那动静结合、有惊无险、沟谷纵横的激流穿行,足以让你享受到融入大自然的无穷乐趣,还没走到近前,就听到那喘急流水声。
想--九天八地十景,宗教文化氛围浓郁、山水风光和谐,是现代艺术和原生态的完美结晶。这里凝集的多元文化组合,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情怀、美的想象。
介绍完大觉山风景区,秦朗天走近镜头,就被周围的景象给逗乐了。现在可是黄昏了,怎么这些还还不离去呢?难道是没和他们一起唱歌吗?看来我得抓紧时间了:
“各位观众、各位游客、各位粉丝,您们好!大觉山风景区就介绍到这里,下集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三清山风景区。”
正当秦朗天走向游客时,大家已经将他围住了。
“偶像,你今天是不是忘记了一件事?”
“帅哥,你看我们都等你等到天黑了,是不是能陪我们一下?”
“帅哥,为什么在别的景区,你一首接一首地唱歌,而来我们这里却一首歌都不唱。”
……
“因为今天拍摄了两个景区,时间有点紧。你们看,今天没唱歌天都黑了,要是唱歌的话,肯定拍不完。不过现在拍完了,那就和大家一起唱歌吧。要不你们点歌,我来唱,怎么样?”秦朗天感觉很是对不起大家,所以决定多陪一下大家。
当陪大家唱到八时,秦朗天便关心道:“现在是冬天,天比较凉,要不今天就到这里吧?”
“最后一首,《大约在冬季》。”
“还有《冬天的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