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这部电影,大概不太会有人说它不好。电影结束,灯光亮了,听到的是一片叫好。为什么呢?或许有这么几个简单原因,首先,如今好电影不是太多,导演一个个很牛,明星也很牛,好像只要和电影沾着就了不得,能让人货真价实说声好的实在太少。好电影太少,一部相对好的出现,立刻就横空出世。
其次,就是导演好,好的导演能够很好地把握分寸,说老实话,和写小说一样,电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好好去做,认真去做,一个有点能耐的人把它做好完全可能,可惜我们经常遇到的不是这样。
第三,艺术说白了就是少犯错误,看这电影的时候,我总是在想,它可能会有什么不妥,故事看完了,并没有明显的不对,这戏就站住了,就成功了。当然,如果非要找点不足的话,王佳芝最后说的那句“你快走吧”,铺垫还是不够。张爱玲原著中,这地方就很突兀,结果她把这篇小说捂了几十年才肯拿出来。李安的电影其实也只是为了解决这一句话,有人说,删了床上的戏,所以分量明显不够,我看的版本没有这些镜头,所以也不好妄加评论。
说起来很有意思,二十一年前到出版社当小编辑,编的第一本书就是张爱玲的小说集。如果没有记错,张爱玲的《色·戒》在大陆最先与读者见面,应该是我编的那本《小艾》,在这中间做联络人的,是大名鼎鼎的柯灵先生。当时出张爱玲的作品还很有些阻力,柯灵先生的观点十分简单,张爱玲的小说是好东西,能够出版就行,好坏且让读者去评价。
后来张爱玲的小说热起来,出版社靠她的书赚了不少钱,我们连稿费都没给人家付。印象中,只是转寄了两本书给她,好像是通过她的姑妈,也是柯灵先生联系的,张爱玲最后究竟有没有收到,这事也只能是天知道了。在上世纪80年代前半截,某些书能够出版,就是开恩,就得谢天谢地。我想张爱玲的心里不是滋味,一定会有严重的不满意,但是想到大陆有人能读到她的作品,多少也会有些安慰。毕竟小说是写给别人看的,没有人读才是对一个作家的最大惩罚。
某些正人君子眼里,张爱玲既有汉奸的嫌疑,头上还戴着一顶色情和淫秽作家的帽子。有一位领导,曾在大会上痛骂张爱玲,言下之意,出版她的著作是大错特错。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时代早已变幻,如今张爱玲的传奇仍然在不断被书写,凡能和她沾上点边的花絮,都变得神秘兮兮,而李安这部不错的电影,很可能又会让张爱玲再火上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