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印度洋海啸一周年
出生在内陆,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大海,我对海有着一种天生的敬畏。
海为渔民提供生存条件,为旅游者提供休憩的天地,更为诗人提供想象的幅员。大海就像一个伟大的包容者,让面对它的人在精神上变得平和、宽广而远大。
不承想,大海深处潜藏着恶魔,当它从禁锢它的魔瓶钻出来之后,会崩裂海底的火山,让大海起立,向人类猛扑过来。
那是2004年12月26日,一个需要人类牢记的悲惨日子,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夺走了几十万条人的生命。那些居住在自己家园的当地人,那些从欧洲来欣赏异国风情的游客,那些为生存而寻找就业机会的漂泊者,转瞬间从阳世跨入阴间,走进了死神的王国。他们的亲人还没有回过神来,就永远地失去了他们。
这不是单独的个别的死亡,而是人类大规模的群死群伤。海啸的能量相当于300个核弹的威力,一场多么凶险多么迅捷的核战争啊!而发动战争的一方则是人们熟视无睹的大自然。为什么人类会遭遇这场大自然的袭击?而且毫无准备、突如其来呢?从人类内部我们又应该总结什么样的教训?人类自直立行走以来,已经创造了太多的文明,征服了太多的领地,捕杀了太多的动物,以至忘记了自己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忘记了自己与自然有着永恒的相互关系。人类在大自然中本来就很渺小,所有的生命都十分脆弱;人类即便形成了自以为广大的社会,也远不具备向自然全面挑战的力量。人类忘乎所以的时候,灾难难免趁虚而入了。
意识到自己的自然属性和人类的局限性,我们就应该遵守自然的规律,而不能自以为是地恣意享受或盲目发展。同时,作为人类我们还要彼此尊重,不能为了扩张自我而在心中积蓄仇恨这种邪恶的能量。每当这些邪恶的能量释放出来,地球上就会燃起战火,多少无辜的人们就要丧失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
战争和海啸,发生的区域不同,后果却是一样的。海啸是自然向人类示威;战争则是人类中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示威,是人类内部大规模的自杀行动。
对于人类共同的灾难,我们不能漠然,不能认为它们发生在别处而与己无关。人类的社会性已将我们牢牢地拴在一起,如果不及时遏制灾难的发生和蔓延,那么它的阴影将会笼罩全球,我们面前随时会出现一个“站立的海”向我们扑来。
2006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