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从可口可乐公司总裁位置上退下来,也没有了工作,正在找工作。我猜想,你们当中有不少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因此,你瞧,我们大伙儿都一样。
我的忠告是:不用慌。我在大学时读的是哲学,我告诉你们,四十多年来,我一直在看招工广告,希望能看到一条广告说:“招聘哲学家,薪高,额外津贴多。”可是我知道,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人的作用很明确。他应该多出些主意。
回顾自己的一生,从依阿华州的一座农场开始,直到坐进亚特兰大一座大厦的豪华办公室,我要是能告诉你们,这是一种痛苦而令人难以忍受的经历,那就好了,然而它不是。在某些情况下,失望和忧虑的磨炼只会使生活变得快乐和振奋。
你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问题我想得很多。几年前,剧作家尼尔·西蒙说他在想,怎样才能确切表达出他一生的主题。他的结论是,有一个词可以最恰当地描述,那就是“激情”。他说,激情是主宰和激励我一切才能的力量,如果没有激情,生命会显得苍白和凄凉。当然,他是搞艺术的,但是请相信我,朴素的真理是适用于一切活动领域的。它一直是我生活的核心。无论你们是从事商业,从事科学还是法律、宗教或教育,无论你们是绝顶聪明,还是和我们常人一样资质平平;无论你们是高矮肥瘦贫富,你们是怎样的人并不重要,如果你希望生活得有成就感,希望生活得充实,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那就是“激情”。
你们知道,有些悲剧会降临到某些人身上,尽管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了硕士学位,经常出入于知识界名流的殿堂,只要不加谨慎,就会变得玩世不恭。
他们摆脱不了男人和女人身上常见的缺点和弱点。我告诉你们,缺点和弱点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特别是人类,总是在不断变坏。年青一代更是如此。圣奥古斯丁、亚里士多德、荷马,乃至古亚述人,当年都谴责过年轻人不尊敬老人,不守规矩,不诚实等。总之,不像他们当年那美好的时光了。
我感到有趣的是,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些人现在正走向成熟。他们抱怨说,如今再没有优秀音乐了。但我必须说,我在当初绝对不会想到,在我们回顾往事时,会把20世纪70年代当做创作出伟大音乐作品的时期。我有一位当建筑师的朋友,他说,如果给我一台照相机,我可以从不同角度,把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最优秀建筑师的最新的房屋,拍成行将要倒塌的样子,因为我可以在上面找出五六个或七八个微疵,然后把镜头对准它们,就可以使人们相信整个建筑已经摇摇欲坠了。在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喜欢把镜头对准日常事件,如果我们让他们拍摄我们的生活,我们将会感到沮丧、忧虑和痛苦。因此我站在这儿,看着2400位从19岁到65岁的毕业生,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今天。你们取得了成功,还在准备继续前进。我请你们做到追求真善美,因为我相信真善美这三种品质代替了95%的人类的工作。要谨防一些人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我们生活中的瑕疵和缺点。我不是说我们不应该面对现实,不是说我们应该闭目塞听,也不是坚持说这个世界已经完美无缺了。不,这个世界不可能完美无缺,但我们可以使它变得美好起来。
你们2400人可以使它变得更加美好。
但你们必须相信自己确实能够产生影响,你们得有勇气。
什么时候才是最好的时机呢?什么时候才是办企业、写一部书、登山、冒险、完成一项壮举的最好时机呢?我愿意告诉你们,如果你是一个悲观主义者,那就永远不会开始。我曾有幸会见过海伦·凯勒。她本来有一切理由成为悲观主义者,然而她却说,悲观主义者永远不会发现星球的奥秘,也不敢航行到地图上未标明的土地,更不敢开辟通向人类心灵的新天地。客观环境总是不完美的,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你要寻找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你也许得找出一些借口,设计好退路,然后再开始。
我的观点是,就未来而言,并无所谓不可避免之事,相反,未来是一系列无穷尽的可能和机遇。我们的责任便是充分地利用这些可能和机遇。
我把人的大脑看成是一块海绵。经过长期的发育,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各样的事物。我敢肯定,在座的某些医生正在对我说的医理皱眉,但我仍要说下去。我们以后步入了社会,海绵胀得鼓鼓的,于是我们开始压挤它。这就轮到我们把信息和智慧向他人传授了。
我们挤了又挤,为的是把里面存储的东西取出来。当某些人不停地挤,天天挤着,不停地使用里面存储的东西时,终有一天会挤得空空的,变成又干又硬的一团。他们发表千篇一律的演说,写着雷同的文章,说着老生常谈的话,用万古不变的方法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他们永远在原地踏步,束缚在时代的局限里,他们的头脑里满是萧条时期,两次大战,20世纪60年代,90年代,这就是他们的现状。但也可能有另一种现状,重新充实那块海绵。在你们的一生中,要像在校读书时一样,不断地选修新的课程。我不是说,要你们真的去选课,而是说要接近世界。整个世界是一张精彩的无穷尽的课程表,你们可以从中吸收到新鲜而营养丰富的生命之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大法官霍尔姆斯九十寿辰时去看望他,发现老人正坐在书房的熊熊炉火之前埋首书本之中。罗斯福便问他:“大法官先生,您干什么呢?”霍尔姆斯看了看他说:“我在训练我的大脑,总统先生。”其实他正在自学希腊语。
现在我劝你们用不断更新的热情对待你们的未来。我还要向你们推荐一种价值体系。你们也许注意到了,出版物正如春潮一般充满了论述价值观的作品。价值观和道德观看来又重新时髦起来了。但我和诸位都知道,价值观不是时髦,而是文明的基础。我们看重的是自由、正义、责任、慈善、诚实、宽容、法制、宗教信仰和自我——这一套戒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你们已经用了许多宝贵时间去检验和评价过许多思想和理想,试图确定什么是好的,什么更好,什么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在你们整个一生中,当你们需要做出道义上的决定时,你们将继续进行这种检验和评价。我劝你们,不要放弃这种责任,不要害怕做出道义上的决定,因为犹豫不定将一事无成。
现在我并不劝你们去买一副望远镜。我劝你们要有梦想和勇气。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仅仅反问一句:“我究竟希望有怎样的前途?”然后保持实现自己理想的热情和道义上的信念。
对即将离校的优秀儿女来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多么美好和精彩啊!不论你们从事什么事业,新的事业、新的挑战、新的机遇每天都在出现。罗宾·威廉推广的一句拉丁谚语是“把握今天”。把握住今天,也就是把握住了未来的日子。
亲爱的毕业生们,请记住,生活不是一场彩排。生活中的成绩不是我们的目的地,而是一段旅程。
愿命运的风风雨雨使你们的一生充满欢乐和希望。表现出你们的热情吧!上帝保佑你们大家。
灯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山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影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吧。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
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信仰是一种心理状态
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
其一生着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
信仰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类依据主观见解,而对于人,或其他事物生出的坚决信心。这种信心,每每可以成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行动的指挥棒,推动机。它无形,然而却有绝大的力。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一个社会也不能缺少信仰。
凡为一种信仰心所寄寓所附着的,都可以称做信仰的对象。信仰的对象原有许多种色,可以任凭个人的心意去挑选。但我想,最好的信仰对象乃是这个人他自己。一个人最好能够自信。其次的,便是信别人,或信宗教。
我以前曾听见一个年轻朋友说:“我什么都不信,就是信我自己。”这一句话初一听到,仿佛觉得这人过分狂狷。但仔细往深处一想,便知他这种态度是对的。能够有坚强的自信心,乃是他的好处,他的成功立业的基础。
一个人要干一桩事业,或完成一种工作,起码他得先信仰他自己,他得有那种自我信仰心。相信自己这样做是对的,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做这个的,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得好。
有了这种自信心,才会有胆量去做事,才会生出泼泼剌剌的一股力量去做事;才会高高兴兴地踏着自己划定的路线,朝着自己的目标走去。同时,因为有了那丰厚的自信,便也能够对工作本身感觉趣味;并能使这趣味延续,永恒地努力下去,而不会使从事这工作的意念,只成为一时的冲动。中途也不至于因别人偶发的言语,而住口不唱自己的进行曲。
不能自信的人,肯信别人,能信别人,将一份赤诚坚强的信心,完全交付给一个领袖,或一个宗教,也是好的。
所说的将信心交付给领袖,信仰领袖,却绝不与崇拜偶像一样。意思只是说,我们崇拜这一个卓绝理想的人格。觉得他的主张是对的,只有踏着他的影子走,才会走到我们理想的地带。在行动方面,我们愿意将全部力量拿出来,用在他分派的工作上,在心理力面,完全倾向他,拥护他。这样便能直接间接帮助一个领袖完成他的计划,实现他的理想。土耳其的民众不肯信仰凯末尔,土耳其将永无复兴之望。苏联民众不信仰他们政府的领袖,五年计划将永远不会完成。群众对领袖的信仰心,每每可以形成一个绝大的力量,辅佐一个领袖去做事。所以,我们如不能信自己,只要能够信仰领袖,辅佐一个领袖去完成计划,也是好的。
能够信仰宗教的人,比着没有信仰的人也好得多了。所谓信仰宗教,是说:
崇拜向往教主的人格,看到这教门中所含蕴的那种伟大精神。而将自己的热情全部栽培在这信仰上,使它开花。
信仰宗教信得真,舍身为人的牺牲精神表现得贯彻,便显得这人有几分呆气,但这不要紧。顶可怕的,却是那没有呆气的信仰。
这种没有呆气信仰的人,他信仰的不是宗教,而是信仰“信教可以得到洪福,厚禄,长寿”这一句话。中国人信仰宗教的多半信的是这句话,不是信仰宗教。因此,以前中国佛教徒,只能使香烛纸马店多赚笔钱,而不能如西洋基督教徒回教徒做出许多社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