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27600000024

第24章 至善至美的爱(5)

“你如果连这一点都不知道,还想做爱情艺术大师?”“不过,狄俄蒂玛,我已经说过了,正因为无知我才向你请教。我知道我需要一位导师。请告诉我这个原因和其他爱情秘密的原因吧!”她说:“如我们所知,如果你相信爱是永生的,别大惊小怪。因为,按同一原则,只要可能,总可以从凡人的天性中找到永恒的一面。这只能通过繁衍后代得到,因为它留下了接替老一代的新人。但是,甚至在同一个人一生中,也非一成不变,也有一种延续。一个人虽然名字不会改变,但在从青年到老年之间这短短的空隙中,在每个动物被称为有活力的那一瞬间,他经历了无止无休的失而复得的过程——发、肤、骨、血,整个身体都在变化。

心灵也在变,习惯、脾气、观点、愿望、乐趣、痛苦、恐惧永远不会与众相同,永远有起有伏。知识亦如是。要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吃惊不已的,不仅仅是总体上各门学科兴而复衰,因此各不相同,而且每一学科的经验都在变化。‘记忆’

一词的意义,不仅指将知识分门别类,甚至连将被忘却的都能被记忆更新、保存,其外观虽未变化,实质则焕然一新。根据保存一切终有一死的生物的继承法则,旧有的死后,在身后留下新的、相似的物质,这与永恒唯一的神不一样,对吗?以这种方式,终有一死的人或其他生灵也成为永生的,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永存于世罢了。因此,对所有为留下后代而产生的爱,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这种普遍的爱与利益是以永生为目的的。”

论亲情弗兰西斯·培根

父母的欢乐是秘而不宣的,其愁烦和忧虑也是如此。欢乐处说不尽,忧愁处说不出。因为子女使他们的劳苦也变得甜美,但也会使他们的不幸变得更加痛苦。子女增加了他们的生活负担,但却减轻了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虽然动物无不传宗接代,延续有继,但唯有人类才有青史留名和建功立业。

确实可见的是,许多没有子女的人成就了许多非凡的丰功伟绩,当他们肉体的影像无法再现出来时,便需要努力把他们心理意念上的影像表现出来。因此,那些没有后代的人才是最关心后代的。

成家早于立业的人,对他的子女是非常溺爱的,他们不但把子女视为自己家族的继承人,也把子女看做事业的继承人,因此他们便会对子女非常溺爱,而对子女的教育和成长也就会放任自流了。

父母对子女往往会有所偏爱,往往做不到一视同仁,有时甚至偏心到不合理的程度,做母亲的尤其如此。正如所罗门所说的:如果儿子聪明,那么他的父亲就会喜笑颜开,如果儿子愚笨,那么他的母亲则会感到羞愧难当。世人都认识到,如果一户人家有众多的子女,那么在他们当中往往是年龄最大的最受到重视,年龄最小的最容易受到纵容,而年龄居中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最容易受到忽略,然而往往都是这些居中的孩子最有出息。

如果父母在孩子的零花钱上过分吝啬,那将会是有害无益的,那会使孩子变得卑劣,学会欺诈哄骗,甚至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而且等到将来有钱时便会挥霍无度。所以最好的经验是:父母应该在保持其权威不受损害的前提下,还要保持他的钱包不会瘪。成年人都喜欢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就鼓励他们在兄弟之间展开竞争,而这种做法却往往会造成他们成年之后的失和,从而破坏了家庭的和睦。

意大利人习惯于对子女和侄甥以及其他血亲的孩子很少做区别,只要是血亲,就一视同仁,亲密无间,这是很值得提倡的,因为自然的血统关系大都如此。也就是说,在秉性上的情况也大抵如此,以至于我们会看到,有时一个侄子在脾气上会更像他的叔叔或者亲属,而不是像他自己的父亲。

孩子的可塑性最大,因此家长宜及时为他们确定将来从事的职业并加以培训。也不可过分迁就儿女的心愿,以为他们会为早年的爱好而奋斗终生。倘若子女有强烈的爱好和超人的天赋,则不妨顺其自然。常言说得好:“立志宜高,习惯会使你走得轻松自如。”

在一个家庭的众多兄弟中,弟弟通常会获得成功,而哥哥被剥夺继承权的情况,则是非常少的,或者说是从未发生的。

爱是生命

刘墉,1949年2月生于台北,知名的华人作家。他的处世散文和温馨励志散文书籍经常成为华人世界的畅销书。代表作品有《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超越自己》、《我不是教你诈》、《世说心语》等。

到一个朋友家做客,她一边为大家斟酒,一边说大孩子该出门约会了。果然,话才说完,大孩子就从楼上下来,匆匆冲出门去。

吃饭时,她一边端菜,一边对丈夫说“该开演了”。原来当天晚上,他家的老三在学校有表演。

饭后聊天。她一边为大家倒茶,一边说“老二该到家了”。跟着就见老二进门。

“好像三个孩子全在你的算计中。”我笑道。

“不是在算计中,是挂在心里面。”她指指心,“我这个做妈的,没办法把自己拆成三份.但是可以把心分成三份。”

“每个孩子三分之一?”

常听做父母的问孩子:“你比较爱爸爸。还是比较爱妈妈?”常听子女不平地问父母:“你们比较爱哥哥、姐姐,还是爱我?”

也听过夫妻吵架,一方质问对方:“你到底爱我,还是爱你妈?”

问题是,爱像蛋糕吗?这边切多一点,那边就剩少一些,抑或爱能同时向几个对象表达出百分之百?

曾在电视里,看见一位贫苦的黑人母亲,搂着她的一群儿女说:“我很穷,幸亏我有许多子女,许多爱。我能给他们每个人百分之百的生命,也能给他们每个人百分之百的爱。爱就是生命!”

爱是生命,生命是为了爱!当我们能为所爱牺牲生命时,就表现了百分之百的爱,因为牺牲的是百分之百的生命。只是,我们唯有一个身体,却可能有许多“生死与之的爱”。使我们常不得不放下一群羊,去找另一只迷失的羊。如同那位母亲,扔下一个孩子,去找另一个,再回头找这一个。

或许这就是爱的矛盾吧!我们与其恨自己有太多的爱,却只有一个身体、一个生命,不如说:

“谢谢上苍,虽给我一个身体,却能让我有许多爱,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爱大地、爱生命。每个爱都是真真实实、完完全全的。且愈爱愈深、永永远远……”

我的妻子

季羡林(1911~2009),山东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着名名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学术研究方面可谓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

我在上面说过:德华不应该属于“寸草心”的范畴。她借了光。人世间借光的事情也是常有的。

我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德华长我四岁。对我们家来说,她真正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上有公婆,下有稚子幼女,丈夫十几年不在家,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在这些年,她究竟受了多少苦,她只是偶尔对我流露一点,我实在说不清楚。

德华天资不是太高,只念过小学,大概能认千八百字。当我念小学的时候,我曾偷偷地看过许多旧小说,什么《西游记》、《封神演义》、《彭公案》、《施公案》、《济公传》、《七侠五义》、《小五义》等等都看过。当时这些书对我来说是“禁书”,叔叔称之为“闲书”。看“闲书”是大罪状,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不但我,连叔父的女儿秋妹都偷偷地看过不少。她把小说中常见的词儿“飞檐走壁”念成“飞腾走壁”,一时传为笑柄。可是,德华一辈子也没有看过任何一部小说,别的书更谈不上了。她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她根本拿不起笔来。到了晚年,连早年能认的千八百字也都大半还给了老师,剩下的不太多了。因此,她对我一辈子搞的这一套玩意儿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她似乎从来也没有想知道过。在这方面,我们俩毫无共同的语言。

在文化方面,她就是这个样子。然而,在道德方面,她却是超一流的。上对公婆,她真正尽上了孝道;下对子女,她真正做到了慈母应做的一切;中对丈夫,她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绝对爱护。她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孝顺媳妇,贤妻良母。她对待任何人都是忠厚诚恳,从来没有说过半句闲话。她不会撒谎,我敢保证,她一辈子没有说过半句谎话。如果中国将来要修“二十几史”,而其中又有什么“妇女列传”或“闺秀列传”的话,她应该榜上有名。

1962年,老祖同德华从济南搬到北京来,我过单身汉生活数十年,现在总算是有了一个家。这也是德华一生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时候。我们家里和睦相处,你尊我让,从来没吵过嘴。有时候家人朋友团聚,食前方丈,杯盘满桌,烹饪往往由她们二人主厨。饭菜上桌,众人狼吞虎咽,她们俩却往往是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吃,脸上流露出极为怡悦的表情。对这样的家庭,一切赞誉之词都是无用的,都会黯然失色的。

我活到了八十多,参透了人生真谛。人生无常,无法抗御。我在极端的快乐中,往往心头闪过一丝暗影: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我们家这一出十分美满的戏,早晚会有煞戏的时候。果然,老祖先走了。去年德华又走了。她也已活到超过米寿,她可以瞑目了。

德华永远活在我的记忆里。

同类推荐
  •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略讲(卷三)

    《宗镜录》一百卷,唐末五代永明延寿禅师著,是中国佛教传世的经典名著。延寿禅师为禅宗法眼宗第三代法嗣,他有感于当时禅宗信徒因未明佛法而产生的种种流弊及争论,乃邀集天台、华严、唯识三宗知法比丘,互相问难,并以禅宗心要加以折中,著成此书。书中引用佛经及中印圣贤论著达三百本之多,可谓“和会千圣之微言,洞达百家之秘说”,这在佛学的相关论著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宗镜录》撰成千载以来,以其规模宏大,辞美旨深,在广受好评的同时,也被大众读者视为畏途。南怀瑾先生有鉴于此,乃就此书精要部分,深入浅出,详加剖析。本卷内容包括全书中有关禅宗以及唯识论的部分。先生在章析句解的同时,融会各种佛门要义,并结合中西方文化精髓,使当代学人得以借此进入这部博大精深的佛学著作。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三年九月初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七月十四日)
  • 孔子智慧讲堂

    孔子智慧讲堂

    本书通过对孔子思想的了解,亲近和掌握传统文化,更能理解和感受孔子思想的魅力,对如何调整好自己的人生会有所帮助。
  • 中国儒学年度热点·2016

    中国儒学年度热点·2016

    近年来,儒家在当代中国思潮中异军突起,再次自成一家,与自由派、新左派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影响力越来越大。本书主要汇集2016年度发生在儒学领域的重大思想文化热点,既包括文化评论,也包括学者对谈及媒体采访,集中反映了中国儒学进展情况和现状,见证当代儒家重大事件,主要聚焦于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讨论、康有为思想的回潮、民间读经的争论,时间展示中国儒学的探索性思想成果。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伦理学

    伦理学

    本书主体分为三个部分,道德的起源和发展、道德生活的理论、行动的世界,分别从道德意识、道德自我和道德社会这三个方面展示了实验主义哲学视野下的实用主义伦理思考的基本内容。
热门推荐
  • 快穿方圆之外

    快穿方圆之外

    跟着系统做任务的陶斯然发现自己的系统身份好像有些特殊,而她的任务世界也不想预想中那么纯粹。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她发现总有一个人会以不同的面目和自己相遇。漫长的旅途中,陶斯然逐渐找到了自己目标,而那个人和自己的相遇,早就被写在了星辰的轨迹里
  • 情人时代之宦海浮沉

    情人时代之宦海浮沉

    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步入青云。
  • 究极妖兽系统

    究极妖兽系统

    一代阵法通玄竟然重生成为妖兽,王岳十分难受,更让自己憋屈的是,穿越所带的系统,竟然重生才开启。前世的仇怨,今世尽还,王岳走上了一条血腥的复仇之路。
  • 降临成神

    降临成神

    穷极一生,探寻生命的奥妙。即使是在异界,又有什么关系?且看从地球穿越而来,名叫建强的猪脚,如何在斗气的世界,走出自己的强者之路!
  • 哦我的王爷陛下之许你一生

    哦我的王爷陛下之许你一生

    北堂墨染,都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可是为什么,我们都擦肩而过这么久了,仍然是错过?今生我答应你,你对我回眸一百次,我记住你,两百次,我认识你,三百次,我喜欢你,四百次,我爱上你,等到第五百次你对我回眸的时候,我嫁给你,好不好?——洛菲菲洛菲菲,前世和今生,我一直都在跟你擦肩而过,如果说前世五百次回眸就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我一定是看到你的第一眼就已经沦陷了。——北堂墨染该在一起的人总会在一起,就像地球是圆的,无论怎么转,你们总会遇到。就像我,无论怎么怎么抢,都改变不了你是他的。——北堂羿
  • 吞天七色

    吞天七色

    平凡十几年,原来自己是盘古转世,肩负着重要使命……
  • 情历千世

    情历千世

    讲述一位神魔共体的地球少年受达摩老祖传《达摩真经》与相爱之人携手君临天下……本书又名《神?人间界》现天更一章,字数不限!
  • 总裁老公惹不得

    总裁老公惹不得

    四年前,她被渣妹设计,意外怀孕。四年后,她携子归来。一个矜贵霸道的男人突然闯进她的世界,“说,孩子的爸爸是谁?”一个缩小版的他突然跳出来,“哪来的男人,敢抢小爷女神!”“……”萧夜凌,“女人,偷生我儿子,知道什么下场吗?”“啊?”“作为补偿,做我老婆,一辈子!”婚后,夫妻虐渣顺带虐狗。
  •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奥秘世界知识文库)野人未解

    (奥秘世界知识文库)野人未解

    本书体例新颖,内容上囊括了宇宙、生命、UFO、恐龙、古城、野人等十个部分的科学奥秘知识,涵盖面极广。对于致力于奥秘探索的朋友们来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变幻无穷、具有无限魅力的科学世界。它将以最生动的文字,最缜密的思维、与你一起畅游瑰丽多姿的奥秘世界,一起探索种种扑朔迷离的科学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