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我之所以寝食难安是因为总是惦记自身的荣辱得失,如果把这一切都抛开,还有什么能挡住我的快乐?
在这里,老子剖析了自己不快乐不幸福的原因,那就是看不透时间的纷纷扰扰、熙熙攘攘。“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是一种感叹,但更多的是一份看破人世后的宁静。月的阴晴圆缺是客观规律,是自然而然就发生的转变。人的悲欢离合,顺逆穷通,如同皓月一样,也是自然的。要是能洞悉了然这样的变化,自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份超然,就是豁达的真正原因。
不管身处顺境逆境,只要你心胸开阔,心境平和,那么你就能够不被环境变化而影响,只觉日日是好日,四季都是好时节,始终拥有快乐。
一个月皎风清的夜晚,云门交偃禅师把弟子们召集在一起讲法,他问道:
“十五日以前不问汝,十五日以后道将一句来!”
弟子们听了面面相觑,他便自己代答说:“日日是好日。”
这段公案非常有名,翻译成白话就是说:“开悟以前的事我不问你们了,开悟以后的情境,你们试着用一句话说来听听!”学生们正在想的时候,他自己就说:“天天都是好日子呀!”
“日日是好日”最能体现禅者的境界,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曾经专门为云门的这句“日日是好日”,写下一首传诵千古的禅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嫌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四季如是来,如是去,我们若能真心体悟到它们的殊胜情趣和景致,自能得到一番自在和逍遥。
但是,世俗的人们往往因为“嫌情”——分别心、取舍心,而产生种种挂碍和计量。因为分别心而有对立,因为对立而有取舍,因为取舍而有矛盾,种种烦恼和痛苦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只有从自性、自心的反照去克服分别、取舍的嫌心,深入地去体会身边各个不同的世界和境遇;心胸既开,何日不是好日呢?
对于觉悟生命的人而言,万象皆为虚空,一切的江月松风,雾露云霞只是自然的情景,一切的横逆苦厄也不过是阴雨黄昏而已,所以对“日子”能有什么破坏呢?当我们有一个巨大的花园时,几朵玫瑰花的兴衰,又有什么相干呢?
宋代理学家邵雍初到洛阳时,生活非常窘迫,曾住在一间极其简陋的草房里,不足以挡风遮雨;同时,他还要每天砍柴烧饭侍奉父母。为了生活,他每天不得不干很多活,每年耕种庄稼的所得,仅能换取衣食让父母与自己勉强度日。
生活虽然清苦,但他却能乐在其中,还把自己的住处称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有地方住,有饭吃,双亲俱在,可以共享天伦,还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人快乐呢?
春秋宜人时节,把家里安顿好,他还会外出游历,走到哪里就把快乐带到哪里,所到之处人们都争相迎候,并高兴地说:“安乐先生给我们带来快乐了噢!”
其实,只要心境明朗,自为自乐,每天都会是个好日子,有了这种心态,人生还有什么能够将他困住的呢?一箪食,一瓢饮,也是一种自在自得。
有一个老渔夫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每天捕到鱼儿能换到30元就收工。然后在家里吹笛子、斗斗鸡、下下棋或者和孩子们一起玩陀螺、放风筝。
有一天,他的一位刚读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外甥来访。这位硕士对舅舅的作业与生活方式很是纳闷。他便提议道:“舅舅,为什么您不向银行贷款,买艘先进的船与先进的捕鱼工具到较远的深海处多捕些鱼儿呢?”
渔夫听了有些莫名其妙。于是,这位硕士外甥继续解释道:“这样,您就可以储蓄,等到有了足够的钱,就可无忧无虑去享受您自己想要过的生活,那该多好呀!”
渔夫听了外甥的一番大道理后,放声大笑,继而说道:“你的意思是要我放下现有的生活方式,更勤快点,赚更多的钱后再来过这样的生活吗?”
外甥愕然……
对老渔夫来说,这样的生活就已经很满足了,他每天都过得很快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的呢?何必放弃自己现在的好日子去追求以后所谓的好日子呢?这份豁达实在令人羡慕!
面对苦短的人生,豁达的人不会长吁短叹,反而要长啸一句“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于穷厄时不会怨天尤人,反而安贫乐道,如刘禹锡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于贬谪时不会失意落魄,反而“在其位,谋划其政”,尽心为公,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遭谤时,不会忙于辩解,反而扪心自省,坦然面对,如欧阳公被谤,依旧井井有条地处理政务。于疾患时不会消极悲观,反而暂作偷闲,安心养病,如郑獬“病来翻喜此心闲,心在浮云去住间”。
豁达之人,能在逆境中安心。这份安心,不是消极待命。真正的安心,是积极的,是愈挫愈勇的,是永远奋进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豁达之人,必也是自强不息之人。
豁达的风貌令人向往。要达到这样的境地,实在是困难的。这其中虽然有一点性格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来源于“看破”,而不是消极的“看开”“暂忘”,甚至是破罐破摔的“无所谓”。看破是一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明悟,是对人情世故变化规律的明了,是对人生和社会的通透理解。
要获得人生的快乐其实没什么秘诀可寻,只要放开心胸,便处处是福地、夜夜是良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