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实际上,在过去的年代里,被大家广泛接受的十八般兵器并不是像相声演员所说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子、流星”,而是“刀、枪、剑、戟、鎲、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兵器,之所以被称为兵器,顾名思义,是指兵士所使用的器械,这些器械因其在杀伐中的高效而被天下万民所知,多起于草莽之中的江湖人,自然也都愿以这些大家所熟知的兵器作为防身器械行走江湖。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江湖人的招数套路本就出自战场搏杀,可以说最早的江湖人就是战场之上的武将兵士。穷文富武,在宋朝民间经济大发展之前,作为战场搏杀的将军们,才是研习武艺,苦练杀人技的主力军。
至到宋朝,官家重文轻武,致使学武之人锐减,武将之家也多从文,不少战场搏杀的武艺难以传下,或有罪官之后,将武艺外传,天下草莽之中,盖因世道不太平,相比官家武将,反倒有更多习武之人,以保家护身。再有那想将一身武艺传承下去者,开宗立派。所以,我们熟知的江湖,自宋以来,逐渐才走向辉煌。
十八般兵器中,枪戟镗叉利于马上搏杀,又属长兵器不易携带,非江湖人所中意,高深武艺逐渐失传。棍锏锤斧,或重或钝,只有长棍,因其易得,且棍法不难又少伤人性命,所以尚有不少武艺在传。弓箭之术,杀伤力大,又能远距离伤人,但江湖中人,行走之下,多在意一张面皮,弓羽暗器,难免被他人中伤,故少有江湖人使用。其余耙、鞭、钩、镰、扒、拐之流,奇门兵器,易学难精,型式怪异,行走江湖,难免引人注意,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武艺传世甚少。唯有刀、剑两术,因其短兵易携,杀伤适中而习者众多。但从古至今,未闻有人习练藤牌有成,只因藤牌善守难攻,又大且圆,行走江湖或是战场搏杀多以击杀敌人为要义,难道要靠守御将敌人累死吗?
序二
“春秋后期,瓯人首领铸三神兵:兽首鎏金镰、六孔湛金斧、三尖越盾,以赠给楚、吴、越三国,以求在其三国之间的夹缝地带求得生存。后瓯人首领之甥瓯冶子以寒潭之铁铸得龙渊,太阿,工布三把宝剑,其中龙渊剑为第一把宝剑,用料最足,乃有三神兵之威。后吴征齐,失湛金斧。秦俘楚王,得鎏金镰。越国族灭,越盾为王族隐匿,不知所踪。龙渊剑屡为王者所得,最终已不知睡于哪位王者墓中。又二十余年,老子化胡为佛,西出函谷之前,以其在周王室为官时收藏托名匠铸就凤翅镏金镗、擂鼓瓮金锤、神机点钢拐。将之托与传人,以作道门护身之物。后凤翅镏金镗毁于战火,擂鼓瓮金锤毁于天雷,只神机点钢拐隐匿无踪。
比及秦末,霸王入咸阳,火烧阿房,乃取十二金人之精华,集天下兵器之魂,铸得一戟,世人皆称其为霸王戟,又因霸王力大无穷,此戟长于一般规格,至垓下之围,霸王乌江自刎,乃以兽首鎏金镰与霸王戟交击,坠入乌江,霸王戟之戟头仍称霸王戟,后为典韦所得,戟身下落不明,后为赵匡胤所得,号为盘龙棍。鎏金镰半截刃后为名将所得,加以修复,号为单臂阎王斩(钩),镰身和半截镰刃隐匿无踪。
汉武之时,冠军侯破单于王庭,乃得匈奴数百年收藏,铸龙胆亮银枪及寒刃霸刀。得传后世,功名赫赫,如今具在江湖人手中。故此六孔湛金斧、三尖越盾、龙渊宝剑、神机点钢拐、霸王戟、盘龙棍、阎王斩、龙胆枪、寒刃刀合称九神兵,每一次全部现身江湖都是一阵血雨腥风,天下、大、乱!”
“啪”“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惊堂木一拍,大家伙出戏,紧接着喝彩声响起。
“好!”伴随掌声和叫好声,说书先生美滋滋地喝了口茶,转入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