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成于10年以前,彼时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生活在不需要过于担忧未来的并且人际环境、思想相对单纯的象牙塔内。每天看看小说,写写东西,温习一下即将考试的各个科目,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彼时唯一让自己感到忧伤的两件事,第一件是时常回想起陪伴了我整个青少年时代的父亲;第二件是毕业以后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还有第三件的话,可能就是怎么也祛不完的青春痘吧。
小时候的梦想跟班里的大多数男生一样——当一名科学家。80年代的孩子,不像今天几乎浸泡在手机、平板、笔记本...各种电子产品中。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电子产品,像我这样生长在城乡结合部的孩子,最大的乐趣就是山山水水,上山大雨下河摸虾。大家的梦想也相对比较一致——男生想当科学家,女生则大多数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写这本书的初衷,一方面是为了纪念自己的青春时光,另一方面则是以前看了一部叫做《热力十七岁》的日本剧集(依稀记得剧里讲的是一个女生多年以后回到自己出生小镇,在这个没落的小镇上发生的几个十七岁的年轻人高三夏天的种种),深受影响。当初提笔开始写的时候我就在想,自己家乡的那个产煤的小镇,不也是曾经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这其中就包含了我的父母——前来建设、寻梦,耳后又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他们陆续离去,而小镇也随之迅速地没落吗。
我在大二的一个暑假(也就是写这本书之前的大概一个月)再次回到自己的家乡——那也是我最近一次踏足家乡——发现早已物是人非,矿山还是以前的矿山,小镇还是原来的小镇,但竟没了一丝的亲切感。因为街上已没有一个自己认识的人,小时候和玩伴一起玩耍的一些“小天地”也早已不复当年的样子。每一处角落都能“看见”自己少年时代的影子,但每一步脚下的路都是走得如此沉重。无限的惆怅中,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写一部能够反映时代变迁对小镇、小县城的冲击,以及种种冲击下生活在这些“小地方”的人的思想变迁、心理落差、内心的彷徨和不舍。
大学最后两年加上毕业一年,三年时光,心无旁骛地呕心创作,只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的、完整的故事在大家面前。
由于本书写成于10年以前,从写成到本次在发表以前10年间动过几次修改的念头,终究由于工作繁忙、住所搬迁、自己创业等原因,没有实现。这本书甚至一度我以为丢失在了某个移动硬盘里找不到了。直到一个月前跟一老友聊天,说到有这么一本书,朋友说:“何不找出来在网上连载,好歹也承载了咱们成长的记忆。”于是下定决心寻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了!
时光转瞬即逝,一转眼就是10年。很多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0年以后,当这本书再次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却倾向于把原书奉献给大家,因为觉得现在已没有了再修改的必要,当时的心情、当时的感受,都是最亲切、最真切、最能反映现实的。
不是有一句话叫做“真感情即好文章”吗。
希望你能喜欢——少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