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中学,是离城十几里外的一个乡镇中学。日常上课期间紧闭的大门此时大大地敞开着,校长带着几名没课的老师站在门外,似乎在等什么人。
昨天下午,学校办公室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名自称是青山中学毕业生的人,想要带几位老总到学校来参观考察。还说在考察结束后,根据情况也会对学校和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资助。不过由于是随机的行为,并没有联系教育部门,希望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的情况下,请学校方面给予一定的方便。校长一听,这是好事啊,虽然说现在国家重视教育,教育预算大大提高,但是作为一个偏远乡镇上的中学,还是会有一些比较困难的学生,如果真有人来赞助一下,对于那些学生来说,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昨天临放学之前,校长召集了在校的几名领导通报了情况,并做好了接待安排。
今天早上,按照昨天联系好的时间,校长就带上几人打开大门。没有等得太久,也就十几分钟后,一辆黑色的奔驰商务车由远及近,最后停在了校门外。
李浩从车上下来走向校长,三位老总也没等李浩来开门,主动下车尾随了过来。李浩先做了一番自我介绍,然后介绍了学校的校长,最后李浩一通瞎扯地介绍了这三位来自东南亚某国的华侨企业家。三位随即与校长握了握手,这也是临出门时刚跟李浩学会的社交礼节。
从李浩等人下车开始,校长就在打量着一行人,以及停在旁边像模像样停在那里的奔驰车。李浩介绍完后,校长简单发表了几句欢迎三位华侨企业家来学校参观考察的致辞,就把几人领进了学校。进了校门后,按照学校的规划还有一场小小的欢迎仪式,但李浩以不影响学校工作为托词婉言谢绝了,只提出让自己带着三位老总在学校里走走看看,最终在校长的坚持下安排了一位老师作为向导。
沿着弯弯曲曲的林荫小道缓缓前行,幽静的小路上偶有不知名的昆虫惊起跳入道旁的树丛中。虽然李浩离开这个学校已有二十多年,学校也经过了很多次的改造,这条小道仿佛还是多年前的样子,只是原本的石板被现在的水泥路面所取代。依稀想起当年的自己,也是走在这条路上,怀揣着无数的梦想,只是后来都被现实所击碎。行不久,有隐隐约约的读书声从教学楼传来,那是不是另一群当年的自己。
一路走来,作为向导的老师倒是滔滔不绝地对三位“华侨”介绍着学校的历史,教育方针,过往取得的教学成绩以及几件成果。这三位也倒是很认真地聆听者这些后世的教育工作者,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一行人来到一个教室外面,从窗外可以看到学生们都在很认真地听着老师授课。
“这是初一年级的一个班,每个年级有八个班,现在学校在读学生接近1200人--”向导老师指着教室介绍给三位“华侨”。
“这些十一二岁的学生就相当于是秀才了。”李浩插了一句。对于李浩的这句话,向导老师有点莫名其妙,从心里来说也没有认同感,主要是现代学生和古代的秀才完全不具备对比性。只是作为学校的客人,向导老师也不好反驳。抬头看到三位“华侨”大为讶异的神情,向导老师却觉得有种日了狗的感觉,感情这三位对于初中生没什么概念,那自己刚才大费口舌的介绍算什么?再看看这三位的头发胡子,回想起他们偶然说出的半文不白的话,心里不禁产生了一个想法:
“难道这三位是哪里蹦出来的土著人士?”
如果这话对李浩说出来,搞不准李浩真会告诉他:“这他么还真是来自古代的土著。”
此时此刻,这三位讶异的神情还真不是装出来的。按照向导老师的介绍来说,这小小的一个乡镇,所有的适龄孩子无一遗漏的入了学,每年产生的茂才之士就有数百人,而一个国家何其之大,那一年要产生多少秀才,多少贡生,多少进士。这也就难怪这个时代会如此的发达,如此繁荣昌盛。
把学校里各处都参观了一圈,包括学校的荣誉室、实验室、运动场、师生宿舍、办公区,在李世民的要求下,学校还在课间找来了两名初二学生和这三位“华侨”做了短暂的交谈,赢得了三位帝王一致的赞赏。
临到结束,李浩来到校长室。代表三位“华侨”提出了为学校建设捐资二十万,并先行一次性投入五十万为家庭困难学生设立帮扶基金的意见,学校办公室也在几分钟后就拿出来成熟的操作章程,基金使用细则,这些在教育系统都有比较成熟的案例可循,李浩看了什么没有意见。只是在基金的命名上,由于作为名誉上捐赠人的这三位不便于使用真实姓名,使用假名更不可行,最后以“梦想号助学基金”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