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娘不知道她在惋惜什么,她也不在乎,目送着人上了马车离开红街之后,她便吩咐丫鬟磨墨,亲自拟了书信,让丫鬟送到几位权贵府上去。
当年她花了大价钱培养那几个花魁,又费了好一番心思从中牵线搭桥,这才让她们能得了权贵们的青眼,脱离了红街这个泥沼,从此真正脱胎换骨,做得人上人。
甚至在她们入府之后,遇着麻烦写信求救时,她也毫不吝惜地搭手帮衬。
婉娘想,如今也该到了需要她们报答的时候了。
云濯晚上回卧棠居照例是钻狗洞回去的。
红袖今日亲眼见了自家姑娘的风采,虽然未能谈拢,但仍然为之倾倒。
“姑娘,您真厉害!”她伺候着云濯洗漱,末了,终是忍不住道。
云濯惊讶地笑了笑:“最后不也是没谈成?有什么好厉害的?”
红袖摇了摇头,一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想明白,她觉得云濯能在那样的地方从容不迫地和婉娘谈条件很厉害,因为她在面对婉娘的时候,满心只剩下局促。
“那您有把握吗?”红袖听她这样说,又忍不住担心起来,“不如,您去找找谢大人?”
云濯摇了摇头:“不去。”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谢玠要跟她演大势已去的剧本,但是既然他都接受了这个设定,那她去找他也没什么用。
是的,云濯已经反应过来谢玠当初是在诓她了。
虽然她确实因为闻吕怀疑谢玠的首辅大权被架空,但是谢玠那么坦荡地承认,就有些问题了。只是当时云濯满心想着谢玠不容易,居然忽略了。但好在现在回过头来,还是看透了他的把戏。
“并不是什么大事,找旁人也是一样。”云濯说道。
翌日,她便去了郑府,告诉郑素晴查一查梁夫人,然后又见了郑简钧。
郑简钧正在喂鸟,见着她来,便让下人将鸟笼提下去,率先开口道:“事情我都听阿晴说了,原以为她是心里有事,想请你多陪陪她,没想到这背后居然还有这样的隐情。真是多谢你了。”
云濯笑道:“郑大人不必客气,我有一事相问,还请郑大人解惑。”
“什么事?”郑简钧问道。
“我听说鹤庆一带大旱,村民颗粒无收,这事您知道吗?”
这件事,云濯也是一早才知道的。
之前她有一遭出门,路上遇着个小乞丐正在挨打。
小乞丐穿得破破烂烂,脸上身上也都脏兮兮的,唯独一双眼亮得很。
云濯并不是个爱管闲事的人,但那天还是让红袖去打听了原委。
原来,小乞丐是因为偷了包子铺的一个肉包子,这才被包子铺老板抓住了狠狠教训。
云濯本着日行一善的念头,吩咐红袖帮小乞丐垫了银子,又给他买了一笼包子,这才回了马车上。
不知道小乞丐是从哪儿知道了她的身份,从此后天天都到云府外面蹲着,口口声声说要报答云濯。
云濯不知道应该怎么表达自己并不需要什么报答,毕竟不管她怎么说,小乞丐始都不肯听她的话,坚持一定要为她做点什么。
云濯无奈,只得让他每天早晨到云府来汇报一下他收集到的消息。
而今天小乞丐收集到的消息便包含了鹤庆大旱。
对一座城池最熟悉的,往往是最底层的人民。他们知道这座城池里的每一条街道,以及街道上的每一户人家。城里缺失了什么,亦或者增添了什么,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鹤庆大旱,京都涌入少量难民,在这件事上拥有最直观的感受的人,非京都街头乞丐们莫属。
郑简钧自然是知道的,但他没想到云濯的消息居然也这样灵通,不过想到“卧病在床”的谢玠,郑简钧又觉得没什么不可能的。
“我知道,怎么了?”郑简钧问她。
云濯道:“京都已有难民,想必很快皇上也会知道这件事。年前国库亏空,拨款赈灾的法子恐怕不太好使?”
“此前已有先例,国库亏空,又遇上旱涝之类民生大事,便由朝中官员私掏腰包,自发捐助。”
云濯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多谢郑大人。”
三日后,鹤庆大旱的事便在朝堂之上由户部官员呈报给了皇上,又过两日,经过地方统筹与京都协调,总算是确定了这次大旱的范围与受灾人口。
第三日,皇上便在金銮殿上提了这事:“自朕继位以来,众卿的辛苦朕都看在眼里,也深知这江山社稷,全要仰赖众卿扶持。而今鹤庆大旱,还望众卿一心,共克时艰。如今国库亏损严重,不知哪位卿家有解决的办法?”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虽然各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但到了这种时候,还是很团结的,一个接一个地哭穷。
这个说一个月俸禄就这么点,大家都是要养家糊口的中年男人,身上哪里能存的下来钱?鹤庆大旱虽然大家都很心痛,然而实在是有心无力;那个紧接着就说,要割韭菜割他们这群老实巴交的小官有什么意思?天下富商那么多,为什么不将眼光放长远些呢?
皇上觉得很心累。
他心知割韭菜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故而等殿上众人卖完惨之后,他又将这个难题踢给了户部,随后才宣布退朝。
云桓感到很忧心。
他虽然不太喜欢谢玠,但这时候却开始由衷地想念起谢玠来。
毕竟如果今日早朝谢玠也能在的话,这个烫手山芋肯定不会落在他手上。
他叹了口气,十分忧愁地回了云府。
云濯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她收拾了一下,将屋子里没什么用又很华贵的摆件让红袖一一装起来,拿去当铺当了三千两银子,而后便让红袖将这三千两银子给云桓送了过去。
云桓只当这是她的一片心意,没说什么就收下了。只是后来又听说了她典卖家当的事,大手一挥让下人从库房里给她搬了许多东西过去,一人高的珊瑚啦,青玉屏风啦,什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