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优雅的姿态是尊重
我们曾无数次夸赞别人漂亮、优秀、有气质……但是,很难想象一个隔着屏幕看到的女子,就那样出现在那里,或认真聆听,或娓娓道来,就让人觉得美到令人震撼。尤其是她藏在谦卑里的高贵,更让人看到一种最优雅的姿态。
2017年9月3日,“董卿跪地采访”的微博成为了热搜。而这段被反复播放的“董卿三分钟三次下跪”的视频,来源于9月1日一档《开学第一节课》的电视节目。节目中,董卿一袭白色修身鱼尾裙,得体而美好,没有半点锋芒。已经从事翻译工作70多年的翻译大师许渊冲老先生,依然思维敏捷、声音洪亮。从说话的内容和笑容中,足以让我们看到老人丰富的情感。
而在董卿采访已经96岁的老先生时,为了能更好地与老人进行交流,与老先生保持平视、仰视的角度,听对方讲述翻译事业的故事,她选择了跪地的动作。正是这个姿势,被网友们称为“跪出了最美的中华骄傲”。
第一次,是董卿向孩子们介绍老人小时候的英语水平时,她跪在老人身边,带着崇拜又尊敬的眼神向老人提问;第二次,是董卿和老人谈论到老人的工作时,老人刚要仰起头回答,她立刻单膝跪下,与老人保持平视;第三次,是谈到老人每天晚上都要读一篇莎士比亚的作品时,她带着关切又有点心疼的语气问老人晚上几点睡觉。
跪下去的是身子,站起来的是灵魂。这三次不经意的下跪动作,让观众对董卿大加赞赏,对她的职业素养和品格倍感钦佩。而在这三次下跪的动作中,我们也看到了董卿对老人的尊重,以及最优雅的姿态。
而且,不仅是老人,董卿在面对军人、小孩和残疾人的时候,都敢于屈身。这不是夸张的捧,更不是刻意的技巧。而是一种融入骨髓的优雅特质,是把别人放在心上自然流露出来的尊重体现。
不得不说,如果我们继续用“漂亮”这个词来形容董卿,已经太浅了。该怎么说呢?就像有人对她的评价:“有魅力不风情,有学识不卖弄,有涵养不矫情,不姿态不摆谱。”那真的是值得用心去体悟的温润成熟。
由此可见,真正的尊重其实是一种平等,一种不卑不亢、不仰望不俯视的态度。而层次越高的人,越能明白尊重意味着什么。董卿明白,所以她更显高贵和优雅。
另外,一个能够尊重别人的人,往往语言上也会显得热情。比如在谈话时做出积极的反应,向对方报以点头、微笑、手势等“反馈”。这样就能出现心与心的相撞,情与感的交融,使双方显得更加亲切、自然。
柴静在采访“武汉市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徐月英时,对方作为一家大型饭店的执行经理,把对客户的应酬也习惯性地用在了采访上,始终带着微笑且客气的面孔。
对此,柴静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放低自己的姿态和她拉起了家常。
柴:你现在家住哪里?
徐:在汉口范湖。
柴:每天从汉口赶到武昌上班得一个多小时吧?
徐:是啊。
柴:我也是这样,桥上经常堵车,夏季就容易中暑。天天这样也是够辛苦的。
徐:是啊。
柴:听说你还有个孩子,累了一天回去还要照顾孩子。孩子多大?
徐:5岁。
柴:挺可爱吧?
徐:小家伙挺聪明。有天回去累了,小孩说“妈妈,妈妈,你累了,我帮你捶捶背”,说着,一双小手就捶了上来。哎呀,孩子一撒娇什么累啊、苦啊都忘了。
就这样,徐月英的脸部表情慢慢松弛下来,气氛变得轻松和谐,采访自然顺利完成了。名人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这样。在该弯腰的时候弯腰,该放低姿态的时候不倨傲,即便胸中有千秋万壑,也应内敛从容、谦卑待人。
想要达到这种要求,真正做到尊重他人,我们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还要学会欣赏和接纳,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别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不排斥,不藐视。更要学会尊重别人的缺陷和缺点,做到不取笑、不歧视。
在尊重别人的同时,我们的亲和力也将感染到周围的人。而在社交场合中,有亲和力的女人会更富有人缘魅力,因为她让别人感觉面善,相处起来舒服、自然,所以总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同样,也会给别人留下随和的好印象。
2.练就没有“距离感”的笑容
世界名模辛迪·克劳馥曾说过:“女人出门时若忘了化妆,最好的补救方法便是亮出你的微笑。”因为在人际交往中,亲切的笑容就像一张有情无言的名片,可以帮助我们施展亲和力的“开场白”,开启成功交际的金钥匙。
况且,女人甜美的微笑透出的是宽容,是善意,是温柔,是爱意,更是自信和力量。亲切的笑容使人赏心悦目、开朗心情、惬意舒坦。无论亲密或生疏,只要粲然一笑,世界都会向我们敞开温暖的怀抱。
我们都知道,对于主持人来说,亲和力是少不了的一项要求。而被同行戏称为“上海开花,北京结果”的董卿,正是以其落落大方、充满亲和力的甜美微笑,赢得了选手的信赖,也征服了广大观众。
但是,董卿却曾透露,自己初到北京时总给人一种“距离感”,这让她很是困惑。她说:“我到了北京后,很多朋友就来问我,‘你是不是上海人?’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会看出来,他们说,‘上海女孩总是给人一种距离感,哪怕是微笑的时候,笑容里也有一种距离感。’说了之后,我也注意了一下,觉得确实是这样。”为了改变这种现象,董卿开始主动和人拉家常,渐渐练就了没有“距离感”的笑容。
“生活中,我不属于特别爱笑的。舞台上我爱笑,很多人也很喜欢我的笑容,觉得很真诚。我心甘情愿地把这个最好的、最美的我,留给观众,这不是虚伪,站在舞台我就很开心。非常享受工作的感觉,有时心情不愉快,但上了台就全忘了。”董卿说。
朱自清先生曾这样描述过女性:“女人有她温柔的空气,如听萧声,如嗅玫瑰,如水似蜜,如烟似雾,笼罩着我们,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发,一转眼,都如蜜在流,水在荡……女人的微笑是半开的花朵,里面流溢着诗与画,还有无声的音乐。”由此可见,亲和力的笑容确实是我们通向另一个人内心最短的道路。尤其是女子温和的笑容,犹如桃花初绽,涟漪乍起,总能带给人温馨随和之感。如果女子在各种场合都能恰如其分地运用笑容,那无论是传递情感、沟通心灵,还是征服对手,都将不是问题。
因为无论是我们的客户还是朋友,甚至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只要我们露出亲切的笑容,对方都会下意识放下戒备,主动与我们沟通交谈。所以说,一个女人脸上亲切的笑容,比那些昂贵的脂粉更能透出她的魅力。
周涛同样是人们非常喜欢的央视女主持人之一。她美丽大方、端庄典雅、声音甜美、反应灵敏,拿起话筒来总是笑语盈盈。而除了主持人的身份之外,周涛还是全国政协委员。
在2014年举行两会期间,许多新闻工作者和央视主持人委员都出席了会议。精致的发型、优雅的妆容、干练的服饰,这些熟悉的美女主播无不透露出一种成熟女性的魅力。
而在众多美女主持人中,网友纷纷表示“周涛最美”,因为她神情轻松,笑得最甜美,最没有距离感。
脸上挂满微笑的女性,能够自然而然地显现出她高贵的气质。因为亲切的微笑会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的友好和优雅,而不会令人觉得高傲和生涩。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如果都能用微笑来接纳对方,可以反映出我们良好的修养和挚诚的胸怀。而这种诚挚的感受,会让我们获得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多得多的美好情感。
那么,我们该如何增加自己颇具亲和力的笑容呢?
有人说,国际标准的笑要露出8颗牙齿,其实不然。具有亲和力的笑容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只依靠几颗牙齿就能衡量的。当然,在一般社交场合中,露出牙齿的笑容确实会让人感觉更亲切一些,而露出牙齿,打开牙关的笑也会感觉比较自然。
微笑的最高境界是“眼神笑”,所以,增加亲和力的第二个秘诀,就是学会用眼神传情达意。当我们与别人交流的时候,眼神应该柔和,用眼睛的正中去平视对方,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亲和力。
如果我们想练就这种笑容,不妨对着镜子,嘴角微微向两边牵动,眼中由心充满喜悦之情,面部肌肉柔和而放松,然后不断调整嘴角牵动的幅度,就能找到自己最得体、最亲切、最自然的笑容和面部表情。
无“距离感”的笑容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练成,但不能伪装。因为最感人和最动人的笑容,一定是发自内心的,源自心灵深处,是真挚和真实的。如果我们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勉强挤出一丝笑意,肯定会让人觉得虚假做作。
3.主动和人拉家常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苦恼:别人谈天说地,聊得热火朝天,自己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保持“高冷”的姿态。想改变?很简单,主动和对方拉拉家常就行了。
拉家常,是人们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拉近与朋友或陌生人的距离,从而听到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想法,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对方。董卿在主持节目的时候就经常跟选手拉家常。她会跟评审开玩笑,跟观众互动,开心的时候会咯咯地笑,感动的时候会双眼噙泪。因为她的收放自如,总能给人一种亲切、真挚之感。
成名于主持央视青歌赛的董卿,在主持青歌赛时,她所在的演唱环节通常都不会出什么意外。
因为在这个时间段,董卿总会和选手站在一起,要么帮选手解围,要么和选手唠唠家长里短。她问得贴心,选手答得自然,评委笑了,观众鼓掌,选手们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渡过难关”。董卿的亲和自然在节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节目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所谓的拉家常,最重要的是“拉”,关键点是“家”,可贵的是“常”。拉来拉去,距离拉近了,隔阂化解了。而在这样的嘘寒问暖中,拉出的更是让人暖心的亲切。在拉家常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对方为话题的中心,比如我们可以试着多谈谈对方的家乡、工作和孩子等,让对方有话可说。
与人拉家常可以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我们与谈话者之间的距离。就比如说新闻采访,被采访的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
魏凌洁是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第二届十佳主持人。2000年至今,她已经担当了许多大型节目的主持工作,如《湖北新闻》《调解现场》《天天汇报》《故事中国》等。其中,民生类新闻关注的都是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需要随时替老百姓分忧,为老百姓说话。所以,每当遇到谁家发生了什么不公平的事,身为主持人的魏凌洁总会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在节目中为他打抱不平。
等喜欢她的观众多了,她就开始隔三差五地往社区跑,常常跟着记者跑一线,找居民们拉家常。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大家都在关心些什么,想知道什么。比如哪家的楼房漏水了,哪个小区有噪音扰民了,哪家有困难了等,她都会跟记者一起想方设法帮大家解决。
如今,在街坊邻居们的心目中,喜欢和大家拉家常的魏凌洁就像自家女儿一样,都觉得她很贴心。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与陌生人交流都是口语交际中的一大难关。处理得好,可以让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但若处理得不好,就可能会导致双方四目相对、局促无言。这个时候,巧妙地与对方唠唠家里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而在和别人拉家常的时候,我们应该带着感情从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既要听对方说,又要给对方讲讲自己的事情,做到坦诚相待。
1.与老人交谈。一般老年人都比较喜欢回忆往事,与他们拉家常的时候不妨多聊聊他们的过去。另外,老年人的社会交际相对来说比较少,活动范围也比较窄,同样也很想知道家门以外的一些新鲜事,我们也可以跟对方说说。
2.与中年人聊。中年人往往最喜欢谈论子女家庭、时政新闻、养生之道等等。
3.与年轻人聊。聊他们的感情、娱乐八卦等,都是不错的话题。
4.与小孩儿聊。聊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美食等,小孩都比较感兴趣。
拉家常的同时,我们的亲和力就会感染到周围的人,让对方觉得我们面善,相处起来舒服、自然,给人留下随和的好印象。如此,和谐的交际氛围也就产生了。
4.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西方有谚语说:“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你跌倒的拐杖。”所以,真正的智者绝不会回避自己的短处或过错,反而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改正自己的缺点,让自己获得提升。而董卿的魅力,同样还体现在她敢于坦言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在虎年元宵晚会上,董卿误把欧阳修的名句“去年元夜时,花市如灯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的“昼”字念成了“书”。
剧作家魏明伦看到节目后,立即通报媒体为董卿纠错。董卿知道后,也在第一时间给魏明伦发了一封道歉短信:“魏明伦老师,您好!好久不见,一切可好?首先对您指出我在元宵晚会上的错误表示感谢。我的确是把‘花市灯如昼’说成了‘花市灯如书’,非常遗憾,也万分抱歉,您的指正,不仅及时纠正了我的错误,也对我今后的工作敲响警钟。”紧接着,董卿又向媒体表示,自己在今后工作中会更严谨、更务实、更细致、更刻苦。如此诚恳的道歉,与那些一听到有不利于自己的言论便心生怒火、破口大骂的人来说,她的胸襟和气量,实在可钦可爱。
事后,有记者问魏明伦:“你对董卿发给你的道歉信有何评价?”他笑着说:“我认为董卿道歉态度诚恳,敢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特别是这一句‘虚心接受观众的批评’,我要向她致敬!”谦虚的人往往会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董卿就是这样的女子。而一个谦逊的女子,不仅能够微笑地面对别人的夸耀,同时还要正视自己的缺陷,找到自己的软肋。
但是,很多人都更喜欢听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不爱听批评之言。别人一批评,有的人甚至会马上心生恨意。因恨而烦恼,快乐自然就与之绝缘了。要知道,真正爱我们的人肯定是想要帮助我们,并且不怕得罪我们,所以才会对我们进行批评。而我们若想获得进步,就应该虚心接受批评,并且心怀感恩。
正如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所说:“一分钟一秒钟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所以,当我们受到批评的时候,首先要明白这是一种被别人关爱的表现,说明自己还很有人缘,出了问题有那么多人关心自己。其次,这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较快地走出生活或工作上的阴影,轻松地走向正常生活。最后,我们还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待遇,受到的批评越多,自己的失误就会越少,进步就会越快,成长就会越迅速。如此,我们确实应该向批评自己的人说一句“谢谢”。
比如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主持人文静,就曾因在节目中打哈欠一事,向广大观众和网民致歉,并且表示感谢。
对于自己在节目中出现的疏漏,文静在致歉信中写到:“4月17日,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进行当中,作为主持人,我把直播时间误认为是广告时间,同时,没有听清导播的口令,出现了疏忽懈怠,在节目直播中间打起了哈欠。节目播出后,我非常难过,并深深地自责。作为央视节目主持人,出现这样的失误实属不该。在此,我向广大观众诚恳道歉!”此外,文静还表示:“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和网民对这起播出事故进行了议论和批评,我都虚心接受。同时,对你们表示感谢!因为你们的关注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的支持。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朝闻天下》栏目,随时给我监督和提醒。今后,我会加倍努力地工作,在屏幕上保持良好的状态,回报广大观众的厚爱。”聪明的女子会懂得,在别人批评自己的时候,放低姿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因此,当别人给予了我们善意的批评后,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对对方表示感谢。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对方的心中博得更加谦虚的好印象。
况且,像董卿这样的名人都敢于放下姿态,虚心接受别人批评,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要知道,有时候一味地坚持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对的,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才可以不断进步。因此,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随时总结经验教训,多听取过来人的意见和建议,才有助于我们看得更远。
5.错了,就真诚道歉
有些女人在犯错后会显得茫然失措,不知该怎么办,或者是因为脸皮薄,担心丢面子,所以不敢承认,也不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以至于到最后,事情不断恶化发展,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样不仅无法保住自己的面子,反而更加劳神伤身。其实,只要我们勇敢一些,做错了事,就去真诚的道歉,那这件糟糕的事情可能也会变得好起来。比如董卿,她就是这样做的。
2009年的央视春晚上,董卿在为相声《五官新说》的出场报幕时,将“有请马(季)先生的儿子马东……”错说成了“有请马先生的儿子马季……”而在当时,她并没有察觉到这一错误。晚会结束后,董卿因此遭到了来自各地网友和观众的批评。
董卿事后回忆:自己主持节目回家后反省至凌晨,第二天在不安稳中醒来后,“眼泪还是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就在深深的自责与无比懊悔中,她度过了那个难捱的大年初一。在她看来,一丁点儿的错误,都是不可原谅的。为了弥补自己所犯的错误,她决定主动道歉。
于是,在央视春晚幕后导演组研讨会上,董卿针对自己的失误,诚恳地向导演郎昆、马季的儿子马东及全国观众道歉。
在之后的元宵晚会上,依然担当主持人的董卿在马东上场表演时,再一次就春晚上的口误向马东和全国观众道歉。站在董卿旁边的马东感动地说:“为了我们爷俩儿的名字,董卿这个年都没有过好!”此话一出,全场顷刻掌声雷动,也让一直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的董卿,终于能释放自己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
当一个人犯了错误之后,躺在那里寻找借口永远是最容易的事,但这并不会让我们有所收获。要知道,每个人都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犯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犯错误后的态度和改变。
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却还是硬着头皮不认账,甚至为自己争辩,结果导致矛盾升级,彼此的隔阂不能消除,互相之间的交往是谈不上了,还让人觉得此人蛮不讲理。相反,如果我们能主动认错,不仅能帮自己认识到自身不足,还能提升我们的人格魅力。
因为一个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因此,在问题面前我们所要做的,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推卸。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别人的信赖,从而看低我们的道德品行。想想看,如果我们的老板这样看待自己,那必定不会再对我们委以重任了。
而聪明的人都很清楚,对于自己的错误,不找任何借口而去主动承担责任,表面上看似乎有点“傻”,但这样的人往往具有必胜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和完美的执行力。这样的人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不会浪费时间,更不会错过任何机会。所以,这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也是指日可待的。
著名主持人黄菡谈到和《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的合作时,黄菡笑言自己被孟非“打击到了”。她说:“每次我说什么,说完了之后孟非会加一句‘黄老师的意思是……’好像是给我翻译一样。他觉得我的表述特别‘绕’,要再解释一下才能让观众明白。”虽然孟非的“翻译”有点打击人,但后来黄菡却“欣慰”地发现,自己的观点被孟非“翻译”之后,确实显得更加直白了,而且听上去很新颖。因此,黄菡在采访的过程中也表示,这确实是自己的问题,并且认为有错就要改,这样才能让自己避免出现更多的错误。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其实是女人职场生存的法则。就拿女性管理者来说,如果这个人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够让大家满怀信心地跟着她继续开拓市场?而事实也告诉我们,当我们在掩饰错误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错过了真正能够改进的机会。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干干脆脆地承认错误,并从承认错误中获取力量。根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承认错误后的女人,如果是女领导,下属会因此而更加尊重你,心悦诚服地听从你的命令;如果是面对自己的朋友,朋友会因为你的坦诚,而变得更加信任你;如果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孩子会因为母亲的诚实,而上了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反之,如果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一直躲躲闪闪,试图寻找借口逃避责任,那么弥补错误、改正错误将遥遥无期,而且很可能需要用一个又一个借口去逃避,用一个又一个谎言去遮掩,这样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总而言之,做错了事情,就应该真诚地道歉,这会为我们赢得更多的信任、尊重和理解。
6.把“我”变成“我们”
不知人们有没有注意到,孩子在玩游戏时或想要某样东西时,通常都会说“这是我的”“我要……”,这里的“我”,就是一种自我意识强烈的表现。在孩子的世界中,这也许是无关紧要的,但如果成年人也是如此,很可能就会给人一种自我意识太强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毕竟,没有谁会愿意跟自私的人交往。
就像亨利·福特在描述最令人厌烦的行为时就说过:“一个满嘴都是‘我’的人,随时随地只会说‘我’的人,一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在《朗读者》的节目中,董卿在访谈环节经常会提到“我们”这个词。比如在采访乳腺癌患者张家敏时,当张家敏说:“我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自己醒来还活着呢,活蹦乱跳的,那赶紧起来吧,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董卿接着说道:“我们又有了一天的时间。”“就是。所以真的,等到你年老或者到了自己回忆往事的时候,像我们这个年龄段,就真应了保尔·柯察金的话——对我们来说他是偶像:活着的时候,你不要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要因为不尊重生命虚度年华而悔恨。我就感觉到我没有虚度年华,我也没有碌碌无为。我觉得,也不用讲什么人生观啊这些东西,人活着吧,还是应该活得有点意义。”“我们在您身上看到了这种意义。”董卿这样说。
《福布斯》杂志中曾刊登过一篇名为《良好人际关系的一剂药方》的文章,里面提到:“交谈中最重要的5个字是‘我以你为荣’,交谈中最重要的4个字是‘您怎么看’,交谈中最重要的3个字是‘麻烦您’,交谈中最重要的两个字是‘谢谢’,交谈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你’,而在交谈中,最不重要的一个字是‘我’。”和人交谈时,“我”字说得太多,会给人一种突出自我、标榜自我的感觉。这在无形中会让对方和我们之间筑起一道防线,形成交流障碍,从而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认同。因此,会说话的人在和别人交流时,都会避开“我”字,用“我们”来进行交流。
事实上,如果我们在与别人交流时,经常用“你”或者“我”来做指称,很容易给人一种距离感。这种时候,如果我们想要增进彼此的感情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多使用“我们”,就会让对方觉得我们把他当成了自己人,自然也会对我们产生一种亲近感。比如柴静,她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就很喜欢使用“我们”这个词。
柴静在北京大学的一场演讲中说:“一个国家只有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明天更好。”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柴静这样说:“我们的文化和教育有很多插在我们脑子里的障碍,或者说桩子。最近我在写一本书,其实就是写我自己怎么拔桩子的过程。比如,我们都习惯有一个黑白分明的世界,延伸出了很多愤怒和仇恨……”在柴静的语言中,因为她把“我”的角度换成“我们”的角度,所以很快就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因此,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用一句“你觉得这么做对吗?”来指责别人,不如换成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样做究竟对不对”,这样会更容易让人接受,也更容易缩短我们和别人的心理距离,促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
总而言之,我们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只有将话说到对方的心坎上,才能顺利引发对方的共鸣。要做到如此,就需要我们能将自己和对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我们”的身份获得谈话的成功。
7.把“谢谢”说得很动人的姑娘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多一些感谢,人就会显得谦逊,就能多一份爱心和温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在相互的“谢谢”中变得更加亲密。所以,面对身边所有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甚至是批评自己的人,都不要忘记说出我们的谢意,并用良好的心态回报他们。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得到他们更多的信任、支持和帮助,这是对我们大有益处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在节目中,无论是面对选手、嘉宾,还是被采访的人,董卿都会向对方说“谢谢”。比如在送别青歌赛的落选选手时,她亲切地说:“这一刻,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新的旅程起航的时刻,就看你们用什么样的胸怀去对待它,祝福我们年轻的选手们,也感谢你们用青春、用歌声装点了我们的舞台。谢谢你们,你们也辛苦了!”面对来自丹东的选手时,她又说:“谢谢,谢谢你们!不过在喝到清亮的丹东水之前,我们已经听到了你们清亮的歌声。”不得不说,这个把一声声“谢谢”说得如此动人的女子,确实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好感和支持。
心理学家认为,人际之间存在“互酬互动效应”,即我们如何对别人,别人也以同样的方式给予回报。道声“谢谢”,看似平常,但它却能引起人际关系的良性互动,成为交际成功的促进剂。
所以,一句简单的“谢谢”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彼此的沟通,增进感情的积累。
周芳菲是个脾气暴躁的姑娘,上班时,因为她动不动就发火,经常把同事气得够呛。她一直觉得,自己这样的性格挺好,有什么说什么,也不会受人欺负。但在她离开公司的时候,却没有人来问候她,更没有人相送。她这才感受到,自己的人生竟然如此失败。
后来她才知道,不仅是公司的同事讨厌她,就连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都不大愿意跟她联系。直到有个朋友忍不住对她说:“芳菲,你不觉得自己太自私了吗?你总是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不愿意照顾别人的感受,谁愿意和你这样的人在一起?”她终于开始正视自己的问题。为了改变,她去尝试客服的工作,每天接到几十个投诉电话,并且大多都是不合理的。面对这些控诉,她不仅要一一听完,还得耐心地说:“谢谢您的来电。”时间一长,她开始明白,自己当初确实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现在,她在一家品牌鞋店做售前、售后服务,有时还要参与市场推广、设计等。无论遇到多么难缠的客户,她都会非常耐心地为对方解答、细心引导,等对方离开后,她会躬身相送,并说:“谢谢您,希望您下次光临。”不少认识她的客户都说:“这姑娘人好,特别耐心,找她准没错。”向别人表示自己的谢意,是一个积极有意义的举动。比如当我们接到一个推销电话,如果耐心听完并回复一句:“谢谢,我不需要。”那对方多半也会说:“谢谢,对不起,打扰了。”看,好的表达真的会传染,而我们的衷心感谢,同样也会换来真心相报。
况且,说一声“谢谢”,就是认定别人帮助的价值,从而达到彼此感情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当别人为我们做了某些事情后,我们就应该表示感谢;当别人给予我们关心、安慰、祝贺、指导以及馈赠时,我们也应该表示感谢;当别人为我们做事而未成功,但那份情意同样值得我们感谢。
经常说“谢谢”,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一种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帮助的心态,内心也会因此充满感激,别人也会更乐意与我们共事,并且帮助我们。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也就不难建立了。
另外,我们在说“谢谢”的时候还应该懂得一些技巧,以便让我们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比如谢意必须诚心诚意、发自内心,这样才能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心意。并且,致谢应有明确的称呼,通过称呼被谢人的名字,可以让我们的道谢专一化。如果我们要感谢的是几个人,那就不仅仅要说声“谢谢大家”,还应该一个个地向他们道谢。这样一来,就会在每个人的心里引起回响和共鸣,使彼此间的感情得到进一步交流。
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对方的反应。比如当对方对我们的道谢感到茫然时,我们要及时用简洁的言语道出向他致谢的原因。
8.主动当配角,给对方制造说的机会
日常交流中,有些人为了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总是喜欢侃侃而谈,甚至是口若悬河,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学识渊博、妙语连珠。这固然能够让别人对我们肃然起敬,或者是刮目相看。但如果说出喧宾夺主的话,那结果不仅得不到别人的欢迎,甚至还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要知道,交流并不是演讲,更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双方相互的活动。在谈话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只以自己为中心,好像他人都不存在似的,长久下去,必然会令人生厌。所以,在与他人交谈时,我们要学会当配角,给对方创造说话的机会,比我们自己说好得多。
在《朗读者》一期节目中,节目组邀请了特级摄影师姚建中为嘉宾。访谈开始后,董卿先问姚建中:“您做摄影师有多少年了?”得到答案后,董卿又提起了姚建中的父亲姚经才先生,他也是著名的摄影师,还是中国照相馆“公私合营”后的第一代摄影师。
之后,屏幕上展示了几张姚经才先生拍过的照片,上面有京剧大师梅兰芳、医学家林巧稚、作家臧克家,甚至还有一张周恩来总理的照片。看着这张照片,董卿说道:“周恩来总理的这一张肖像照,几乎就成了他的标准照了。”一句话勾起了姚建中的话题,讲起小时候父亲给他讲当初拍摄中央领导人的故事,尤其是在拍周总理这张照片时的事情,可以说是记忆尤深。
这期节目中,董卿先用姚建中的父亲引出了话题。并且在这之后,她并没有一直说个不停,而是把话题交给了姚建中,让他去讲述那些故事,自己甘当配角,只在关键的时候插上几句话。
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观点被别人接受,总喜欢滔滔不绝,殊不知,自己话说得太多,反而达不到想要效果。相对的,如果我们能想办法让对方多说,自己只要在特定的时候向他们提问,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某些时候对方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事的症结所在,所以只要我们问对了问题,他们就会自动讲出一些事来。而我们只需要聆听,诚心诚意地聆听。
还有一种人,当他不同意别人的观点时,总喜欢急着打断对方的话。其实,这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当别人还没有完整地表达完自己的观点时,我们说得再多,对方多半也是听不进去的,徒劳无功而已。
况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所以会比较喜欢谈论自己的种种成就。就像法国哲学家拉罗什福科所说:“如果你想要制造敌人,那就凡事超越他们;但假如你要的是朋友,则要让他们超过你。”因此,我们需要习惯多让别人说话,多让别人感受到他对你“很重要”!
尤其是在说话方面,不管谈的是什么话题,都不应当只出现“自己”,或者“自己”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或篇幅,只有让话题成为中心,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互相切磋观点,才能使得讨论有所收益。
《鲁豫有约》的节目主持人陈鲁豫,一直是观众争议的热点。有不少人认为,陈鲁豫并不是一个好主持人,因为在节目中,她基本只会说那么几句有限的话来回重复,实在没有特色可言。
面对大家的这种攻击和质疑,凤凰卫视推广事务部总监郭志成却说:“说她喜欢访谈的时候用‘真的’之类的话‘装傻’,我想说,鲁豫本来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会装傻的主持人’。”然后,郭志成接着说:“你看看其他的主持人,有几个能够在做访谈的时候克制住自己的表现欲,不去打搅被访者的?可以让对方尽情地讲故事的?往往是嘉宾开了个头,然后主持人就抢过话来,把嘉宾的故事说了一大截,以证明自己是对嘉宾做过功课的。而鲁豫可以做到,只要嘉宾愿意说话,她可以全程都一声不吭,让嘉宾自由发挥。我觉得这样的主持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做访谈的好主持人。”但凡善解人意的人,在与对方交流时,通常都会在对话中甘愿做谈话的配角,等他人讲述一番时候,才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态。这种把表达机会让给他人的做法,通常会博得他人的好感,使得他人畅所欲言。
林语堂先生曾经写过一本叫作《说话的艺术》的书,上面就说到这样一个观点:“人不能总是以自己为中心,其实自己是妨碍有效倾听的最大障碍。不知不觉被自己的兴趣和想法所缠住,而漏失了别人想透露的东西。”就是在告诉我们,谈得过多更容易暴露自己。而让对方多说,则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对方。当然,让对方多说,并不是指我们一句话也不说,因为过分的沉默也会使对方不好意思继续说下去。要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痛痛快快地把话说出来,从而了解对方的心意,因此,必要时我们应想办法诱导对方多说。
9.淡化自己的优势,照顾对方的自尊心
苏格拉底曾一再告诉自己的学生:“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一无所知。”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在教导自己的儿子时也说过:“你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们更聪明。”这其实就是说,我们要学会“藏拙”,学会淡化自己的优势。如此,我们才能照顾到别人的自尊心,从而更好地与别人进行交流。
《朗读者》最后一期的主题是青春,董卿在采访完郎平后,也对女排队员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当时,几个女排队员站在舞台上后,因为个子都比较高,就显得董卿的个子有点矮了,观众都在笑。
面对这种情况,董卿并没有说什么“我是主持人,只需要会说就行了”这样的话,而是照顾着几名运动员的优势笑着说:“我第一次有了矮人的感觉。”说完这句话后,几名队员也跟着笑了起来。
都说“高调做事,低调做事”。一个聪明的女子,从来都是低调而内敛的,她们从不会自恃有才而目中无人,或是骄傲自大。这,其实就是一种淡化自身优势的表现形式。
而所谓“淡化优势”,也表示在别人面前故意装糊涂,以此来照顾别人的自尊心,从而获得他人的好感。因此,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在已经具备了很多优势的前提下,最好不要在别人面前“显摆”自己的聪明,那样不仅会让我们失去更多朋友,还可能会招来别人的嫉妒。
因此,无论我们现在具备什么样的优势,都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要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显摆自己。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高傲的、看不起人的人说话。当我们学会了淡化自己的优势后,则可以让自己保持一份谦逊的态度,而从获得别人的好感。
1997年,央视主办的《挑战主持人》大赛进行到第七季时,共有4位选手参与了角逐,在一轮比赛结束后,一个女孩被淘汰出局。而在剩下的3名选手中,有一位女孩是身材特别高,但她的站姿却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不是很舒服。
到第二轮比赛时,选手会与主持人阿丘制作一期访谈节目。这位个子高挑的女孩说:“观众都能看得出来,我身材很高。但是观众不一定知道,这么高的一个主持人,特别还是一个女主持人,选搭档是一件挺难的事情。所以从参加节目到现在,我养成了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一直哈着腰,虽然我知道很难看,但是我觉得这样可能会让我降低一些身高,让我与同伴的合作更加和谐。”后来很多人都说,这个女孩是有灵性的,因为她懂得淡化自己的优势,照顾别人的自尊心。
如果是我们的话,我们愿意一直哈着腰进行比赛吗?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的。但不得不说,当我们学会淡化自己的优势后,别人也会更加欣赏我们。想想看,当我们在说话时给对方一个台阶,其实就是在给自己铺一条后路。我们照顾到了对方的面子,那么别人自然会对我们心怀感激之情。
另外,我们在淡化自己的优势时,还可以突出表现一下自己的劣势,故意向别人示弱。因为当我们把自己的缺点主动表现出来的时候,虽然会给别人一种“平平常常”的印象,但这样一来,对方和我们交流的时候也就不会产生危机感了。
除了突出自己的缺点之外,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成功时,也要低调一点。比如当我们被领导委以重任,而我们恰好又完成得非常出色时,如果我们在同事面前开口闭口就说:“哎呀,这件事多亏了我啊,我当时……”这种在别人面前显摆的话,同样会让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同事觉得没面子。
但如果我们这么说:“这件事很简单的,而我也是运气比较好,大家谁做都一样的。”这么一说,我们就把自己的功劳简单化了,淡化了自己的成功,那别人的自尊心自然也不会受挫了。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特意在具有优势的同事、朋友面前夸奖对方,因为这种夸赞虽然可以帮助我们获得优势者的好感,但却没有照顾好其他人的面子。当我们一味地夸赞优势者的时候,其他人可能就会自感不如,甚至可能会认为我们在有意贬低他们。所以,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这样的话我们最好也不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