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为了找钥匙把家里翻个底朝天,结果却发现它在自己手里?你是否觉得面前的人很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你是否为一些本该忘记的事情却始终纠缠于你的脑海痛苦不已?其实,记忆是心理中的重要部分,了解了心理学你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改善。
你是否为了找钥匙把家里翻个底朝天,结果却发现它在自己手里?你是否觉得面前的人很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你是否到银行取钱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密码?此时,你可能会无奈地摇摇头说:“咳,我怎么这么健忘!”
生活中,你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朋友的婚礼或者生日聚会上,对面的沙发上出现了一张笑脸,并热情地向你伸出了双手,微笑着对你说:“真的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再次看到你!”此时,你可能会感到一阵惶恐:“我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个人,他是谁?”但是,出于礼节你还是回敬以笑脸,并敷衍着说:“我也是。”不过,你的表情还是出卖了你的不自在。
这时,对方可能会提醒你说,在去年的一个朋友聚会上,你们两个曾经坐在一起品了很长时间的茶,并且对当天的糟糕天气表现得都很遗憾。不过,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你觉得自己像小说《尤米尤拉》中的小说家那样,因记不起女主人公所说的婚姻承诺而困惑不解。你敢肯定,假如事情刚刚过去一个小时或者一天,你们两个再次碰到的话,你肯定能够记起他是谁。但现在,你真的无能为力,于是你只能打哈哈说:“我想起来了……”事实上,你依旧觉得自己还是第一次见到他。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罪魁祸首就是健忘:随着时间的流失,开始遗忘原有的记忆信息。这种现象几乎人人都遇到过,所以说并不陌生。例如,走到超市,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张嘴和别人说话时,不知道自己想讲什么?拿起电话,不知道自己想要打给谁……有的时候,健忘会让我们感到非常尴尬,例如别人和你说话时,你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是谁。如此,别人嘴上即使不说什么,也会觉得这是你对他的不在乎、不尊重,进而就不会对你产生好感。
健忘,也许是记忆中最为普遍的缺陷,它每时每刻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曾经鲜活的记忆随着新经历的到来而迅速褪色。日记本中的很多事情,你当时觉得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可是一个月或者半年之后,你再翻看时,读着当初痛苦、沮丧的语言,却可能丝毫也想不起来当时是什么事情让你如此痛苦。你不得不承认,记忆在时间的流逝中也慢慢开始褪色。
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健忘发生的原因,并找到了有效的方法来对付它。19世纪70年代后期,年轻的德国哲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在逛巴黎的旧书店时,突然产生了灵感,发现了记忆的遗忘规律。
1885年,艾宾浩斯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众所周知,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艾宾浩斯经过多次的试验,得出了记忆遗忘的时间:
随后,艾宾浩斯又根据实验发现的数据描绘成了一条曲线,即着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见下图)。在这个曲线中,数轴表示学习或者生活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或者事件,横轴则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的规律。
这条曲线给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遗忘是有规律的,且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另外,有人曾经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对学习同一篇课文的两组学生进行考察,甲组学生在学习后不久即进行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之后,发现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艾宾浩斯曲线和这个实验就告诉我们,只有对学过的知识或者发生过的事情时常温习,才能有效地防止遗忘。
的确,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经历过的事物,练习过的动作等,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但是,从“记”到“忆”是有一个过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细节开始遗忘,再加上后来的相似经历对记忆的干扰,遗忘就变得十分正常了。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多记住一些东西,不要让自己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烟消云散。做学生的,希望自己不会或者很少遗忘学过的知识;职场人士,希望自己不会因为遗忘耽误工作;生活中,人们希望自己不会因为遗忘而造成尴尬情景的出现……那怎么才能有效地阻止遗忘的出现呢?心理专家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条建议。
1.记下多条线索
心理学家发现,对过去的事情所记的线索越多,就越不容易忘记。而许多没有明显线索的事件,就几乎不会留下任何形式的回忆。因此,在记忆过去的事情时,最好能够记下多条线索,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防止遗忘。
2.采用形象记忆术
形象记忆术鼓励人们把希望记住的有关记忆信息转换成栩栩如生甚至奇异的可视图像。例如,有人记忆物理学上的三个宇宙速度时,用“吃点酒”来记忆第一宇宙速度7.9km/s;用“要一点儿”来记忆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用“要留点吃”来记忆16.7km/s。如此,记忆内容就不容易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