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许多成大事者往往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即懂得变通。任何事情都是变化的,就算是同一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性质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区别对待。学会变通,这不仅是做人之诀窍,也是办事之诀窍。
生活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事情一时可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会让人不知所措。其实,当前方已经无路的时候,就应该懂得变通一下思路,如此,问题很可能就会得到顺利解决。如同走路一样,并不是每条道路都很顺畅,当大路上人太多,太挤,摩肩接踵,举步维艰的时候,你不妨走条小路,说不定可以先行到达目的地。所以说,做事情的时候,偶尔变通一下你的思维方式,往往会使人豁然开朗,步入新的境地。
有这样一个实验:准备一只敞口的玻璃瓶,使瓶底朝向光亮的方向,然后,往瓶子里面放一只蜜蜂。蜜蜂知道自己被困在了里面,于是开始寻找逃出去的出口。但是它只是朝着有光的方向飞去,在瓶底撞来撞去,就是没有办法飞出去。直到撞得遍体鳞伤,它也不懂得改变自己的方向歇息一会后,还是朝着瓶底的方向冲撞,最后筋疲力尽,困死在了瓶子里。
后来又放了一只苍蝇进去。一开始这只苍蝇也是朝着有光的瓶底飞去,但是当它撞到瓶底以后,知道此路不通,于是开始改变方向,朝着不同的方向进行尝试,很快它就找到了出口,逃了出去。只知道执着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
通过试验,我们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人受益匪浅。当一个方向走不通的时候,任凭你横冲直撞,都是难以突破的,而只要你稍稍转变一下思路,换一个方向,就会轻松地走出困境。
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固守着一定的思维方式,总是认为解决事情的办法只有一个,办事情总是从一个角度去考虑,结果常常苦恼不已。其实与其坚守着固有的思维方法,不如选择理智地改变,变通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当年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喝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换来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孔子与弟子云游于郑,被反对儒学的一个权贵抓住,要求他们立刻离开郑地,并且保证再也不传播儒学,不然要被杀头。弟子都很为难,只见孔子毫不含糊地当场保证,而后立刻上路。但当他们一离开郑,就马上着手进行讲学事宜。弟子很不解地问老师:“老师不是教我们讲诚实信用吗?既然已经保证了不再讲学……”孔子哑然笑了:“请问儒学有没有错?没有,那么郑人的要求是无理的,对无理之人就应该用无理的办法,对与无理之人的约定就不必那么认真了。”
孔子落魄于野,弟子去向当地富人求食。富人一听是孔子的徒弟在讨饭,就写一“真”字,问他是什么字,弟子说是个“真”字,可是富人非说不对,不给食物。孔子听弟子一说就去了,说:“直八。”富人连呼:“厉害厉害,果然不愧是大师。”弟子疑惑,明明不就是“真”吗?孔子说:“认真,认真我们就不该讨饭了,现在就是认不得‘真’的时候啊。”
古人有云:“随流性转,乃是常人。”任何事情,都要根据时势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很多事情只有学会灵活地变通,才能成功地把问题解决,让事情办得更完美,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虽然我们钦佩“不食嗟来之食”之人的气节,但一个人如果连生命都失去了,其他的一切恐怕都无从谈起。所以,保持变通,能屈能伸,不失为更明智的选择。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变通是人生永恒的生存法则。善于用变通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生命的道路才会一帆风顺。因此,不被“常理”所拘,行“变通”之道,是一个人办事的要点。
1.勿被“常理”所拘
人们做事常常讲究常理,也要合乎常情。而且,我们是一个重视常理的民族,遵从常理也能够使我们避免很多错误。但是在某些时候,我们只有不被常理所拘,不按常理出牌,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2.大事坚持原则,小事学会变通
在大事上坚持原则的人,像大山一样可靠,这种人有主见,遇事不会犹犹豫豫、随波逐流,他们比普通人更有决策能力,更能够干成大事。但是,在一些小事上,我们也应该根据需要灵活应变,不应该用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要根据人情事理调整自己的办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