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到动手的时候,杀一人容易,灭千机楼难。
萧焱耐住脾气,缓缓道:“愿闻其详。”
林纾随手在桌子上涂画,“从瀚北进入大尧,水路、陆路皆行的通。水路绕道海上,路途遥远,耗时漫长,加上瀚北人不谙水性,选择水路的概率...可能几乎没有。陆路则必须经过三关之一:潼云关、落雁关、飞雪关。这三关均有重兵把守,只允许商队、使臣出入,验明通关文书,方才放行。”
“问题出在商队上?”萧焱略一沉思,很快否定这个猜测,“不可能。”
那是瀚北王族的商队,无比忠诚。策反商队中人来获取阿兰氏王族的消息,他不是没试过,重金利诱甚至严刑逼供,收效甚微。千机楼在这方面的手段,不会比他高明。
林纾又笑,这就是她喜欢这个朝代的原因之一,思想的局限性,信息的不对称,有太多空间供她发挥,“问题确实出在商队上。千机楼在笼络人心上,无往不胜,偏偏,瀚北有几只商队软硬不吃,油盐不进。但这并不妨碍我获取消息。我有密令,但凡这几只商队入关,事无巨细:人马货物、一餐一饮,全部上报。前不久,一支商队入关,一路南下,并无异常。直到过了崤山,探子回报,队伍中少了一匹小红马。那可不是普通的小红马,而是汗血宝马。又过了不久,这匹小红马出现在京城附近。”
“瀚北人自以为行踪隐秘,却不知一入京城,就被千机楼盯上。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也在千机楼掌控之中。”萧焱片刻沉吟,林纾算无遗策,有勇有谋,若能为自己所用,该是何等幸事。
太阳越升越高,阳光透过敞开的窗户洒在他身上,勾勒出的轮廓刚毅沉静。
林纾阅帅哥无数,古典的现代的主流的非主流的,毫不夸张的说,还没有哪个男子能入她的眼。萧焱算是为数不多,让她看一眼之后,还能看第二眼的男子,静水流深,贵气天成。
抿唇一笑,“也不尽然。他进入京城时,我坐在茶楼里,远远望过一眼。好奇心一过,就不甚着意了。”
林纾说罢,慢条斯理的吃汤圆,以至于萧焱不得不追问,“为何望了一眼,就不再留意?楼主难道不想知道,瀚北人不远千里来到京城,有何秘辛?”
林纾放下汤匙,“唔,那是个女人,准确来说,是位姑娘:她穿着男人服饰从北门大街走过,街道两旁全是铺子,酒肆茶楼、典当票行,皆不留心,唯独路过胭脂铺,驻足了片刻,望见绸缎庄,目光停留了几瞬。尔后,在距离焱王府最近的客栈落脚。王爷威名在外,引得姑娘们思慕,不远千里投怀送抱,少见,却不稀奇。再追查下去,流言蜚语的,对人家姑娘不厚道。”
见微而知著,且懂得进退。萧焱心中叫了一声好,忽又想起一事,“闽越一战,千机楼功不可没,但毕竟是江湖势力,本王不得不防。安排人手调查楼主身份,恰逢百草堂神医声名鹊起,又有送药一事,就顺路查了一查,于是,就在林兄的书案,发现千机楼秘信和楼主金印。想来,不是本王的暗探本事了得,而是楼主有意为之,目地就是引本王相见。”
废话说的够多了,林纾不再兜圈子,“林某是生意人,搜罗消息,互通有无,不伤天害理,不畏从强权。王爷想要任何消息,拿同等价值的宝物交换,你我合作愉快。若想将千机楼收归自己麾下,或者连根拔起永除后患,我敢保证,不会是王爷想要的结果。”
“若本王执意一试,楼主奈我何?”萧焱抬了抬眉梢,沙场征伐的凛冽气度扑面而来。
林纾微微叹气,她自己素来很识相,互惠互利的生意送上门,哪有不做的道理。但萧焱颇有几分王室的傲骨,拼着自伤八佰也要杀敌一千,不是不可能。
硬碰硬不是她的风格,投其所好才是上策,一个沙场征伐的王爷,会为什么折腰?宝剑美人?谋士将才?金珠玉器?
林纾想了想,念道:“兵者诡道也,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故经之以五事,曰:道、天、地、将、法。”
一字一句,落在萧焱耳中,如珠玉坠地。那双沉静如潭的眸子,泛起星河般熠熠光彩,语气几乎是迫切的:“说下去!”
林纾挑眉,“这是一卷兵书的开篇,共一十三篇、六千余字。王爷若接受林某方才的提议,林某可以每…月默写百字,送给王爷。”
“一言为定!”萧焱果断答应,又问:“著书之人,林神医可否引见给本王?”
这王爷还真识货,林纾心中感慨。
只是,她自己莫名其妙来到此处,从襁褓中的婴儿长大成人,一十七年间,阅览古书上千卷,观察天象和万物生长。目前得出的结论是,这片大陆的自然规律与地球如出一辙,昼夜更替,寒暑有时,但大尧这个朝代、此间文字记载的历朝历代,从未在自己所知的地球文明出现。
平行空间?还是每十亿年一个人类文明的循环?
她不知道。
可以确定的是,此间的历史文献,从未记载过孙子兵法,更没有关于这位大家的只言片语。
所以,引见是不可能了。
“实不相瞒,这卷兵法是林某在一处古墓中发现,本想带出墓葬,卖个好价钱,谁知那古卷见风而化,成了齑粉。幸好林某提前翻看过一遍,字句章法,约略记得。”
换言之,除了她,谁也默不出这本书。萧焱想要这卷兵书,只能与千机楼合作,别无他法。
“楼主怀才若此,千万保重。”萧焱望了望窗外,天色大亮,军营里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决断,不能久坐,“既是合作,自然要有来有往,上一次,千机楼透露闽越军机,帮了本王大忙,作为交换,不知楼主,想从本王这里得到什么?”
“自然是王爷力所能及之事。”铺了许久的丝线,终于牵扯出主题,林纾正色,“皇帝择后,请王爷举荐林相的孙女,林幼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