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69500000018

第18章 风俗节日(1)

1.除夕

除夕,就是春节的前一天,又叫“大年三十”,春节间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在这天晚上,要接回灶神,全家共吃年夜饭。不同地区年夜饭品种也有差异,大部分地方习惯吃饺子;有的地方兴吃面,恭祝长寿;有的地方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还有的地方要吃鱼,而且不能吃完,以示“年年有余”。全家喜气洋洋共同守岁,辞旧迎新,子夜时分,钟声一响,立刻家家户户鞭炮齐鸣(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火灾隐患现在许多城市已禁放鞭炮),喜庆气氛达到高潮。现在,除夕看春节联欢晚会也成了百姓们的重要活动。

2.春节

春节是我国农历的新年,它是我国民间传统上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它处在秋收与春播之间的农闲季节,用来庆祝往年的丰收,祈祷来年的昌盛。民间叫做“过年”,称之为“春节”则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了。过春节时,传统的活动有扫尘、贴剪纸、贴年画、贴福字、除夕夜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拜年等。

“春节”指的是农历元旦,但过年的活动从腊月(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就开始了。祭灶后,一般都要将家里院里彻底打扫干净,象征着清除过去的陈迹晦气,叫“扫年”。还要贴剪纸、挂年画,在门上贴春联和“福”字用来避邪讨吉祥。现代社会还经常采用寄送贺年卡的方式互致祝贺。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都会穿戴一新,长辈给晚辈分发“压岁钱”。大年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直到初四都忙于走亲拜友,十分热闹;大年初五称“破五”,节间不能打破碗碟,万一打了,要齐道“岁岁(碎碎)平安”。

如今,春节习俗除扫尘、守岁、拜年等传统活动外还有许多有特色的活动。例如有的地方组织赶庙会,举行舞狮、踩高跷等富于民族特色的游艺活动,为人们过节增添了许多丰富的内容。

3.“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这一天家家都要包饺子,俗谓之“捏破五”。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忌说不吉利的话;小孩子们则燃放鞭。“破五”,被看做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的日子。有些地方又把这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划句号了。

其实,破五的由来还与一段神话传说有关。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马上滚回去吧。还有一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庆祝活动,迎接财神的到来。由于初五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

有些早开业的商家,煮饺子时还要故意的煮破几个,掌柜的在外高声问:“元宝挣了没有”,伙计则高声回答:“挣了!”以此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多挣元宝,多多发财。

4.元宵节

“元”是第一的意思,“宵”是夜晚。元宵节指农历元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也是一个十分隆重的日子。西汉汉文帝为庆戡平诸吕之乱正式设立为节,到东汉汉明帝时,因崇尚佛教,遂命士庶百姓在这一天晚上挂灯敬佛,后代沿袭了这个传统,故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花灯节”。

正月十五人们都要吃元宵或汤圆,是用糯米粉包着各种馅滚成的圆子,取“团圆”的意思。无宵之夜各地举行盛大的灯会,各式各样巧夺天工的花灯将夜晚的天空映得格外绚烂。近些年,北方一些城市还兴起了冰灯、游园活动,更是别有趣味。除去大型的灯会,各家各户也都在门口挂上彩灯,讨取吉祥。元宵夜赏灯,常伴有“猜灯谜”的活动,即将各地谜语写成彩条系在花灯上,供人猜度取乐,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还能增长人们的知识。

5.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通常在4月5日左右,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暖,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是出门踏青的好时候,同时也是祭扫墓地的日子。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故事:相传春秋的时候,晋公子重耳流亡到魏国,在困顿中有一次非常饥饿。随他流亡的臣子介子推看在眼里,便偷偷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烤熟了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登了王位,做了晋文公,封臣时却把介子推漏掉了。介子推并不怨恨,背上老母隐居到山西绵山。重耳醒悟后立即派人前去寻找,后寻不得,便放火烧山,心想孝顺的介子推一定会背老母出山的。没想到,母子两个骨气刚强,宁愿被烧死也没有出来。重耳十分后悔、哀痛,遂命在这一日不准生火,只能吃冷食,称做“寒食节”。

这样,清明节主要的活动就是扫墓和踏青。以前,清明节人们主要是到先祖墓前怀念祈祷;现在,人们常去先烈的墓碑祭扫,哀悼缅怀。

6.端午节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日之一,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吃粽子表示庆祝。在南方,人们还在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

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2 000多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上官大夫靳尚等不断在楚怀王面前诋毁屈原,以至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后来,楚怀王将屈原逐出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他乡和郢城攻破的噩耗,悲痛万分的他投进了汨罗江中,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百姓闻讯后,纷纷来到汨罗江,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出粽子投入江中,据说糯米可以粘住鱼嘴,使鱼不能吃屈原的尸体。

后来,每年屈原投江的日子,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往江里投粽,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留下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7.乞巧节

乞巧节逢在农历七月七日,又称“女儿节”或“七月七”。中国流传很广的民间传说里,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辛勤憨厚的牛郎,狠心的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宫,拆散了这对有情人,只有每天七月七日夜晚,两人才能在喜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面。

织女是善纺织、巧针线的仙子,受到女孩子们的崇拜,所以这天夜晚,要摆设香案,虔诚求教,趁织女与牛郎会面之机,乞求织绣的技巧,“乞巧节”名由此来。同时还会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方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都各有趣味。

到了今天,乞巧节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但是很多习俗已经弱化或消失,只剩下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在民间。

8.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这个时节,丹桂飘香,秋高气爽,明月当空。这天晚上,人们仰望天空的明月,期盼家人的团聚,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在露天摆上桌凳,把苹果、枣子、月饼等食品供于桌上,全家人围桌而坐,共享明月清辉。文人雅士往往诗兴大发,吟诗对唱。

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作为应节美点,味美,又寓团圆之意。关于吃月饼的起源,始于元代。民间以月饼作为中秋节的最佳食品。中秋节,民间要走亲访友,互赠礼品。人们所带的礼物往往不拘轻重,可以是月饼、糖果、酒类、糕点等。除了赏月、吃月饼外,一些地方还有很多特殊的习俗,例如:香港的舞火龙、苗族的跳月等。

9.重阳节

重阳节起源于魏晋,已经有1 7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这个节日适宜老人活动。因此有些地方又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最初人们以为九相叠是不吉利的,登高可以避祸消灾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看法。但在秋高气爽的天气中,登高望远,怡情畅神,锻炼了人的身体,又愉悦了心情。重阳的另一传统习俗是把茱萸插戴在头上。茱萸是茴香科落叶亚乔木,果实可吃,茎、叶入药。古人插戴茱萸也是为了驱除恶气,抵御初寒。九月有“菊月”之称。赏菊、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的主要食品是重阳糕。这是用发酵的米粉做成的糕点,可以加进枣子、栗子、杏仁做成甜的,也可以加鲜肉做成咸的。考究的还做成九层高,像个小宝塔,上面再做两只小羊、取“重阳(羊)”的谐音。这大都是南方风俗。在北方,流行重阳节吃羊肉,这是因为秋天羊肥,能取暖祛寒,“羊”、“阳”又是同音,俗称“贴秋膘”。

10.“鬼节”七月十五

许多传统节日都是喜气洋洋的,唯独七月十五中阴风惨惨的“鬼节”。因为这一天是道教的中元节,又是佛教的“盂兰盆会”,道士要诵经做法事,佛教徒要供养十方鬼灵。

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在道教中是“地官”的别称,“地官”在这一天来世上考察人们的善恶,因此道士们就在这天诵念经书,举行仪式祭拜地官。佛教这一天要供奉佛祖,举办盂兰盆会来祭鬼神。“盂兰盆”原是天竺语,意思是“解救倒悬”。佛经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见到自己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像倒挂在空中那样遭罪,不吃不喝做了饿鬼,就用钵头盛饭喂他母亲,但食物还未入口就化成炭火。佛祖告诉目连,必须在每年的七月十五,把百味五果放在盆中,供养十方鬼灵,超度众饿鬼,他的母亲才能得到解救。目连一切都照办,才把母亲救出地狱,他自己成为地藏王的护法神。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受道教和佛教影响,形成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习俗。这里所说的鬼节就是一个例子。

11.立夏称人见三新

立夏最引人注目的风俗,是“秤人”。这一天,每家都要拿出一杆大秤,全家老少都要称一称体重。到立秋那天再称一次。这样就知道从“立夏”到“立秋”这段期间,体重是减轻了还是加重了。

立夏时节,正是一些果品成熟的季节,在传统习俗中家家要摆上樱桃、青梅、麦供祭祖先神灵,叫做“立夏见三新”。自己则吃烧酒、酒酿、蚕豆、馒头、面筋、芥菜、白笋、咸鸭蛋等等,也都有尝新的意思。

立夏之后,往往有人吃不好,睡不好,民间称为“疰夏”。为了预防疰夏,我国东南一带家家都要煮笋吃,称为“健脚笋”。还有的吃“花饭”,就是用糯米和乌豆合煮,这种饭有黑有白,所以叫花饭。这一天还要吃蛋,有团圆之意。一种就是“茶叶蛋”;还有一种是用米粉包上馅子做成蛋形,叫做“粉鸭蛋”。这种风俗主要流行于江苏和浙江。有的地方在这一天还要烹新茶,赠送给亲戚邻居,叫做“七家茶”。

跟许多节气一样,从前人们也以这天的阴晴雨霁来检验当年的收成。例如云南宣威的农谚说:“立夏不下,高天不坝”,“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意思是指立夏不下雨,将要干旱,影响秋天的收成。

12.冬至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大家共同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今天已遍布全国各地。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13.喝腊八粥

有诗云:“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腊八粥又称八宝粥,用料以桂圆、麦片、糯米、绿豆、芸豆、花生、苡米等8物(并不局限于此8种)。在我国民间每到十二月初八,人们就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中国年节食食俗》载: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游遍印度的名山大川,以寻找人生的真谛。他到了北印度的摩揭陀国时,由于又累又饿、昏倒在地,这时有一位牧女急忙把自己带的午餐拿出来,一口一口地喂释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由各种食品混合组成的,里面有采来的各种野果。释迦牟尼吃了这顿香美的午餐,元气很快恢复过来,他到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从此每年到“腊七”这天,寺院的僧侣们都要取清新干果,放入洗净的器皿中终夜熬至天明。将熬成的粥用以供奉佛祖,届时,寺院僧侣诵经演法,尔后喝粥以示纪念。这就是腊八粥的来源。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在我国民间还有一个与朱元璋有关的故事。朱元璋小时给地主放牛,常因断炊而饥饿。有一天,他在一间小屋内发现一个洞,他伸手下去一摸,却是个老鼠的“粮仓”!掏出来的有大米、黄豆、红枣、栗子等物,于是他把这些五谷杂粮一齐下锅,煮了一锅热粥,喝起来香极了。后朱元璋当上皇帝,整天山珍海味吃腻了,想换口味。腊八这天,他忽然想起儿时从老鼠洞掏粮煮粥的事,当下传令御厨以各色谷果煮粥进食,并将此粥赐名为“腊八粥”。

元、明、清沿袭这一食俗,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民间的传统食品。

14.祭灶节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每当此时,人们都忙碌着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一个在河南传统的故事。

古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为掌上明珠,但因家中贫困,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石矿去采石。有一次,儿子出去采矿,许久未曾回家,两位老人十分想念。这天,老太婆嘱咐老头子到矿上去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的同路人,一路上,两人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人是阎王派来的,到矿上收回几十名矿工。老汉便乞求光脚人,请他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人慷慨应允,但再三嘱咐他不要告诉别人。老汉见到儿子后,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上矿采石。不久,石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3年之后,在一个腊月二十二的夜里,老汉回想起当年的事情,忍不住对老伴说了。此话被灶君听见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此事。玉帝大怒,立即惩罚光脚人,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都会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15.花甲与十二生肖

这种生肖的来历,与干支纪年有关系。

古人常用干支来纪年以及纪月、纪日、纪时,这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大发明和独特创造。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天干(也称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地支(也称十二地支)。把天干地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用来纪年,这就是“六十花甲子”,简称甲子。

同类推荐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书主要指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包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最神秘的中国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最神秘的中国古代文明未解之谜

    本书选取了中国古代文明中最具价值和最被关注的未解之谜,同时结合科学文献及考古、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将科普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将谜团背后隐藏的疑点翔实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开阔视野,更准确地认识我们这个世界。
  •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作为在基层耕耘了三十多年的文化体育工作者,与文化体育结缘半生,摸着石头过河,经过长期对文化体育工作孜孜不倦的理论探讨与具体时间,在如何建设体系完善,覆盖有效,供给充足,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方面,积累了一点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团结友爱(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团结友爱(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樱皇第一交换生

    樱皇第一交换生

    本书的主角是身负重任的原冰柒,他在进入樱皇男校当交换生的第一天,就遭遇到了重大危机。先是从校长室出来以后被一个美少年指错路,害她在校园里迷路了大半天,差点被晒成干尸才找到学生会;之后却悲催地发现,学生会长居然就是那个给自己指错路的美少年,而且还是之前被自己痛骂的钟离勋。
  • 一片扁扁的阳光

    一片扁扁的阳光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俏皮皇妃:漠世魔皇心难测!

    俏皮皇妃:漠世魔皇心难测!

    宇宙中高级星球的一名主控师,因为任务来到N维度空间,也就是N次元世界。在这里,她的调查之路完全一路顺风。语纱,被迫来到这里的一位NL7011星系主控师,与那人一致,也是调查问卷,但是她的路途却没有那么轻松愉快,最重要的是,她因此惹上了一位大魔王。怎么办,在线等,急![#玄幻加科幻]欢迎每一个观看的朋友!
  • 魔因

    魔因

    曾经的魔罗罪犯,得到了出狱的机会,从恶魔变成奶爸,经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 “升职超人”教你旋风成长法则

    “升职超人”教你旋风成长法则

    本书介绍了在不公平的职场中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成果并获得最高评价”,解明职场成长的真正原因,提出“旋风上升”概念。全书内容包括“成果”与“评价”的秘密、减少你的“日常工作比率”、“思考模式”让你事半功倍、真·自我品牌营销等。
  • 寻剑轩辕录

    寻剑轩辕录

    老头手上抱得婴儿到底是何身份,千般经历频频遭到追杀就只是为了一把剑?只要我洛尘还有一口气,就别想完成你的阴谋,收收吧。
  • 爱你沦陷至深

    爱你沦陷至深

    “于菡,嫁给我,我来照顾你一生一世。”“于菡,有我在,不会让你受任何委屈。”“于菡,你笑起来很好看,我最爱看你笑的样子……”陆深三年前说过的那些话,一遍遍在于菡耳边回荡,曾经有多暖入心扉,这一刻就有多寒凉入骨。比裹挟着寒意的秋风还冷,比渗入嘴角的眼泪还冷……
  • 王牌女生

    王牌女生

    痞子女王逆袭,谁与争锋!玩转校园,叱咤商场!手掌黑道!新一代,富二代,通通手到擒来!王牌女生:至尊红颜乃王牌女生:死神的召唤免费版,
  • 命运的锁链

    命运的锁链

    一位少年父母从小离开了他,但因为母亲留下的一封信开启了他的新生活,他的性格发生了改变他的生活也因为一些奇怪的事而变得有趣,最终与父母重逢
  • exo之女孩我爱你

    exo之女孩我爱你

    我是一个学生党啊!还是一个懒癌晚期的患者。所以会很少跟你们更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