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姓林,名戕笃,人们常称他林老爷或这林员外,他年青时进京科考,高中第三,由于他文武双全,很受皇上赏识,再加他勤奋好学,办事认真,也很受百官赞誉。他先后任过翰林院编修,学台主事,吏部主事,调任过沧州、德州、泰州、徽州、开封知府、两广巡抚,督办一年。在他四十岁那年,皇上召他进京,并委以重任,官至学台。他三十岁成婚,妻子杨玉茹是京城一户大家千金,她比林戕笃小八岁,她结婚那年二十二,是当时有名的冰清玉洁美女。她不仅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她的贤惠品德更是人人称道。她的陪嫁很是丰厚,使人羡慕。二人完婚不久,血气方刚的林戕笃领旨前往广东、广西、河南、浙江任职,或巡视督办。杨玉茹未随夫往,整日在家看书、刺绣,直到婚后十一年(当时林戕笃四十一岁,她三十三岁)才生下一位千金,取名叫林翠娥。生翠娥时,杨玉茹差一点命丧黄泉,经过半月有余的救治调理,母女俩才平安脱险。林戕笃中年得女,夫妇二人对女儿甚是喜爱,处处顺着这位掌上明珠。女儿在六、七岁时,林戕笃每天花大量的时间教她识字读书、吟诗填词、运笔绘画、作对弹琴,虽然女儿门贵高第,不过林戕笃因为自己也喜好武艺,也偶尔教教自己女儿一些拳脚剑术,以备防身之用。夫人杨玉茹平时趁老爷公出之时,也教女儿一些礼仪、刺绣、针黹。翠娥天资聪明,但凡教过的东西,她都过目不忘,而且她对弄文习武十分喜爱。林大人请了不少先生来教女儿,只要教过小姐的先生,没有一个不夸奖小姐的天赋:她才智过人,有的东西未教自会,有的东西一教就会。也正因为这样,先生一般只教一年半载就告辞走了,因为先生腹中学识已被小姐学完,再教也无意义了。
老爷起先还不相信先生所讲:小姐过目不忘,未学自通。因此,他常常以对联、文章、诗词、文字游戏来考考女儿,女儿都能一一解出,对答如流,确实让老爷吃惊不小。
一天,老爷送走客人回来,便随口道:“得好友来如对月。”
翠娥立即回应:“有奇书读胜观花。”
父:“好书不厌看还读。”
女:“益友何妨去复来。”
当时,林翠娥还不足十二岁,林戕笃大喜过望。
在一个夏天的午后,天气闷热,林中知鸟叫过不停,老爷走进女儿房间,看女儿正在看书,便随口道:“蝉噪林越静。”
女儿见父亲来了,起身相迎:“鸟鸣山更幽。”
父亲叫女儿放下书,陪自己到院内湖边散散步。他二人来到荷花池边,父亲口出上联:“四面荷花三面柳。”
女儿略看了一下便出下联:“一庄山色半庄湖。”
父亲紧接道:“绕廓荷花三十里。”
女儿立即答:“排成杨柳一千株。”
有一天,父亲的两个好友来家玩,一个名叫袁志吉,一个叫朱选浩,两人都很健谈。临别时,老爷还依依不舍的送出大门。翠娥见父亲如此高兴,故意重提父亲曾出过的上联:“得好友来如得月。”
林戕笃笑着应道:“有奇书读胜观花。”
父女二人都笑了,林戕笃取来纸笔,对女儿说:“刚才来的袁志吉和朱选浩伯伯是我多年的挚友,他二人能说会道,泛泛而谈,不拘小节,爱开玩笑。他二人的姓名也怪有意思的,我父女俩就用他们的姓名也来开一个小玩笑吧。”说完,林戕笃挥笔在一张纸上写出:“袁志吉老者,一派土气。”
林翠娥一见,此联也真有意思,父亲利用袁伯伯的姓和名,竟取字的头为联句,用得也恰到好处,于是她想了片刻,也挥笔写出下联来:“朱选浩先生,全是牛头。”
林戕笃一高兴,一把将女儿抱起来,赞道:“谁说女儿不如男,十个男儿也不及我一个女儿哩!”
第二年夏天,林戕笃,杨玉茹,林翠娥还有林昭仪,林杰和林翠环在一起吃西瓜,林翠娥一边吃西瓜一边在看《左传》,林戕笃一时兴起,脱口而出:“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放;”
当时,林翠娥正全神贯注在看书,对父亲出的上联根本没有听到,还是她母亲一把夺过女儿手中的书说:“你父亲出了上联‘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放;’该你对下联了。”
林翠娥稍微愣了一下,从母亲手中夺回书答道:“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向右翻。”
大家面面相观,父女的上联和下联,全是以指方位,而且对答工整贴切。
谁知,杨玉茹说:“女儿这下联虽然答得好,但我听别人对过,这不算,你父女重新再出一联,我倒要看看如何出对。”
当时外面也开始下雨了,老爷随即出了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女儿看了一眼盘中切好的西瓜,立即答出下联:“切瓜分客,左七刀,右八刀。”
大家一齐拍手叫好,此联最难得的地方是,上联将“冻洒”二字拆开分为“东两点,西三点”,而下联又将“切分”二字拆开分为“左七刀,右八刀”,老爷和夫人大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