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业务的熟练和经验的积累,在胡小平的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一企两标:“小菜一碟”既是云露公司的商品商标,又是云露公司注册的服务商标。双重特许:商品商标——特许制造,汇聚地方特色产品;服务商标——特许经营,拓展销售网络渠道。实现三赢:制造商加盟了“小菜一碟”,就得到了“小菜一碟”经营商的销售网络渠道;经营商加盟了“小菜一碟”,就得到了“小菜一碟”制造商的特色源头产品;“小菜一碟”就是在制造商和经营商互惠互利中不断壮大,不断提升。
他以“小菜一碟”的品牌作为一个平台,吸引了成百上千的人们来南京要求加盟。但是不管是在制造商还是经营商的选择上,胡小平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挑选合格的申请加盟商,例如,“小菜一碟”建立了一套科学选择上游生产制造企业的标准:①必须是原汁、原风味、原产地;②必须有自己的特色;③必须有高标准的加工质量;④必须有绝对的价格优势。以此来保证“小菜一碟”的品牌和信誉。为了增加小菜的品种,胡小平跑遍全国各地寻找特色小菜和生产合作伙伴,定点加工各种风味小菜。两年来,“小菜一碟”已经建立了20多个小菜生产基地,吸纳了全国100多种特色小菜产品。
胡小平把上游的制造商和下游的经营商紧密地联结在自己身边,使“小菜一碟”成为他们须臾不能离开的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小菜一碟”的价值也就在上下游的共赢合作中得到了最大的提升。
经过6年拼搏,企业发展到如今年产值3000多万元、下辖30多个生产基地、200多个小菜品种、有500多个销售网点的知名企业。“小菜一碟”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四、开拓,创建销售大平台
随着企业的做大,胡小平需要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经过多年打拼的胡小平深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商海里不沉船,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生存。从种植品种的选择,到田间栽培、生长呵护,直至按照严格的标准加工成各种风味的产品,最后选取多种渠道进入超市的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这么多年来,“虽是小菜一碟,绝不马马虎虎”一直是胡小平的行为准则,为群众选择最好的小菜就是“小菜一碟”的职责。选择的生产基地也都是当地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特别是绿色食品和无污染食品。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产品创新是企业继续发展的动力。胡小平对小菜的制作加大了投入,聘请食品保健专家做指导,增加小菜乳酸菌、氨基酸的含量,以科学的手段,把中国小菜由传统的“下饭型”向现代的“保健型”拓展。
当然,前进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胡小平对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还是发生了防腐剂和添加剂超标的事情,并引发了一场“撤柜风波”。“小菜一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胡小平的事业也很有可能一败涂地。胡小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他不愿看到自己6年辛苦创造的事业就这样毁于一旦。他下定决心对“小菜一碟”进行整改,消除隐患,重树声誉。
胡小平首先对质量不能确保的五个生产厂家,取消了张贴“小菜一碟”商标的资格。同时,胡小平也加大了对各地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对抽检结果不合格的厂家,公司禁止其产品贴上“小菜一碟”商标牌。最终,“撤柜风波”得到了解决,“小菜一碟”又重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这一事件又给了胡小平新的启示,要使“小菜一碟”成为人们认可和信赖的着名品牌,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小菜生产和加工基地。
于是胡小平亲自着手这件事情。他打听到安徽大别山有一种特产夜山瓜可以做酱菜。虽然当地也有一个酱菜厂,但是因为位置偏僻,农民们不懂加工,这种既好吃又无污染的绿色小菜,却没有市场。胡小平经过实地考察,果断地决定把自己的第一批生产加工基地建在这里。很快就建好了工厂,开始生产夜山瓜,从加工到包装,实行了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很快,这种新型的绿色小菜就打进了南京市场。
几年下来,胡小平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生产基地、包括安徽大别山野生山瓜生产基地、重庆涪陵榨菜生产基地、浙江宁波雪菜生产基地、广东潮州酸菜生产基地、四川成都泡菜生产基地、山东玉堂酱园生产基地、江苏扬州酱菜生产基地等30多个,出产近200个风味独特的小菜品种。服务商标销售网络也在迅速扩展,仅南京小菜一碟商贸有限公司在江苏市场就拥有几十个营销网络:连云港、盐城、泰州、姜堰、南通、扬中、镇江、常州、句容、丹阳、无锡、苏州、昆山等。南京的终端市场有苏果超市、华联超市、华诚超市以及各大商场的专柜网点等。同时各地的连锁分公司也相继建立,有南京小菜一碟商贸有限公司、徐州小菜一碟商贸有限公司、扬州小菜一碟商贸有限公司、上海小菜一碟商贸有限公司、深圳宝新洋小菜一碟商贸有限公司、合肥川海小菜一碟商贸有限公司、石家庄阳光小菜一碟商贸有限公司等。随着上海小菜一碟商贸有限公司的深入发展,“小菜一碟”又进入了乐购、易初莲花、沃尔玛、麦德龙等国际连锁超市网络,使“小菜一碟”逐渐向国际市场进军。
尽管目前“小菜一碟”的小菜年销售额已逾8000万元,但尝尽了人间酸甜苦辣的胡小平深知,这条事业之路并不平坦。“遇到困难,面对挫折,我泰然处之:再大的事,笑对人生,不过是小菜一碟。取得成绩,面对掌声,我清醒知道:茫茫商海,自始至终,我只是小菜一碟!”这句话成了胡小平创业经历的总结和感悟,也是经历过商海沉浮之后,内心的淡定和沉着。
创业感悟:创业艰辛,坚持才能成功。
1.创业伊始辛酸多
创业不是在空想中等待,而是在实践中行动。
创业伊始,缺少经验,缺少资金,缺少帮助,很多的困难都需要以无畏的勇气去接受,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胡小平怀着心中的梦想,小小年纪就只身出外闯荡。在前面的路上究竟会经历些什么,谁也无从预料。在起初的几年中,他所经历的苦难,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就算他就此放弃自己的梦想,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成功创业者的身上,往往有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宁愿为自己的梦想吃任何的苦,也愿意为了实现它而放弃自己现有的一切荣华和享受,毅然投入到艰苦的创业过程中去。
从创业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气。积极进取,就是要保持一种努力向上、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艰苦奋斗就是不怕困难,顽强奋斗,为实现理想而无悔付出的工作作风。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大学生相约去登山,走到半山腰时,不幸遇到暴风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意外状况,很多人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继续上山还是马上下山。于是他们向登山专家求助,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学生们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往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登山专家严肃地说:“面对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创业如同登山,在攀登事业的高峰时,困难也如同不测的风雨随时随地可能出现,积极地迎向它,战胜它,你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跳跃了一步;绕过它,并不等于摆脱它,相反,迟早它还会来阻碍你,甚至断送你的前程。
在创业过程中,你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你可能改变不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但是你可以努力地去改变自己;你也许改变不了事实,但是你可以尽量改变自己的态度:你也许不能预知明天,但是你可以认真地把握今天。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是走向成功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灵丹妙药。
困苦是成长的必经历程。想要成功就必须做好经历苦难的准备。万事开头难,第一步是很难跨出的。你跨出了,你可能成功,你退缩了,那你肯定失败。成功从来都不属于那些半途而废的人。艰难只是一个过程,苦尽甘来的成功是永不放弃的坚持换来的。
2.创业需要时刻准备着
俗话说,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的。综观许多成功创业者们的创业经历,他们往往都有着敏锐的眼光和准确把握机遇的能力,并且能够随机而动,即使一开始可能处于蛰伏状态,但是往往逆境下的经历反而是他们人生经验的积累过程。例如,胡小平在面馆打工,发现客人喜欢吃的,一上来就抢个精光的不是大鱼大肉,而是清淡爽口的小菜,从中发现了卖小菜挣大钱的商机。有时候机会往往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善于发现。世界上不是缺少机遇,而是缺少发现机遇的眼睛。
也许每一个人都曾经幻想过拥有一家自己的企业,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和亿万富翁,但是在浩荡的创业大军中,获得成功的创业者终究还是少数,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创业成功,想要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素质。除了敏锐的眼光、善于把握机遇的能力以外,还需要充满自信、永不言败的精神和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能力。
创业并不是一件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事情。经历失败和磨难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作为创业者必须要正确地面对这种状况,在失败面前保持乐观自信;在成功面前保持谦虚冷静,胜不骄、败不馁,才能保证事业的长盛不衰。只有你做好了承受磨难的准备,在困苦之中才不会轻易放弃,或者觉得太过痛苦,无以承担。
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这就要求创业者具备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能力,时刻保持对新鲜事物敏锐的洞察力,无论在产品还是在管理上,都应该提出新目标和新要求,捕捉机会,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此外,较强的经营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也是必要的,特别是企业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在管理方面,就需要有一定的领导才华。
总之,作为创业者,既要有正确的创业思想,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他在创办自己的企业的时候,才不会因为创业的艰辛而退却,也不会因为企业的成功而迷失方向。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需要有许多创业思想和良好素质,还有更多的经验和品质,需要在实战中不断地磨炼和锻造,创业者需要在实践的磨炼中成长和成熟起来,创业,我们需要时刻准备着……
创业经历:
潘跃勇,北京大学EMBA,全国首家民办图书馆创始人,北京科教图书馆董事长。
1966年,生于山东济宁。
1982-1986年,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6-1994年,在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当老师。
1994年,放弃从业9年的教师工作毅然下海,应聘到济宁市纺织品公司工作,担任总经理秘书。
1998年,企业破产,不幸下岗,多次求职不顺,在家闲居。
1999年,在山东创办全国首家民办图书馆。
2002年,在石景山区创办北京科教图书馆。经过两年不懈的努力,在山东、福建、江苏、河北、河南、辽宁、陕西等九省市建立了23家加盟馆,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累计接纳各类读者1500万人次,为中国图书馆的改革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
2005年,潘跃勇被文化部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推广贡献奖”。
2007年1月,他又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聘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在他成为着名的企业家。
潘跃勇,北京大学EMBA,全国首家民办图书馆创始人,北京科教图书馆董事长。科教图书馆自诞生以来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董事长潘跃勇带领全体员工,始终高举“科教兴国”的大旗,坚持“以馆养馆”的办馆原则,以“传播科学文明、营造书香社会”为办馆理念,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终生学习”为办馆原则,以让“三亿青少年拥有自己喜爱的图书馆”为崇高目标,开拓创新不断进步,拓宽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05年,潘跃勇被文化部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授予“全民阅读推广贡献奖”。他在济宁创立了国内首家民办图书馆,然后又把自己的事业从山东发展到北京,被评为北京市“十大创业青年”。2007年1月,他又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聘为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在他成为着名的企业家。
然而名扬四海的潘跃勇,当初也只是一名下岗职工,还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在家里带孩子。但是若干年以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把图书梦想变成了现实。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梦想成真,只是这个梦的实现却是需要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的。
做事业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清晰的目标,高远的志向是让一个人不断攀升的阶梯和动力。所谓创业维艰,梦想的美妙和欣慰会让你所经历的一切苦难变得浅淡。有豪情壮志激荡胸中,前进的路上,脚步也因此而坚定和执着。
一、善于琢磨,偶然中拣到妙招
1966年,潘跃勇出生在山东济宁,1985年参加高考,上了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中专部,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当老师。这原本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不安分的他认为当一辈子老师过于平淡。1994年,在即将被提升为副校长的时候,潘跃勇却提出了辞职,结束了自己从事9年的教师工作,毅然下海,投身于沉浮不定的商海之中,开始了自己艰难的跋涉旅程。一开始他应聘到济宁市纺织品公司工作,担任总经理秘书,可是不久企业因为资不抵债,被迫宣告破产。潘跃勇不幸沦为了下岗职工。
下岗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羞愧的事情,尤其是面对年迈的父母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妻子只是一名小学老师,不但工作忙而且工资也特别低,只靠妻子的那点微薄收入来维持生计,下岗的潘跃勇心里十分愧疚和难受。数数家里不足3000元的存款,想要做点生意的潘跃勇不得不扼腕叹息,因为这点本钱,无论是开餐馆,还是卖服装,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不足以成事。有一段时间,潘跃勇准备到南方去打工,多挣点钱来维持家用,但是看着卧病在床的父母和年幼无知的儿子,他怎么也不忍心就这样远走他乡,所以他不得不仍旧待在家里。
无奈,潘跃勇在家做起“家庭妇男”,那段日子,他的心情灰暗到极点。潘跃勇喜欢看书,为了排遣郁闷,寻找寄托,他经常抽空去书店看书,“借书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