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自救!”李如桢向北叩首向朱由崧宣誓效忠,皇帝已仁至义尽,剩下的活路就靠李家一门的努力了。
先罢了李如桢的官,将李家一门削籍为民,这是首罚。其次,朱由崧动用特权拦住三司会审,这是背书。接着,让李如桢主动请愿投军,这是减罪。最后,疏通朝堂人脉,在都察院里拉拢关系,这是定性!
朱由崧贿赂刑部尚书,这是为李如桢买免死的保证。
拿银子办事,这可是大明朝堂上最传统的艺能。绝不能因为朱由崧是皇帝,就坏了百年间流传下规矩。
贿赂大臣只是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宋真宗干过,景泰皇爷也干过。为了防止行贿过于显露,这不朱由崧以天子的身份写了一道赏赐的旨意,直接绕过内阁通过锦衣卫代为宣旨,表彰刑部尚书黄克缵在少杀、慎杀方面功绩芸芸。
为了救下李如桢,朱由崧还需要兵部出力。于是在李如桢请退后,便唤来兵部左侍郎王在晋。让兵部致内阁首辅那,将李如桢残存的部曲及家属全部调回北直隶,朝廷予以安置。
安置?开什么玩笑!朝廷要有那钱粮,怎么不去优先解决通州署地,漕工讨银的问题。
王在晋一一列举出了安置李如桢部曲的困难“李如桢部多为私兵家仆生子,朝廷怎可挪用银饷安置。六百具装马军能战,定有千百辅兵助战,两者相加想必家属连枝者近万,可安置何地”?
简单概括一下,军队没有编制,朝廷缺银,无处安置。王在晋又把皮球踢给了朱由崧。臣子不愿为君王分忧,只恐怕是以王在晋所代表的兵部不想保李如桢吧!
兔死狐悲的道理,兵部难道不懂吗?揣着明白装糊涂,朱由崧亲口对王在晋所有的疑问进行解答。
“李如桢部曲能征惯战,无论是就地解散还是守卫辽阳,朕都不放心!其部所有兵马朝廷予以收编,划归......划归后军督指挥使司,交由兵部右侍郎张经世节制,安置兵马及家属于天津卫”。
朱由崧的意思是想让兵部出钱,卫所出地来养活这支兵马。
记得前几日右侍郎张经世上奏,请求天津三卫合并为一。想必张经世在天津三卫定是查出些什么,要不然也不会直接请求朝廷裁撤三卫冗官冗兵。张经世手下要是没有兵马弹压,想必一干利益群体定会在天津卫借机生事!
大明朝的自救就以天津卫为契机,先命天津三卫合并为一,各级指挥使、千户、百户一律留用不裁。等李如桢部到了天津卫控制局势后,再拿了天津三卫的卫指挥使和管辖当地卫所的都司,押送京师定罪。
正当朱由崧再为自己一石二鸟的计谋沾沾自喜时,却听到王在晋在一旁说道“陛下,请赐下营号和开拔银粮”!
“兵部真是吝啬!”朱由崧在心里咒骂一声,随口说道其部兵马皆出于辽地,就叫“辽”字营吧!
营号是部队的番号和编制,朝廷养兵发银的依据,王在晋请朱由崧给李如桢部赐名出银,看来兵部并不想白白掏钱认养这支部队。
“辽字营编兵马一千五,以李如桢六百具马为核心建军,饷银依照京营马军经兵部下发。”朱由崧说完后,“不!辽字营的饷银不经过兵部,朕的钱朕亲自给发”。
兵部不认,朕认!
反正都为李如桢出了保命钱,朱由崧也不差再出钱养活一支兵马。
“臣还有事要奏,事关九边欠饷一事”王在晋为九边军饷而发愁,朝廷兵部和户部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银子。
一堆边关求饷信涵就摆在王在晋桌前,不给钱就闹饷,兵部为了防止边关兵变只能厚着脸皮请求皇帝发内孥劳军!
边军闹一闹兵部就拨出了三十五万两白银,索性来次大的,尝到了甜头的大同一镇,在长官默许下,集结东四堡兵马,点兵调令大造声势。准备来波武力讨饷。
“兵部经报内阁,大同镇欠饷最多,其他边镇皆欠饷十几万两,臣急需二百万两方可安抚九边五十二万兵马。臣听闻为筹办陛下婚礼,皇家内孥已筹措一百七十万两,可否......”
“那是朕大婚的钱!兵部急需二百万两,拖不得了吗?”见王在晋不说话,朱由崧站起身来想了许久后才说道“朕去求皇祖母和母后,先挪用给朕筹办婚礼的银两”听闻边军要闹饷,朱由崧恨不得赶快跑去太皇太后那,为兵部筹措银两。
边军闹饷算是自救,挪用内孥又何尝不是大明朝的一次自救呢。
“算兵部借朕的!”临出东侧殿门檐时,朱由崧特意喊道。
......
武靖元年二月二十日,辽阳城内的辽东镇衙门署前。
李家的部曲及其家属用过早饭后,便聚集在此处等待。骑马的李家家丁执旗列队在衙门前,妇女抱着孩子背着包裹衣物坐在一旁。一同等待的还有几个蒙古人,他们牵来几十匹骆驼在旁吆喝叫卖。
朝廷的命令下来了,李家拔镇。
有兵部的文书为证,又有李如桢大人的亲笔书信,李家的六百具马精兵准备着拖家带口迁入关内。
从书信里得知,李如桢大人侥幸免死,皇爷特许他从军抵罪。但文官老爷们仍是不依不饶,连请三司会审请求三月再审或者发回兵部,交由兵部定李如柏、李如桢兄弟两人的罪行。
三司会审,是都察院想开就开的吗!朱由崧以三月宫内将进行选秀筹备婚礼不宜判刑为由驳回了都察院的请求。
兵部拿到了朱由崧的银子,自然是为君主分忧。为此,兵部尚书王象乾还专门给太皇太后写了奏本,系统性的阐述了辽事糜烂的前因后果。面对都察院和大理寺的驳回质询,兵部一干要员只能装作不偏不倚,全力甩锅到还活着的杨镐,杨经略身上。
至于再审杨经略一事,朱由崧照例以三月不宜判刑予以驳回。
虽说背井离乡是难以抉择的痛苦,但听闻李如桢大人被命从军仍统领其部后,这些李家的部曲才心甘情愿的迁回关内。天津卫,好远的地方。
几千人迁入关内,距离辽阳一路向西几百里路,此去一别,不知何时能再回。见有百名缇骑押着马车赶来,李家部曲中为首的几人擦干眼角的泪水,但愿天下太平后,仍能回来拜祭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