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听见了姚太后请问,坐在位置上有所思。
关于朝鲜贡女的事情,姚太后听宫人提及过,说永乐皇爷最喜爱的朝鲜权妃,相貌如何像永乐皇爷的小姨子徐妙锦等等八卦杂事。
后宫里,还有一张永乐朝留下的朝鲜权妃画像。若皇儿真的对朝鲜女子有心思,哪天先带去瞧瞧权妃的画像。
“老祖宗,皇儿都向群臣口述了旨意,让内阁大学士写圣旨吗?”姚太后指着帘外正讨论激烈的各部臣工,没有太皇太后拿定主意,说不定大臣们又会像国本之争那样争辩上几年。
见太皇太后不说话,姚太后有些心急“真是的!午朝就没听过皇儿说几句话,看了朝鲜国书可倒好了,这回还让朝鲜李氏出闺女,真不知皇儿是怎么想的”!
“催什么!没见我正在想吗”思来想去,没有什么头绪。太皇太后唤来姚太后,命她去喊内阁首辅和朱由崧过来商议此事“我怎么会知道!皇爷年轻就是爱瞎折腾,朝鲜的女子能有多好?大明朝自宣德皇爷后,就再也没让朝鲜出过贡女,想想也快有二百多年了吧。去把人喊来,拿过来朝鲜的国书读给哀家听听。”
姚太后拿过着朝鲜国书,一字一字读给太皇太后听。而朱由崧与首辅方从哲站在帘内一旁窃窃私语“陛下,此事应该事先告知老臣,如今群臣争起了华夷之辩”!
朱由崧俯身向方从哲问道“阁老,不知内阁该如何回复朝鲜递交的国书?”
“按照礼部惯例回复即可!”首辅方从哲两袖一挥道。
“哼,群臣在讨论华夷之辩!朕看到的却是背叛,瞧瞧朝鲜国书里的推诿,朕恨不得平了建奴之后,立刻出兵灭了朝鲜!”朱由崧咬牙切齿的向首辅方从哲说道。
“可毕竟,大明对朝鲜有再造之恩,朝鲜已是登荣造极岂能忘恩负义!”首辅方从哲有些动摇,从儒家思想上讲方从哲是不信朝鲜会与建奴单独议和,可从朝鲜平日里行事的德行来看,方从哲又相信,朝鲜绝对能做出侍奉二主的事情。
“那这封国书是何意,明摆着朝鲜就要退出战争了,他们打算单独与建奴议和。明年要是辽事继续糜烂,再让建奴夺了辽南六堡,断绝了与朝的陆上要道,后果不堪设想。”朱由崧所说的道理,首辅方从哲是十分清楚的。
“别念了,我清楚是怎么回事了”太皇太后从姚太后手里拿过朝鲜国书,直接丢给首辅方从哲“方首辅啊,让朝鲜李氏出个懂汉学的闺女,那就不在乎什么华夷之辩了,正好送来给孙儿作妃子。按皇爷说的就用娶公主的礼节,给后宫妃嫔之首的位置,看得起朝鲜李氏了!”
即然太皇太后都发话了,首辅方从哲也没多说什么!立刻回去写旨意,驳回了礼部的“宫内岂能有胡妇”论和“太师刘伯温云,夫华夷峻防,一王大法,胡主中国,几变於夷,圣经明义,千载或湮焉”的华夷之辩论调。
兵部左侍郎王在晋倒是支持皇帝让朝鲜贡女的做法,在辽事方面他的看法与朱由崧相同。兵部用“有利辽事”为由压住都察院的反对意见。
让朝鲜三年不派兵马已经是明朝最大的退让。要是朝鲜答应贡女,那就表明朝鲜尚未做出反叛。要是朝鲜拒绝贡女的话,王在晋倒是要准备派出兵马督师朝鲜的方案了。
让朱由崧稍感意外的是,东侧殿内工部头一回积极响应,用“两国同庆”为由强压礼部一头,提议修缮后宫,整修御道,并且有预见性的提出要建造大型迎亲礼船,彰显上国威严。
好!看来大明朝堂之上没有一个是蠢人,工部看到有银子可花后,立即跳了出来。朱由崧不由暗想,就连工部都能看出来,朝廷与朝鲜的陆上通道有断绝的可能,那么朝廷应该不会有人阻止朕组建远洋水师了吧!
南京的龙江造船厂、福建的泉州造船厂,朱由崧在心里默默数着明朝能造大船的船厂,只要银子到位,以明朝的造舰能力,工匠的船型研发能力,打造一支远洋舰队绝对不是问题!工部好样的,帮了朕一个大忙!
等到舰队造出来后,大明朝非得要布国威于四方不可。
不过,造船不是小事,还是有多少米做多少的饭。先问清户部还有多少银子,再召集工部诸臣商讨造船大计。有船不能没有炮,朱由崧还要遣人去澳门跟弗朗机人(葡萄牙人)购买火枪大炮回来,加以仿制才行。
朝堂上商讨完朝鲜贡女一事后,没有重大的事情禀奏,午朝结束。朱由崧便抱着一堆奏本离开了东侧殿。
方从哲的内阁算是尽心尽责,每本都写上了内阁商讨的意见,勤勉的朱由崧拖着疲惫的身体,花了很大一会的功夫才看完一半的奏本,给审阅的奏本加盖上了皇帝玺印。
内阁还是要稳定,千万不能搞出一年一届的情况。内阁换的太频繁了,朝令夕改是万万不行的,不利于国事政策的延续。
目前,司礼监三职还有空缺,只有太皇太后宫里的刘成担任秉笔一职。批阅奏本题本太耗费精力,每天都有个百八十本上奏天听。
朱由崧把玩着玉玺,不由想是不是要在宫内寻一位名叫李进忠的太监来掌管司礼监。目前朝堂之上三足鼎力形势趋于稳定,暂时无需把阉党放出来。利用这段政局稳定的时间,先把军权抓牢再说,也该抽个时间去看看通州两军衙门筹备的如何了。
看着寝居内正在梳妆打扮等待侍奉皇帝的张静儿,朱由崧不由得想到,让自己的女人掌印秉笔如何!反正司礼监的事务,就是为皇帝代笔盖印。再怎么着,明朝也不会出武则天那样的人物吧。
要是对一个人不放心的话,除了庞保送来的八个侍寝的宫女外,朱由崧的仪仗里有二十个宫女,乾清宫内服侍的女官宫娥加起来该有三四十人。
“拿着玉玺,明天朕教你怎么审阅奏本”朱由崧将剩下的奏本扔到一旁,又把玉玺给了张静儿。
“批阅奏本?皇爷,可奴婢不识得几个字”张静儿低头说道。
“来,朕教你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