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走后,李斯觉得自己有负始皇寄托,没能坚持拥立公子扶苏,在情感上陷入了深深的愧疚之中……
回想过去,自己不过是楚国上蔡的一介布衣,是始皇慧眼识珠,把自己提拔起来,拜为客卿,一步一步走来,如今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秦丞相。
始皇的这份知遇之恩,提携之情,万死难以相报。
但在理智上,他又不得不选择放弃。原因之一:赵高、胡亥二人已串通一气,他们掌握了遗诏、玉玺和东巡卫队,自己若不从,不但性命不保,还会连累家人;原因之二:大秦历来奉行法家的一套,申法必明,行法必严,而公子扶苏却偏向儒家治世,他和扶苏二人政见的不同,是最为深刻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李斯深知这个道理。
如果拥立扶苏为帝,不但丞相之位不保,很有可能自己为相几十年,辛辛苦苦建立的一整套制度将会被推倒。李斯想到这点,就感觉一股寒气直袭心里,因此他暗下决心,就算违背始皇遗愿,也得让郡县制继续推行下去,那可是自己毕身的心血所在啊。
同时李斯也清楚,如果自己坚持不同意拥立胡亥的话,胡亥是万万没有资格登上皇位的。
由于始皇死在东巡路上,怕引起天下混乱,赵高、胡亥、李斯他们封锁了始皇驾崩的消息,秘不发丧。
始皇的遗体放置在既密闭又通风的冰车中,让宠幸的宦官做陪乘,一日三餐,按时献上饭食,并派卫兵严加看守。
百官跟平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冰车中降诏批签。
几日过后,众臣隐隐觉得奇怪,为啥始皇不说话呢?这时赵高向众臣解释道:“皇帝陛下偶感风寒,声音沙哑了,不想说话,有事启奏,无事退朝,没什么大事就别扰了陛下休息。”
众臣心里虽有疑问,见丞相李斯都没说话,也就不好在追问下去。
东巡队伍按原定路线,从直道返回咸阳。
赵高对胡亥说:“自古名正才能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现在应尽早诏告天下,公子您才是大秦的太子。另外得除掉公子扶苏,他是您最大的绊脚石。公子扶苏手握三十万大军,他要是挥军南下的话,我们谁也无法阻挡。”
胡亥惊惧,问:“这该如何是好呢?”
赵高接着说道:“臣闻公子扶苏仁义有孝行,他是不会违背始皇旨意的。趁现在还没有人知道皇帝已驾崩,只要我们以始皇口气下旨,赐扶苏和蒙恬死。以扶苏的秉性,臣料想他会遵旨自杀。如果他不自杀,也可以让使者把他押来,只要他一来,自然就成了我们手里待宰的羔羊。”说完,一个人冷笑了起来。
李斯看了看赵高的表情,突然觉得他好阴险,可是现在有什么办法呢?如今已经上了贼船。
上船容易,下船难。
这时胡亥赞同道:“如此甚好,就赌他扶苏不敢造反!”
于是他们伪造了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不能进而向前,士卒多亡,无尺寸之功,反而数次上书直言诽谤寡人所做所为,因不得调回立为太子,常日夜怨望。扶苏身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协助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军队交由王离指挥。”然后盖上玉玺大印,封好,让使者带领几十个禁军八百里加急赶去上郡交给公子扶苏。
诏书为赵高书写,字迹跟始皇字迹一摸一样,非书法行家不能辨认真假。
临行前,赵高悄悄对使者吩咐说:“如扶苏抗旨,可以谋逆之罪就地斩杀之。”
使者到达之后,宣读诏书,扶苏跪着接旨。
使者宣读完诏书,扶苏心里悲痛,心想:“父皇怎么突然降旨让自己自杀呢?难道已经立了别的皇子为太子了?父皇如此做,是对自己不放心啊,毕竟自己手握三十万大军。哎!……看来父皇还是不了解儿臣,儿臣就算死,也不会谋逆犯上的。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父命不可违,更何况是皇命呢?”
他仔细看了看诏书,不错,是父皇的笔迹,再看看玉玺,的确是传国玉玺。
此刻的他心里感到绝望,整个人像坠入万丈深渊一般,眼前突然一黑,昏倒在了地上。
过了许久,他吃力地站起来,进入内室想自杀。
这时蒙恬阻止扶苏说:“皇上在外,没有立下太子,派我等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您担任监军,这可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自杀,怎知这其中没有诈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回复之后再死也不晚。”
使者连连催促。
扶苏为人仁爱,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说完,趁蒙恬不注意,拔出匕首插入心脏。
殷红的鲜血一下喷涌而出,扶苏倒在了地上,地板瞬间染红了一片。
蒙恬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使者见公子扶苏已死,脸上露出了一丝喜悦,但很快隐藏了这份喜悦,转过身对蒙恬冷冷说道:“蒙将军,该你了。”
蒙恬悲痛道:“这其中一定有阴谋,待我向皇帝陛下禀明再说。”
使者喝道:“胆敢抗旨不遵,难道就不怕诛连三族吗?给我拿下。”
卫兵立刻把他拿下,并交付给法吏,关押在阳周。
做完这些后,使者汇报,胡亥、李斯、赵高听后非常高兴。
胡亥更是长长地舒了口气,扶苏已死,就再也没有人能阻挡自己登上皇位了。
东巡队伍回到咸阳后发布丧事,太子胡亥立为二世皇帝,任命赵高担任郎中令,常在宫中服侍,掌握大权,李斯仍为丞相,但难得见上二世一面。
胡亥篡改遗诏,登上皇帝宝座,正式地把大秦拖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