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小说选刊》
编辑老师:
几年前的初秋,我和弟弟到县城去买化肥。那时,化肥也很走俏。特别是夏、秋种时节,更难买了,钱交了,只得耐着性子等待化肥。在农资门市部附近,有个报刊零售摊,我走了过去,顺手翻阅了一本,那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书,就像春天的村庄里散发着桃花、梨花的芬芳,这不是我曾听别人介绍过的《小说选刊》吗!也许那时,我一个农民,精神食粮太缺少了,看得太痴迷了。“你是来买书的,还是来看闲书的,要买付钱,不买赶快走开。”老板的一番话,让我仿佛从梦中惊醒,我只顾看书却影响了人家做生意。我红着脸向裤口袋掏去,可口袋空空。我像做贼似的把这本《小说选刊》放在报刊摊上面,含着泪离开了书报摊。“乡巴佬,没钱还想装文化人,也不看看自个穿着。”也许一双破烂的凉鞋和寒碜的衣裳点明了我的身份。从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省吃俭用,订一些我喜爱的报刊,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那年秋天,我省吃俭用攒够了订阅全年的《小说选刊》的钱,到乡邮政所订了自己喜爱的杂志。
看了几期后,我越发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劳动之余,翻阅一下《小说选刊》能让我辛苦一天后得到放松和休息。《小说选刊》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这些年《小说选刊》在不断地进步,我自己也在逐渐成熟。在《小说选刊》的引导哺育下,我也在报刊上有上千篇“豆腐块”发表。这些年与《小说选刊》不离不弃,读她,像回家的感觉。感谢《小说选刊》陪我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打开她就有一种温馨的期待,一股淡淡的油墨清香会扑鼻而来,一种亲切感由心而生。久居都市,看不到油菜花、大豆、水稻,闻不到泥土芬芳的气息,有时觉得自己不是在读书,而是在闻书,只觉着墨香在飘,心也就平静下来,故乡也就离自己近了。最后衷心祝愿《小说选刊》越办越好,能为更多的人带来心灵上的安慰。
河南省固始县中原路菜场旭日百货店 任纪海
短篇太长
尊敬的杜主编:
《小说选刊》这些年办得越来越受读者欢迎,在青岛市区的每个报摊差不多都卖《小说选刊》,这是《小说选刊》创办以来从未见到的好现象,我每期都买。
短篇小说有越写越长的趋势,动辄七八千字,甚至一两万字,作家们好像在拼字数,而不是在小说文本上下工夫,好像短了就会被人瞧不起似的,像上个世纪汪曾祺、林斤澜和冯骥才这样的短篇小说大师已不多见,两三千字的经典短篇小说的出现,更是凤毛麟角。
《小说选刊》这些年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就是选稿宗旨既重视名刊,又不薄小刊物,既重名家,又不薄新人,只要是好小说,就选来推介给读者,而且从去年开始,贵刊开始选一些很短小的短篇小说。
祝愿《小说选刊》越办越好,更上层楼!
青岛市延吉路七十九号一号楼二单元六零一户 孙桂兰
心灵鸡汤
尊敬的杜主编:
您好!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学爱好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始,我陆续订阅过《作品》《作品与争鸣》《人民文学》《四川文学》《北京文学》《收获》《当代》《十月》《中篇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文学期刊,从中获益颇丰,并创作和发表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说、散文。
与《小说选刊》相识结缘,是去年我参加贵刊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的成果。如今,十多期《小说选刊》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书柜中最显眼的位置。从去年拿到第一本《小说选刊》开始,我就有了一种好久不见的冲动,一种喜出望外或者说一见钟情的感觉。虽然《小说选刊》并非尽善尽美、人见人爱,但每一期中,都会有数篇作品能给我惊喜,令人震撼,引起强烈共鸣。在如今喧嚣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我常常身感疲惫,似乎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激情。贵刊所选的许多优秀作品,却给了我广阔的生活视野,为我架起了对社会生活进行全方位透视、咀嚼、思索的桥梁,让我受伤的心灵得到了些许抚慰,让失落彷徨的我重新亮起了生命的希望之光。
说到喜欢贵刊,我最喜欢你们“贴着地面行走,与时下生活同步”的编辑理念;喜欢你们“现实观照,人文情怀,独特视角,中国气派”的办刊宗旨;喜欢你们“订阅不满意,不问理由,全额退款”的营销承诺。这一切,我想都来自于你们对读者的了解,对读者的尊重,方能有如此的自信和气度。
最后,我要谢谢杜主编及所有编辑,感谢你们精心挑选制作的一份文学大餐和心灵鸡汤,使我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上南街171-1-11信箱 楚云端
我给《选刊》挑挑刺
杜主编您好:
手不释卷地看完了贵刊第六、七两期,几乎难以挑出什么毛病。现仅就这两期中的“蹿”“窜”及“豆蔻年华”“相敬如宾”的使用,谈谈个人的浅见。
1.第六期第115页“随着雪里红节奏分明的蹄音,栖息在草丛中的小动物纷纷向两边蹿去。”
2.同期第123页“其木格额吉正要说什么,伊日毕斯忽然挪动了一下身子,从旁边衔起一件什物,然后一扭身,哧溜一下窜进包里……”
引例1和2中的“蹿”“窜”位置宜互换。“蹿”,有“向上或向前跳”之义;“窜”,有“(匪徒、敌军、兽类)乱跑、乱逃”的意思。1中的“蹿”正符合“窜”的义项,而2中的“窜”恰好符合“蹿”的意思。
3.第七期第164页“但我和沈辰生的爱情不死,依旧豆蔻华年。”“豆蔻华年”语源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华年。可见,“豆蔻华年”特指十三四岁的女子,是不能用来形容男女情爱的。
4.同期第133页“所以表面的相敬如宾也需要双方的同时伪装。”
5.同期第165页“第二天粟米就回来了,我和马群的关系,又变得相敬如宾。”
引例4和5中的“相敬如宾”均使用不当。“相敬如宾”,意思是:相互尊重,好像宾客一样,特指夫妻互敬互爱,关系和睦。引例4中的许家逸与大舅哥,5中的“我”和马群,既非夫妻,又非互敬互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相敬如宾”的。
湖北蕲春漕河三路水利工程处内B单元 王建群
杜卫东主编回复
1
任纪海先生与《小说选刊》结缘的过程,令人动容。从历年“读者调查表”和大量读者来信反馈的信息看,本刊订户中,像任纪海先生这样的读者不在少数。他们虽然生活艰难,但却省吃俭用,用带着体温的钱订阅《小说选刊》。这份厚爱令我们感动,这份厚爱更令我们明白自己的责任之重大——这份沉甸甸的爱是我们殚精竭虑办好刊物的动力源泉。我们真诚地感谢任纪海先生,感谢《小说选刊》的每一位读者。正是由于你们的不离不弃,《小说选刊》才在纸媒生存环境日益窘迫的大环境下发行量持续走高,才有了改版七年印数翻番的可喜成绩。
本期刊物与读者见面之时,正值邮局开展2013年报刊订阅活动,衷心企盼读者朋友能到当地邮局填写一份《小说选刊》的订单。您的一份订单,不仅是对我们的巨大支持,也是对中国文学的一份支持。就在我给朋友们回信的时候,欣闻莫言先生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莫言先生的光荣,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光荣,也是每一位热爱文学的读者的光荣。我们相信,这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繁荣与发展必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也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的《小说选刊》内容会更加精彩。
2
孙桂兰女士的意见很有道理,短篇小说确实有越写越长的趋势——我们在编辑部发稿时多次谈到过这个问题,并探讨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收到孙桂兰女士的来信后,我们第一时间刊发,目的就在于呼吁作家朋友们能把短篇小说写得短些再短些,毕竟,在某种意义上,短篇小说的魂魄是诗的,短篇小说的美也应具有诗的品格。
至于说到本刊选稿“既重视名刊,又不薄小刊物,既重名家,又不薄新人”。这确是中肯之言。《小说选刊》自创刊以来,一直秉承这样一种选稿理念,2006年改版以来,我们更是要求编辑们在选稿时特别注意这个方面的问题。我们的用心和努力为读者朋友们所认同,我们颇感欣慰。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
3
楚云端先生参加过本刊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我们应该是见过面的朋友了,在这里也谢谢他对《小说选刊》的肯定与鼓励。这种肯定与鼓励,是支撑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4
王建群先生的来信,我更加重视,因为这是给我们“挑刺”的。我理解,这种“挑刺”是对我们的另一种关爱和支持。经过认真的核对,对王建群先生的“挑刺”回答如下:
首先,关于“蹿”和“窜”的问题,按照王先生在来信中引用的词典注释来看(我们也查阅过字典),我刊没有错,这两处使用都符合义项规定。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字意思比较靠近,有相交点,容易把人“绕”进去。其次,关于“豆蔻年华”,本义特指十三四岁的女子,也可喻指美好年华,在语法使用中,也有名词作动词用的情况,故小说使用没有错,而且,这样的使用更能彰显其文学性。再次,关于两处“相敬如宾”,在《群众艺术》中有反讽色彩,在《守身如玉》中符合小说人物之间的具体关系,应该是正常的文学化处理。
尽管我们不认可王建群先生“挑”的“刺”,但我们仍为其认真的精神所感动,我们将以之为鼓励,尽最大努力,认认真真地编好每一期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