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这一期刊物和读者见面了。在发稿过程中,又欣闻我国作家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文学的光荣,也是中国文化的荣誉。莫言与我刊的友谊源远流长,以前我刊选过他的十七篇小说,加上这一次补选的《透明的红萝卜》,也是一个十八。
在重温《透明的红萝卜》这部莫言的成名作的同时,还向读者推荐两篇小说,一是来自大西北甘肃作家弋舟的《等深》,一是珠海女作家裴蓓的《制片人》,不过,得向读者声明在先,阅读这两部中篇得有一点耐心,否则您会错过一次好小说的享受。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在这样一个文化渐趋快餐或日渐快餐的时代里,网络、电视以及种种多媒体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让我们丧失了阅读的耐心,也让我们失去咀嚼、品味、琢磨的功能。在一个“标题党”流行、微博横行的氛围里,显得相对古典甚至古老的文学是有些吃亏的,因为文学的经典性恰恰是要经过咀嚼和反刍才能体味出来,而网络培养人们快速浏览的惰性,常常会忽略文学在细微处的精妙和美妙。以在网上浏览的习惯来阅读这样讲究艺术感觉、讲究语言节奏、讲究美学情怀的小说,肯定是会遇到阅读障碍的,好的小说常常不是一览无余的。
弋舟的《等深》是一篇让人感到隐痛、感到难言的作品,作家对人物环境、心理状态写得繁枝茂叶,丝丝入扣,小说中那个等待已久的孩子是当代文学少见的独特的人物形象,编辑在审稿意见中称,“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溃败,才迫使我们的下一代抱短刃从容上路”,切中我们时代之痛、心灵之痛。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生命的命题不再是简单的概念,和人性的微妙编织在一起。《制片人》的阅读难度稍微低一些,作家选取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新人类”现象,折射了时代的种种印记,小说的结构是跳跃的非线性的,和影视场景转换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