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也很擅长进攻,并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进攻。一个广泛流传的著名的段子是:第一次因《我的父亲母亲》参加柏林影展,张艺谋在名单宣布前特地叮嘱她,“等会宣布得奖,不许跟我上台。”结果一宣布得奖,她便笑咪咪地站起来,跟到台上,和张一起举银熊,于是全世界都看到穿肚兜的她。
章子怡进攻的另一策略是抢占海外媒体的封面,甚至不惜以来性感武器。章子怡入围《时代》周刊全球百位名人排行榜,后来又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50位最美丽人士,随后又登上《新闻周刊》封面。2005年3月,美国《名利场》将章子怡和另外9位明艳照人的美国当红女星一同放在封面上。2005年11月,美国《君子》杂志与其他10个国家及地区的《君子》海外版的联合调查,选出“地球上最性感的女性”,章子怡荣登全球性感女性排行榜榜首。
章子怡也正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国际性的明星,据说,大多时间是住在国外,拍片才回国。
章子怡另一种进攻策略是与名导、名演员合作。观察章子怡的人气指数图,会发现,章子怡的品牌曲线是持续性的,而且每年多会创造几个小高峰。从下图可以看出,2004年2月左右,章子怡达到人气顶峰,当时是《十面埋伏》、《2046》之后,《艺伎回忆录》之前,同时,章子怡的个人网站也开张了——章子怡很重视网络营销哦。
从籍籍无名到华人女星“一姐”,章子怡只花费了8年时间。但是,在快速成长之后,章子怡也面临品牌瓶颈,那就是“量”上已经够高,需要“质”的突破。
章子怡是个人品牌的一个极端案例,事实上,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像章子怡一样成为品牌“一姐”。但是,章子怡的经验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那就是在树立个人品牌上,最关键的并不是简单的进攻,最难的反倒是放弃。因此,说“个人品牌就是放弃”并不为过。
“反方向游”法则3:新专业主义
旧规则:万金油者生存
新规则:个人要成为专家
“专家是指那种知道123种恋爱方法,却根本不认识任何女人的人,事实上,读者一般对它们态度冷淡。”
专家是一个毁誉参半的词汇,在《华尔街日报》的内部编辑手册里,他们对专家是如此定义的。
心理学学者约翰·埃利奥特甚至提出,要当心专家。我们的世界几乎成了一个“专家”的世界。打开电视,节目里充斥着那些所谓专家的夸夸其谈——电影专家从没有拍摄过一部电影;研究名人的专家只是妄想成为名人的人;研究美国职业棒球联赛的专家甚至不知道棒球手投球的时速会达到95英里。因此,对个人来说,真正的专家就是你自己。出了自己,那些在你身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渴望了解你的人也可以给你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我曾经和零点调查董事长袁岳聊起过这个话题,有一次,袁岳问我:你说什么是专家?我说:提供解决方案(solution),袁岳说:不对,应该是approach(角度),就是一种逻辑,或者是不同角度看问题的逻辑。他打了个比方,诸葛亮给刘备做专业咨询时,往往会给出上、中、下三种策略,然后让刘备去做决策。诸葛亮的做法就是approach,而不是solution。这个思路同样可以用在专家身上。
但在日本学者大前研一眼里,专家态度是一种必备技能。专家要控制感情,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才把他们称为专家。
专家是以专业为前提的,大前研一甚至呼吁:专业是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在他看来,专家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职业化的时代,资本主义越来越纯粹,自由竞争越来越健全,真正拥有实力的人越来越受到推崇,企业家无处不在,他们根据问题、情况和优先顺序,利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和传统的理解不一样,在《专业主义》一书中,大前研一把专业的基础定义为“对顾客的誓言”,因为专家的词源本是“profess”,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因此,对于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区分出哪些人是专业的,哪些人只是徒有虚名,这就是“顾客至上”。美国有很多电视剧就是讲一帮专业团队的故事,比如《急诊室的故事》、《豪斯医生》,他们很好地诠释了“专业”的真正意义。大前研一比较关注的是《急诊室的故事》中的出现的一个词汇“Oath”(誓言)。这个誓言在医学界被称为是“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在医神阿波罗以及埃斯克雷彼斯等诸神面前宣读的誓言。在医学院中,立志称为医生的学生要依照这一誓言宣誓。在中国的电视剧《龙虎人生》中,主演王志文就朗诵了一段这个“希波克拉底誓言”。
大前研一提醒到,这个“希波克拉底誓言”不仅对医生有意义,对于思考职业化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把医生作为“职业”,把患者作为“顾客”来考虑,这种誓言可以应用于所有行业,现在,来看一下这九条誓言:
请允许我行医,我要终生奉行人道主义。
向恩师表达尊敬与感谢之意。
在行医过程中严守良心与尊严。
以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为第一位。
严格为患者保守秘密。
保持医学界的名誉与宝贵的传统。
把同事视为兄弟;不因患者的人种、宗教、国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从受孕之始,即把人的生命作为至高无上之物来尊重。
无论承受怎样的压力,在运用自己的知识时也不会违背人道主义。
这让人想起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大长今》,大长今是一位专业的厨师和医官,但在谈及专业这一话题时,大长今强调最多的不识所谓的技巧和技术,而是两个词汇:诚意和汗水。
你够专业吗?这句来自大前研一的疑问,将会拷问所有在数字时代生存的职业人士。大前研一给出了几个必备的四种能力:先见能力——是能够看清别人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构思能力——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让机会变为现实;讨论的能力——讨论问题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与素质;适应矛盾的能力——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
专业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专注。约翰·埃利奥特曾用心理学上的案例来研究专注力。比如,在商业上,病痛甚至有助于经理人集中注意力: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谈判即将进行的那个早晨,一位谈判者醒来时突然犯了急性胃炎,重新安排谈判日程可能会使交易告吹,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头晕恶心地勉强参加了谈判。由于病痛的折磨,他一心只想早点结束谈判,回到家中,泡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于是,他省略了惯用的小技巧和在细节上的迂回战术,只关注谈判的核心要点,按部就班地逐一解决,并最终达成了交易。这可能是个特殊情况,但是,埃利奥特认为,专心致志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你无须为了集中注意力而故意生病或受伤,你只需要找到自己工作的核心——最简单、最引人注目,也是最难解决,同事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那一个。
百度CEO李彦宏极其强调专注。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上市首日的表现是有史以来外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最好记录,令人惊讶。随后,百度出版了自己的内部刊物上市纪念版《简单》,在创刊号的第一页,李彦宏强调最多的是“专注”这个词汇。他写到: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潜心专注于既定的目标,知我长,知我短,修身养性,不断完善。作为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百度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但最终决定公司成败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的业绩,是我们专注于中文搜索的决心和执行力。
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那些成功的个人品牌,也善于营造自己在某些领域上的专业与专注:
章子怡——专注于电影及国际化的明星第一人。
姚明——定位为中国代言人的NBA第一人。
李宇春——网络时代的音乐明星第一人。
潘石屹——中国最酷的CEO。
李彦宏——中国最具硅谷精神的CEO。
马云——中国最能打破常规的CEO。
戴志康——专业于社区媒体的“80后”CEO。
“反方向游”法则4:
成功80%靠沟通,20%靠专业
旧规则:沉默是金
新规则:沟通是金
“成功80%靠沟通,20%靠专业”是知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经验之谈。
2006年,斯皮尔伯格和张艺谋进行了一番“世纪对话”,两个人探讨起成功的秘密。
斯皮尔伯格:成功80%在于沟通,20%在于专业知识。是这样的,就好象你手上拿着一个投影仪,希望把焦距调得更准,更清楚。他们有一个想法,眼睛里看出一个东西,有的时候从剧本、从一个故事、一本小说当中,即使你不是这个写剧本的人,不是写故事的人,但是你一旦做了导演,你就成为诠释这个故事的人。我脑海当中想到的影像,摄影师必须都能够看到我脑海里想什么,让所有人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你在看什么,你想拍出来是什么,那大概是80%的事情。但是这些是技术,你只要找一个最好的剧组、最好的摄影师,只要找到很好的人,这些都将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不能把你的集体也组织很好,对我来说80%是沟通,20%是技术。
张艺谋:完全是一样的。我以前是很不爱说话的人,性格很内向,就是当了导演以后,现在就成话匣子了,成了一个罗嗦的人。真的是这样,你每天都要说,有时候你一天下来,你直想回来抽自己的嘴巴,你就觉得我怎么说了那么多的话,跟各个部门说。你要把你心中对这个电影的想法,传达给你的团队,要让所有人都理解。这一点我很同意他。当你找到非常优秀的人才,这些都不难。再加上现在技术很发达。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他们理解,并且他们把这个理解又变成他们在专业上的发挥,来帮助你完成这个想法,所以沟通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跟演员的沟通,他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电影中的人,他要变成另外一个人,这个沟通太重要了。这个沟通只要存在障碍,一定演不好。
两个人还谈了不少如何跟客户——也就是电影观众如何沟通,相比而言,张艺谋在这方面弱不少,比如,斯皮尔伯格的观众喜好调查能做到20%的误差。
这种“沟通”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公司内部的沟通;一是和客户的沟通。不管是擅长“沟通”,还是不擅长“沟通”的人,两人对“沟通”的感悟都值得收藏:
很多跨国公司CEO、经理人都强调“沟通”,但是,这话从斯皮尔伯格嘴里说出,对人的震撼性更为突出,更震撼的是张艺谋也“完全同意”,也让我们对这两大导演的管理能力重新审视一番。两人没有把成功放在专业上,而是放在沟通上。
“沟通”正在称为个人品牌的新难题。很多个人危机事件都是因沟通不善引起。
虽然沟通如此重要,但是,公司里存在的不少陋习严重影响着有效沟通。任何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不外乎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及各部门之间的交互。美国《销售与市场》的研究现实,以下几种沟通方式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