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小植入的世界观的颠覆。
就像前世,若有人告诉你,地球根本就不是个球,而是方的,除了混起点的,其他人,听到都觉得荒唐,难以接受吧?
等了约盏茶时间,朱棣才把视线从世界地图移开,脸色还算平静,看着李清沉声道:“先不说这些,贤侄要问本王的问题还有哪些?”
李清道:“王爷,请问您怎么看待火铳火炮?”
朱棣沉吟了一会才道:“国之重器,战争之利器。”
“王爷觉得火铳火炮会成为未来战争的主力吗?”
朱棣摇头道:“成不了,无论是火铳还是火炮都精度太差,射程也短,杀伤力也有限。”
“请问宋之前有火铳火炮吗?”
“本王未曾读过这方面的记载。”
“火药呢?”
朱棣想了一会,说:“如果本王没记错,火药首次出现的记录是在晋朝时期,在唐未开始用火药于军事上。”
“王爷,从晋朝发明火药到宋朝开始利用火药于火枪火炮上,花了一千多年。我朝使用的火枪火炮较宋朝的,无论精度、射程还是杀伤力都大大改进,并正列装军队,王爷为什么就觉得将来火枪火炮不能再改进,成为将来战争的主力?”
朱棣听了,若有所思,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
“王爷,您相信吗?敝派先辈曾制造出三百步以内,射穿铁甲如射穿败草的新式火枪。”李清忽悠道。
朱棣虎目骤睁,低喝道:“真有这样的火枪?”
三百步呀,大明的一步约1.5米,如果有这样的火枪,鞑子骑兵算什么?
李清点头道:“不敢欺骗王爷。”
“你会制造?”
朱棣紧紧的盯着李清,目光锐利如寒剑。
李清逼自己迎着朱棣的虎目,沉声道:“其中涉及的学问极多,若有学习过敝派物理、化学的助手,三五年内定能复制出来。”
早期的子弹由底火雷酸汞、无烟火药硝化纤维、黄铜弹壳、弹头组成,底火和无烟火药配方他知道,材料也不复杂,只要给他材料,他相信二三个月就能试验制造出来。
最关键的是枪支的制造。
只有高中和大学的军训摸过,刷了这么多战争剧,最早期的栓动步枪构件大概是什么样的,还有些印象,找几个大师级琐工匠,应该是能摸索出来的。
最难的其实就是枪管的制造,以现在的工艺水平,要雕刻线膛太难了。
这需要建立起一系列的工业体系,一切需要时间。
还好,时间他是有的。
“射击操作难吗?”
朱棣瞬间想到了核心。
他对火枪作战是相当熟悉的,将来创建的神机营,就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协同作战原则。
火铳近距离杀伤力还是不弱的,但是操作起来太复杂,骑兵二百步冲锋大概需要18秒左右,18秒做足准备的火铳也最多能射两枪。
火铳的杀伤力射程也就三四十步,也意味着战争中,火铳一般只能发射一次,就得面对骑兵的冲击。
中国人从来都有大智的,正因为面对骑兵的冲锋,火铳射击效率太低,大明发明了三眼火铳,直接把射击效率提升了三倍。
“操作简单,骑兵三百步冲锋间内,至少能发射五次。”
朱棣闭目,脑海里模拟了在这样的火枪下该如何战斗,三百步冲锋时间内至少能发射五次,可射穿甲,无论是遭遇战,还是守城……
“好,若有这样的火枪,大漠从此就是中国的牧马场。”
好一会,朱棣声音擅抖道,“等回北平,本王上奏父皇,全力支持贤侄复制此新式火枪。”
李清摇了摇头,道:“王爷,这事先不急,贤侄还有几个问题请教王爷。”
面前才两个问题,就给他带来这么大的冲击,朱棣深吸了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道:“贤侄继续。”
李清想了想,道:“王爷从北平到京师,一般要多久能到?”
“普通赶脚需要二旬多,六百里加急需要两三天。”朱棣答道。
“敝派先辈曾于极西一小国试验制造了一种钢铁机器,既可载人,也可运货物,无需马拉,自已奔走,无视日夜,若是从北平到京师,一天一夜即可达。”
想想我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摧残+四年大学放荡不羁磨练+数年的键盘侠下的出厂品,内燃机弄不出来,蒸汽火车举国之力下,难道还弄不出来?
“钢铁机器可以自已奔走?这是成妖怪了吗?小清,你们墨家竟然能点化出妖怪?”朱高煦目瞪口呆。
“小王爷,世界上没有妖怪,也没有神鬼仙佛,钢铁机器能自已奔走,是以敝派的物理学来研究出来的。”李清严肃道。
“又是物理学,小清,你们墨家的物理学感觉比仙术还厉害。”
“物理学虽然做不到撒豆成兵,但上天钻地、点石成金还是能做到的,小王爷要不要学习?”
“学了物理学能上天?”朱高煦双目骤亮。
“了解物理学的热胀冷缩、密度等、上天就很容易的。”
“这些东西是不是你都会?是不是你现在就能上天?”谁敢说朱高煦没脑子。
朱高煦激动得跑到李清面,把脸蹭到李清鼻子上了,紧紧的盯着他。
“只要能找到石油,我就能制造成带你上天的东西。”李清想了想,直接道。
上天不失为诱惑他们找到石油的好借口,有了石油,就能简单的蒸馏出汽油、煤油等高热能燃料。
化工中的有机部分可以说就是石油衍生物,李清知道我国著名的长庆油田就是以沈括笔下的延州石油来开采形成的,
“什么是石油?”
“也有人叫它黑油、火油,前宋朝沈括《梦溪笔谈》就写着延州有石油。”
“火油呀,听说过,猛火油柜的燃料嘛,军中就有。”
李清不知道,北宋时已经制出,以石油为燃料,构造部分及其原理与现代火焰喷射器相似的大杀器“猛火油柜”。
王安石变法时代,设立了专门生产石油武器的作坊“猛火油作”,这款神器批量装备精锐禁军,宋军重创西夏数十万大军的两次平夏城战役,都是在关键时刻祭出石油武器火攻。
“有石油就好,回北平了,我制作个带你上天的东西。”李清誓言旦旦道。
“一言为定。”
朱高煦满脸期待,眼神发亮道。
上天,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
朱棣依然沉默不语,甚至他都没注意到李清俩说的上天的事。
李清给他描绘了另一个世界,已知与未知的冲突,让他陷入了迷茫中。
三百步的火枪他还能理解,毕竟他的世界观中是有火枪这样的东西的,无非是改进。
先是生活的世界是在一个大圆球上,现在连钢铁机器能自已奔走。
这是闻所未闻,乍一听很荒诞,想到李清之前的所作所言,他有预感,这能自已奔走的钢铁机器,李清一定也能制造出来。
是世界变了?还是墨家才真正掌握世界的真相?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此刻都乱成了一团乱麻。
到底是准皇帝,心智非一般的坚定,朱棣强压了脑袋的胡思乱想,没对李清所说的钢铁机器发表任何看法,平静着脸,道:“贤侄再说说其它问题。”
李清看到朱棣的脸色,心底暗地偷笑了下,这种信息差的碾压感太爽了。
为了对抗北方的骑兵,宋朝以来,汉民族就萌芽了朦胧的科技概念,火枪火炮、猛火油柜,都是世界领先的科技。
可惜“东华门下唱名方为好男儿”的儒家天下,一切技术都只是“奇技淫巧”。
按前世历史,朱棣位登九五至尊后,以改变明初过事佛、道教之风,再度宣扬儒家思想。
趁朱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当皇帝,希望一切还来得及,希望朱棣还没完全被儒家思想左右。
李清压下心里的暗诽,道:“王爷觉得宋何以灭?”
“北方势大,过度重文轻武。”
朱棣再度沉思了一会才回答。
“敢问王爷,陛下起事之时北方势大我汉民族艰难,还是宋时北方势大汉民族艰难?”
“父皇起事之时,元蒙马踏东西方,揽天下之所有,父皇等一无所有。”
“那小侄就要请教下王爷,宋拥天下过半之财,火枪火炮不缺,无数东华门下唱名儒家好男儿,为何会向北跪着苟延残喘,最后依然社稷灭宗庙毁。”
“陛下当年身边似乎没几位东华门下唱名的好男儿,却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陛下驱逐胡虏之时,儒家的好男儿在哪里?在元朝廷里吧?”
“自汉独尊儒术以来,江山几度易手,苦的是百姓,苦的是一代一代皇室烟灭灰飞,儒家呢?只不过是换个主子罢了,五胡乱华,朝堂里当政的依然儒家,五代十国,朝堂里依然是儒家,蒙古鞑子的元朝,朝堂里还是儒家。”
李清深吸一口气,继续道:“敢问王爷,自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以来,一千五百年间,无数王朝更替,几乎都是儒家主政朝廷,却为何儒家没能让一个王朝能长治久安,反而是一个又一个朝廷最后都灰飞烟灭?国祚最长者不过三百余年,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没有儒家,国祚至今已逾千年。”
“武器大刀长矛发展到火枪火炮,船只从小板帆发展到铁甲宝船,竹简刻字到现在活字印刷书籍无数,无数人呕心沥血在发明创造,创我华夏之威壮灿烂。”
“儒家呢?一千五百年了,依然还是那几本所谓圣人经书。”
“敝派先辈曾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李清咬牙切齿,声音激动道:“儒家的朝堂诸公呢?就拿着那几本书,穷经皓首便能荣登天子堂治理天下,大多人不知五谷杂粮何时长,却妄言劝农;不知黄河水为何东流,却妄改河道;不知何为经济,却妄言天地所生货财百物皆为定数。”
“此与何不食肉糜有何区别?”
“世界这么大,不独华夏汉民族,极西之地,民族林立,强国无数,王爷想过没,或许当我们还在嚼文咬字研究所谓圣人之言时,极西强国已经研究出三百步火枪,万步巨炮,他们会不会开着铁甲利船,带着火枪大炮来占我土地,夺我财宝,杀我华夏之民,毁我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