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世界不仅是人们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表现,还是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前提。人们又是如何来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呢?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还是用双手去摸?人们收集到信息以后又是如何进行接收和处理的呢?认识世界是从心理认知开始的。
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但我们却可以真真切切地感知这个世界。
认识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功能。
信息的情报兵——感觉
认知世界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人们是靠什么来了解它的呢?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感觉”这个词。
感觉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体的感觉器官和人脑共同作用形成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它们通过换能作用将从外界接受到的光、声音等化学能转化为大脑能够接受的神经能,并依赖于具体的感觉通道传递给大脑。它们就像收集信息的“情报兵”,把各种信息传递给大脑。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光靠感觉收集事物最基本的信息是不够的,毕竟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外部信息是零散的,需要通过大脑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的活动。二者虽有区别却密切相关。例如:一个人发现面前放着一个类似苹果的东西,他会看到这个东西是绿色的,闻一闻有一股诱人的清香,拿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咬一口味道很香甜,这些都是“感觉”。当这些信息被传输给人脑,经过大脑对信息的重新组织和分析,并唤醒过去的经验,进而进行一番综合判断而得出结论——“这是一个青苹果”。这个判断的过程就是“知觉”。人们正是靠着感觉和知觉,才能不断地认识世界,获得知识。
人的感觉十分灵敏,不仅可以看到缤纷的色彩,听到各种声响,还可以闻到各种气味,总之,我们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从外界收集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功能
人们是通过感觉来获得外界信息的。当来自于外界或者身体内部的各种物理或化学性刺激作用于特定的感觉器官时,感觉器官就会把所收集到的信息传递给大脑,最终形成各种感觉。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刺激有很多种,包括声音、气味、色彩、冷热温寒等,这都是靠不同的感觉器官去感受的,如,与声音相关的听觉,与气味相关的嗅觉,与明暗颜色相关的视觉,与味道相关的味觉,与痛觉、触觉、压觉、温觉、冷觉有关的皮肤觉等。
人体的感觉阈限
感觉的产生是由某种刺激影响到某种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例如,光波刺激视网膜产生视觉,声波刺激耳膜产生听觉。但是每一种感觉敏感度都有其相应的限度,只有刺激的强度达到某种程度,才能引起感觉器官的反应。就是说,人的感觉都有一个阈限,超出这个阈限就无法产生感觉。比如,当声波的振动频率为20~20000Hz(赫兹)时,便引起听觉,低于每秒20次的声波和高于每秒20000次的声波人都听不到。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测定出了人的各种感觉阈限,通过这些标准,人们就可以将感觉量化。虽说人类的感觉是很灵敏的,但有很多超出我们感觉阈限的事物,我们无法感觉到,例如狗的嗅觉和听觉就比人类要灵敏得多。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多功能的全自动照相机,这就是我们的眼睛。这部“照相机”的功能是很神奇的,它受大脑的控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在人类所有的感觉中,视觉是最为重要的,大脑中大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因此,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使用眼睛,如观察人物、欣赏美景、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等,离开眼睛都将无法进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透过窗户,我们才能欣赏到外面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眼睛如同照相机
有人把我们的眼睛比作是一架活的照相机,这是很恰当的。不管从结构上还是功能上,二者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照相机有镜头、光圈、暗箱、底片和调节装置,而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脉络膜相当于暗箱,视网膜相当于底片。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反射出明暗不同的光线,光线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构成光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再将这些刺激转换成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然后我们就能看见事物了。其实,我们的眼睛比照相机要高级得多,它受大脑的控制。眼睛不仅有着感受外界光线的光觉,还有分辨颜色的色觉,并能够自动调节光亮和焦距。例如,当光线过强时,眼睛的虹膜就会关闭使瞳孔变小,挡住多余的光线;当光线很暗时,虹膜就会张开使瞳孔变大,吸收更多的光线。
能够听到各种美妙的声音,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当再次听到时,还能够马上想起,这就是我们的听觉的功能,就像我们随身带的“录音机”一样。
听觉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除了视觉之外,听觉也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感觉。有了听觉,人们可以听见彼此说话,实现情感的沟通,可以感受大千世界的各种美妙的声音,可以收听广播,欣赏音乐。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听觉也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听觉生成的过程
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像水纹一样通过空气向四处传播。当声波通过某种介质传入人的耳朵,人就能够听到声音了。具体的生成过程如下。首先声波被耳郭接收,传入外耳道,作用于外耳道尽头的鼓膜,鼓膜把声波转变成各种振动的“密码”传向鼓室。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分别是锤骨、砧骨及镫骨。它们以“杠杆原理”依次传递,把声波的能量转成机械能把声音传入内耳。内耳又分为前庭、三个半规管、耳蜗及内耳道四个部分。而真正接收声音的只有耳蜗。耳蜗貌似蜗牛,是一个空腔的螺旋管,耳蜗中的基底膜上具有24000根听神经纤维,基底膜接受到声波振动后,便会将这种机械振动传给听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给大脑,形成听觉。在此过程中,声波的能量形式不断转换,最后形成可被人们理解的有用信息。人耳不仅能接收声音,还能通过大脑记录声音。而且人的听觉还能分出声音的音高、音强和音色。听声辨人就是通过音色来区别人物的。
我们的心理活动是由人脑的机能产生的,也就是说,脑是我们人体的指挥系统,它控制着我们的言语和行动,也控制着我们的思维和情绪。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现代科学证明,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由人脑的机能所产生的,因此我们人体的“司令部”是驻扎在人脑之中的。脑是我们的指挥系统,所有的感觉都是经过人脑的处理才最终产生的。人脑是意识和思维的物质承担者。作为控制中枢,它不仅指挥着我们的言语和行为,还控制着我们的思维和情绪。
人脑的构造及功能
脑位于颅腔内,平均重量约为1400克,由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延脑和小脑等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延脑、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脑干,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联系桥梁,主管心血管、呼吸、吞咽及视听运动的调节。间脑与血压、心跳、内分泌、体内的各种代谢的调节有关。小脑的功能则是协调机体的随意运动及身体的平衡。
发达的人脑半球
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每个半球的表层都被大脑皮层所覆盖,其中含有许多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成人的大脑皮层表面积约为1/4平方米,含有140多亿个神经元胞体,其结构是十分精细复杂的。大脑半球高度发达。它每天能记录生活中大约8600万条信息。大脑神经细胞间最快传导速度为400多千米/小时。每一秒钟,大脑中都在进行着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如能把大脑的活动转换成电能,相当于一只20瓦灯泡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