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武和吴倩两口子期待的“下文”,太监了。
宝贝儿子丁辛回家之后,出了每天雷打不动的锻炼,剩下的时间基本上窝在家里,要么看书,或者是写写画画,要么就帮老两口准备年货。
“儿子,你也老大不小了,总是呆家里也不行呀,那天那小姑娘,我感觉就不错!”
“她家住的地方,在公主坟西边……”
吴倩没再说什么。从公主坟到八宝山,那一片全都是军区大院,里边住的自然全都是高干子弟。
至于自家?
吴倩叹了口气:老丁家祖上是八旗子弟的跟班,老吴家的成分也没好到哪去,唱戏的。
门不当、户不对,怎么能玩到一起?
“唉……”
当然,吴倩所担心的这些,在丁辛这边根本就不是问题。
真正让丁辛不敢下手的原因,自然也很现实:自己终究是要回归的,处处留情,终究会留下遗憾,毕竟感情是把双刃剑,既伤人,也伤自己……
二十一世纪之前,新年还是很有年味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还没有那么淡。
而且,在物资贫乏的年代,新年也比较充实,小年之后,家家都是热气腾腾,户户外面的墙上都挂满了用来撑门面的鸡鸭鱼肉。
年三十,贴春联,准备年夜饭,然后守岁。
这时候的燕京,还不禁烟花爆竹,到了后半夜,鞭炮声四起。
吃过饺子,又长了一岁。
年初一串门,年初二开始,串远门,走亲访友……
熬到初八,丁辛终于撑不住了。
家里每天都有客人,而且所有人见到丁辛总会问一个问题:“多大了,处对象了吗?”
在家呆到初十,丁辛扛着大包小包的特产,逃离了燕京。
回到西安,丁辛才知道,还是燕京好。西北的关中大汉,实在是太能喝了。
而且这年头,酒能通神,这就导致,顾家兄弟的那些朋友中,就没有一个酒量少于两斤的。
每天,丁辛都是靠着“六脉神剑”——国术中的搬运气血,来化解酒精,才得以免遭冻死街头的惨剧。
这年头,温室效应还没那么明显,寒冬时节的西北,凌晨的气温还能达到零下三四十度。
而且,冬季西北地区的民警,工作的重心是夜间的巡逻,这可是降低意外死亡的重要手段:西北地区全年刑事案件的死亡人数,都未必有春节期间醉酒冻死街头的多。
喝了几天,丁辛实在是扛不住了,就躲到了杨老头的实验室里……
元宵节之后,西影厂新一年的工作才缓缓地拉开了大幕。
一年之计在于春,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1987年西影厂工作的重点有两个:陈凯戈的《孩子王》和张一谋的《红高粱》。
《红高粱》对拍摄时间和地点的要求都有点苛刻,就放到了后边;而《孩子王》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西影厂一伙人前半年忙碌的重点。
《孩子王》反应的是特殊时期结束之后的教育问题,为了突出主题,拍摄地区选在了西双版。
作为西影厂的摄影一把手,顾长伟自然是责无旁贷,大部队还没动身,就已经带着人手前去打头阵了。
作为厂里电气方面的专业人员,丁辛被顾长伟强拉了壮丁,管后勤。
你在北方的寒风里裹着貂儿,我在南方的艳阳里露着腰。
先头部队从西安出发后,直扑宝鸡,然后经宝成线,到达成都,再转火车,经成昆线到昆明。到了昆明,再转汽车,到达中老边境的西双版纳州ZL县。
这一路,先头小分队做的最频繁的一件事,就是脱衣服:先脱大衣,后脱棉衣,再脱毛衣,到了目的地,里三层外三层,变成了清凉三件套。
到了县城之后,小分队拿着单位开出的介绍信,向当地政府借了一辆车,然后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
而就在丁辛跟着顾长伟钻林越岭的时候,远他们远在两千公里之外的大本营门口,来了一位长相清秀的大学生。
“同志,我找人!”
这年头来厂里找人的学生多久,西影厂的门卫也没当回事:“找谁?”
林欣欣报出了一个名字:“后勤处的丁辛!”
“丁辛?”
门卫顿时来了精神:“会修电视机那个?”
林欣欣暗暗的松了口气,点了点头。
“你等一下!”门卫随即拿起了手摇电话机,摇了几下,“麻烦给我接后勤处!”
“喂,这里是后勤处!”
“我这是门卫,问你个事儿,丁辛在吗?”
“出发了,应该是去云南了……”
挂了电话之后,门卫转过身来,给了林欣欣一个歉意的表情:“不好意思,丁辛出发去云南了!”
“那他什么……”
门卫耸了耸肩:“应该是跟组拍电影去了,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八九个月,没个准信儿。”
“哦,谢谢了……”
林欣欣只得“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而毫不知情的丁辛,此时正跟在顾长伟的屁股后面,看着这位大牛,对着取景器指点江山……
虽然丁辛是不是地点头称赞,可实际上思绪早就飞走了……
前身参军的时候,改革开放还没有开始。
靠着气候温润、常年丰收便利,军队驻地附近的普通百姓,虽说不是衣食无忧,可也不用节衣缩食。
而现在,才过了几年,那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没有得到质的提升。
可丁辛却从那些普通人眼睛里,发现了一些别的东西:希望,野心,又或者是激情?
拍摄的地域,是《孩子王》的导演圈定的,顾长伟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多地选一些风景秀丽的备选地,供导演陈凯戈参考。
这些年,地方政府还没有什么宣传意识,知道有剧组来,也只是应付性地按照政府的招待规格,敷衍了一下众人。
带队的顾长伟也没在意,这些年,都是这么办事的。
倒是县文化局负责招待众人的干部,对先头小部队比较上心,跑前跑后的,众人的住处和吃饭的食堂,都是这位联系的。
等众人闲下来的时候,这位还拿着自己的作品上来交流,只是作品嘛,全都是顾长伟不擅长的诗歌和散文。
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虽然明知不是自己的主阵地,顾长伟也只得硬着头皮跟对方“尬交流”。
所幸,这位庞干事诗歌散文的造诣也不太高,并不知道顾长伟的欣赏水平,也就跟自己半斤八两。
老顾是有自知之明的,也怕误人子弟,交流了几天之后,就将丁辛推了出来。
要论音乐和绘画,丁辛自然不怵可要讨论诗歌,丁辛就有点麻爪了。
咱的诗歌欣赏水平,还留在知道唐诗比宋词更整齐的水平上。顶多也就知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比“你看这碗又大又圆”更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