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发展,太子和秦王的斗争愈演愈烈,并逐渐向白热化发展。正所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太子集团决定先下手为强,彻底将李世民集团一派解决掉。至于怎么将这个心腹大患除去,李建成决定首先剪除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这些人才对李世民的崛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倘若不能为我所用,就必须除之而后快。
太子集团首先将目光落在了亲王府的护卫军尉迟敬德头上,因为尉迟敬德不仅是亲王府的护卫军头目,还是林峰培养出来的,如果能把尉迟敬德拉拢过来,还有可能通过敬德的关系得到林峰的支持,可谓‘一举两得’。
为了收买敬德,使他为自己效力,李建成先是用了收买人心的一贯伎俩——金钱贿赂。暗中派人送了一车金银给尉迟敬德,但没想到的是敬德根本没有将这些钱财放在眼里;跟着林峰时,他啥没有见过啊!岂会被这些阿堵之物给迷惑了眼睛,到时公子还不揍死他。
于是他不仅拒绝了李建成,还把太子有意收买他这件事告诉了秦王。尉迟敬德对秦王的忠心是源于公子的交代,说:最后荣登大宝的必然会是秦王,支持秦王必然会得到重用,但是太子就不一样了,本身和公子就有过节,即使投到太子门下,最后也不会得到重用;反观秦王一方面是公子的半个弟子,另一方面公子明里暗里给过秦王很多支持,况且他还对秦王有救命之恩。
李世民听了尉迟敬德的话后,说道:“公心如山岳,虽积金至斗,知公不移。相遗担受,何所嫌也!且得以知其阴计,岂非良策!不然,祸将及公。”一方面他十分相信尉迟敬德的忠贞,另一方面也担心尉迟敬德因为知道了李建成等人的阴谋而受到迫害。
果不其然,李建成见收买不成就派人刺杀尉迟敬德,不仅没杀成,反而被尉迟敬德身边的战卫,给杀的一干二净;后又想诬陷他,但没有得逞。除了尉迟敬德外,李建成还想拉拢秦王府的段志玄和程咬金等人,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一次次的碰壁使李建成意识到这些人跟随李世民多年,根本不会轻易转向自己。所以他逐渐打消了收买的念头,转而设法离间李世民和和谋臣的关系。李建成先是设法罢黜了李世民心腹谋臣房玄龄和杜如晦。房、杜二人被逐出亲王府后,李世民的实力顿时消弱下来。关键时刻,上天似乎又一次向李建成伸出了机会之手,这次给太子集团机会的是唐朝多年的‘老朋友’突厥。经过多年的太平时光,突厥人,又一次卷土重来。这一次突厥的骑兵直接压过了边境,围攻了唐朝的边城——乌城。
这一次李渊没有派身经百战的李世民出征,而是听取了裴寂的建议派遣李建成手下薛万彻兄弟前去乌城迎敌。唐高祖下这个决心恐怕也是不想让李世民的战功扩大。又引起兄弟们的猜忌,但是李建成这么做是由着自己的目的的。首先,他希望借着出征突厥的机会,将秦王府的精锐军队调离,使李世民陷入孤立无援之地;其次,他还有计划在昆明池为大军践行之时刺杀李世民,将秦王集团一网打尽。
但是李建成没有想到的是,秦王府的眼线已经布满整个长安,他的亲信之人也早被秦王收买,消息很快就传到李世民耳中。得知太子等人在东宫图谋害自己的消息后,李世民马上召集了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高士廉、侯君集等人商议大事。进过讨论,大家都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发动政变除去太子集团。如若不然,不仅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要付诸东流,众人连性命都有可能不保。
李世民叹道:“骨肉相残,古今大恶。我很清楚自己已经危在旦夕,但是我想等他起事后我再以仁义之师来讨伐他,不知这样是否可以?”事实上,李世民也不愿意被俘杀兄的骂名,宁愿受制于人。手下的人见他如此犹豫,心底都暗中着急。
这时心直口快的尉迟敬德首先站了出来,他劝李世民道:“事已至此,大王您倘若还是忧虑不决,臣就转身回到太谷公子那里去,不想留在大王身边一起等死。”见尉迟敬德如此,长孙无忌接口道:“您如果不接受敬德的意见,不止是他,我也不愿意在你身边效力。”
见心腹爱将们如此决绝,李世民心乱如麻,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想到了先生临走之时的交代:“关键时刻决断需要果断些,办大事不拘小节,历史是由成功者改写的,老百姓才不管谁坐江山呢!只要谁能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就拥戴谁!”,于是李世民就下决心决定起事。
人们对这个场景非常熟悉,因为晋阳起兵之时,李渊就是被‘逼迫’,最后走向了反抗隋朝的道路;而如今儿子李世民也是出于这种被‘逼迫’的处境。只不过前一次凸显了李世民在晋阳起兵中的作用。而这次掩饰了这段‘骨肉相残’的悲剧。
从客观上讲,李世民虽然对帝位一直有觊觎之心,但是他对李建成还是有兄弟之情的。虽然李世民确有谋求太子之位的想法,但是李建成对他的诽谤和中伤也存在很大的夸张成分。可能是时机还不够成熟,但是李建成先决定用武力的方式来解决帝位之争,毫不念及兄弟之情,也多少让李世民心寒。更何况李渊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兄弟骨肉相残的根本原因就出在李渊身上。
面对太子的步步紧逼,和手下之人的劝阻,李世民也只能点头应允,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采取行动,马上就会成为李建成的刀下鬼;即使他自己愿意,手下之人也不会愿意,多方的因素,凑成了他下定决心。
因为李世民重要的谋士房玄龄和杜如晦已被李建成借机罢黜,所以决定起事后,李世民马上派长孙无忌前去将二人招回来共谋大事。但此时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还不知道局势已经发生了这么巨大的变化,出于对自己的保护也是为了逼迫亲王下决心,他们对前来传达命令的长孙无忌说:“臣等奉皇上的指令,不再听取秦王指令了。如果今天我们私自去觐见秦王,一定会被处死。”
长孙无忌多聪明啊!很快就明白了他们二人的意思,他也乐见其成。就原封不动地传达给了李世民,李世民以为房杜二人背叛了自己,便让尉迟敬德拿自己的佩刀去一探虚实。倘若他们真的背叛了自己,敬德可以当场将他们处死。
但当房、杜二人看到尉迟敬德前来后,终于明白李世民已经下定决心。二人马上乔装打扮,跟随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潜入秦王府。经过众人的商讨,最终决定在玄武门设伏,‘擒贼擒王’,将李建成和手下一举拿下。虽然已经决定了在玄武门发动政变,但这一批老道的政客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派人马不停蹄地回李世民的‘根据地’洛阳布置。万一失败,就撤回洛阳,再做打算。
就在完事具备之时,一件小事使得整个政变计划差点儿落空。古代的帝王们十分注重天象,他们自称‘天子’,上天的旨意便是他们奉行的准则。太史令的报告在当时给唐高祖李渊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力,再加上他知道李世民野心勃勃,如今天香如此,恐怕是秦王府又要有什么动静了。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李渊就因为这件事招见了李世民,想探探虚实。面对一直对自己有怀疑的父亲,李世民拿出了自己最大的资本——军功。李世民说:“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仇。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痴见诸贼!”表面上说的是死后无脸见王世充、窦建德等人,其实是提醒李渊自己对这个国家是有过大功的。与此同时,他还向李渊举报,说李建成淫乱后宫。听李世民如此说,李渊耳根子软的疑心病又犯了。思虑再三,李渊决定将这件事搁置明日,并下令第二天审理李建成是否染指后宫。
对于这件事的处理又一次展示了李世民敏锐的思维和政治手段。他不仅处事不惊,化险为夷,还在为自己开拓的同时,把对手拉进了这个漩涡,使得李渊的注意力从他的身上完全转移到李建成身上。
那么,李建成是否和后宫的妃子有染?重口跞金之下,就是没有也会让人多想,况且李世民早有准备,许敬宗已经在长安把李建成给黑透了。
李世民也没有想就凭这件事就把李建成拉下马,只要转移了李渊的注意力即可。显然秦王的目的达到了。